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力加持彌陀護佑
寶典《觀經疏》喜歸重逢
彌陀無量悲,不舍諸眾苦。
為創淨土宗,超世弘願度。
分身化善導,楷定觀經疏。
十方眾生聞,徹切歸報土。
自善導大師《觀經四帖疏》等法寶失傳,
清末民初之時,由楊仁山居士之緣起,
結交了南條文雄居士,由南條文雄居士,
將諸多唐朝前後所失傳的經論典藉等法寶,
寄到貴處中國。仁山居士對中國清末後佛教史上,具有卓越貢獻,佛業偉跡之大,功不可沒。
仁山居士為發心刻印經書,
將全部家業家產變賣,
成立了金陵印經刻經處,
刻印《觀經四帖疏》、《往生論注》
等諸多經典,弘傳入世,致使淨土宗,
善導法脈相傳至今。
所造之德,隨喜讚嘆,功德無量。
仁山此舉,至我輩諸眾,
今生得到寶典無上法,
當恩仁山居士萬分,若無仁山之法緣,
不知何日方能重聞善導要法,
法泉之德,沒齒無忘,永恩仁山
將法寶《觀經四帖疏》、《往生論注》
等諸多典籍經書,於世流通,致有緣眾生,
見面得聞,驚喜相逢。
深恩彌陀潛移默化寶典至歸,
感恩楊仁山居士等有緣諸眾,
為彌陀要法所做巨大的貢獻,
致使我輩諸眾今生喜聞樂見,
大師《觀經四帖疏》等法寶。
彌陀無量慈悲無量智慧,
分身權現善導大師於唐朝時代,
開創淨土宗,彰顯本弘超世願,
楷定《觀經疏》,
意為救度十方一切眾生。
彌陀深知眾生業力之重,
有法難之劫,將此《觀經疏》
等寶典,以防要法滅絕失傳,
暗合道妙彼國僧眾,
神運阾國東灜,妥善保管,
法難結束後,因緣成熟,再回歸中國,
至我國有緣有情之眾受用。
當唐代失傳的善導大師珍貴精要法寶,
《觀經疏》等典籍後,此遐代修行諸眾,
如同入歸迷茫苦海,行無定向,
欲尋解脫之道,時不逢生。
故法喜從天降,由仁山居士緣起,
喜慶迎請《觀經四帖疏》
《往生論注》等諸多寶典歸來,
善導大師的要法,終究回歸中國寶地,
得以重聞無上法寶。
在此本成隨喜仁山居士之功,
讚嘆仁山居士行德。
只可惜楊居士於善導大師弘願要法,
淺顯略知,未能深學深入善導法要。
於聖道要門之法,入骨甚深,
在與《淨土決疑》問答對話之中,
處處遠離偏頗彌陀弘願未覺,
未入彌陀本願正行正定不知。
要法得聞,不入彌陀智願,
真正法寶,遇而不識寶也。
法寶回國光明永恆,
迎請寶典喜歸重逢。
我輩諸眾慧德雙增,
暗淡千年天光地明。
如飢餓之眾赴盛宴,
古樹枯竭甘泉潤生。
要法無上法味濃重,
善導大師妙法獨鍾。
深恩彌陀感恩仁山,
無量悲光蒙化有情。
末代我輩有緣之眾,
本願稱名曠劫罪清。
祈願法寶相傳甚遠,
後繼承者弘法盛行。
橫溢無窮通用分享,
十方眾生金蓮全乘。
佛曆二五六四年
八月三十於彌陀
家苑愚僧釋本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