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陽首次發現珍稀瀕危蛇類中華珊瑚蛇 金華也屬首次記錄

2020-12-23 浙報融媒體

為創建國家級森林公園,連日來,南山省級森林公園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對森林公園內的動植物資源進行調查。5月28日清晨,一工作人員意外發現一條長相奇特的蛇,當即拍下照片。該蛇黑紅相間,花紋呈環形,頭部黑白成一字型。

5月28日下午,經浙江省森林資源監測中心專家初步鑑定,這條蛇為中華珊瑚蛇。而這也是金華範圍內首次發現中華珊瑚蛇的蹤跡。

中華珊瑚蛇是眼鏡蛇科,中國脊椎動物紅色名錄列為易危(VU)等級;主要特徵為頭後方有一明顯的白色寬環帶,身體紅色為主,全身散布著黑色的黑環帶,外側有黃色細邊;生活於低山區森林中,常出沒於枯枝落葉裡、石塊下及溪流附近;夜間活動,行動緩慢,性情溫順,食小型蛇類、蜥蜴等;具有神經毒,切勿觸碰。

在浙江省,中華珊瑚蛇已知分布於湖州、杭州、寧波、台州、溫州、麗水,是東陽新記錄蛇種,也是金華市首次記錄的瀕危蛇類。

相關焦點

  • 我市首次發現中華珊瑚蛇 屬珍稀瀕危蛇類
    我市首次發現中華珊瑚蛇 屬珍稀瀕危蛇類源稿:東陽日報 | 發布時間:2020年05月29日 15:23:21 | 作者:陳巧穎 黃龍標 | 編輯:董之震  為創建國家級森林公園,連日來,南山省級森林公園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對森林公園內的動植物資源進行調查。
  • 嶽西首次發現中華珊瑚蛇
    嶽西首次發現中華珊瑚蛇 2017-08-31 15:12:27     來源:嶽西熱線—嶽西周刊    作者:蔣和平     點擊:
  • 合肥網第e時間:嶽西首次發現中華珊瑚蛇
    安徽商報合肥網訊(記者許家權)8月30日,嶽西縣妙道山林場職工董旗等三人傍晚在妙道山國家級森林公園附近散步時發現一條奇異蛇類,並將其拍成照片發在微信朋友圈,引起大家好奇。嶽西縣五河鎮林業站有關工作人員獲悉後,將有關照片傳至安徽省林科院,後經專家鑑定為中華珊瑚蛇。
  • 安徽妙道山發現罕見珊瑚蛇 屬眼鏡蛇科 有劇毒
    原標題:珊瑚蛇好久不見中安在線9月4日訊據安徽商報消息8月30日傍晚,嶽西縣妙道山林場職工董旗等三人在妙道山國家級森林公園附近散步時發現一條奇異蛇類,並將其拍成照片發在微信朋友圈,引起大家好奇。後經專家鑑定為中華珊瑚蛇。
  • 珍稀瀕危植物——日本莢蒾首次在浙江舟山發現
    國家林業局政府網6月9日訊近日,浙江省森林資源監測中心野生植物調查組赴舟山普陀區開展第二次全國重點保護野生植物資源調查,在東極鎮東福山島發現了珍稀瀕危植物——日本莢蒾(Viburnum japonicum)。
  • 陝西首次發現珍貴蛇類化石
    這是我省首次發現蛇類化石後,李永項老師寫的有趣的「打油詩」,近日,西北大學地質學系李永項團隊及陝西省考古研究院、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科研人員聯合發表了研究成果。原來,在陝西洛南龍牙洞發現的有鱗類化石,其中的水遊蛇化石距今大約35萬-27萬年,時代為中更新世。這是我省首次發現三十萬年前珍貴蛇類化石。
  • 雲南保山首次發現珍稀瀕危植物滇桐野生種群
    雲南保山首次發現珍稀瀕危植物滇桐野生種群(供圖)雲南保山首次發現珍稀瀕危植物滇桐野生種群(供圖)雲南保山首次發現珍稀瀕危植物滇桐野生種群(供圖)雲南保山首次發現珍稀瀕危植物滇桐野生種群(供圖)2月22日,時值國際生物多樣性日,記者從保山市政府新聞辦獲悉,在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山段,首次發現珍稀瀕危植物滇桐野生種群,個體數量高達31株。
  • 陝西首次發現珍貴蛇類化石
    這是我省首次發現蛇類化石後,李永項老師寫的有趣的「打油詩」,近日,西北大學地質學系李永項團隊及陝西省考古研究院、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科研人員聯合發表了研究成果。原來,在陝西洛南龍牙洞發現的有鱗類化石,其中的水遊蛇化石距今大約35萬-27萬年,時代為中更新世。這是我省首次發現三十萬年前珍貴蛇類化石。
  • ...丨雲南迪慶哈巴雪山首次拍攝到20多種國家級珍稀瀕危保護動物...
    生物多樣性保護丨雲南迪慶哈巴雪山首次拍攝到20多種國家級珍稀瀕危保護動物活動影像 2020-07-28 22: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洪雅縣首次發現國家級瀕危珍稀植物「紅花木蓮」
