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蛋「論個賣」 養殖富了家——一個貧困村的脫貧致富經

2020-12-23 新華社

新華社長春3月24日電題:雞蛋「論個賣」 養殖富了家——一個貧困村的脫貧致富經

新華社記者薛欽峰、張建

「同樣都是雞蛋,我家的笨雞蛋2塊錢一個,是普通雞蛋價格的好幾倍。」吉林省榆樹市永生村脫貧戶朱寬說,笨雞蛋都是論個賣,還一點兒不愁賣。

今年70多歲的朱寬和老伴兒曾是村裡的貧困戶,以前老兩口靠著4畝玉米地生活,年收入只有1000多元。這幾年,朱寬養殖笨雞,生活發生了改變。

現在朱寬每月靠賣笨雞、笨雞蛋收入近千元。「這幾年我們村變化可大了,路也修好了,家家搞養殖,大家都脫貧了。」 朱寬說。

走在永生村裡,白色的水泥路,整齊的籬笆院,還有金黃色的苞米樓子,農戶家裡不時傳來牛和大鵝的叫喚聲。很難想像,這個美麗富裕的村子曾是有著100多戶貧困戶的貧困村。以前村裡沒啥產業,農民就靠著種植幾畝玉米度日,生活貧苦。

前些年,永生村積極引導村民調整產業結構,苗木栽培、家禽、黃牛養殖等產業逐步興起。不少村民看到笨雞蛋銷路不錯,專門養殖笨雞,村裡一下子成了笨雞和笨雞蛋的集散地。

現在朱寬和老伴兒每天在家「伺候」著幾十隻雞,收購商定期上門收購雞蛋,老兩口不用為銷路操心。「收購商直接開車到門口來收,有多少收多少,現在很多城裡人認這個笨雞蛋。」

除了笨雞和笨雞蛋,永生村的牛、豬、大鵝等養殖也是在十裡八鄉出了名,這些新產業不僅幫助村子摘掉了貧困的帽子,村民還逐漸富裕起來,人均收入超過1.3萬元。

隨著村裡家家戶戶養的牲畜和家禽越來越多,富起來的村民們也遇到了新煩惱。「糞汙多了沒法處理,影響了村裡的環境,要是能夠把大型牲畜放到牧業小區就好了。」朱寬說。

村民有了新期盼,駐村工作隊和村幹部們也看在眼裡。這段時間,村幹部們正商量著建牧業小區的事。永生村黨總支書記王豔鳳說,打算建一個大型牧業小區,把豬、牛等牲畜按照種類分區飼養,糞汙統一處理,讓大家富起來的同時,也能讓村子裡美起來。(完)

