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這首流傳古今的臨終絕筆,句子清新優美,字裡行間都是憂愁

2021-01-21 周聊昔憶

李煜是古代文學史上有名的人物,他最著名的身份就是南唐後主,沒錯,李煜是一代帝王,但是他確實一位不稱職的君王,他不但對政治一竅不通,還賣國求榮,自己落得終生被囚禁的下場。

可能也正是因為李煜在治國方面的昏庸,才讓他在文學上頗有建樹,李煜一生所作詩詞無數,並且每一首都十分經典,即便是流傳至今,李煜的詩詞依然深受文人墨客的喜愛。

早年間的李煜終日只知飲酒享樂,不理政事,但是他卻沒有荒廢吟詩作賦,早年間李煜的詩詞大都是反映自己宮廷生活的奢華;

淪為階下囚之後李煜才有空回想自己前半生的所作所為,此時他所作的詩詞都是記錄自己的悔恨跟愁思的。

對於李煜來說國破家亡之後的日子每一天都是煎熬,他生活得十分痛苦,每天都為自己曾經的所作所為感到悔恨,寫下了許多悲傷的詩詞,這些詩詞傳到宋太宗的耳中,判定李煜有不臣之心,便賜了一杯毒酒讓他提前結束了性命。

李煜所有作品中最為經典的當屬這首《虞美人》,這是李煜最具代表性的一首詞作,也是李煜的臨終絕筆。

李煜在感嘆這樣生不如死的日子何時才能結束,每每夜不能寐回想往事的時候,都痛不欲生,昨天憑欄仰望,春風吹了過來,又是一年,在這皓月當空的夜晚,我怎能忍受得了國破家亡的傷痛。

往事歷歷在目,精雕細刻的欄杆,玉石砌成的臺階仿佛近在眼前,只是國家已經改朝換代了。你要是問我的內心到底有多少憂愁,我只能告訴你就好像這綿延不絕的春水一樣流不盡。

李煜這首絕命詞的點睛之筆就在於最後的比喻,把他的愁思比喻成一江春水,把愁思形象化又抽象化了。

回憶往昔紙醉金迷的日子跟現在憋屈的日子形成對比,更能體現出他現在的愁思,「恰如一江春水向東流」,更形象具體地讓讀到這首詞的人引起共鳴。

雖然李煜身為帝王是失敗的,但是他在詩詞上的造詣卻是高深莫測,不可超越的,而且雖然他身為帝王的時候並沒有什麼大成就,但是卻因為他的生性寬厚,南唐的百姓們都能安居樂業,沒有受戰亂紛擾,從這個角度來說,李煜也不算一無是處。

在李煜被宋太宗一杯毒酒賜死的時候,南唐的百姓們有許多都聚集起來痛哭流涕,大家都為這位曾經的帝王傷心落淚。

所以我們也不必苛責於他,應當把更多的關注放在他的作品上。作為歷史上享譽盛名的「詞帝」,李煜任何一首作品拿出來都是能夠震爍古今的。

我們現在讀起李煜的作品,仍然能夠感受到他身為帝王的無奈,淪為階下囚之後的悔恨,一代帝王終究慘澹離場,讓人唏噓不已。

古詩詞就是能有這樣的魔力,寥寥幾句就能把當時的情形描繪在我們眼前,即便是經過了這麼多年,經過歲月的的打磨,我們讀起來,依然能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用古詩詞的形式記錄自己的生平小故事,抒發自己的情感,這其實是一種傳承,這些詩詞就好像是一種媒介,可以傳承作者的人生智慧跟思想。

想要了解更多的李煜的傳奇故事,想要了解李煜的人生態度,大家可以讀一讀這本《李煜詞傳》。

這本書中收錄了李煜經典詩詞的一部分,還有結合李煜那個年代的時代背景對這些詩詞的賞析,在這本書中我們會看到一個更有血有肉的李煜。

這本書裡面有貪圖享樂不作為的一代帝王李煜,還有國破家亡之後落魄悔恨的階下囚李煜,能夠給我們警醒,讓我們更加珍惜現在的生活。

這套書中除了這本「千古詞帝」的《李煜詞傳》,還有豪放派《辛棄疾詞傳》,大文豪《蘇軾詞傳》,性情中人《納蘭容若詞傳》,婉約派《李清照詞傳》,以及現代的《倉央嘉措詩傳》,一共6本書,記錄了六位作者的傳奇故事。

大家選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後,泡上一杯香茗,讀上幾首古詩詞,去感受他們的人生經歷,去了解他們那個年代的風土人情,我們既能增長見識,陶冶情操,還能提升氣質。

而且這套書的紙張質量很好,包裝精美,大家買來自己讀幾本,送幾本給自己的朋友,跟他們一起提升自己,真正做到腹有詩書氣自華!豈不是很美!

