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篆天書」——淺析道教的密文符籙文化

2020-12-18 百家號

道教的符籙圖譜文化,在世界宗教上可以說獨樹一幟,今天我們就要談起符籙文化中的一種神文,「雲篆」,可是說是中國道教所獨有的一種文字,它是在篆體漢字的基礎上創造出來的,由於形似雲朵飄揚,所以又叫「雲籙」。由於其經常用於寫符籙,密文,其文晦澀難懂,其在道教傳說中來頭很大,所以又為「天書」。

「雲篆天書」的道教含義

所謂「雲篆天書」可以說是內含天地萬物。我們在查看《三洞神符記》可以得窺一斑。

「《道門大論》曰:一者,陰陽初分,有三元五德八會之氣,以成飛天之書,後撰為八龍雲篆明光之章。陸先生解三才,謂之三元。三元既立,五行鹹具。以五行為五位,三五和合,謂之八會,為眾書之文。又有八龍雲篆明光之章,自然飛玄之氣,結空成文,字方一丈,肇於諸天之內,生立一切也。按《真誥》紫微夫人說,三元八會之書,建文章之祖,八龍雲篆,是根宗所起,有書之始也……篆者,撰也,撰集雲書,謂之雲篆。此即三元八會之文、八龍雲篆之章,皆是天書,三元八會之例是也。雲篆明光,則五符五勝之例是也。」

這裡講了「雲篆天書」的兩種構成,一是三元五德八會之氣,結成飛天之書。其中三元五德有兩種說法:1.三元指混洞太無元高上玉虛之氣,赤混太無元無上紫虛之氣與冥寂玄通元無上清虛之氣。而五德則指陰、陽、和,陰陽分別有太陰少陰太陽少陽,並中和成五德。另一種說法則是:2.三元為日月星三光之氣,五德則是金木水火土五行。其中三元伴五德交融則成八會。第二種則是自然飛玄氣結成八龍雲篆明光之章,而自然飛玄則有生立一切之意。二者合一也正是「雲篆天書」是一切文章的宗祖。這也是道教文字「神學」的來源,將一切歸諸於神秘的氣,正所謂文以載道,道教也正是通過這種方式來記錄天地,書寫符籙圖文來驅邪納吉。

「雲篆天書」的歷史淵源

關於「雲篆天書」的歷史淵源,在敦煌道典,宋文明的《通門論》中,可以瞧見蛛絲馬跡。

「天書發於始青之天,而色無定方,文勢曲折,不可尋詳。元始於是命太真仰寫天文,置方位,區別符書,總括圖像。……至於符中有書,參以圖像。書中有圖,形聲並用,故有八體六文,更相顯發。六文者,一曰象形,日月是也;二曰指事,上下是也;三曰形聲,江河是也;四曰會意,武信是也;五曰轉注,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合長是也。八體者,一曰天書,八會是也;二曰神書,雲篆是也;三曰地書,龍鳳之象;四曰內書,龜龍魚……符採吏加,共成一法,合為一用,此其同。」

宋文明在對「天文」的演變過程進行說明時,其中很明顯參照了東漢許慎《說文解字敘》的說法,並且加入了道教自己的解釋。道教文字的產生、演變歷史變成了由陰陽變為三元五德八會之氣,繼而形成八龍雲篆明光之章其「結成文」,變成了所謂的「雲篆」,也稱為「天書」;接著演變為地書的「龍鳳之文」;以及倉頡採鳥跡為古文,以代結繩;周時史籀變古文為大篆;秦時程邈變大篆為小篆;秦後盱陽變小篆為隸書。在《通門論》中又有說:「今經書相傳,皆以隸字解天書,相雜而行也。」這裡其實也論證現行文字的祖宗淵源便是「雲篆天書」。但是我們通過比較分析可以明白根本是從許慎《說文解字敘》的說法來的,藉此弘揚道教文字的深遠。

小結

道教的雲篆天書可以說是道教對於文字的一種崇拜,認為文字有靈,可以續載天地,進而成為道教獨特的符籙文化。它體現了道教對於文字的熱忱,對自然的崇拜。

參考文獻

《雲笈七籤》、《通門論》、《三洞神符記》、李遠國《天書雲篆道教符圖的文獻及其分析》、張同標,梁豔《天書雲篆:道教文字的視覺神秘化及信仰觀念》

(關於「雲篆天書」澤君自以為認識不是很足,如果有寶貴見解,請在下方評論。如果想看好玩又有乾貨的道教或神話知識,不妨關注一下澤君)

