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新聞訊 南京市物價局11月6日發布「南京地鐵票價調整與公交票價優惠政策聯動調整聽證會第1號公告」,市物價局相關負責人對市民關心的問題做如下解答。
作為全國第六座開通地鐵的城市,南京地鐵已經運營13年。此輪醞釀調整票價主要目的,是為了適應南京地鐵建設與運營快速發展的需要,通過票價政策調整,推動地鐵運營的可持續發展和高質量發展。
問:作為全國第六座地鐵城市,運營13年來,南京地鐵運營情況如何?現執行的線網票價政策具體是什麼?
答:1.南京地鐵運營線網快速發展,運營裡程全國第四。2005年9月南京地鐵開通運營,是國內第六座地鐵城市。至今,南京地鐵已建成運營10條線路、174座車站、總裡程378公裡,居國內第四。「十線齊發 通達全城」,率先在全國實現了行政區域內軌道交通全覆蓋。其中1、2、3、4、10號線5條城區線共計176.8公裡;S1(機場線)、S3(寧和線)、S7(寧溧線)、S8(寧天線)、S9(寧高線)5條城際線共計201.1公裡。南京地鐵線網平均站間距2.32公裡,最長站間距16.9公裡,最短站間距為0.75公裡。
從2005年9月開通1號線,2010年、2014-2015年、2017-2018年經歷三輪新線開通,2014年達到180公裡,2016年達到225公裡,2018年10條線達到378公裡,地鐵網絡化運營特徵發生了較大變化。2013年之前,主要解決城區市民快速出行、緩解交通擁堵;2014年開始由客流疏導型發展為城市引導型,發揮城鄉一體化統籌發展功能。(客流疏導型:主要解決城市大客流客運,以疏解地面交通壓力;城市引導型:主要體現政府發展戰略,以引導城市化發展。)
2.現行地鐵線網票價是2014年按裡程分段計價。現行地鐵線網票價政策自2014年7月1日起實施,起步價2元乘坐10公裡,10公裡以上部分,每1元晉級裡程為6、6、8、8、10、10、12、14公裡。該票價政策同步實行多種優惠政策,主要有:刷卡優惠,對IC卡儲值票打九五折;對購買IC卡儲值票的中、小學生,60-69周歲老人、市民誠信卡,實行半價優惠;發行月卡,刷卡價格為4元/次,限乘次數為當月工作日2次/日;實行公交換乘優惠,刷卡後90分鐘內換乘優惠1元/次;對特定人群憑有效證件實行免票,包括離休幹部、革命傷殘軍人、革命傷殘警察、盲人、70周歲以上老人、現役軍人和離退休軍人、優撫對象、獲得國家無償獻血奉獻獎的個人、殘疾人。
問:此次南京醞釀地鐵線網票價調整主要是出於哪些原因?
答:地鐵開通13年來票價水平基本持平,政策調整是為了提升地鐵可持續發展和高質量發展。
自2005年9月南京地鐵運營開始,實行按區間分段計價票制,起步價2元乘坐7個區間、約9.8公裡,3元乘坐8-11個區間、約15.4公裡,4元乘坐12-15個區間,約21公裡。2010年,2號線、1號線南延線開通運營,繼續沿用2005年的票價政策,4元票價封頂,可乘坐15個以上區間。2014年7月開始,實行按裡程分段計價票制,起步價2元10公裡,3元乘坐16公裡,4元乘坐22公裡。因此可見,2014年7月開始實行按裡程分段計價票制的票價基本水平,與2005年9月地鐵開通時的票價水平基本持平。
據行業統計數據顯示,南京地鐵嚴控人工成本,人員編制一直保持在36人/公裡左右,為全國最低,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地鐵,人員編制在44人/公裡至69人/公裡之間。隨著勞動力成本的逐年上升,人工成本也在增加。
同時,隨著運營年份增加、運營線路的裡程增長等原因,1、2號線已分別運營13年和8年的設備設施逐漸老化,陸續進入大,中修周期,以上因素均導致地鐵運營和維護成本激增。加上惠及更多人群的部分較長裡程的城際線開通後,現行票價政策對地鐵運營可持續發展的支撐能力明顯下降。另外,近年來,隨著地鐵網線輻射面的擴寬,惠及更多城鄉居民的同時,部分線路也在超負荷運作。比如1、2、3號線尖峰時段,多數區間爆滿,部分車站採取限流措施,站內車內環境擁擠,綠色及快速出行的體驗感減弱。
長期的低票價政策,將影響城市地鐵可持續發展和高質量發展。
問:此輪南京地鐵票價調整的參考依據是什麼?
