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9日 13:32:20
本文來自 微信公眾號「 商業周刊中文版」,作者:萬慧、鄒宇萌。
2020年還沒到來,瑞幸咖啡(LK.US)送了自己一份大禮——在與中國市場咖啡巨頭星巴克(SBUX.US)的較量中,瑞幸咖啡在店面數量擴張上,暫時領先一籌。
據美國數據公司Thinknum發布的消息,截止12月16日,瑞幸咖啡在華門店數達到4910家,較星巴克同期門店數多出600家。瑞幸咖啡回應《商業周刊/中文版》稱,截至今年第三季度共有3980家店鋪,而最新的店鋪數量將以官方發布的數據為依據。12月29日,星巴克官網顯示,截至目前店面數量為4100多家,分布在中國內地168個城市。
這意味著,這家成立於2017年10月的本土咖啡公司,在短短兩年內新增門店數量,比星巴克20年來布局的門店數量還要多。根據2019年年初,瑞幸咖啡提出計劃在年底前將門店數量增加至4500家,同時在門店數和杯數上全面超過星巴克,成為中國最大的咖啡連鎖企業。根據Thinknum披露數字,瑞幸咖啡提前完成了它此前設定的開店目標,達到4910家。下一步,瑞幸咖啡的目標是2021年底開出1萬家門店。
作為中國咖啡市場的後者來,瑞幸咖啡自誕生之日就將競爭對手鎖定全球咖啡巨頭星巴克。據媒體新聞社報導,在瑞幸咖啡出現之前,星巴克在中國市場幾乎沒有遇到過真正意義上的對手,以超過50%的份額穩穩佔據著市場主導地位。中國是星巴克第二大、增長最快的市場。如今,兩家公司正以它們口中截然不同的策略爭奪著這個規模32億美元的零售咖啡市場。
快速擴充店面數量,是瑞幸咖啡擴大市場佔有率,增加營收的主要源頭。據媒體新聞社報導,為實現這一目標,瑞幸咖啡董事長陸正耀和執行長錢治亞採用了一套十多年前曾用於神州租車的策略:砸下巨資以迅速從競爭對手那裡搶奪市場份額。
為了迅速擴展店鋪,與星巴克店面不同的是,瑞幸咖啡開設的門店分三類,自取式門店(Pick-up Stores)、休閒式門店(Relax Stores)、配送式廚房(Delivery Kitchens),其中自取式門店佔據了91.3%的份額,這也是瑞幸的戰略重點。此外,瑞幸咖啡吸引客戶的主要方式是巨額補貼以及高調營銷。這一策略讓瑞幸咖啡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招股書顯示,2019年1季度,瑞幸咖啡的營收為4.79億元,同比增35.94%,淨虧損5.52億元,較去年同期虧損擴大了4.20億元;2018年全年,瑞幸咖啡的營收為8.41億元,淨虧損16.19億元。截至2019年3月31日, 虧損已經高達22億人民幣,歸屬於公司股東及天使投資人的淨虧損達31.90億元。11月14日,瑞幸咖啡公布截至9月30日的2019年第三季度財報,財報顯示總淨營收為人民幣15.416億元(約合2.157億美元),淨虧損人民幣5.319億元(約合7440萬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的淨虧損為人民幣4.849億元。同比虧損9.7%。
與此同時,星巴克動作頻頻。據公開信息,2019年5月,星巴克上線了「在線點,到店取」的啡快服務,正式在外帶業務上對打瑞幸;7月,在北京開出了全球第一家「啡快」咖啡快取店,與消費者熟悉的以往寬敞的星巴克門店不同,「啡快」店面面積較小,門店內四五張椅子供顧客休憩,這一類型的門店融合了「啡快」服務、「專星送」外賣服務以及堂食服務,但主打的還是即點即取的外帶服務。8月,星巴克與雀巢結成的全球咖啡聯盟正式落地中國內地市場,推出全新「星巴克家享咖啡(Starbucks At Home)」系列產品。這意味著,消費者可以在更多地方買到星巴克的咖啡產品,甚至在家裡就能製作一杯和門店一樣的星巴克咖啡了。此外,星巴克在加快下沉市場的擴張速度,將新店鋪更多地開設到了更廣闊的市場中去——除了長春、呼和浩特等此前沒有星巴克門店的省會城市外,還有許多三四線地級市也迎來了本市首家星巴克,包括安徽安慶、四川達州、四川內江、江西贛州、河南新鄉等等。這證明了,三四線城市同樣擁有旺盛的消費力、對優質咖啡的需求與接受度。
在星巴克2019財年第四季度(截止時間為2019年9月29日)的業績會上,星巴克CEO凱文·詹森表示,2020財年,星巴克計劃在中國一二線城市開設更多「啡快」新門店,提高其市場滲透率。
對於未來中國咖啡市場的競爭格局,2019年8月8日,星巴克中國董事長兼執行長王靜瑛,在星巴克聯合雀巢咖啡建立全球咖啡聯盟的發布會上,回應《商業周刊/中文版》稱,儘管星巴克在中國已經有20年的經驗,但是星巴克在中國仍然處在早期階段。「一直以來,星巴克都有很多的競品和競爭對手,我們繼續堅持星巴克在中國的戰略和宗旨,繼續擴大投資。具體來說,首先我們會更關注會員,其次繼續星巴克第三空間的打造,以及促進第四空間,即數位化領域,同時我們將開設更多的門店,從而將星巴克獨特的咖啡文化以門店、或者是數位化的形式,付諸更觸手可及、更為便捷星巴克體驗。」
對於瑞幸門店擴張以及中國咖啡市場的整體發展上,星巴克對《商業周刊/中文版》表示:「中國咖啡市場體量巨大,我們一如既往地歡迎有序競爭, 彼此促進。我們對在中國市場的長遠發展充滿信心,並將繼續不斷創新,持續提升品質和服務,為消費者創造真正的價值。」
(編輯:張金亮)
香港交易所資訊服務有限公司、其控股公司及/或該等控股公司的任何附屬公司均竭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和可靠度,但不能保證其絕對準確和可靠,且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的責任(不管是否侵權法下的責任或合約責任又或其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