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證明自己是自己,遺產該如何繼承?

2020-12-13 房天下產業網

2020年02月19日18:02 來源:河南網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無法證明自己是自己,遺產該如何繼承?

案情介紹
李先生的父、母在50年前離異,當時李先生及其弟都未成年,法院判決李先生隨父生活,其弟隨母生活。在當年的離婚判決書,以及國內戶籍部門現存的紙質檔案中對此事實均有記載。其母在離異後帶著李先生的弟弟去了香港,以難民身份入籍香港戶籍時,其母將其弟的姓氏改隨母姓的同時其弟的年齡也改小了1歲,但出生的「月、日」未做更改,其弟成年後定居臺灣。後其母再嫁後再生一女,現其母和該女定居歐洲某國。2006年李先生父親去世前,李先生同其弟及母從未有過聯絡。
李父去世為猝死,故未留下任何口頭或書面遺囑,清理遺物時發現幾家銀行合計數十萬元存款單。因李先生是目前非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故李父去世時,承租的僅有使用權的房屋不能作為遺產被繼承。

處理完父親後事後,李先生作為遺產的法定繼承人,發現辦理繼承其父銀行存款的手續相當棘手。
依據我國《繼承法》第十條 「遺產按照下列順序繼承:第一順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順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繼承開始後,由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第二順序繼承人不繼承。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的,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本法所說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養子女和有扶養關係的繼子女。本法所說的父母,包括生父母、養父母和有扶養關係的繼父母。本法所說的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異母或者同母異父的兄弟姐妹、養兄弟姐妹、有扶養關係的繼兄弟姐妹。」
由此,確定李先生的母親因同李父早年離異,被排除在繼承人之外。雖其弟因離異隨母生活,但,其弟的繼承權是不能被剝奪的。李先生所要繼承的銀行存款,必須要和其弟一起依據《繼承法》的規定,根據法定繼承來分配遺產的繼承份額。
李先生輾轉數月最終聯絡到了其母及其弟,其弟明確表示由李先生負責處理李父的後事,其放棄所有對李父遺產的繼承權。那麼李先生當然就可以繼承到遺產了?
事情這麼簡單就好了,在跑遍了銀行、公證處、父親生前單位、派出所戶籍科等相應辦理機構,通過諮詢、調取、補充了所有和繼承相關的書面材料後,李先生最終得到存款行的答覆是:若李先生沒有公證機關或法院裁判文書做出的,可以證明李先生合法繼承的法律文書前,李父生前在銀行的存款不能由李先生提取。
銀行所依據的是中國人民銀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關於查詢、停止支付和沒收個人在銀行的存款以及存款人死亡後的存款過戶或支付手續的聯合通知》第二條(一)項規定「存款人死亡後,合法繼承人為證明自己的身份和有權提取該項存款,應當向當地公證處(尚未設立公證處的地方向縣、市人民法院)申請辦理繼承權證明書,銀行憑以辦理過戶或支付手續。如該項存款的繼承權發生爭執時,應由人民法院判處。銀行憑人民法院的判決書、裁定書或調解書辦理過戶或支付手續」的規定。