《蘇軾詞傳》《辛棄疾詞傳》《李清照詞傳》《李煜詞傳》《納蘭容若詞傳》《倉央嘉措詩傳》一共6本,

點擊下方,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你覺得誰的臨終絕筆最霸氣
    為報琉球一劍吞,直將碧血染都門。 原期社稷同魂在,百載竟無屍骨存。 ——林世功(琉球國) 林世功,琉球國人,1879年日本吞併琉球後,林世功等北上京師,多次向清政府請願哭訴,但無效果。
  • 失去了自由後的李煜心灰意冷,在一個雨夜,寫下一首充滿憂愁的詞
    雖然後世對於李煜的評價褒貶不一,有一些歷史學家直接把他定義為無能皇帝,但是無論怎麼去評價他,那都是無法抹殺他在文學上的貢獻,由於失去了自由,無時無刻不在思念故鄉,所以在這一時期,他創作了一系列感人肺腑的作品,其中的這首《烏夜啼·昨夜風兼雨》,那就是寫得極為傷感,字裡行間流露出了無限的憂愁。
  • 李煜的傷愁: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說起詞,就肯定繞不過一個人,他就是五代十國時期的南唐後主李煜。李煜一生精於詩詞書法,代表作頗多,有「詞帝」之稱。知名度最高的,流傳最廣,就是這首《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 李白臨終前絕筆詩 對自己人生做了一個總結
    李白被後人譽為「詩仙」,他一生共有3000多首詩,李白的詩歌今存990多首。有大量的政治抒情詩,表現了他一生的心路歷程,是盛唐社會現實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藝術寫照。李白一生都懷有遠大的抱負,然而一生坎坷,晚景悽涼,他在臨終前的一首絕筆詩,讀起來悽涼悲壯。
  • 李煜這首詞一開篇便是令人驚豔,而且把相思之情描寫的淋漓盡致!
    李煜作為一代帝王,雖然在現實的生活中,他可能並不是一個稱職的皇帝,但是在文學的創作上,他卻是獨樹一幟,反而創造了奇蹟,成為了「詞中皇帝」,而且他的很多作品,那都是描寫的極為傷感,尤其是他後期的作品,寫得更是哀婉動人,處處散發著自己對於亡國之後的那份憂愁,以及自己內心的苦悶。
  • 李煜《虞美人》這麼經典,為何有家長覺得該從課本刪除?有道理嗎
    如果把我國傳統文學比作連綿不絕的山,那唐詩宋詞顯然就是群山中的兩座高峰,然而細挼文學史後,大家會發現在唐宋文壇之間,還站著一個咱們都無法忽略的人物,他就是李煜。李煜很多詞作的高度,是北宋詞壇一哥蘇軾、一姐李清照都無法企及的,比如本期要和大家說的這首《虞美人》。
  • 李煜水平很高的一首詞,通篇都是在描寫憂愁,卻不著一個愁字!
    那麼說起唐詩,可以說對於任何一個中國人來說,都是不會陌生,裡面有很多非常優秀的詩作,並且這些詩作中的一些詩句,到現在早已成為了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用語,我們在日常的生活中,還在頻繁地使用,這也正是唐詩魅力之所在。
  • 李煜曾寫下《虞美人》,這首詞廣為流傳,李煜也因它而去世!
    李煜曾寫下《虞美人》,這首詞廣為流傳,李煜也因它而去世!文|歷史共鳴在我國文化歷史上,唐詩和宋詞都是比較出名的,對詩詞有一些了解的人都知道,詩詞是分流派的,不管是婉約派還是豪放派,都有自己的風格,也有自己的代表人物。但是在唐宋之間曾有一個「南唐詞派」,專指南唐的三位詩人,其中李煜最出名。今天小編要說的是,李煜曾寫下《虞美人》,這首詞廣為流傳,李煜也因它而去世!
  • 八首絕筆詩:看透人生,死又何懼!
    李煜被困之際,寫下了很多思國懷鄉的詞作,感情真摯動人。據說這首《虞美人》寫成沒多久,李煜就被宋太宗下令毒死了。在政治上,李煜是失敗的,但在文學上,李煜卻無疑是成功的,佳作頻出,不愧為「千古詞帝」。李清照的這首詩廣為人知,很多人都沒想到「婉約詞宗」最後留下的竟是如此大氣的一首絕句吧!李清照不僅關注自身的命運,更關心整個國家的命運,是一個有大格局的女子,這首詩是她對偏安一隅的南宋統治者最後的譏諷。
  • 李煜很特別的一首詞,節奏歡快沒有以往的憂愁,還充滿了詩情畫意
    李煜的詞給人一種寒冷的感覺,非常的孤獨,也很憂愁,畢竟作為一位帝王,他原本可以高高在上,享受人們的朝拜,可是由於後來成為了亡國之君,一度被關押在北宋都城,不僅失去了自由,還生命都受到威脅,這也使得他時刻都在擔憂,創作出來的作品,那自然是充滿了憂愁。