    紅花木蓮  近日,眉山洪雅縣漢王鄉一村民在日常勞作時意外發現一株木蓮花,經林業權威部門認定為國家瀕危珍稀野生植物
  • 科學家首次發現蛇類琥珀
    科學家首次發現蛇類琥珀對研究晚中生代蛇類的演化與全球分布有重要價值緬甸曉蛇復原圖 劉毅繪/光明圖片本報北京7月19日凌晨電(記者張蕾)來自中國、加拿大、美國和澳大利亞的科學家團隊首次在琥珀中發現蛇類標本,並揭示出一個全新的物種。
  • 麗水發現新植物!和恐龍同時代 屬國家珍稀瀕危物種
    2018-06-22 10:44 | 指尖麗水粗齒桫欏近日,景寧林業局「景寧蕨類植物調查研究」課題組在景寧石印山公園和金仙寺後山發現桫欏科植物——粗齒桫欏新分布,這是麗水市範圍內的新記錄。據介紹,粗齒桫欏(Alsophila denticulata)屬桫欏科,由於葉邊緣呈粗型鋸齒狀而得名,屬國家珍稀瀕危物種,具有極高的園藝觀賞價值。桫欏科植物是能長成大樹的蕨類植物,又稱「樹蕨」,是迄今發現的唯一木本蕨類植物。在約1.8億年前,桫欏曾是地球上最繁盛的植物,與恐龍並稱「爬行動物」時代的兩大標誌。
  • 巢湖邊首次發現全球瀕危物種黑臉琵鷺
    1月14日晚,安徽省珍稀鳥類保護工作者聯合會專家和部分觀鳥愛好者在巢湖邊發現一隻黑臉琵鷺。據了解,瀕危的黑臉琵鷺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這也是合肥首次發現該類物種。「灰色的是蒼鷺,其他白色的是琵鷺,只有那隻最羞澀的是黑臉琵鷺。」省珍鳥會副會長虞磊指著照片上的那隻最珍貴的鳥兒告訴記者。
  • 野生動植物|東北虎豹國家公園首次記錄到珍稀物種——獐
    野生動植物|東北虎豹國家公園首次記錄到珍稀物種——獐 2019-12-11 20: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浙江發現珍稀瀕危野生動物中華斑羚
    本報杭州4月21日電(通訊員夏學民、周國平 記者陸健)中華斑羚是一種珍稀瀕危野生動物。近日,浙江省森林資源監測中心宣布,在浙江仙居括蒼山省級自然保護區內,發現了已多年不見的中華斑羚。據括蒼山省級自然保護區保護站站長翁錢塘介紹,浙江省林業局專家4月16日到保護區收集紅外相機數據,從多個相機取出的存儲卡上,驚喜地發現了珍稀瀕危野生動物中華斑羚,視頻時間分別為2019年11月19日、11月20日、12月8日和12月9日等。
  • 陝西首次發現珍貴蛇類化石 距今約35萬至27萬年
    【解說】近日,西北大學等團隊科研人員聯合發表了在陝西洛南龍牙洞發現的有鱗類化石,其中似水遊蛇化石,距今大約35萬至27萬年,時代為中更新世。水遊蛇為現生動物,這也是陝西首次發現蛇類化石。  10月15日,記者在西北大學見到這塊蛇類化石。西北大學地質學系教授李永項稱,這一批標本全部來自陝西洛南龍牙洞,是陝西省考古研究院1996年發掘採集標本的一部分。
  • 寧波首次發現「濃裝眼斑螳」 屬我國特有珍稀螳螂
    林海倫供圖近日,寧波著名植物、昆蟲、蝴蝶研究專家林海倫在象山縣牆頭鎮首次發現罕見的螳螂種類——濃裝眼斑螳。據資料記載,濃裝眼斑螳是中國特有的螳螂,是一種觀賞價值很高又十分珍稀的種類,目前只有福建、廣西有發現的記錄。10月中旬的一個雙休日,林海倫去象山縣牆頭鎮的深山中調查植物資源。在密林中轉了5個多鐘頭,正準備回家時,在一片花叢中發現一隻奇怪的螳螂正在啃食。
  • 洞庭湖首次發現瀕危物種斑背潛鴨
    華聲在線1月24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魯融冰 見習記者 李傑 通訊員 蔡教慧)1月22日,科技部「絲路上的鶴類遷徙研究及中國鶴文化傳播」項目考察組,在西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修復區——天鵝湖內,記錄到斑背潛鴨和青頭潛鴨,其中斑背潛鴨為洞庭湖區首次發現。
  • 金華這裡首次發現「植物大熊貓」伯樂樹!你見過嗎?
    昨天,記者從永康市林場獲悉,浙江省森林資源監測中心與永康市林場工作人員聯合組成的考察隊,於4月15日在永康市歷山森林公園發現12株伯樂樹。這可是永康首次發現伯樂樹,也是永康首次發現國家一級重點保護的原生態野生樹種。其實,考察隊在去年10月份就注意到了該樹種,但當時只是觀察到了果實,尚不能完全確定該樹種就是伯樂樹。本月中旬,正值伯樂樹的花季,考察隊經過全面調查之後,最終確認了永康伯樂樹的發現。「伯樂樹屬於高大喬木,花朵很大,一整串,遠遠看去很漂亮,果子很紅,跟紅豆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