李先生按照銀行的告知將所需資料準備齊,不就可以繼承了嗎?
事實還是不行,原因出在李先生這個弟弟身上,國內公證處做遺產公證通常要所有法定繼承人或者由法定繼承人委託的代理人(特殊情況下)到場辦理,李先生的弟弟即使願意到場,提供了他符合公證所需的相關個人身份信息,但公證人員在出具公證書前,需要去相關戶籍管理部門調取核對所有法定繼承人的身份信息,最終會發現李先生弟弟所提供的護照年齡以及姓名,和50年前離開大陸去香港前的書面戶籍信息記載不一致。由此,出現李先生弟弟「自己不能證明自己是自己」的情形,這是阻礙公證處給李先生做繼承公證的現實障礙。
因李先生人在美國生活,其弟在臺灣生活,因為這不多不少「尷尬」金額的銀行存款,讓兩人投入大量時間去香港調取有關李先生弟弟在港期間的身份信息,且即使可調取到,也未必能夠足以證明李先生弟弟「此弟就是彼弟」。且這個環節差旅費、調查取證費、以及公證費也是不小的一筆經濟支出。
有建議說兄弟倆一起做個「DNA」鑑定不就可以了,關鍵是即便做了「DNA」鑑定,也並不能確認李先生弟弟「此弟就是彼弟」,不能從「DNA」鑑定結果中,排除李先生是否還存在同母異父弟弟,(這個「弟弟」是沒有李先生父親的產繼承權的)。何況,做「DNA」鑑定需要時間和經濟投入,且未經法定機關認可,做出的「DNA」結果公證機關也未必予以認可。李先生算了一筆帳,如果按照上述的思路「折騰」下來,銀行存款所剩無幾,且現李先生的弟弟對於特意花時間和精力,在金額不大的銀行存款的繼承中配合李先生也明確表示拒絕。
李先生也曾嘗試通過去法院宣告其弟失蹤。因根據《民法通則》第二十條 「公民下落不明滿二年的,利害關係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宣告他為失蹤人。」第二十一條「失蹤人的財產由他的配偶、父母、成年子女或者關係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代管。代管有爭議的,沒有以上規定的人或者以上規定的人無能力代管的,由人民法院指定的人代管。」
如果法院依上面相關法條判決,李先生就可以在繼承自己那份遺產的同時,代管弟弟的份額。既然,李先生弟弟「不能也不願證明自己」並放棄繼承,則李先生就可理所當然的支配理應歸屬他的遺產。如果李先生弟弟將來某日能夠證明「他是他自己」,想要繼承他應繼承的份額,則他可依《民法通則》第二十二條 「被宣告失蹤的人重新出現或者確知他的下落,經本人或者利害關係人申請,人民法院應當撤銷對他的失蹤宣告。」隨後依據相關法律,可以向李先生取回他自己的繼承份額。
另又根據《民法通則》司法解釋,「關於宣告失蹤、宣告死亡問題,第24.申請宣告失蹤的利害關係人,包括被申請宣告失蹤人的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以及其他與被申請人有民事權利義務關係的人。第26.下落不明是指公民離開最後居住地後沒有音訊的狀況。……宣告失蹤的案件,由被宣告失蹤人住所地的基層人民法院管轄。住所地與居住地不一致的,由最後居住地基層人民法院管轄。」
李先生可以去其弟離開大陸前的居住地的基層人民法院申請立案,要求人民法院宣告其弟為失蹤人。但法院宣告失蹤立案的前置條件,需持有其弟戶籍所在地派出所,出具的受理其弟失蹤的報警記錄,但派出所因查詢到其弟離開大陸去了香港,按照相關規定不予立案受理。由此,法院不予受理李先生宣告其弟失蹤的立案申請。

那李先生應該怎麼辦?


今生傳承律師解析
針對李先生這種情況,律師建議如下~
首先,李先生可以再次和其弟進行聯絡,若其弟不願為證明「自己是自己」多花時間和精力,同時明確對銀行存款放棄繼承,並做出書面確認。這樣,李先生則不必再墊付金錢,花費精力去證明其弟的存在。

