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後五代十國,全國混戰。這樣的戰國時代本應是屬於謀取天下的梟雄們的舞臺,然而南唐後主李煜卻生生以自身的文採踏上了這個歷史舞臺。試想周邊都是虎狼之國,而國主還偏偏是一個只知道風月不知軍事的文人騷客。
這樣的國家又怎麼可能長久呢?果然這位莫名繼承南唐皇位的皇帝成為了亡國之君,論文了趙匡胤的階下囚。
唐詩宋詞,作為我華夏文史上耀眼的兩顆星辰。雖然叫做宋詞然而其實是源於唐朝,而興盛於宋朝。
詩句可能更多用在比較正式的場合,而詞是與音樂是分不開的,從樂府詞開始就與音樂綁定這自然就註定了詞的觀賞性更加的高一些。
而作為喜愛風月的君王,李煜更加的對這詞情有獨鍾。而亡國被囚的李煜,在臨死之前寫下的虞美人更加是流傳千古。
01春花秋月,往事
亡國後,李煜由金陵被前往開封府長期軟禁,在這裡他度過了人生之中最後的時光。雖然趙匡胤給了他一定的待遇,但是作為一個亡國之君日子總歸過的不如意。
這樣的時光裡李煜感嘆歲月更替,什麼時候就會結束?而在自己記憶裡美好的風月時光已變成過去的事情,只能成為自己自己內心的回憶。
李煜作為亡國之君在歷史是很特別的一個人,他和宋代很多的君主一樣都喜歡文學。本身作為一個文人騷客他是合格的,但作為一國之主只能是一個昏庸之輩。在淪為階下囚的時候已經只是在回憶往昔的風月,真不知道是可憐還是沒心沒肺。
02小樓故國,不堪回首
在昨日晚上,軟禁的樓閣刮過東風。借著明亮的月光,讓自己回想起已經滅亡的祖國。
這時候李煜總算想起自己已經亡國的國家,意識上升到了國家層面。其實他本身就是那個時代政治的一個犧牲品,在那個時代多少有一些身不由己。
他愛自己的國家,也思念自己的過往生活。李煜的皇后當時被已經成為皇帝的趙光義所覬覦,這樣的境遇之下更讓他感嘆故國的好亡國的痛。
03雕欄玉砌,朱顏
李煜曾經的國都設立在南京金陵,想來那裡的皇城還是和過去一樣的巍峨壯闊。讓人感到恍惚,仿佛自己的國家還在。
但是過去自己流連花叢的宮女美人們卻早已經被歲月侵蝕垂垂老矣,不禁感嘆物是人非之感。
這片土地上的本身從來都沒有變化,真正變得只是上面的人。這在我華夏長期的歷史之中感觸猶深,李煜身處異國他鄉難免內心的感受更加的深刻。
這種痛苦被詞人以人與物的對方,這樣巧妙的方式表達出來。其實也是在暗喻自己那因為歲月而消失的故國,這歷史上一代又一代的朝代不也是如此。
04問君多愁,春水東流
最後這句詞,可以說是李煜詞句之中的巔峰。如果想知道自己心裡有多少的憂愁,它就像綿延不盡東流而去的春水一般。
以這種自然動態的美來形容自己內心的憂愁,成就了這首虞美人的千古名句。提到李煜,這句詞就會被後世的文人所提到。在歷史也曾經多次以這類虛幻的景致,來表達詩人內心的情感,多為名詞佳句。
對於李煜來說,人生是沒有回頭路的。他年輕時候的肆意妄為,註定了他晚年的悲涼。李煜的詞句把詞這個問題從簡單的抒發情感,提升到了家國情懷的新高度。
其實從李煜的詞句之中就可以明白,他本身就不適合成為一個君王。以政治能力來說他根本沒有足夠的實力,所以也許當年他如果不是出生在這個帝王之家那麼也許真的會成為這亂世之中的一瀟灑文人公子。
詩詞凝聚了漢字的朦朧和精煉之美。尤其是宋詞,在各派詞人的筆下,更是演變成不同風格的語言藝術。
無論是蘇軾的豪放派;還是李清照的婉約派;亦或是南唐後主李煜的「帝王之詞」,都能讓人感受到其中的喜怒哀樂,以及詞人當時的心境。
了解一位詞人最簡單直接的方式,便是欣賞他的詞作。喜歡宋詞的朋友,可以看這套詞傳全集,包括《李清照詞傳》、《蘇軾詞傳》、《辛棄疾詞傳》、《李煜詞傳》、《倉央嘉措詩傳》和《納蘭容若詞傳》。
這些詞傳引用詞作的同時,也參考了各種正史資料,為我們呈現真實的,活靈活現的詞人。這套詞傳原價238元,現在活動價,只要79元,點擊下方連結購買。讓你多一分書卷氣,感受詩詞的飄逸和靈氣。
總結:如果說在南唐時期,李煜所寫的詩詞主要是在寫他在深宮大院,亂花叢中各種各樣的荒唐趣事。
那麼在到達開封後所做的詞則真正體現了一個帝王對自己故國,以及過往的特殊情感。這種情感尤為複雜一方面寄託著對自己過往的思念,一方面又是對國家政治的無知懵懂。一切都是這世事弄人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