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有趣君曾立下flag,要把鄭州八景寫一下。一是忙,二是懶,寫了兩個就放下了。
過年期間到茶城附近溜達,偶然間看到了鳳凰亭,才又勾起了續寫鄭州八景的夙願。
清康熙《鄭州志》載:「鳳凰臺,在州東門外二裡許,世傳有鳳凰集,故名。」
明代,鳳凰臺附近種植了大量荷花,嘉靖《鄭州志》就有蓮花池及「荷芰分香花有顏」的記載。鳳凰臺修建有亭臺,清代列為鄭州八景之一,是鄭州文人墨客聚會之處。
名詞解釋:鳳凰臺前的僕射陂,種滿荷花,十裡飄香的美景。
現址:鳳凰路、鳳凰茶城附近
周邊:鳳凰亭、陳寨花卉市場
交通:B5路、3路、721路、B15路、B1路公交車;地鐵三號線鳳凰臺站
大禹治水時期,洪水淹沒了黃河沿岸的村落。一家四口,坐在木排上,順黃河水漂到了鳳凰臺附近。
他們看到不遠處大水中的一個土丘上,臥著一對鳳凰:「鳳凰不落無寶之地,我們就把木排停在這裡吧。」水退後,他們發現鳳凰臥的地方原來是一個高高的土臺,從此這裡就名為「鳳凰臺」。
丨影壁牆振翅欲飛的鳳凰
嚴格摳起來位置,就是現在地鐵3號線鳳凰臺站東南的河南省茶文化博物館附近。
對於村民來說,「鳳凰」是風水的保證。鳳凰臺改造時,專門抽人維護修繕了鳳凰亭,亭內鳳凰口銜靈芝,位於鳳凰茶城西門口,在鋼筋水泥的叢林裡,最大程度「保護」了大家的信仰。
以前的鳳凰亭,香火之旺不亞於城隍廟,善男信女不斷。可惜這兩年因為疫情的原因暫時關閉了。
但是,它的香火卻沒斷,還是有人隔三差五前來祭拜,煙燻火燎的側面影壁牆記錄了它的繁盛。
講個有趣的事兒,本來想打電話問問關於開門的事兒,附近修電動車的人說:「去側面找老周,比打電話管用,每天都在,鳳凰亭的事兒,啥都知道。」
丨有興趣了解的 ,可以找阿姨們聊聊
想必,老周一定是個熱心善良的人吧。普通人身邊好像很多事都這樣,找人問問往往比「正規渠道」來的更快更方便,有趣。如果說鳳凰的傳說完美的詮釋了「鳳臺」的由來,那麼「荷香」就不得不提起僕射陂了。
翻看明嘉靖的《鄭州志》發現:「僕射陂,在州東。後魏文帝賜李衝,因名之。」意思是說:僕射陂在鄭州東部。北魏時期,此地被魏文帝賞賜給僕射李衝,故名「僕射陂」。
陂是多音字,在這裡讀bēi,指的是池塘;僕射(pú yè)是古代官職名,類似於主管。說到這裡,有趣君想起來大學時候教《大學語文》老師,每次上課保溫杯裡裝滿酒,呷上幾口就開始和我們天南海北地聊。
有次他很生氣地抨擊當時粗製濫造的古裝劇:「電視劇臺詞裡左一句僕射(she),右一句僕射(she),難道就不能找個明白人問問嗎?」
丨極富生活氣息的街景
從那時起,有趣君就明白了一個道理——任何登堂的作品,都要對它負責,否則只能貽笑大方。
諸多詩人在作品中描述過僕射陂,最著名的當屬光緒年間鄭州學正朱炎昭,七言律詩曾描述:「鳳凰去後剩空臺,臺下陂塘面面開。亂把秧針將水刺,齊撐荷蓋接天來。閒鷗眠處清芬滿,孤鶩飛時落照巉。自有舟如蓮瓣小,香風搖蕩綠雲隈。」
丨地鐵的加成,讓這個區域更富有活力
從這首詩也能看出,僕射陂與鳳凰臺的關係密不可分。如果說鳳凰臺是鳳臺的文化精神代表,那景色優美的僕射陂則是承載這種「文化精神」的物質載體。
如果單單因為美景和傳說,鳳凰臺的名氣可能不會這麼大。
對於普通百姓來說,填飽肚子遠遠比文人騷客的筆墨消遣重要。明清時代,這裡就出產了貢品大米——「鳳臺仙」。
這種大米粒長籽飽,鮮亮如玉,形似鳳眼,「仨米一寸長」。米一頭粗,一頭細,放碗裡一蒸,大頭朝下,小頭朝上。還專門有一句歇後語——「鳳凰臺的大米——立豎。」
傳說當年慈僖太后見碗裡的米並非直立,勃然大怒,要定鄭縣令和鄉民欺君罪,鄭縣令聞訊速派名廚進京,廚師先慢慢晃動米碗,再上籠蒸熟,碗裡的米婷婷玉立,才免罪。據老人們說:1960年,他們精心碾了一百斤鳳凰臺秈米,敬獻給毛主席。
丨茶聖陸羽和茶仙
猜猜茶仙叫什麼?
後來由於河水衝積,風沙侵蝕,湖泊漸被淤塞,至新中國成立前,已經失去了原有的模樣。後來隨著發展,這裡又迅速進入城區之中,只有在各種故事中回味他們的過往了。
丨這裡的屏風算是保存較為完善的鄭州八景介紹牌了
共計四塊,正反兩面各一處
下方有小字說明
2007年9月份,鳳凰臺村政府改造正式啟動,從此走上高速發展軌道,2009年拆遷完畢。一棟棟高樓相繼建成,村民們搬入新居,變為市民,腰裡別著一串串鑰匙,日子更加滋潤了。
丨出租房大軍,在這裡停留片刻就會被不斷詢問
茶城、花卉市場、茶文化博物館、建材市場、燈具世界,都在提升著這裡的繁華度,附近居民的生活也和它們息息相關。有趣君的初中同學拆遷後要了一個門面,在附近賣家具,那張近乎於白送的電腦桌現在依舊老驥伏櫪。
丨鳳凰臺,不知道算不算鄭州市場最多的區域
說起來近乎白送,因為有趣君請他吃了個飯,就在現在茶城對面的小店「楊記香方」,這次「故地重遊」,依然不能錯過。
丨好吃的來了
這家店看著不大,甚至店名都讓人有些許疑惑。但不妨礙它的味道和生意,11點左右就開始上人了,兩桌都是附近居民,提著澡籃子吃完去泡湯。
丨滿滿的幸福感
主食都尚可,炒拉條的豆瓣醬味兒略重,拉麵推薦毛細,廚師功力非凡;燉菜強推老豆腐,撒上韭花、芝麻醬,味道好又健康,特別適合酸性體質的人食用。
滄海桑田,「鳳臺荷香」在歷史歲月中,不斷變換模樣。但它給人們帶來的,遠遠不止一座鳳凰亭,鳳鳴路、玉鳳路、鳳凰路、鳳臺路……從附近的路名也能看出人們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
曾經的美景已不復存在,僕射陂、鳳凰臺、甚至「鳳臺荷香」都只能靠想像去回憶。
站在一棟棟鋼筋水泥之中,細念曾經的滄海桑田,仿佛聞到陣陣荷香,每一段時光,只要放在心上,就是地久天長。
本文及攝影作品版權均歸「有趣鄭州」獨家擁有
未經授權禁止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任何平臺轉載
法律顧問:張冕冕律師 18539972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