相關焦點

  • 郟縣堂街鎮:紅牛養殖帶動貧困群眾脫貧致富
    小謝莊村位於郟縣堂街鎮東南部山區,是省級貧困村,優勢產業以菸葉種植、紅牛養殖、林果種植為主。全村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02戶560人,目前還有18戶40人尚未脫貧。 堂街鎮黨委政府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因戶制宜。圍繞「種養加」,宜種則種,宜林則林,宜牧則牧,在小謝莊村著力發展紅牛產業,計劃通過支持培育養牛大戶,探索「大戶+小戶」發展紅牛產業脫貧致富,打造紅牛養殖專業村。
  • 河南郟縣堂街鎮:紅牛養殖帶動貧困群眾脫貧致富
    紅牛養殖  小謝莊村位於河南省郟縣堂街鎮東南部山區,是省級貧困村,優勢產業以菸葉種植、紅牛養殖、林果種植為主。全村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02戶560人,目前還有18戶40人尚未脫貧。紅牛養殖   堂街鎮黨委政府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因戶制宜。
  • 新疆塔縣:賣犛牛、種土豆、開餐廳……從貧困村到示範村的秘訣在...
    此外,還會請來技術人員開展培訓,提高村民的養殖技術。「以前,養大一頭犛牛需要5年時間,現在加入合作社後,有了科學的餵養方法,養大一頭犛牛隻需要3年。」村民開迪西·圖爾蓀說,以前村民們把犛牛都賣給外地人,一頭犛牛隻能賣七八千元,現在把犛牛宰殺後由合作社統一運到縣城去賣,一頭犛牛可以多賣近3000元。
  • 神東煤炭集團開出四劑良方助推吳堡縣脫貧致富
    慕虎愛只是國家能源集團產業扶貧受益貧困戶的一個縮影。近幾年,在國家能源集團的精準幫扶下,吳堡縣一批批扶貧產業如火如荼,貧困戶奔小康的底氣和信心越來越足,當地百姓在脫貧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日子越過越紅火。
  • 四川富土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到黃坭鎮蘆稿村回購寄養鴨 孕育脫貧致富...
    據蘆稿村村幹部楊學明介紹,在3個多月前,四川富土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負責人找到他,提出由公司向村民免費提供200隻瀘州本地麻鴨仔(價值7元/只)由村民為其飼養,採用分散養殖的方式與農戶籤訂寄養合同,待110天後公司派人回購,經計算後以70元/只的價格進行回購,飼養過程中如遇鴨仔死亡的無需村民賠償。
  • 自強夫妻的脫貧致富經
    自強夫妻的脫貧致富經 作者:胡玉林 李建民
  • 在山水間逐夢「綠富美」 「兩山」論在尋甸倘甸鎮開花結果
    在山水間逐夢「綠富美」,「兩山」論在尋甸倘甸鎮開花結果。供圖  這裡是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倘甸鎮。依託「民族、生態、文化」三大特色,倘甸堅持把旅遊業作為主要產業來抓,著力把「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走出一條旅遊發展和貧困群眾脫貧致富雙贏,在山水間逐夢「綠富美」的新路子。 好風景帶來好「錢景」倘甸鎮是通往轎子雪山和紅土地的中轉中心,生態優美是其最大優勢。
  • 三家合作社帶富一個村
    湖北日報訊(通訊員汪明波、丁中秋) ″我們在流轉土地、爭取政策扶持等方面,發展了3家特色種植養殖合作社,通過培養致富帶頭人,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12月14日,孝感市孝南區應急管理局駐祝站鎮喜聯村工作隊對筆者說。
  • 先富幫後富 小康路上齊邁步 124家「兩新組織」與120個貧困村結對...
    今年5月,為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決策部署,市委組織部組織開展了「百企幫百村」活動,全市124家民營企業和社會組織主動與全市120個貧困村結成幫扶對子,通過資金幫扶、技術幫扶、產業幫扶等方式,全力參與到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的攻堅戰中。
  • 安徽樅陽:網絡直播賣土雞 山溝溝裡的「脫貧致富經」
    抱團發展,打造電商品牌養雞場的生意好起來了,劉琴和村裡的其他留守貧困婦女合作,進一步擴大養殖規模。劉琴提供雞苗,其他貧困戶負責養殖,土雞長大後,劉琴再以市場價把貧困戶手中的土雞收購回來,統一進行網上銷售。2017年,經樅陽縣婦聯和扶貧部門推薦申請,劉琴獲得了銅陵市婦女事業專項資金項目「徽姑娘」8萬元的資金支持。