隨後,李先生可以委託律師以《儲蓄存款合同糾紛》為由,將三家銀行一併為被告提起訴訟。銀行即使覺得冤枉,但這個被告也必須得當,因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結果等著法院來判決。
銀行可能會依據中國人民銀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關於查詢、停止支付和沒收個人在銀行的存款以及存款人死亡後的存款過戶或支 付手續的聯合通知》第二條(一)項規定「存款人死亡後,合法繼承人為證明自己的身份和有權提取該項存款,應當向當地公證處(尚未設立公證處的地方向縣、市 人民法院)申請辦理繼承權證明書,銀行憑以辦理過戶或支付手續。」來反駁,但該依據僅為「聯合通知」,不能與上位法《繼承法》或《民法通則》的規定相牴觸。
目前法院對因遺產繼承以銀行為被告提起的《儲蓄存款合同糾紛》案件所做的判決,通常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二條、第三條(二)項、第五條、第十條來處理。雖然李先生的案件具體會得到法院怎樣的判決,我們還不能夠知曉。但從《最高人民法院公報》2014年8期陳愛華案來看,我們大概可以看到最高人民法院對於類此案件的判決態度。

今生傳承律師提醒
在現實生活中,通常會有這樣或者那樣意想不到的事實存在,立法者雖在制定法律時力求兼顧各方包攬萬象,但難免會有兼顧不到的遺漏,法院作為法律的執行機關,法官作為執法者,對於怎樣在制定法的基礎上,平衡個案的自由裁量,在公平正義的基礎上做出合乎常理的判決,應該是每個法官的平生追求。
李先生這個遺產繼承問題,最終給我們的啟示就是:類似李先生這樣境況的家庭,老一輩人最好在生前立好遺囑,這樣可避免將來發生遺產時,遺產繼承人再遇到像李先生遭遇的以上種種繼承困難。