  • 唐伯虎一生知名畫作不少,而臨終前的絕筆詩,才是其真實寫照
    然而,臨終前唐伯虎所寫的一首詩,其影響比任何知名畫作都要更加深遠,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首先筆者和大家鄭重聲明:影視劇當中的唐伯虎,與真實歷史上的唐伯虎相去甚遠。唐伯虎出生於公元1470年,他是蘇州市人。唐伯虎24歲時,其父親唐廣德因病去世。兩年之內,唐伯虎母親和妹妹也相繼病逝,此時唐伯虎妻子也因難產而亡。
  • 李煜兩首《虞美人》,寫盡亡國之音,詞風驚豔,後一首流傳最廣
    在他被俘後,寫過兩首《虞美人》,每首詞都是詞風綺豔,帶著傷感與憂愁,寫盡亡國之音,寫思念,寫春愁,寫無邊無際的流連。江山如畫,卻再無當年紅顏舉酒言歡恰,人生如夢,四十多歲已是滿鬢霜華。都成過往,情成傷。春花秋月兩無妨,燭照小樓,愁心掩月,總難說。
  • 《虞美人》,李煜生前最後一首詞,流傳千古,句句令人心痛
    詩句可能更多用在比較正式的場合,而詞是與音樂是分不開的,從樂府詞開始就與音樂綁定這自然就註定了詞的觀賞性更加的高一些。而作為喜愛風月的君王,李煜更加的對這詞情有獨鍾。而亡國被囚的李煜,在臨死之前寫下的虞美人更加是流傳千古。
  • 李煜死前寫的最後一首詞,不料成千古絕唱,將人生的苦寫到了極致
    大家最熟悉的莫過於,李煜寫的《虞美人》吧!公元978年,又到了李煜的生日,百感交集的他,一時感慨,寫下了這首《虞美人》。在座上的各位南唐老臣聽後一個個無不掩面哭泣,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 李煜生命最後的哀歌,從問天問人到問己,千年後還被費玉清唱火了
    這首曲子的歌詞,即是南唐後主李煜的絕命詞——《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聽過這首歌的人都為李煜的才華驚豔,為他的悲慘遭遇感到不平。李煜生於七夕,亦死於七夕。這一切難道真的是命中注定嗎?這背後是否還隱藏著什麼秘密呢?
  • 李煜的這首詞無人敢仿,納蘭性德:我來試試,又一篇佳作誕生
    李煜的詩詞語言明快、形象生動、用情真摯,風格鮮明,獨樹一幟,深受後人的喜愛,因是帝王出生,又擅長寫詞,被稱為「千古詞帝」!李煜的詞很多都是非常優秀,他給後世留下的《虞美人》、《浪淘沙》、《相見歡》等作品是中國文學史上寶貴的精神財富。
  • 讀過李煜的《相見歡》,卻不知這首《清平樂》那也還是不懂得思念
    南唐後主李煜相信大家都很熟悉,這位「千古詞帝」詞風別致,與自己的人生經歷息息相關。我們都知道他是一位亡國之君,在身居高位之時,他的詞風華麗,主要是對皇宮大內奢靡生活的描寫;在他亡國被俘之後,他的詞風變得悽厲起來,藉以表達自己對故鄉的思念、對山河破碎的憤恨。
  • 李煜死前寫的最後一首詞,不料成千古名篇,將人生的苦寫到了極致
    大家最熟悉的莫過於,李煜寫的《虞美人》吧!公元978年,又到了李煜的生日,百感交集的他,一時感慨,寫下了這首《虞美人》。在座上的各位南唐老臣聽後一個個無不掩面哭泣,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 李煜的《長相思》堪稱經典,600多年後納蘭性德仿寫一首也成絕唱
    南唐後主一直是悲情悽厲的代名詞,因此李煜也就成為了哀傷苦楚的別名。我們一般認為李煜的詩詞創作風格是以公元975年作為分水嶺的,時年38歲的李煜兵敗被俘,國破家亡。他前期的作品大部分都是描寫的風花雪月的男女情事、富麗堂皇的宮廷生活,所以清新明快,婉約動人。
  • 兩首題畫詞,李煜與納蘭的龍虎對決,格高韻遠,也流傳千古
    下面精選兩首題畫詞,李煜與納蘭的龍虎對決,格高韻遠,也流傳千古。漁父·浪花有意千裡雪五代:李煜浪花有意千裡雪,桃花無言一隊春。一壺酒,一竿身,快活如儂有幾人。這首詞是李煜為《春江釣叟圖》而寫的題畫之作,表達了詞人隱遁世塵之心。此詞開篇就將畫中意境以言辭寫出,春江浪湧、陽光明媚,畫中的漁父趁著春江水漲,駕一葉小舟順風而下;輕舟分浪飛駛,浪花迎面而來,如濺起千裡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