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會碰到一些病人問我:醫生,我後腦勺總是一下一下的疼?有時候像刺痛,也有人說像撕裂樣疼痛,也有人描述為刀割樣、針扎樣、燒灼樣的疼痛,這是什麼問題啊?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咱們先來看看疼痛性質的分類:主要分為鈍痛和銳痛。鈍痛的感覺可以描述為酸痛、脹痛、悶痛;銳痛的感覺可以描述為撕裂痛、刺痛、灼痛、絞痛、切割痛。
再來看下上述病人的主要疼痛感覺,我們可以把它歸類到銳痛。
那麼在後腦勺這個位置的銳痛一般是什麼情況呢?
結合疼痛的位置符合枕神經的分布範圍,再結合疼痛的性質是銳痛,所以很有可能你的情況是枕神經痛。
枕神經來自哪裡?枕神經和支配四肢及軀體感覺的神經一樣都從脊髓發出。人的脊髓主要分為31節段:頸髓8節(C1-C8),胸髓12節,腰髓5節,骶髓5節,尾髓1節。枕神經來自頸部脊髓發出的神經,主要是指第二頸神經(C2)和第三頸神經(C3)。
支配後腦勺部位的枕神經主要分為枕大神經、枕小神經,還有第三枕神經。
枕大神經來源和支配的範圍:
枕大神經,主要由第二頸神經(C2)後支的內側支發出,這是一個比較粗大的神經,在頭下斜肌下緣處從該肌深面淺出, 然後向後內上斜行於頭上、下斜肌與頭半棘肌之間, 此段行程較長。同時主要供應枕後頭皮的內側部分,直到最前面的頂點
枕小神經來源和支配的範圍:
枕小神經的纖維來自第2、3(C2、C3)頸神經前支的皮支。是頸叢最上方的分支,沿胸鎖乳突肌後緣上升,到頭的側面,分布於耳廓後面、支配耳廓後上部、乳突部和枕部外側區域的皮膚
第三枕神經來源和支配的範圍:
由第三頸神經(C3)後支內側淺支組成,第三枕神經行向後內上, 穿頭半棘肌、頭夾肌和斜方肌淺出, 分布於枕頸區皮膚
枕神經痛的解剖學基礎:
一、枕大神經痛的解剖學基礎:
頭下斜肌是枕下肌四對中最粗大的肌肉, 主要功能是使頭左右旋轉和後仰, 受損機會較多。枕大神經穿行於頭下斜肌與樞椎弓板之間, 此處的深筋膜相對緻密, 損傷後易形成粘連。頭下斜肌的病變或筋膜的粘連都會刺激或卡壓枕大神經。臨床上枕下痛患者深壓此處會出現難以忍受的酸痛感。枕大神經出頭下斜肌深面後, 走行於頭上下斜肌與頭半棘肌之間的結締組內, 且行程較長, 此處筋膜炎也可刺激枕大神經。枕大神經斜穿頭半棘肌, 該肌痙攣收縮, 可壓迫枕大神經。
二、枕小神經痛的解剖學基礎:
枕小神經是頸叢的皮支, 由頸叢分出後穿經二腹肌後腹與肩胛提肌間,此處上方約 4mm 處有枕動脈穿過二腹肌後腹與頭最長肌間淺出, 枕小神經再經胸鎖乳突肌後緣淺出, 在頭夾肌表面行向後內上, 分布於枕部和耳廓背面上 1 /3皮膚, 枕小神經和枕動脈在乳突後緣近乳突尖處穿過二腹肌後緣處易受卡壓
三、第三枕神經痛的解剖學基礎:
第 3 枕神經是第 3 頸神經後支的內側支的分支, 該神經與枕大神經一樣粗大, 而且行程較長, 分別穿過頭半棘肌、頭夾肌和斜方肌等結構。當這些結構痙攣或受損時, 會刺激枕神經而引起枕後痛。第3 頸神經後支的肌支, 如頸半棘肌支和迴旋肌支等所支配的肌肉痙攣或炎症時, 會刺激神經, 從而引起同一後支分布區域的神經擴散性疼痛。
枕神經痛的原因:
枕神經痛最常見的原因是枕神經被擠壓、卡壓。慢性頸部緊張、肌肉僵硬、緊繃感,姿勢不正確、筋膜炎、肌肉痙攣導致的神經被肌肉卡壓最常見;因為枕神經在從頸椎發出後,尤其是枕大神經,走行距離較長,在此過程中,周圍肌肉、筋膜包括血管的異常都可以刺激神經誘發枕神經痛;
另外頸椎病、頸椎關節功能紊亂、骨關節炎可以導致枕神經痛;
其他可能的情況,頭部或頸部外傷、頸部腫瘤、感染、痛風、糖尿病、血管炎症等也可以導致枕神經痛
枕神經痛的主要臨床特點:
起病形式:突然發作,可自發性疼痛,也可能是由特定的動作引起的,比如刷頭、枕枕頭的動作、暴露在寒冷中或移動脖子
疼痛位置:主要位於後枕部位,可起源於頸項區,並立即向頭頂擴散,疼痛通常是單側的,但也有雙側的病例
疼痛性質:疼痛發作時為銳痛,如像一下一下的刺痛、刀割樣、電擊、燒灼樣疼痛。每一次的劇烈疼痛可能會持續約幾秒鐘或者幾分鐘,陣痛可能是自發開始的,在疼痛發作之間,可能會出現枕部隱隱不適感。
醫生的體格檢查:檢查時,枕神經分布區域的壓力、觸摸或敲擊可誘發發疼痛發作,或引起沿受神經分布區域的感覺異常。
枕神經痛的治療:
非藥物治療:局部熱敷治療可減輕肌肉痙攣和疼痛,同時避免誘因,如避免寒風吹還有不正確的姿勢;另外在外傷性頸椎拉傷/扭傷引起的急性枕神經痛的情況下,用頸圈固定2-3周可以緩解疼痛發作(但外傷還的看具體情況,全面治療)
藥物治療:阻斷興奮性神經遞質的釋放的藥物可以減輕疼痛,另外三環類抗抑鬱藥也觀察到對枕神經痛有益。
枕神經阻滯:局部枕神經阻滯治療(阻滯藥物通常是局部麻醉劑加糖皮質激素的混合物),需要正規醫院有經驗的醫生操作
其他治療:對保守治療無效的患者應在正規醫院經有經驗的醫生評估後可行肉毒素注射、脈衝射頻(PRF)或枕神經減壓術。
#百裡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