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到了雨季,每個人都會關心自己的城市排水系統,洪澇災害輕則影響出行,甚至造成財產損失生命安全。如果高層建築,馬路和正方形被描述為城市客廳,那麼下水道就是城市的「衛生間」,雖然他不能與客廳光鮮亮麗相提並論,但他決定了所有人的正常生活。
我們的鄰國日本是一個經常遭遇洪水的國家,但是卻在處理洪水方面有一套備受讚譽的做法,其中一環建造了世界最大的地下排水系統。現在,這個項目還是一個免費景點。
這個壯觀的地下工程,乍一看就像「地下神殿」,其規模相當巨大,特別是日本超過強颱風「海貝思」後,排放了1000萬噸水,迅速排出了東京地區的大量水,並獲得了盛讚。
隨著關注度的不斷提高,他受到了世界各地媒體的追訪,甚至有電影前來拍照,這個有點神秘的地方位於琦玉縣的郊區東京。
為了滿足人們的好奇心,個人可以在網上預約,獲得參觀的機會,在進入之前,他們必須戴上安全帽和電纜,以確保安全。
因為有很大的臺階和一些泥濘的路段,最好穿運動鞋,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前一天有暴雨,那麼「地下神殿」將投入使用,因此行程將暫時取消。
整個工程建在地下50米處,這是一條長6.3公裡,直徑10.6米的巨型隧道,整個隧道連接著東京城市長達15700公裡長的城市下水道。
隧道上方修建了5條高65米、直徑32米的豎井,將附近的江戶、倉松川和其他河流連接起來,作為入口分洪。這個隧道和一個小的城市一樣大,他可以自由進出汽車。
這個巨大項目的原因是日本是颱風頻繁出現的國家,東京是一個城市接近大海的國家,20世紀代末,日本下水道系統落後,每當來襲暴雨,道路就變成了河道,地鐵站就成了水庫。
東京花了時間在上投資2400億日元(相當於200億元人民幣)。
隧道末端有一個深25m,長177m,寬78m的大型水庫,然後利用4臺燃氣輪機驅動的大型水泵,將水庫中的洪水快速排入江戶四川,再排入大海。
前期將日本雨水和生活汙水一起處理,然後使用下水道。雨水可直接排入大海,而生活汙水則被送往中國1000多家汙水處理工廠,經微生物處理後,可重複使用或排放到入海。
因此日本政府有專門的規定來保證排水渠道的暢通。一些不溶於水的廁所垃圾不允許直接排入下水道,必須進行垃圾分類處理。
另外,食用油不能直接倒入下水道,因為油不僅會使下水道發臭,還會腐蝕管壁。為此,東京下水道局主張公眾應首先使用報紙將受油汙擦乾淨分開,然後將受油汙染的報紙歸為可燃垃圾,他還提倡人們做飯時應該少用油。
最先進的地下排水系統世界由計算機控制,並在中央控制室進行監控。通過監控屏幕,我們可以看到人在地下排水系統時非常小,我們還可以看到這個「地下神殿」的規模可以稱之為宏大。
進入隧道,這「神殿」內有59個巨大的混凝土石柱,每個長7米,2米寬,18米高,重達500噸,周圍靜謐的氣氛,真的像一個神秘的「地下神殿」歷史遺址。這些礦柱不僅起到支撐作用,而且可以防止整個「蓄水池」隧道被地下水推力抬升。
五根軸的外觀與「巨型罐頭」非常相似,他太大了,裡面可以放一尊自由女神像。其功能是將雨水排入中小河流,如果中小河流水位上升,溢出的水將進入排水系統巨井的口管。
從前四個豎井引入的洪水通過下水道流入最後一個豎井,併集中在巨大的水庫調壓井中以緩衝水勢。
由航空發動機改裝的燃氣輪機驅動的四臺大型水泵,單臺功率14000馬力,以每秒200立方米的速度向東京灣排水。
政府謙虛地說,這個巨大的地下排水系統只是按照「五至十年一遇」的排水標準建造的,日本下水道官員的話「我們不能左右自然,能做到的就是儘可能地減少災害給市民帶來的損失。全球暖化給日本帶來日趨頻繁的暴雨,東京的排水系統仍需升級。」
項目效果如何?工程建成後,原來被淹房屋由最嚴重年份的41544戶減少到245戶,受淹面積由27840公頃減少到65公頃。
這個巨型水庫的調壓池只在雨季使用,不進水。
一旦遇到嚴重災害,除了先進的引水管道和排水系統外,還有一項重要措施就是建立「災害對策本部」,首要任務就是發布災害信息。
在日本,如果地震,颱風,暴雨,公眾首先應該做的是打開電視或收音機,電視上會有字幕,山體滑坡、房屋水災等情況會及時發布。
因此通過各種有效的預防措施,以及災難來臨時的即時信息,我們可以看到日本人們在遭遇災難時的冷靜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