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樹葉生意經」名聲鵲起的德島上勝町帶動衝繩小山村脫貧致富

2020-12-13 日本頻道

人民網東京4月12日電 據日本《朝日新聞》報導,因把不起眼的樹葉做成了小山村支柱產業的日本德島縣上勝町,「樹葉生意經」已經走出了家門走上了幫助其他山區振興經濟的道路。

位於上勝町的半官半民的企業「Irodori」在各地發掘在大城市有消費市場的農產品,還幫助開展銷路和建設訂單系統。

位於衝繩本島以西100公裡處的久米島,人口只有區區千8餘人,即便1月下旬氣溫也高達20多度。此時,正是當地豐收甘蔗的旺季。

久米島町山裡地區的一處山丘上,有一家農作物直銷店鋪「山裡YONTAKU市場」,是當地7家農戶及小鎮共同出資的合辦企業。

「山裡YONTAKU市場」(圖片來源:《朝日新聞》網址)

走進扎眼的橙色外牆設計的直銷店內,職員小宮山純正手拿平板電腦拍攝該島特有的一種蔬菜「藠頭」,他是要把照片視頻放到Facebook上去曬。店鋪內,還擺著當地特有的臺灣香檬等地方特產品。

小宮山純原來是一名曾在「Irodori」學習過如何利用地方資源進行創業的進修生,當他走在山村每個角落時,居民都親切地稱他為「小純」。如今,他也是久米島町的地方振興輔助隊員。去年7月,他還被派遣去上勝町學習如何挖掘適合城市適銷對路的產品。

「小純」經常走家串戶過問農戶每個季節都栽種了些什麼,也接受農戶們的諮詢,前後走訪了約60家農戶。

此外,還研發了適合旅遊客人消費購買的大眾化產品,例如用當地生產的芒果及紅薯為原料製成的冰激凌等。

德島縣上勝町環境(資料圖)

遠在衝繩的農村之所以能獲得德島縣上勝町「Irodori」的指導,原來是當地農戶有著強烈脫貧致富的願望,前往「Irodori」總部諮詢過,這就是兩地攜手「共同富裕」的緣由。

久米島町有著優質的原材料,味道與品質不輸任何地方,但對如何撬開大城市消費市場的「嘴」毫無招數。名聲鵲起的德島縣上勝町的「樹葉生意經」成了這個小山村的致富榜樣。(編譯:袁義志 校對:劉戈) 

(責編:劉戈、陳建軍)

