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常為一件事爭論,最根本的一個原因是,同一個詞對不同的人定義是不一樣的,就像是經典的小馬過河寓言,河水到底是多深呢,對於小馬來說,沒有牛說的那麼淺,也沒有松鼠說的那麼深,對於同一件事和名詞,由不同的人的來說,他們理解的可能完全是兩個東西,甚至是完全相反,特別是對於自由民主平等這些大詞,認識從來沒有統一過,所以,在這裡我得說,我所認為的哲學是什麼,談論一下我所認為的哲學,而不能說哲學是什麼,否則在這裡就開始打架,糾纏不清了。
哲學首先是一種理論體系,這點是沒啥疑問的,每個哲學家都搞了自己的一套理論,來解釋世界的事情,來說明自己是怎麼理解這個世界的。理論體系都有論點,有論據來支撐這個理論體系的建立,所以,分析了一個理論體系的幾個結構,就基本上就知道了這個理論體系。
不過有時候哲學家自己就繞的太狠了,能把整個理論體系說明白,就太難了,看尼採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沒看懂,還有夢的解析,看的都是暈乎乎的,沒看懂,不知道是因為我當時智力還不夠,還是翻譯的太差了,以後還是學英語看原版吧。
以宗教而言,基督教和伊斯蘭教最省事了,一切唯上帝和真主嘛,簡單明了,其它的都是在這個前提下就可以了。
佛教的佛祖說有八萬四千法門,其實都是萬法歸一法,不是因為法不同,而是因為人不同。如果是愛學不同的法門,別說八萬四千法門了,一百法門都學不完,要學的話,還是學精幾個法門,適合自己的法門就足夠了,只要有其中一個法門學透了學會了,得到大道,其它的法門也都學不學無所謂了,甚至可以演變法門了,一法化萬法,可以教別人了。
至於儒家,孔子愛發微博,都是論語,以身傳教,很少長篇大論。在古代,第一級的大神們都是不寫的,像孔子,佛祖,還有蘇格拉底,還有王陽明,全是問答錄,人家都不寫書,言出法隨,說出來的就是書,由弟子整理記就完了,要是自己寫出來去傳世,那就比第一級大神弱一點了,不過自己能寫出來,也算是大功了,古人講有三大功,立言,言德,言功,立言也是一大功了。
《論語》就是語錄體,就是一段話接一段話的,支離破碎的,根本沒有經過梳理,然後中國人學了就以為哲學是沒有什麼邏輯和推理的,還有老子和莊子的哲學,基本上都快成幻想小說了,那有什麼邏輯推理,差點忘記了聖經,也是一句接一句的,跟語錄差不了多少。不像是蘇格拉底這老頭,天天就站在大街上問人問題,一問接著一問,問的人沒話說,邏輯推理太嚴密了。但孔子的學說,除了《論語》和《詩經》這些東西外,還有《大學》和《中庸》呢,《大學》就相當於議論文了,開篇就開始講一段總結,然後下面是分別是對上面的那段總結的解釋,簡直就是一段標準版的金字塔寫作範文,這些的邏輯還是比較嚴密的。
哲學還有一個非常大的作用,就是建立人對世界的認識,也就是建立和塑造世界觀,這是非常有用的一個能力,其它所有的力量,都不及這個力量大,能夠把一個人的能量爆發到極致,在美國大片中,好人都有自己的哲學,實踐自己的哲學,而大反派也有自己的一套哲學,而且也有論據論證,只有這樣的,才能成為終極反派,沒有自己哲學的反派,只能是小反派。這個能量可以讓人脫胎換骨,轉凡成聖,再普通的人,學習了哲學,就有能力過好自己的人生,甚至發展出自己的思想,傳誦於世人,沒有這種思想武器,那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