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中的體系和定義怎麼這麼多?

2020-12-17 獨視角

人們常常為一件事爭論,最根本的一個原因是,同一個詞對不同的人定義是不一樣的,就像是經典的小馬過河寓言,河水到底是多深呢,對於小馬來說,沒有牛說的那麼淺,也沒有松鼠說的那麼深,對於同一件事和名詞,由不同的人的來說,他們理解的可能完全是兩個東西,甚至是完全相反,特別是對於自由民主平等這些大詞,認識從來沒有統一過,所以,在這裡我得說,我所認為的哲學是什麼,談論一下我所認為的哲學,而不能說哲學是什麼,否則在這裡就開始打架,糾纏不清了。

哲學首先是一種理論體系,這點是沒啥疑問的,每個哲學家都搞了自己的一套理論,來解釋世界的事情,來說明自己是怎麼理解這個世界的。理論體系都有論點,有論據來支撐這個理論體系的建立,所以,分析了一個理論體系的幾個結構,就基本上就知道了這個理論體系。

不過有時候哲學家自己就繞的太狠了,能把整個理論體系說明白,就太難了,看尼採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沒看懂,還有夢的解析,看的都是暈乎乎的,沒看懂,不知道是因為我當時智力還不夠,還是翻譯的太差了,以後還是學英語看原版吧。

以宗教而言,基督教和伊斯蘭教最省事了,一切唯上帝和真主嘛,簡單明了,其它的都是在這個前提下就可以了。

佛教的佛祖說有八萬四千法門,其實都是萬法歸一法,不是因為法不同,而是因為人不同。如果是愛學不同的法門,別說八萬四千法門了,一百法門都學不完,要學的話,還是學精幾個法門,適合自己的法門就足夠了,只要有其中一個法門學透了學會了,得到大道,其它的法門也都學不學無所謂了,甚至可以演變法門了,一法化萬法,可以教別人了。

至於儒家,孔子愛發微博,都是論語,以身傳教,很少長篇大論。在古代,第一級的大神們都是不寫的,像孔子,佛祖,還有蘇格拉底,還有王陽明,全是問答錄,人家都不寫書,言出法隨,說出來的就是書,由弟子整理記就完了,要是自己寫出來去傳世,那就比第一級大神弱一點了,不過自己能寫出來,也算是大功了,古人講有三大功,立言,言德,言功,立言也是一大功了。

《論語》就是語錄體,就是一段話接一段話的,支離破碎的,根本沒有經過梳理,然後中國人學了就以為哲學是沒有什麼邏輯和推理的,還有老子和莊子的哲學,基本上都快成幻想小說了,那有什麼邏輯推理,差點忘記了聖經,也是一句接一句的,跟語錄差不了多少。不像是蘇格拉底這老頭,天天就站在大街上問人問題,一問接著一問,問的人沒話說,邏輯推理太嚴密了。但孔子的學說,除了《論語》和《詩經》這些東西外,還有《大學》和《中庸》呢,《大學》就相當於議論文了,開篇就開始講一段總結,然後下面是分別是對上面的那段總結的解釋,簡直就是一段標準版的金字塔寫作範文,這些的邏輯還是比較嚴密的。

哲學還有一個非常大的作用,就是建立人對世界的認識,也就是建立和塑造世界觀,這是非常有用的一個能力,其它所有的力量,都不及這個力量大,能夠把一個人的能量爆發到極致,在美國大片中,好人都有自己的哲學,實踐自己的哲學,而大反派也有自己的一套哲學,而且也有論據論證,只有這樣的,才能成為終極反派,沒有自己哲學的反派,只能是小反派。這個能量可以讓人脫胎換骨,轉凡成聖,再普通的人,學習了哲學,就有能力過好自己的人生,甚至發展出自己的思想,傳誦於世人,沒有這種思想武器,那是不可能的。

