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玉林 李建民
胡玉林
中國經濟導報記者 | 李建民
柯正禮、石偉慧是湖北省陽新縣興國鎮七裡崗村的一對身殘志堅、自強不息的夫妻,這對夫妻乘著國家精準扶貧和易地扶貧搬遷政策的「改革春風」帶頭富、帶領富,成為陽新縣脫貧致富的模範和標杆。
「以前我們只知道埋頭種水稻,流轉幾十畝地,一年忙到頭,除去僱請人工的工資、農藥化肥成本,自己每年的收入也所剩無幾。」石偉慧告訴中國經濟導報記者:「黨和政府的精準扶貧以及易地扶貧搬遷政策,讓我們一家過上了幸福的好日子。」
易遷扶貧扭轉困局
柯正禮由於家裡窮,小學沒讀完,就輟學回家,迫於生計,他通過熟人介紹,跟著師傅跑長途貨運。1996年在隨師傅從武漢回家的途中,不慎與一輛大卡車相撞,右腳粉碎性骨折。20多年過去了,那十幾釐米長的正骨鋼板仍然留在他腳杆裡,走路極不方便,基本做不了重活。
2003年元月,經人介紹,他認識了寶塔村姑娘石偉慧。石偉慧在不滿周歲時左手不慎燒傷,家人沒有重視,只留下三分之一的手掌,因為家庭貧困,她小學只讀三年級就輟學了,只能在早點攤打工。兩個有著共同命運的殘疾青年一見鍾情,並於2003年底正式結為夫妻。隨著孩子的出生,家庭開銷越來越大,生活非常窘迫。通過鎮村「四議兩公開」程序,2013年底被列入貧困戶行列。由於房屋年久失修、破舊不堪,根據個人意願申請成為易地扶貧搬遷戶,享受到國家的易地搬遷政策,解決了住房問題。
國家政策鼓舞人心
鎮村幹部多次上門跟他們溝通、鼓勵他們搞養殖,脫貧致富。2015年,村裡舉辦貧困戶養殖動員會,夫妻倆一商量準備養黑山羊。在親戚朋友和村支書朱耀勝的幫助下,兩人東拼西湊,籌集60多萬元,流轉千餘畝山地建起三個羊圈,從湖南懷化引進200隻黑山羊種羊。因缺乏經驗,一下子虧了幾十萬。興國鎮政府和村幹部得知情況後,主動找到縣畜牧部門請教專家,並安排這對夫妻參加畜牧部門組織的養殖學習培訓班,掌握了科學養殖技術。
鎮黨委書記彭華雲親自幫忙跑貸款,尋求政策支持。為了彌補冬天草料不足的問題,柯正禮、石偉慧在山上種植大量的黑麥草,建了羊舍和倉庫,如今羊場的規模達到了500多頭。為了增加收入,還在山上放養了1000多隻珍珠雞、火雞。到2017年,柯正禮的純收入達到15萬元,終於光榮脫貧,石偉慧還成為一名入黨積極分子。
致富不忘貧困鄉親
柯正禮、石偉慧夫婦有了經濟基礎和技術,並不甘於現狀,覺得應該拉一把周邊的貧困鄉親們。經過醞釀、協商,2018年3月,註冊資金900萬元的七裡崗村龍虎山種養殖合作社正式成立。該基地佔地面積從開始的280多畝擴大到現在的近1300餘畝,從單一的蔬菜種植到現在涉及種植、養殖、加工、儲存、銷售多個產業。己投資750萬元建成草莓、聖女果、西瓜、甘蔗、雜柑、黑山羊、土雞等生產種養殖基地。目前已帶動貧困戶10戶增收,每戶每年分紅1萬元,帶動貧困戶就業50人,其中女性35人,每年每人務工收入3.6萬元,帶動土地流轉分紅45戶,每年增收8000元。龍虎山合作社已成功入選市級田園綜合體建設項目,本項目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訂單農業、共享農莊、農事體驗於一體。
柯正禮、石偉慧夫婦都是愛追夢的人,雖然肢體殘疾,但敢想敢做、持之以恆,實現了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飛躍,並帶動其他貧困戶就業,不等不靠,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出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