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年眼|擂茶加燒麥,就是三明的滋味
青年眼|擂茶加燒麥,就是三明的滋味 中青校媒記者 夏佳麗 馬昕(福建師範大學) 提起三明,總會想起 熱氣騰騰的擂茶 軟糯可口的燒賣 老街巷口的松圓子 這些是獨屬於三明的味道。
-
客家擂茶,有一種渴,叫思鄉的渴
以茶會友擂擂茶,敬擂茶,喝擂茶每有親朋聚會,鄰裡串門常以擂茶相待主人的熱情好客如此耐人尋味這一口,品的不僅是茶還是客家人懷念故土的思鄉之情永遠的鄉愁客家擂茶延續著是客家人樸實的生命情結是喜慶、平安、吉祥的象徵這一最具特色的客家茶飲牽連著客家人難忘的家鄉味道是一碗永遠的鄉愁
-
湖南馬跡塘擂茶文化節,100位美女打擂茶,飄逸動作如演舞蹈
都說桃江人不可一日無擂茶,而馬跡塘擂茶則是正宗。今天,在馬跡塘鎮區橫公路,馬跡塘網友會舉辦了擂茶文化節,跟小編一起來湊個熱鬧。人山人海的活動現場,特別的熱鬧文藝表演擂茶文化節在活動現場,精彩的表演,贏得了觀眾的陣陣喝彩……擂茶女秀茶藝擂茶文化節,100位擂茶女,打擂茶時如演舞蹈。
-
桃花源的秦人擂茶
這裡不僅風景優美,更有風味十足的著名特產擂茶。擂茶,又名三生湯,它是用生薑、生米和生茶葉等原料,用擂缽搗爛成糊狀,加水烹煮而成。喝擂茶是桃花源的特殊風俗,也是中國古代飲茶習俗的延續。在當地有這麼一首民謠:「走東家,串西家,喝擂茶,打哈哈,來來往往結親家。」無論是炎熱的夏天或嚴寒的冬天,這裡的人們一般不吃中午飯,而是擺一桌擂茶慢慢品嘗。
-
桃花源的年味|最憶是擂茶 套餐慰鄉愁
桌上杯碟林立,小食滿盤,待得一大碗濃香滿溢的擂茶端上桌來,一場談古論今的聚會就此展開。這樣的場景,不僅出現在冬日的閒暇,對於桃花源及周邊區域的居民而言,更是司空見慣的日常。無數在他鄉工作的常德兒女,思念家鄉時,一碗擂茶往往能從身心慰藉其思鄉之情。十年桃源如一夢,最憶閒坐吃擂茶。任何地方的飲食文化習俗,都必定經過了悠長歲月的浸染,誕生於桃花源的擂茶也不例外。
-
讓傳統節日如晨鐘暮鼓 喚醒鄉愁
「每佳節倍思親」,異地人的元宵節少了份熱鬧,多了份鄉愁。很多人應該都像筆者一樣,過了春節就要回單位上班。雖然不情願,雖然依依不捨,但總歸要去遠方翱翔。但接踵而至的元宵節,一下子就會點燃了很多異鄉人還未褪去的溫暖鄉愁。 北方人「滾」元宵,南方人「包」湯圓,雖然形式不同,卻有一個共同的主題——慶團圓。
-
一個喚醒鄉愁的地方
一個喚醒鄉愁的地方文/史定雄我感覺:神了,不知哈達是否喚醒過國人的鄉愁,卻明顯喚醒了這個外國人的鄉愁。看來,哈達村不需要遙遠的古代理由證明自己,香格裡拉人也不需要尋找遠古文化中可以傲視其地方的任何證據,自然生態之美是人類共同的嚮往,更是人類最終的歸宿。此外,善良不需語言表達,發自內心的善良都是可以感知的。
-
客家擂茶您學會了嗎?
【擂茶歷史】 擂茶有著悠久的歷史,目前湖南、江西、廣東的客家人世代保留了擂茶的傳統。 【擂茶工具】 一是口徑50釐米且內壁有細密溝紋的陶製擂缽,用來碾磨茶葉芝麻等;二是用上等香樟木或山楂木加工製成的約85釐米長的擂棍,香樟木有祛風溼,通經絡,止痛,消食的功效。
-
千年古鎮馬跡塘——馬跡塘擂茶
說起馬跡塘這座充滿歷史痕跡的小鎮,人們常常想起的就是馬跡塘的擂茶,馬跡塘擂茶是整個湖南省的盛產,因為在全國範圍內都有以馬跡塘擂茶命名的擂茶館,都打著馬跡塘正宗擂茶的字樣。為何馬跡塘擂茶這麼出名呢?源於馬跡塘擂茶的歷史悠久。
-
舌尖上的外婆家—擂茶和烳米茶
還有很多食物,在江西也吃不到,但食物滋味的記憶,銘記在我的腦海,任歲月流逝,但我仍然記得。而且慶幸的是,很多食物的滋味並沒有在歲月裡漸漸失去,現在回到外婆家,依然能品嘗到小時候的滋味,比如擂茶和烳米茶,是小時候幾乎天天要吃的食物,也是我很愛吃的食物。
-
漂洋過海的南洋擂茶飯
中國原產的很多食物漂洋過海到了南洋,經過「本土化」之後,就成了具有南洋特色的美食,譬如擂茶到了新馬,由液體的茶飲,成了實實在在的擂茶飯。擂茶飯可謂蔬菜套餐,或可稱之為蔬菜自助餐,至少要十樣切碎的蔬菜才夠規模,否則就少了氣派和滋味。
-
著名的「擂茶」,成分含量揭秘
「茶葉、老薑、芝麻、米,加鹽,放在一個擂缽裡,用硬雜木做的擂棒』擂』成細末,用開水衝開,便是擂茶。」——《汪曾祺散文(湘行二記)》作者筆下的擂茶醇厚自然,和美香甜,仿佛能看到江南婦人搗錘缽壁運轉磨搓,將這久負盛名的美麗傳說盡情演繹。擂茶,自成飲界一品,實乃湘西一絕,華夏美食之奇葩!……而且據說擂茶有解毒的功效,既可作食用,又可作藥用。如此神奇的美食,它的成分檢測含量都有哪些呢?
