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八景」之一的「鳳臺荷香」所在地——鳳凰臺村

2020-09-05 郭增磊之生活覓雅


地理位置

鳳凰臺村位於鄭州市金水區鳳凰臺街道辦事處轄區。人口2000多人,轄區面積1500畝。村中有幼兒園、小學、診所等公共設施。鳳凰臺村毗鄰未來大道、鄭汴路、中州大道等城市主幹道。

村名由來

古代,該地有一個關於鳳凰的傳說。傳說鳳凰捨己救人而死,死後人們就把它埋在湖邊上的崗上,起名叫鳳凰臺。後來有人從外地來到這裡定居,逐漸發展成村子,村名就叫鳳凰臺村。

歷史脈絡

商朝時期,有人在此定居。

魏晉南北朝時期,北魏獻文帝拓跋弘曾把這塊風水寶地賜封給他的勳功僕射李衝,並賜名「僕射陂」,李衝在這裡種植大量的蓮藕,使這裡成為「綠水映倩影,荷花送清香」的名勝景區。

唐宋時期,鳳凰臺村長期以農業為主。

明朝時期,「僕射陂」一帶逐漸形成景區,有「鳳臺荷香」的美譽。「鳳臺荷香」後成為「鄭州八景」之首。

清朝時期,鳳凰臺村裡利用水源較為充足的優勢,開始種植水稻。為鄭州市最早種稻的村莊。稻米質量好,被定為「貢米」。

清乾隆六年,鳳凰臺蓮開並蒂。

1991年7月,鳳凰種雞場、城東貨場投入建設。

2000年,祭城鎮鳳凰臺村民委員會和河南鑫山置業有限公司聯合建設鄭州商品大世界二期工程,總投資3600萬元,為河南省最大的綜合性商品批發市場。

2000年以來,轄區建起東建材、鳳凰城等大型建材市場。隨著鄭州經濟的快速發展,村兩委以此為契機,大力發展經濟,使集體經濟不斷壯大,總資產達20億元。集體經濟的發展,使村民的生活更加美好,鳳凰臺村的面貌也有了質的改變。

2006年8月9日上午,祭城路街道辦事處、鳳凰臺街道辦事處隆重舉行揭牌儀式。區四大班子領導出席揭牌儀式,各鎮、街道辦事處黨政正職、區委各部委、區直機關單位主要負責人、區東區工委部長以上幹部,祭城路街道辦事處、鳳凰臺街道辦事處全體幹部職工及辦事處轄區各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等參加了掛牌儀式。

2007年,通過「城中村」改造,鳳凰臺村從過去的髒、亂、差的城中村,變成了現在的集住宅、步行街、商業中心、建材市場、文化廣場為一體的高檔社區。村民家家戶戶住上了高樓大廈,人均住房面積達200平方米。

2010年,鳳凰臺村按照上級政府的要求又進行了股份制改革,從此村民變成了股東,收入也有了很大提高,集體資產人均達47萬多元,每個分紅人均可達1萬多元,成了遠近名副其實的富裕村、文明村。

村莊檔案

明嘉靖《鄭州志》載:「僕射陂,在州東。後魏文帝賜李衝,因名之。」僕射是古代官職名,秦漢時相當於尚書,漢末至唐宋時相當於宰相,鄭州僕射陂因僕射李衝而得名,成為鄭州歷史文化名勝,屢屢被文人墨客形之歌詠。

明代永樂進士、卒諡文清公的薛瑄(1389—1464年),永樂間鄭州鄉貢馮振,宣德間河南提學僉事曹璉,河南參議高信,都曾寫詩歌詠僕射陂,那「荷芰分香花有豔,鯨鰲伴月水無波」的詩句曾經給人以無窮遐想。

明萬曆間,任戶部主事的鄭州人陰化陽在僕射陂岸邊鳳凰臺周圍購田建園,臺上建「來儀亭」,臺南北建牌坊三座,臺東建「石淙莊」,莊內有「鳴鳳堂」、「蘧覺軒」、「望遠亭」、「先月樓」、「棲雲塢」、「茹翠洞」等,另建「君子亭」、「知樂亭」、「猗猗院」等。他在《東山勝地記》中記曰:「鄭巽隅有鳳凰臺,遙睇山巒,雲翠飛動。」「臺之自北而東,綠柳長廊,碧荷水殿,夏秋間,極目注望,荷香十裡。識者擬之為東山勝地。餘素有山水之癖,遂竭孚囊以買山。」 「至君子亭,則池塘環抱,如坐冰壺中。芰荷之紅白動蕩,恍若能解語者。」「每攜達人著屐登眺,其西之雉堞,峙在咫尺,而城中塔影,又隱隱雲樹間。自西而北望,則太行山、紫荊山若從雲際飛來。正西南而望,則遠而嵩少,近而梅泰,足豁雙眸。臺正南,其山岫又環繞如屏,與嵩少梅泰若一脈逶迤。」