相關焦點

  • 無人繼承的遺產該如何處理
    現實生活中,當一個人死亡後,他的遺產如果有遺囑的情況下根據遺產分割,如果沒有遺囑的情況下,會按照血緣關係由近到遠的順序選擇繼承人。如果是無人繼承的遺產該如何處理呢?根據《繼承法》第三十二條的規定如果死者在死亡前是歸屬於某一集體所有制組織的,那該死者的無人繼承遺產歸該集體所有制組織所有,也就是歸集體;如果死者不屬於集體所有制組織的(比如說屬於個體勞動者,無業游民或者全民所有制組織),那其無人繼承遺產歸國家所有。
  • 入籍美國時該從夫姓,在處理房產買賣、遺產繼承時,該如何辦理?
    中國融入全球化的腳步日益加快,出國留學、工作、生活甚至移民已經屢見不鮮,隨著跨國交流的增多,國家間文書流轉越來越頻繁,很多海外歸國人員由於不了解跨國文件如何認證,導致回國後處理事情時困難重重,下面就根據幾個實例,詳解跨國文件該如何處理。
  • 【遺產繼承系列】遺產怎麼繼承,遺產分配的原則?
    那麼對於遺產的繼承而言,究竟是怎樣繼承的呢?是每個人都有資格繼承遺產嗎?遺產就是所有的家庭財產嗎?對於對於這些問題大家都比較關注,那麼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關於遺產繼承的相關內容。一、遺產怎麼繼承由於繼承人繼承的是被繼承人死亡時遺留的個人財產,因此被繼承人是否在生前對個人財產進行處理,直接決定了遺產繼承的方式。
  • 親人離去如何辦理遺產繼承公證
    親人離去如何辦理遺產繼承公證     為對汪策的遺產進行善後處理,昨日,汪策的媽媽和妹妹在成都公證處辦理了繼承公證。成都公證處了解情況後,為他們開啟了綠色通道,並全免了公證費用。    「感謝你們,為我們提供這麼大的便利。」昨日上午,「最美志願者」汪策的母親在成都市公證處補交完財產證明相關手續後,緊握公證人員的手說道。
  • 遺產繼承糾紛的原告,應當提供哪些證據?
    【遺產繼承的方式分幾種,其效力如何】在我國,遺產繼承的方式分為四種:(1)遺囑繼承,即被繼承人在生前訂立遺囑,指定繼承人繼承自己的遺產;(2)遺贈即被繼承人生前訂立遺囑,將遺產贈與國家、集體,或者法定繼承人以外的人;(3)遺贈撫養協議即被繼承人與扶養人訂立協議,由扶養人負擔被繼承人生養死葬的義務
  • 唯一繼承人,繼承遺產有多難? 律師:早立遺囑防糾紛
    好不容易從悲痛中緩過神,卻又在繼承問題上犯了難——因為李蒙除了父母名下的一套房產外,並不知道父母還有哪些其他資產,即便是這一套房產,李蒙也無法立刻完成法定繼承。  隨著第一代獨生子女的父母逐漸步入老年,作為唯一繼承人的獨子,在父母沒有立遺囑的情況下,如何順利繼承父母遺產,也成了一道不可迴避的司法難題。
  • 孤寡老人的遺產該由誰來繼承,無人繼承的話如何處理?
    這種現象如果持續下去,未來的房產無人繼承的數字,將非常龐大。那麼這些無人繼承的房屋,該怎麼辦?孤寡老人的遺產該由誰來繼承,歸誰所有?孤寡老人遺產繼承(退休金也是個人合法財產,被繼承人死後,也是遺產之一):1、被繼承人生前立有遺囑的按遺囑繼承,否則按法定繼承:2、沒有遺囑的按法定繼承,沒有法定第一序位繼承人的(父母、配偶、子女);由法定第二序位繼承人繼承; 3、同一序位繼承人之間
  • ​蘭迪實務 | 臺灣的拋棄繼承,效力及於大陸遺產?--兩岸法律問題研究【繼承編2】
    許多臺灣繼承人也因此誤認自己喪失權利,平白損失高額遺產。本文以下將先介紹臺灣人繼承大陸遺產的基本制度,再透過簡化案例,就上述拋棄繼承產生的爭議進行評析。根據上述規定,法定繼承應適用被繼承人死亡時經常居所地法律,實踐中,因該臺商在大陸死亡,一般無相反證據的情況下,推定經常居住地在大陸,故適用大陸法律,尤其在遺產是不動產時,前述論斷更無疑義。此外,根據臺灣的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60條規定:「被繼承人為大陸地區人民者,關於繼承,依該地區之規定。但在臺灣地區之遺產,適用臺灣地區之法律。」換言之,在大陸的遺產則應適用大陸法律。
  • 獨生子女如何繼承父母房產?沒有遺囑怎麼辦
    如今的年輕人大多都是家裡的獨生子女,對於父母的財產理所應當的認為是自己的,而父母辛苦打拼一輩子,就是為了給家人更好的生活,把財富順利地留給後代。但是現實生活中也存在獨生子女無法繼承父母房產的情況,那麼獨生子女如何才能繼承父母房產?
  • 小額遺產繼承,銀行要不要配合?