-
喚醒千年七鯉古鎮,留住鄉愁情懷
作為贛南一顆璀璨明珠的七鯉古鎮目前正在緊鑼密鼓的施工中如何喚醒「贛南明珠」千年七鯉古鎮的品牌優勢近日,中交贛州七鯉古鎮項目部聯合相關單位開展系列活動共同研究探討七鯉古鎮的千年歷史文化留住鄉愁情懷活動旨在堅持「黨支部戰鬥堡壘」引領,用黨旗的號召力喚醒「贛南明珠」千年七鯉古鎮的品牌優勢
-
流動「年畫」喚醒濃濃鄉愁,炸爆米花亮相江蘇泗洪城區街頭!
快過年了,為了營造春節氛圍,喚醒濃濃鄉愁,2020年1月12日,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城區花園口一新穎的爆米花攤點,吸引眾多市民和小朋友。近日,泗洪縣當地組織爆米花組織爆米花、糖葫蘆、等傳統工藝項目,在城區主要街道設立流動攤點服務市民。
-
一花一世界,一茶一鄉愁,擂茶文化知多少?
「客家擂茶」是陸河人每日必食一餐的佳餚。客家擂茶千百年來流傳於民間,聞名遐邇,是我國茶藝園中,一枝獨秀的奇葩。2011年陸河擂茶製作技藝入選傳統技藝入選「第四批廣東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很多人慕名而來,先嘗為敬。大多飲過陸河擂茶的人只知道其中味道,卻未必知道其中精妙。陸河擂茶是掌中的藝術,頗有些講究。
-
不言分享 | 在新竹北埔體驗客家擂茶
每每行走在陌生的城市,總是格外亢奮,仿佛體內沉睡許久的細胞被喚醒。本篇先來聊聊「 客家擂茶 」。擂茶,即把茶葉、芝麻、花生等原料,放進擂缽研磨後衝熱水喝的一種養生茶飲。擂茶的主要器具是擂缽和擂棍。擂缽是當地的一種特製陶盆,其內壁布滿溝紋(目的是為了擂茶過程中增加摩擦力)。
-
擂茶大型迷惑現場:你是茶還是飯?
坐在電腦前,我頭一次發現自己即便抓破腦袋,也想像不出這個東西的滋味。在一棟廣州老式水泥牆居民樓的二樓,我品嘗到了人生第一口客家擂茶的滋味。本以為緊接的是擂茶,沒想到吃光了6個細粄阿姨也沒出來。好不容易擂茶上桌,陣仗卻又嚇傻了我們。
-
將樂擂茶:缽中有乾坤 缽中顯真意
13日下午,在將樂縣婦女兒童活動中心,福建客家擂茶將樂製作工藝省級代表性傳承人謝武秀正給一群興致勃勃的小學生現場演示擂茶製作。擂棍飛轉,缽內茶料逐漸融為一體,喚醒孩子們的味蕾。 將樂擂茶相傳起源於東晉的「衣冠南渡」,被譽為「中國古代茶文化孑遺」。2008年,福建客家擂茶將樂製作工藝成為我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
擂茶:九曲迴腸,心曠神怡
品擂茶,既可作食用,又可作藥用;既可解渴,又可充飢。擂茶可分為湖南桃江擂茶、客家擂茶、武陵擂茶和陸河擂茶等。擂者,研磨也。擂茶,就是把茶葉、芝麻、花生等原料放進擂缽裡研磨後衝開水喝的養生茶飲。若能再放點芝麻、細鹽進去則滋味更為清香可口。喝秦人擂茶一要趁熱,二要慢咽,只有這樣才會有「九曲迴腸,心曠神怡」之感;湖南的桃江擂茶是芝麻和花生為主,放入碾缽裡擂碎,後用白開水衝泡,再放點白糖。擂茶製成後稠粘如糊,色呈淡咖啡色,香氣撲鼻,入口滑溜柔潤、甜爽。製法大致和桃源相同,只是在吃法上各有不同。桃江擂茶一般放糖,成為「甜飲」。
-
客家擂茶是客家人最傳統,最具特色的飲茶方法
每當有客人或者喜慶的日子來臨客家人都要擂一缽香濃的擂茶敬給客人和長輩。擂茶,即是將茶葉研磨、擂碎,加入花生、拘祀、芝麻等各種調料,加水擂勻,既可充飢又可解渴的飲茶方法。擂茶用具有「擂茶三寶」之說:擂缽一個、擂棍一根、撈瓢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