答:1.借鑑國內典型城市票價改革經驗,符合國內城市通行做法。
從國內城市地鐵票價調整歷程來看,多數城市都依據城市經濟發展水平、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對票價政策進行了階段性調整。
廣州、深圳作為國內較早開通地鐵的城市,其票價政策對國內後續開通地鐵的城市提供了借鑑和參考。2005年12月廣州地鐵、2010年12月深圳地鐵先後對地鐵票制票價進行調整,由原按區間分段計價票制調整為按裡程分段計價票制,兩城市的地鐵票價政策相同,起步價2元乘坐4公裡,後續每1元晉級裡程為4、4、6、6、8公裡,一直沿用到現在,廣州執行了13年,深圳執行了8年,說明廣州、深圳的地鐵票價政策對其地鐵運營可持續發展具有較強的支撐能力。2012年11月,杭州開通地鐵1號線,實行按裡程分段計價票制,執行的票價政策與廣州、深圳的票價政策相同,一直沿用至今。
佛山2010年、東莞2015年、貴陽2017年實施的地鐵票價政策都沿用了廣州、深圳的票價政策。2016年10月,成都地鐵由原按區間分段計價票制調整為按裡程分段計價票制,起步價2元乘坐4公裡,後續每1元晉級裡程為4、4、6、6、8、10、20公裡;2017年廈門地鐵開通運營,起步價2元乘坐4公裡,後續每1元晉級裡程為4、4、6、6、10、15、20公裡。成都、廈門的票價政策,也屬於廣州、深圳票價政策類型。
因此,本次南京地鐵票價調整,在充分借鑑廣州、深圳等國內典型城市地鐵票價改革經驗的基礎上,考量南京地鐵運營現狀的背景下提出的,階段性調整票價是行業通行做法。
2.市民乘坐地鐵負擔水平低於國內平均水平。
根據國內地鐵行業統計資料,2016年國內地鐵23個實行按裡程分段計價票制的城市(不包括南京),每人次票價3.52元、每人次公裡票價0.31元、票務支出佔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例4.45%, 2016年南京地鐵運營三項指標分別低於23個城市平均值23%、29%、35.7%。
再具體看,2017年,南京的地區生產總值、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分別是廣州、深圳、杭州地鐵票價政策執行當年,這三個城市平均值的1.57倍、1.77倍。
以每人次票價、每人次公裡票價、票務支出佔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例這三項指標進行比較,2017年南京分別是廣州、深圳、杭州地鐵票價政策執行當年,三城市平均值的71%、54%、36%。
因此,借鑑廣州、深圳、杭州等城市制定地鐵票價政策的經驗和做法,有助於合理調整南京地鐵票價政策。
問:對地面公交春秋季優惠政策進行同步聯動調整、繼續加大公交換乘優惠力度出於何種考慮?
答:同步調整為了合理引導客流,促進公共運輸出行方式合理分布。票價作為引導公共運輸資源配置的重要槓桿,地鐵票價應與地面公交票價保持合理比價關係。配合地鐵票價調整,同步對地面公交春秋季優惠政策進行聯動調整、繼續加大公交換乘優惠力度,是為了適應地面公交線網不斷優化的需要,合理引導客流。統計數據顯示,2006年-2017年,南京市地面公交客流佔公共運輸總客流比例從94%下降到48%,2017年地鐵日均客流佔公共運輸總客流比例達到52%。其中,2017年短距離5公裡以內客流佔18.78%,8公裡以內客流佔36.16%,10公裡以內客流佔48.72%,可以看出,地鐵短距離10公裡以下客流所佔比例較高。因此,此輪地鐵票價調整主要是對起步裡程和晉級裡程結構進行調整,同步對地面公交春秋季優惠政策進行聯動調整、繼續加大公交換乘優惠力度,引導短距離客流合理選擇公共運輸出行方式。
問:此輪地鐵票價調整的政策依據、遵循的原則有哪些?
答:1.政策依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和《江蘇省定價目錄》(蘇價規【2017】10號)規定,城市軌道交通票價屬於政府定價。根據《政府制定價格聽證辦法》規定,制定關係群眾切身利益的公用事業價格、公益性服務價格和自然壟斷經營的商品價格等政府指導價、政府定價,應當實行定價聽證。根據《江蘇省定價聽證目錄》(蘇價規【2014】5號)規定,城市公共旅客運輸基準票價(含公共汽車、出租汽車、地鐵、輕軌),由市、縣(區)物價局組織聽證。
根據《中共江蘇省委江蘇省人民政府關於全面推進價格機制改革的實施意見》(蘇發【2016】13號)和《省物價局省交通運輸廳省財政廳關於江蘇省城市公共運輸票制票價改革的指導意見》(蘇價規【2016】14號),鼓勵各地綜合考慮地方財力、城市公共運輸發展水平、物價水平,居民可支配收入、企業運營成本等變化因素,研究制定城市公共運輸票價動態調整辦法,明確票價調整要素、程序和周期,形成公共運輸票價與企業運營成本、社會物價水平和政府補貼能力相協調的聯動格局。
根據《市政府關於印發南京市價格機制改革工作計劃(2017-2018年)的通知》(寧政發【2017】23號),2018年完善地鐵線網票價,使地鐵線網票價更符合南京城市和經濟發展的需要,促進地鐵的可持續發展。
2.遵循的原則
按照「政府管建設管發展、企業管運營管服務、乘客合理承擔」的思路,理順乘客、企業和財政之間分擔關係;遵循「公益優先、合理分擔、比價合理、遞遠遞減」原則,優化票價結構,制定票價水平,確定票價調整方案。
(1)公益優先。立足於軌道交通的公益性定位,充分考慮現有乘客的負擔水平,鼓勵公共運輸出行。
(2)合理分擔。統籌考慮各方可承受能力,理順乘客、企業、財政之間的合理分擔關係,票價水平能夠基本反映地鐵運營直接成本。國內地鐵行業的乘客票務支出佔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平均水平約5%,通過票價政策調整,南京的相應比例應控制在這個值以內。
(3)比價合理。南京地鐵票價應達到國內同類城市平均水平,保持與地面公交票價的合理比價關係,優化公共運輸資源配置,引導短途出行選擇地面公交,中長途出行選擇軌道交通,降低地鐵超負荷運營帶來的安全風險。
(4)遞遠遞減。按照裡程分段計價,分級遞進,速遠遞減:乘坐距離越遠,平均每公裡費率越優惠,吸引中長距離客流,發揮地鐵中長距離客運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