  • 投身脫貧攻堅 養殖帶富群眾_政協之窗_雲南頻道_雲南網
    原標題:投身脫貧攻堅 養殖帶富群眾在致力於企業發展的同時,積極投身脫貧攻堅工作,盡其所能助力貧困群眾脫貧致富。他,就是玉溪市紅塔區政協委員、雲南快大多畜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楊保和。砸掉「鐵碗」捧「泥碗」楊保和出生於紅塔區春和街道馬橋村一個農民家庭,從小深知農民的艱難。
  • 三家合作社帶富一個村
    湖北日報訊(通訊員汪明波、丁中秋) ″我們在流轉土地、爭取政策扶持等方面,發展了3家特色種植養殖合作社,通過培養致富帶頭人,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12月14日,孝感市孝南區應急管理局駐祝站鎮喜聯村工作隊對筆者說。
  • 民企幫扶貧困村中蜂產業致富
    結對幫扶孟塬鄉雙樹村的固原榮華實業有限公司、寧夏惠盈企業集團、固原黃金珠寶城、固原老百姓醫藥有限公司、固原市家居業商會、固原市浙江企業協會6家直屬會員企業及商(協)會負責人和彭陽縣孟塬鄉黨委、政府主要負責人參加了座談會。孟塬鄉黨委、政府代表雙樹村貧困戶為企業贈送了榮譽錦旗。
  • 貧困群眾脫貧致富 甜蜜生活催人奮進
    經過4年的幫扶,紫金54個相對貧困村村集體年收入由2015年不足2萬元增加到平均40萬元以上,54個相對貧困村均達到出列標準並完成出列程序。截至2020年11月底,全縣農村貧困人口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5年的不足4000元提高至2020年的14910元,建檔立卡貧困對象7040戶20743人全部達到脫貧標準並完成退出程序。
  • 精準扶貧在三湘丨扶貧隊當起「賣貨郎」,貧困戶產品賣得俏
    雙牌縣卿家巷村的土雞蛋、土雞、葡萄等優質農產品,當天銷售一空。卿家巷村是省級貧困村,全村共有貧困戶共65戶272人, 2014年底,全村人均純收入1350元。如何幫?怎麼扶?湖南女子學院派駐的駐村工作隊根據村裡水源充足、土地肥沃,適合發展農作物的優勢,制定了產業扶貧計劃,動員村民發展特色養殖和種植業。但一開始村民並不領情。
  • 河南虞城工商聯強力助推脫貧致富
    河南省虞城縣工商聯積極動員組織全縣非公有制經濟人士投身脫貧攻堅,採取「六項舉措」,著力開展產業扶貧、就業扶貧、公益扶貧,強力助推貧困村、貧困戶脫貧致富,形成了新的扶貧產業。  近來,虞城工商聯副主席、漢貝迪服飾有限公司總經理石曙光計劃在全縣8個鄉鎮設立扶貧車間,其中,王集鄉潘小樓村扶貧車間即將投入運行;辛迪紡織有限公司在聞集鄉、劉店鄉、等12個鄉鎮36個貧困村設立扶貧車間,帶動1000多個貧困戶實現居家靈活就業,體弱病殘的貧困戶通過掙手工加工費每月可增收500元-1000元;海博工具、雙建工量具、榮誠紡織等企業紛紛在貧困村設立扶貧車間,助力貧困戶脫貧致富
  • 廣西容縣47個貧困村全部脫貧摘帽
    春天,甜蜜的花香孕育著脫貧致富的希望。在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市容縣松山鎮沙田村木蘭塘屯,一條條水泥路蜿蜒曲折,伸入漫山遍野的柚林深處,剛剛授完粉的果樹花香沁人。這片佔地1100多畝的產業扶貧基地,是該縣建設面積最大的沙田柚種植示範基地。容縣因大容山而名,七成縣域面積為丘陵。
  • 飛劍潭柘源 一個改頭換面的貧困村
    飛劍潭柘源 一個改頭換面的貧困村 2020-03-23 13: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她的脫貧故事】專心致志搞養殖 脫貧致富靠自己
    【她的脫貧故事】專心致志搞養殖 脫貧致富靠自己 2020-10-14 16: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送科技下鄉 農民富起來——記廣西貧困村科技特派員藍金紅
    「看到問題一個個得到解決,收入一步步增加,貧困鄉親脫貧了,我心裡越來越滿足、越來越開心。」馬山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負責人藍金紅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笑得很燦爛,這是她自2016年起擔任科技特派員,服務馬山縣古寨鄉古棠村和裡當鄉加榮村兩個貧困村,工作至今最大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