相關焦點

  • 日本 樹葉生意讓老人不寂寞
    78歲的西蔭幸代正忙著根據平板電腦上的信息,採摘自家後山上的楓葉,銷往日本各地的餐館。西蔭女士生活的德島縣上勝町,距離該縣政府所在地德島市大約一個小時車程。上勝町位於山區,發展農業存在諸多制約因素,只能靠山吃山。木材和柑橘一直是這個山村的主要產業。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隨著日本城市化迅速發展,不少年輕人相繼離開山村,前往大城市,上勝町人口不斷減少。
  • 日本山村老人「賣樹葉」賺錢又健身
    日本山村老人「賣樹葉」賺錢又健身 2018-12-13 17:20  30多年前,在德島縣上勝町農業協會就職的橫石知二看到了其中的商機,認為把山裡盛產的樹葉賣出去應該會有市場。回想起當時的決定,橫石說,「這項工作不需要體力,又乾淨,非常適合老齡化的地區,又適合女性來做。而且這裡資源又豐富,所以回來以後就號召大家一起來賣樹葉。」  然而,他的提案起初遭到村民反對,樹葉可以賣錢成為笑談。
  • 全世界最貴的樹葉,小山村靠它年賺千萬!
    可是,誰也沒有料到,就在這樣一個偏僻的小山村。卻成為了舉世聞名的日本小鎮。橫石支二仍清楚記得首年收入只有116萬日圓,輸出的葉片又常因大小及顏色不一、葉尖有折損和葉片被蟲蛀等原因而被退貨。走過挫折,吸收了教訓,橫石支二要求老人都要檢查自家出品的質素。其後,加入採葉大軍的鄉民逐漸增加,橫石支二於翌年為樹葉生意註冊了商標「彩(いろどり)」,這個彩品牌,寓意四季樹葉多變的顏色及對町內老人晚年生活多姿多採的祝福。
  • 全世界最貴的樹葉,用來裝飾最精緻的美味!
    橫石支二仍清楚記得首年收入只有116萬日圓,輸出的葉片又常因大小及顏色不一、葉尖有折損和葉片被蟲蛀等原因而被退貨。走過挫折,吸收了教訓,橫石支二要求老人都要檢查自家出品的質素。其後,加入採葉大軍的鄉民逐漸增加,橫石支二於翌年為樹葉生意註冊了商標「彩(いろどり)」,這個彩品牌,寓意四季樹葉多變的顏色及對町內老人晚年生活多姿多採的祝福。
  • 「賣樹葉」賺錢又健身 日本德島縣山村老人的別樣生活
    這裡人口一半以上為65歲以上的老人,然而因為採摘樹葉賣到日本各地,當地具有與老齡社會不符的活力。那麼,這個老齡化的小山村是如何靠山吃山的呢?精緻的日本料理經常會以不同時令的樹葉進行點綴,按照傳統,去山裡採集樹葉也是廚師的一項重要工作。然而由於消費的大眾化以及傳統料理店的減少,親自採摘的廚師越來越少。
  • 東平鎮富山村: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帶領群眾脫貧致富
    ▌東平鎮富山村: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 帶領群眾脫貧致富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東平鎮富山村因地制宜,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激發群眾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走出了一條特色發展之路,帶領群眾脫貧致富。脫貧戶黃幹原來是富山水果種植專業合作社的一名工人,三年前在村委的幫助下,他種上了紅心橙、砂糖橘等水果,看著豐收在望的水果,黃幹臉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 「樹葉經濟」、零垃圾運動 這個「圈」讓日本高齡村莊變最美小鎮
    日本的高級料理需要用當季的樹葉、花瓣和山菜加以點綴,以表現菜品的季節性。1986年上勝町的農協職員橫石知二在大阪偶然得知樹葉具有市場價值,開始組織上勝町農民採摘和加工,將當地山谷的上百種樹葉加工成高級料理的盤中飾品,冠名為「彩」,行銷全日本。
  • 《半月談》刊文:山村農家樂也念公司經
    新華社北京12月24日電 12月25日出版的第24期《半月談》刊發記者譚元斌採寫的文章《山村農家樂也念公司經》。全文如下:從苞谷、洋芋、紅苕「老三樣」到辣椒、茶葉、獼猴桃「新三樣」;從村民為謀生想「走出去」到不少遊客慕名「走進來」,位於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始縣龍坪鄉西南邊緣的店子坪村,迎來理念之變。
  • 自強夫妻的脫貧致富經
    自強夫妻的脫貧致富經 作者:胡玉林 李建民
  • 【創業經】小小香茅草,如何讓小鎮人口脫貧致富?
    【創業經】小小香茅草,如何讓小鎮人口脫貧致富? 節目預告 央視財經 2016年01月14日 19:09 A-A+ 獨特的地理位置,讓邊境居民的生活因邊境互市貿易得到改善。當地很多人的生意都是從北崙河起步,如今已遍及東協各國。然而,旁人眼中這座富庶的邊陲小鎮中,依然還有3216戶、共計一萬三千五百三十人至今生活貧困。馬路鎮的黃風冰,通過自己的鄉村旅遊和電商平臺,為當地的農副產品,提升了價值、打開了銷路。除此之外,在當地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對於山區貧困人口,引入特色種養殖,也成為當地精準扶貧工作的重要方向。