相關焦點

  • 走近道教:符籙的含義類型及功用,說說道教的符籙與雲篆天書
    相傳道教符籙最早來自黃帝「雲書」。黃帝善作雲書,故以云為紀。「雲書」是以流云為主要模擬對像的一種書法。雲書在秦漢之際演變為「神符」,古人相信天神以雲彩的形式顯現出來的圖紋或篆文,方士、道士將它記錄下來,便是神符。
  • 天書雲篆
    至於山河社稷圖已經無法得其原本,而河洛之書經過後人的不斷演化也已不是當時的河洛之書,唯獨天書由道家一直以一種秘密的形式保存下來,就是道教的雲篆,又稱之為天書雲篆。雲篆,是中國道教所獨有的一種文字,這種字體為道教所專用,辨識困難,充滿了神秘奠測的色彩,人們對其知之甚少,故又謂「天書」。天書,是指記載道教元始天尊精要的神秘之書。又稱之為天降之書。
  • 道教齋醮禮儀:祈禱、符籙、青詞、雲篆、禹步踏鬥
    明代以後,道教轉衰,但齋醮仍流行於民間。齋醮儀式中使用了許多讚頌詞章和祭祀音樂。宋代所出《玉音法事》,還匯集陸修靜以來的其他詞章,附有曲調符號。齋醮道場配置多種樂器,音樂內容豐富。【祈禱】指在神前祈求福利日祈禱,各宗教皆行之。道教祈禱科範與儀式甚多,如祈晴、禱雨,祈福、消災,祈薦亡靈,禱請延壽等。為最完備、普及之儀式。久旱祈降甘霖,古稱雩祀。
  • 氣通天真:道教符籙的原理
    符籙在道教中是重要又神奇的存在。傳說符籙傳自西王母或元始天尊,又有說傳自太上老君--都是頂級的神仙人物。故而符籙的威力極大。大可保家衛國,小能治病護身。五鬼符、六丁六甲神符之類的神奇符籙可以役使鬼神,實施所謂五鬼搬運之法等。現代人當然認為這些功能實屬子虛烏有。但古人為什麼會深信不疑呢?
  • 「《詩書畫》特展:雲篆龍章——龔鵬程書法」將在銀座美術館舉辦
    此次展覽主要以書法作品以及相關文獻、著述的形式展示當代國學通儒龔鵬程近年來的思與行,近百餘幅書法作品涵蓋多種書體,其中雲篆是本次展覽展出重點。  雲起樓詩稿之二   雲篆,篆書的一種,也是所謂的元始天書、仙人篆。
  • 從符籙主要特徵出發,淺談道教符籙的美學價值
    道教作為中國三大宗教之一,具有悠久的歷史,在諸多方面對中國思想文化和社會生活的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道教的產生主要是由於當時的社會矛盾,雖然它的產生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些矛盾,但是它具有強大的人文關懷功能,這是科學所不具備的功能,這也就是道教能夠發展至今的主要緣由。
  • 老子莊子學說如何成為道教丹鼎符籙方術
    《莊子》書中有神人「不食五穀,吸風飲露,御飛龍而遊乎四海之外」等養身成仙論調,即被道教奉為主思想,成仙脫俗、長生不老、清修煉丹終成道教的神仙思想和成仙方術。在《莊子》中有「神人」「至人」「真人」能輕舉獨往、逍遙世外之功。此後便有了神仙說。地處海岸的燕齊出現海市蜃樓,被人聯想為仙境,把蓬萊、方丈、瀛洲視為三神山,有了神仙方土。
  • 道教符籙,古人為什麼深信不疑
    符籙是道士常用法器,其作用幾乎無所不包。清朝乾隆年間的「叫魂」大恐慌,根本上是人們懼怕符籙的巨大威力。一張小小的符紙,為什麼古會深信不疑呢?這與中國的傳統信仰相關。在很遠古的時候,中國人便相信天人感應。
  • 湘西三絕之一:與道教符籙淵源極深的辰州符
    一是「符頭」,這是符籙的開筆。二是「主事符神」。每道符籙的功用都不一樣,遇到什麼事就應該找相應的主事之神。三是符腹內容,表示此道符要用於什麼地方,起什麼作用。四是「符膽」,這是一道符的精華所在。符籙要發生作用,要訣全在符膽之中。五是「叉符尾」,意為請兵將鎮守之意。從構成來看,辰州符與道教的符籙非常相似,有些內容幾乎完全相同。
  • 道教重要的「法印」指的是什麼?符籙齋醮常用的法印有哪些?
    道教重要的「法印」指的是什麼?符籙齋醮常用的法印有哪些?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下,道教法印,又稱「神印」、「印篆」,是象徵天界、神仙權威的印章。是模仿古代帝王玉璽和官府印章而成。通常以金屬、玉和木鐫成。還在道教教團形成前,方土和法師已經模仿官府、軍隊、朝廷使者用印的方式創為印章,施用於治病,解除等活動中。
  • 五嶽真形圖——道教中最為神秘、尊貴的符籙樣式
