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天台山文化,ID:ttwhg2015】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峰帶樓臺天外立,明河色近罘罳溼。
松間石上定僧寒,半夜楢溪水聲急。
釋義:
齊梁體:六朝齊、梁時盛行的詩體。以崇尚綺麗、注重排偶、講究聲律為特色。
明河:天河、銀河。
唐宋之問《明河篇》:「明河可望不可親,願得乘槎一問津。」
罘罳:宮闕中花格似網或有孔的屏風。以鏤木做成。
《漢書.卷四文帝紀》:「六月癸酉,未央宮東闕罘罳災。」
定僧:坐禪入定的和尚。
楢溪:山名,在浙江省天台縣東,又名歡溪。
陸龜蒙(?-公元881年)
字魯望,自號天隨子、江湖散人、甫裡先生,長洲(今江蘇省蘇州)人,唐代詩人、農學家。
曾任湖州、蘇州刺史幕僚,後隱居松江甫裡,編著有《甫裡先生文集》等。
其詩求博奧險怪,七絕較爽利。寫景詠物為多,亦有憤慨世事、憂念生民之作,如《雜諷九首》《村夜二篇》等。
他的小品文主要收在《笠澤叢書》中,現實針對性強,議論也頗精切,如《野廟碑》、《記稻鼠》等。
陸龜蒙寫的《耒耜經》是一部描寫中國唐朝末期江南地區農具的專著。
陸龜蒙與皮日休交友,世稱「皮陸」,詩以寫景詠物為多。
國清寺
有著1400多年歷史的隋代古剎,是中國佛教天台宗的發祥地,韓國、日本佛教天台宗祖庭,是全世界佛教信徒們朝覲聖地。
寺院周圍五峰環繞、雙澗洄流,古木參天,千年隋梅生機盎然、九級隋塔巍然聳立,隋代古剎勝跡長新,形成了別具一格的三隋勝景。
公元589年,隋文帝統一中國,大興佛法,在浙江天台山誕生了中國佛教第一宗派—天台宗。國清寺建成後,隋朝出現了開皇盛世,為鞏固隋朝大業,隋煬帝便把天台寺更名為「國清寺」,取義「寺若成,國則清」。元世祖時期更名為「國清講寺」一直沿用至今。
飽經風雨的隋塔,經歷千年而依舊巍然屹立,它是隋代隋煬帝為紀念天台宗祖師智者大師所建,又叫報恩塔。近觀隋塔,塔身斑駁,古老蒼涼,孤零零地矗立於國清寺前的小山上。唐會昌法難時,國清寺被毀,塔亦受損,南宋建炎二年重修。原塔為空心樓閣式磚木結構,因時日久遠,飛簷鬥拱腐爛,只剩中間的塔體,卻愈發顯得雄偉、壯觀。民國初整修時,從塔中取出7方隋代線刻佛像,藝術價值很高,現藏寺內三聖殿前塔碑室。
國清寺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文革期間全國唯一對外開放的寺院,近2000米的走廊貫穿全寺,集中了各種長廊形式,禪門重重,高低錯落,這是國清寺匠心獨運的建築布局的「起、承、轉、合」。
國清寺,文物古蹟薈萃,保存著大量的文物古蹟,有歷代御賜的金銀器、銅鑄品和絲織品,有碑刻、寫經、書畫,有木雕、玉飾、佛像,有中外文化交流的珍貴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