相關焦點

  • 哲學中的體系和定義怎麼這麼多?
    人們常常為一件事爭論,最根本的一個原因是,同一個詞對不同的人定義是不一樣的,就像是經典的小馬過河寓言,河水到底是多深呢,對於小馬來說,沒有牛說的那麼淺,也沒有松鼠說的那麼深,對於同一件事和名詞,由不同的人的來說,他們理解的可能完全是兩個東西,甚至是完全相反,特別是對於自由民主平等這些大詞,認識從來沒有統一過
  • 子一哲學:儒學的定義▏答案就這麼簡單——四個字
    有學者認為,儒學是全面體現中國人的精神世界、文化價值、生活方式的文明體系,它廣泛而深入地滲透到了全體中國人和中國社會的信仰、道德、審美、政治、法律、教育、經濟、習俗、心理、性格等各個方面。如果要給儒學下一個定義,似乎只能說儒學是一門涉及中國和東亞地區人民的全體大用之學,是集中代表中華文明、東亞文明的價值體系與知識體系的綜合性學科。
  • 世界主要三大哲學體系
    這個流派的哲學引發了一些什麼結果呢?因為這些哲學體系研究的很多都是物體,所以這裡數學家、物理學家就特別多,牛頓、愛因斯坦等等,都是這種哲學體系孕育下的傑出代表。大家現在知道月亮距離地球大約有38萬公裡,可是,如果不給你現代工具,你會測量嗎?
  • 哲學是什麼,如何定義
    凡研究人生切要的問題,從根本上著想,要尋一個根本的解決:這種學問,叫做哲學。這是胡適先生在《中國哲學常識》中寫到的。胡適先生本意說,本來哲學沒有一個具體特定的定義,但凡哲學,總是追根溯源去「人生切要的問題」的,才能算上哲學。
  • 學哲學無用?錯了,從哲學的本源定義說說西方經典三大學問
    按照我們在受教育過程中所得的傳授,對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哲學的概念理解是:馬克思的——辯證唯物主義的——哲學。這們學問,至今,仍具有其先進性。很重要一點——它是人類在哲學領域的研究歷程中首次將「唯物論」或說「唯物主義」和「辯證法」做有機結合的成果。
  • 哲學不只是定義之爭
    有一些人覺得哲學只是定義之爭︰哪個哲學理論是對的,僅依賴於說話的人把討論的關鍵詞定義成什麼。例如,這類人會這樣說︰「如果你把『是道德的』定義成『能達成最大效益的』,效益主義就為真;如果你把『是道德的』定義成『符合義務的』,義務論就為真。
  • 「哲學」在中西兩種傳統中是怎樣定義的
    (《英卡塔世界英語辭典》)而在《中國大百科全書·哲學卷》中,「哲學」則被定義為:「哲學是世界觀的理論形式,是關於自然界、社會和人類思維及其發展的最一般規律的學問。」中外這兩個定義,從總的方面看,並沒有什麼原則性的差異。只不過,在談論它們形成的源頭時才能更清晰地看出它們的某些基本共性。  哲學到底有什麼特徵?
  • 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體系怎麼建?學術期刊的責任和使命是什麼...
    來自全國期刊界、理論界的100多位專家學者圍繞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體系構建與學術期刊發展碰撞思想、交流真知。我們擷取幾位大咖的致辭講話和主旨報告,以饗讀者。;就是要在構建有中國特色的哲學社會科學的實踐過程中留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的探索和思考,圍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立足時代之基,回答時代之問。
  • 歷史、哲學、科學三者的定義、本質、關注點
    科學是從哲學中剝離科學作品與哲學作品之所以難以區分的最主要原因——科學是從哲學中剝離出來的學科,在某一個時間段之前哲學與科學是一體兩用的存在,它所關心的是所有情況或大多數情況中是由什麼引起的,是如何發生的,他們之間的內部規律和隱含的法則是什麼以及我們如何去運用這些規律和法則。
  • 人生哲學的定義
    #一、人生哲學的定義個人生存在天和地之間,生活在人與人之間,總會意識到自己在生活,有時也總會問及生命的意義;在百無聊賴之餘,會問及「為誰工作為誰忙?」(二)哲學哲學在古今中外的發展相當不同,對哲學的定義也意見紛紜,我們用最扼要的方式,來陳述一下曾經提出過的見解,而且分成中、西兩條路線來處理:1西方、西方哲學發展了兩千多年,無論在字義上,或是內容上,都有明確的界定:在字義上一直是用「愛智」(Pil- sophia)的希臘文作為模型