    道教是我國源遠流長的本土宗教,以「符籙」作為傳道修持的重要手段。符籙,亦稱符字、墨籙、丹書。符籙術起源於巫覡,始見於東漢。《後漢書方術傳》載:「河南有麴聖卿,善為丹書符,劾厭殺鬼神而使命之。」在長期的傳習符籙術的過程中,道教創造了紛繁的符籙道法,造作了難以數計、樣式眾多的符書。
  • 道教符籙上制約邪鬼的方法
    按照道教的說法,符籙既具有護身佑福的作用,也能夠驅邪鎮鬼。在影視劇中常能看到很多用符籙鎮壓殭屍的「大場面」,即是利用了符籙制約邪鬼的特性。當代人多半不會相信符籙能發揮這樣的神奇作用,但符籙上制約邪鬼的具體方法,在古代來說是言之成理的。
  • 解密道家符籙文化 傳承發揚造福人類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傳統文化精深博大。道家文化是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符籙,則是道家文化中的精粹之一。現代人對符籙的認知大多是從文學作品中來的,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符籙始終籠罩著神秘色彩,有一種讓人望而生畏的玄秘力量。符籙,真的有用嗎?許多人在心裡會有這樣的疑問。
  • 道教:張道陵,普施符籙禳救災禍,被後世尊為五鬥米道教始祖
    這說的便是宋仁宗時,京師瘟疫流行,張天師在江西龍虎山未卜先知,乘鶴駕雲而去,在東京做了七晝夜羅天大醮,普施符籙禳救災禍,瘟疫盡消,軍民安泰,可見張天師的道行不凡。但這位張天師不過是第一位張天師的第二十幾世後人,比他的老祖張道陵差多了。張道陵(公元34-156年),一名張陵,東漢人。他是中國本土宗教——道教的實際創立者。
  • 道教茅山宗詳解:法術、符籙、手決、陣法,讓人驚嘆不已
    文/曉夢閣主道教以天地規律起源,以黃老之術為宗,自天師道陵君創立天師教,將道教發揚光大,經過時光的洗禮,道門之人不斷創新發揚,期間能人異士輩出,不乏有開宗立派之人。吸納和融合以及繼承的基礎上,出現了不同的分支。
  • 雲篆風清.天然雕飾.巍巍雲篆山濤濤長江水流傳千年古巴渝風光靜美
    《雲篆風清》組照一,作品簡介:雲篆山,位於重慶巴南魚洞境內,距解放碑28公裡,魚洞城區7公裡,海拔650米。《雲篆風清》組照,以其自然天成的景觀之美,盡力詮釋3000年「古巴渝十二景」和「新巴南八景」之一的風採。雲篆日出,卻是深層次體驗.感受「雲篆風清」恬淡風光底蘊,而必修的第一課。
  • 真假符籙鑑定指南
    本文摘自小瓶子道長的號公眾號,版權歸其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本人,圖文無關,轉載旨在弘揚道教新風,歡迎關注該公眾號,如拒絕轉載請聯繫本人,將即刻刪除。這個時代,你可以說遍地是「道士」,也可以說遍地是「騙子」。而符籙相較於科儀,物質成本十分之低,僅為一點筆墨錢。
  • 道教的「符」是怎麼畫的?何為「三山符籙」,修道之人都該知道
    道家有言「不知書符竅,反惹鬼神笑」,在道教,「符」作為道士與天神溝通的媒介,是萬萬不可隨意亂畫,道士畫符時要用到黃紙和朱墨,朱即硃砂,墨即煙墨。關於畫符,不同的道教派別有不同的畫法。通常情況下,符頭用三勾或敕令、雷令開頭。
  • 道教符篆畫法,符篆之符頭介紹及畫法,不同符頭代表的不同意義
    符篆通常表現為符號、圖形,指記錄於諸符間的天神名諱秘文,一般書寫於黃色紙、帛上。符篆是由"符頭","主事符神","符腹","符腳","符膽"等五要素所組成。如許多符圖上常見的「三勾、敕令、雷令等等作為符頭,其種類繁多,下面小編介紹一下道家符篆常見符頭及其代表的意義。1.此符頭代表三清道祖。即道德天尊(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靈寶天尊三天尊。2.此為三將軍。
  • 道教門派系列:太清玄元濟世救人正一道,胎息、符籙上清派(上)
    文/曉夢閣主道教,這個以先秦諸子百家中道家為基礎而創立的本土宗教,深深地紮根在華夏大地上,道教文化在許多領域都傳承和發揚了華夏的文化,特殊時期更是下山作戰保家衛國,一個亂世接地氣,盛世了無蹤跡的宗教。一句話:有原則,有個性。有讀者私信我說,想了解下道教的門派知識,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