  • 新添鎮駒山村:王小軍養鴨記
    「青春由磨礪而出彩,人生因奮鬥而升華」。家住臨洮縣新添鎮駒山村一社的王小軍用行動證明了奮鬥的青春最美麗。這個地地道道的「95後」「山裡娃」,憑藉一股子敢想敢幹、不服輸的勁頭,在大山裡修農路、挖池塘、建鴨棚,只為一個信念——脫貧致富。
  • 鐘山:依託旅遊資源優勢 帶動群眾脫貧致富
    我縣聚焦特色產業發展,依託鐘山百裡水墨畫廊旅遊資源優勢,帶動周邊困難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走進公安鎮荷塘村委吉塘村,一棟棟錯落有致的別墅映入眼帘,人人臉上洋溢著笑容。貧困戶廖永作說,在還沒有開發百裡水墨畫廊景區之前,他住著下雨天都漏雨的瓦房,養豬還要向親戚朋友借錢養,溫飽難以解決。隨著景區的建成,遊客多了起來,他在家門口做起來小生意,建起了新房子,並在2017年順利脫了貧。
  • 湖北安陸新型經營主體帶動脫貧致富
    經過5年努力,團山村不僅在全市率先整村脫貧出列,去年村集體收入還增至11.3萬元,年人均純收入達到1.7萬元。  2010年,趙棚鎮退伍軍人葉小伍回鄉創業。他流轉承包團山村周圍8000畝荒山崗地,開發伍欣甸園項目,建成集高端經濟觀賞林、綠色無公害水果採摘、休閒垂釣、農家樂經營於一體的大型生態農業旅遊觀光綜合體,年綜合收入2000萬元以上。
  • 白山市江源區山村「雞倌」脫貧記
    &nbsp&nbsp&nbsp&nbsp於政敏的家位於江源區石人鎮大石棚子村,雞舍依山而建,環境優美,空氣清新,因主要採取散養方式,養雞的設施也簡單。後來因大女兒上大學、48歲妻子欒兆紅患有精神類疾病,常年靠藥物維持,為了治好妻子的病,他花光了家裡全部積蓄。2016年,成了村裡建檔立卡的貧困戶。&nbsp&nbsp&nbsp&nbsp「雖然現在黨的政策好,但我還是感覺很羞愧。」自被評為貧困戶那一刻起,於政敏便立下了脫貧志。「我覺得我有技術,也有力氣,我還可以勞動,我能夠靠自己的雙手脫貧致富。」
  • 千村萬戶看小康|鄒城上磨石嶺村:石徑古井石板路,築起山村致富
    然而,因村中交通不便、環境惡劣而鮮有人至。張莊鎮副鎮長崔健至今記得他第一次來村裡的情景:「我是帶著鐮刀一邊斬草一邊往前走。」無路可走,帶給上磨石嶺村的還有遲遲發展不起來的經濟。「俺們村其實是個好地方,柿子、核桃、乾鮮雜果,山上種啥活啥,收成也不錯,就是沒路,貨運不出去,人也進不來。」在村裡住了40年的李長山說。
  • 偏遠山村靠「紅+綠」走上致富路
    村民經營的農家樂姚家山位於大別山南麓,距市中心城區98公裡,是武漢最偏遠的山村之一,由於地處偏遠、交通不便,2012年前,當地群眾生活困難。「我們村雖然是貧困地區,但是擁有得天獨厚的紅色資源和自然資源,這是我們脫貧致富的法寶。」
  • 天水麥積:元龍鎮,井兒村的脫貧致富經
    井兒村的脫貧致富經天水日報特邀作家 楊胡平傳說遠古時期,水神共工與火神祝融戰火紛爭,共工怒觸不周山,使天柱折,頓時天塌地陷,洪水不息,惡獸橫行。女媧在花石崖鍊石補天,又斬巨鰲的四足做天柱,天柱山就是巨鰲的其中一足。
  • 紫金蟬茶:一片「小樹葉」變成十億「大金山」
    產業扶貧是脫貧致富的根本之策。在紫金脫貧攻堅徵程中,茶產業已經成為脫貧致富和鄉村振興的主導產業。據統計,僅2019年,全縣共有5791個貧困人口享受茶產業發展紅利,分紅900多萬元,茶產業引領廣大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
  • 湖北鄖西坎子山村:大梁山「愚公」帶領村民脫貧致富
    人民網鄖西9月19日電(金雨蒙)湖北省鄖西縣坎子山村,坐落在絕壁上的村落。山高石頭多,出門靠爬坡。然而如今這個秦楚交界、海拔近1800米的少數民族山村,卻有著一條寬敞的進山通道。這條路多虧了大梁山的「愚公」魏登殿。
  • 長沙縣村民養牛養出「牛日子」激活脫貧致富「新動能」
    長沙縣北山鎮明月山村發展黃牛養殖,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圖為貧困戶精心飼養領到的黃牛。北山鎮供圖紅網時刻7月28日訊(星沙時報記者 楊源)7月27日一大早,長沙縣北山鎮明月山村下起了傾盆大雨,但大雨絲毫沒有影響大家對脫貧致富的期盼,村裡3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早已來到村部,等待著政府為他們採購的脫貧致富「新寵」小黃牛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