  • 哲學的定義——很多人都對哲學有誤解,哲學與我們息息相關
    哲學其實是我們關於自身、所在環境(社會、世界)的信念和態度的總稱。所以哲學既不是片面的政治哲學,也不是乾癟的思考和辯論,也不是毫無章法的思考。哲學,僅僅只是我們對於存在(以前、現在、未來存在或可能存在)的態度和信念。
  • 感性和理性,完美的哲學定義
    我們總是說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其實這只是一個階段,同理,理性也可以上升到感性,這就好比先是有雞,還是有蛋,只能說感性弱於理性,因為作為生命體其感性是第一位的,所以先是有雞,才後來有蛋,因為從繁殖行為來看分為胎生和卵生,而胎生的前提是受精卵的細胞分裂,所以胎生是經過卵生階段的,而胎生是由於體內存在子宮繁孕的條件
  • 哲學,在生命中運動成長
    西洋哲學從修辭學、邏輯學開始建立語言的根基,早期的智者學派就有以詭辯混充哲人的習氣。而形上學的體系發展到康德是為頂峰,其體系之龐大複雜,讓我們這號稱有幾千年古代「哲學」的東方人智慧絕難理解――雖然形上學(metaphysics)是紮根於自然科學對世界認識的基礎上,但一個認識的過程,要劃出這麼多層次和體系,著實讓非專修哲學者望而咋舌。
  • 世界主要三大哲學體系
    這個流派的哲學引發了一些什麼結果呢?因為這些哲學體系研究的很多都是物體,所以這裡數學家、物理學家就特別多,牛頓、愛因斯坦等等,都是這種哲學體系孕育下的傑出代表。大家現在知道月亮距離地球大約有38萬公裡,可是,如果不給你現代工具,你會測量嗎?
  • 哲學定義
    哲學可以看作一種尺度。這種尺度的作用在於,從理性存在物本身出發,去尋找理性的本質(本源)以及自存與世界其他存在物的關係。哲學(英語:Philosophy,源於希臘語:Φιλοσοφία),按照詞源有「愛智慧」的意思。在學術界裡,對於哲學一詞並無普遍接受的定義,也預見不到有達成一致定義的可能。
  • 中國古代性哲學就是人類的本體哲學體系
    用人類本體哲學體系,定義中國古代性哲學,是哲學基本原理的規定。若想表述一個哲學思維,需要在一個哲學體系整體中,才存在合理性。若要表達一個哲學體系,必須縱觀人類歷史,橫看世界全部。只有在人類歷史和世界哲學全部中表述,才具有精準性與確定性。
  • 羅素是如何定義哲學的?
    羅素在《西方哲學史》一書的緒論中是這樣定義哲學的:「Philosophy, as I shall understand the word, is something inter-mediate between theology and science.
  • 學哲學無用?錯了,從哲學的本源定義說說西方經典三大學問
    按照我們在受教育過程中所得的傳授,對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哲學的概念理解是:馬克思的——辯證唯物主義的——哲學。這們學問,至今,仍具有其先進性。很重要一點——它是人類在哲學領域的研究歷程中首次將「唯物論」或說「唯物主義」和「辯證法」做有機結合的成果。
  • 哲學是什麼,如何定義
    凡研究人生切要的問題,從根本上著想,要尋一個根本的解決:這種學問,叫做哲學。這是胡適先生在《中國哲學常識》中寫到的。胡適先生本意說,本來哲學沒有一個具體特定的定義,但凡哲學,總是追根溯源去「人生切要的問題」的,才能算上哲學。
  • 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體系怎麼建?學術期刊的責任和使命是什麼...
    來自全國期刊界、理論界的100多位專家學者圍繞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體系構建與學術期刊發展碰撞思想、交流真知。我們擷取幾位大咖的致辭講話和主旨報告,以饗讀者。;就是要在構建有中國特色的哲學社會科學的實踐過程中留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的探索和思考,圍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立足時代之基,回答時代之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