    根據《指導意見》,對於不超過一定金額的遺產繼承,只要符合《指導意見》規定的條件,一名繼承人即可辦理。而公證協會只是行業自律性組織,《指導意見》也僅是行業規範性文件,公證機構據此作出的小額遺產繼承公證書,能否作為銀行等單位據以配合辦理繼承的法律依據?據此辦理的繼承是否會發生糾紛?如有糾紛,責任如何承擔?可能是銀行小夥伴們關注的問題。
  • 遺產繼承分割的規則和方法
    不宜分割的遺產,可以採取折價、適當補償或者共有等方法處理。人民法院在分割遺產中的房屋、生產資料和特定職業所需要的財產時,應依據有利於發揮其使用效用和繼承人的實際需要,併兼顧各繼承人的利益的原則進行處理。■ 如何製作遺產分割協議?
  • 老人留百萬遺產,鄰居繼承一半!無直系親屬遺產誰繼承?
    談到遺產繼承 大多數人隨即想到的便是 由配偶、子女、父母繼承 但要是沒有法定繼承人, 遺產該歸誰呢?
  • 遺產繼承糾紛民事抗訴申請書
    對該房屋的約定屬於遺囑繼承。判決書認定,2000年10月17日XX與楊冬鳳協議離婚,約定管道局一區12號樓6單元302室房屋歸XX所有,XX支付楊冬鳳2萬元,該房屋由二人的婚生女兒XXX繼承。該約定系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其對房屋繼承的約定應當視為遺囑,因此對該爭議房屋的繼承使用遺囑繼承。2. XXX為缺乏勞動能力又沒有生活來源的繼承人。
  • 辦理遺產繼承公證時,需要的程序和注意事項要知道!
    咱們老話說「人吃五穀雜糧」都少了生老病死,生活中有些網友會問,等到老人百年以後,關於繼承遺產公正的的程序應該怎麼辦理,難免會出現不知道如何著手的情況,今天咱們就一起了解一下關於繼承遺產公證的程序,以及在進行遺產公正中需要注意的地方,也希望能給有需要的朋友起到一個參考的作用吧!
  • 同一順位繼承人繼承遺產,一定平分嗎?
    遺產繼承是指生前享有財產因死亡而轉移給他人的死者為被繼承人。遺產是指被繼承人死亡時遺留的財產;繼承人是指依照法律規定或者被繼承人的合法遺囑承接被繼承人遺產的人。遺產繼承的方式 1、遺囑繼承,即被繼承人在生前訂立遺囑,指定繼承人繼承自己的遺產。
  • 夫妻一方去世,遺產怎麼繼承?
    按照協議,扶養人承擔該公民生養死葬的義務,享有受遺贈的權利。公民可以與集體所有制組織籤訂遺贈扶養協議。按照協議,集體所有制組織承擔該公民生養死葬的義務,享有受遺贈的權利。同時也規定了遺贈扶養協議效力最高,例子中的老人的子女如果拿著遺囑過來搶遺產,是不行的。
  • 獨生子女如何繼承父母房產?需要什麼流程
    很多人都認為,父母的錢和房子遲早是自己的,特別是獨生子女。在子女多的家庭裡,房產繼承總會引起這樣那樣的糾紛,而在獨生子女的家庭裡,有的獨生子女卻無法單獨繼承父母遺產,這是為什麼呢?獨生子女如何繼承父母房產?
  • 遺產繼承順序房產證如何分配
    被繼承人生前沒有留下遺囑或籤訂遺贈扶養協議的,其遺產按照法定繼承處理。法定繼承人有第一順序、第二順序、第三順序。那麼遺產繼承順序是怎樣的,房產證如何分配? 遺產繼承順序是怎樣的? 遺產按照下列順序繼承: 第一順序:配偶、子女、父母。
  • 柳州市民辦理房產繼承,被老人「初婚證明」難倒
    「我想辦理我爸的遺產繼承事情,但不動產登記中心的工作人員卻告訴我,一定要開具一個寫明是『初婚』或者『僅有一次婚姻』的親屬關係證明。我問了社區,社區卻說因為無法核實不能寫上,現在真不知該怎麼辦才好。」14日,柳州市民王女士向晚報反映,她在辦理父親的房產繼承問題時,碰上了難題:一方面是登記中心的工作人員多次強調親屬關係證明中一定要寫明親屬婚姻情況,如僅有一次婚姻必須寫明或標註「初婚」,另一方面是社區無法核實居民過往婚史而不能開出該項證明。王女士很困惑,求助晚報希望能幫忙解決問題。
  • 遊族林奇30億遺產陷爭奪戰,「非婚生」子女是否可以繼承 ?
    林奇生前並未留下處置其持有股份的遺囑或者遺贈扶養協議,因此上述遺產由其未成年子女林小溪、林芮璟及林漓三人共同繼承,每人繼承 7323萬股。許芬芬女士是未成年人林小溪、林芮璟及林漓三人之母親,系其三人的法定監護人。林小溪、林芮璟和林漓持有的公司股份之股東權益統一由其法定監護人許芬芬女士行使。因此,本次權益變動完成後,公司無控股股東,許芬芬女士為公司的實際控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