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22 10:44 | 指尖麗水
粗齒桫欏
近日,景寧林業局「景寧蕨類植物調查研究」課題組在景寧石印山公園和金仙寺後山發現桫欏科植物——粗齒桫欏新分布,這是麗水市範圍內的新記錄。
據介紹,粗齒桫欏(Alsophila denticulata)屬桫欏科,由於葉邊緣呈粗型鋸齒狀而得名,屬國家珍稀瀕危物種,具有極高的園藝觀賞價值。桫欏科植物是能長成大樹的蕨類植物,又稱「樹蕨」,是迄今發現的唯一木本蕨類植物。
在約1.8億年前,桫欏曾是地球上最繁盛的植物,與恐龍並稱「爬行動物」時代的兩大標誌。恐龍滅絕,桫欏獨存,故桫欏又有「活化石」之稱。
粗齒桫欏
粗齒桫欏於2002年1月24日在廣西防城港市的金花茶保護區首次被發現,對中國植物專家研究恐龍時代物種的繁衍、生長及物種瀕危的成因,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浙江省內主要分布在蒼南、樂清、泰順、平陽等地。
粗齒桫欏在麗水市的發現,對麗水市物種的形成和植物地理區系的研究具有重要價值。
粗齒桫欏
粗齒桫欏樹冠猶如巨傘,高大挺拔,稱得上是一件藝術品,園藝觀賞價值極高。另外,藥用價值也較高,外皮的髓部可作藥用。味辛,微苦,性平;能祛風溼,強筋骨,清熱止咳。其莖杆髓部含澱粉約27.44%,可提取澱粉代食品,其根狀莖具清熱解毒等功效。
(據指尖麗水,原標題《我市範圍內發現新植物!和恐龍同時代,屬國家珍稀瀕危物種》。編輯吳慧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