據《鄭縣誌》記載:「乾隆六年,鳳凰臺蓮開並蒂」。古人認為蓮開並蒂為祥瑞。為了突出鳳凰臺的蓮藕,《鄭縣誌》上還繪有一幅《鳳臺荷香》圖,清代著名詩人王士貞,賦詩頌道:「野塘菡,荷正新秋,紅藉香中過鄭州,僕射陂頭疏雨歌,夕陽山映夕陽樓。」

清初鄭州的張抱(順治進士、曾任陝西省安塞縣知縣),曾步李白《登金陵鳳凰臺》的詩韻,寫了一首遊鄭州鳳凰臺的詩:

鳳凰臺上鳳凰遊,四壁薰風拂細流。

過雨菱荷走珠顆,迎暉山琅疑丹邱。

蟬鳴綠樹深深地,鷗泛碧波曲曲流。

對此正堪娛水日,肯將盈昃恣閒悉。

這首詩比起李白的大作,當然大為遜色,但它卻把古代鄭州鳳凰臺這個避暑勝地的景象留給了後人。

傳說故事

鳳凰的故事 相傳很早以前,這塊地方有一個湖泊,名叫東湖,俗稱東湖勝地。湖水清澈甘甜,湖邊上長著茂密的梧桐樹,樹上住著一隻美麗的鳳凰。渴了飲湖中水,飢了食梧桐果。每到春暖花開的時候,百鳥便飛來朝鳳。眾鳥兒歡聚一塊兒,一同飛舞歌唱。

後來,人們發現這裡的水,不但能喝,還能澆地種莊稼,所以都慢慢遷到這裡,安家居住,與鳳凰成了鄰居。東湖邊崗上築有一個鳳凰臺,雕梁畫棟,建築優美。臺旁蒼松翠竹,風吹翠竹聲若鳳鳴。每到荷花盛開的時候,來鳳凰臺的遊人絡繹不絕。人們登臺四望,滿湖景色令人心醉。

有一隻老鷹飛到鳳凰臺後,目睹了鳳凰臺的一切,對鳳凰非常嫉妒,總想把鳳凰趕走,霸佔這片地方,自己在此享樂,為了把鳳凰趕走,老鷹挖空心思,挑撥附近的青龍和鳳凰作對,青龍受了老鷹的欺騙,不分青紅皂白,一頭鑽進湖裡,把東湖水喝的一乾二淨,企圖把鳳凰渴死。

從此,這裡的人們也就沒水喝了。莊稼沒水要枯死,荷花沒水要乾枯,大家焦急不安。都非常痛恨老鷹和青龍。而正直善良的鳳凰覺得這裡的人們,為它遭受災難,實在不忍心,就決定舍已救人。讓自己的淚水流入湖中,去養育人們。於是鳳凰晝夜臥在湖邊,哀鳴流淚。流呀!流呀!直到流滿了一湖淚水,它才停止了呼吸。

人們為了紀念捨己救人的鳳凰,就把它埋在湖邊上的崗上,起名叫鳳凰臺。又在崗上修了一座鳳凰亭,還把這裡定為鳳凰臺村。

貢米的故事 鳳凰臺村的特產當屬質量最優的「貢米」,村民們人人都倍感自豪。

從土地來說,鳳凰臺村北地勢低洼,水位較高栽種水稻、栽種蓮藕得天獨厚,水稻、蓮藕已有悠久歷史。這裡的水稻不管咋說,都是出了名,因為水質好,生產的大米潔白透亮,米粒細長。一頭粗一頭細,好像鳳凰的眼睛一樣。因鳳凰死的冤屈,蒸熟的大米就成立狀,表現她威武不屈的英姿。做成的米飯香味撲鼻,就是剩飯存放幾天,也不變味。鳳凰臺的大米人人讚不絕口,被譽為久負盛名的「鳳臺仙」,被皇帝看中成「貢米」。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貢米」作為專供特產也很受青睞。

(郭增磊 整理)

相關焦點

  • 僕射陂前古「鳳臺」,「荷香」十裡佳運來丨鄭州八景
    過年期間到茶城附近溜達,偶然間看到了鳳凰亭,才又勾起了續寫鄭州八景的夙願。 清康熙《鄭州志》載:「鳳凰臺,在州東門外二裡許,世傳有鳳凰集,故名。」 明代,鳳凰臺附近種植了大量荷花,嘉靖《鄭州志》就有蓮花池及「荷芰分香花有顏」的記載。
  • 真羨慕,住在鳳凰臺的人!
    提起鳳凰臺,很多人會想到大詩人李白的那兩句詩:「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鄭州沒有江,這寫的是金陵城南京的鳳凰臺。中國有很多叫鳳凰臺的地方,鄭州的鳳凰臺,位於金水區。傳說是大禹治水時期,洪水淹沒了黃河沿岸的村落。陝西一魏姓老人帶著一家四口,坐在木排上,順黃河水漂到了鳳凰臺附近。
  • 「大家」駕到鳳凰臺 拉動文商旅「三駕馬車」
    鳳凰臺,位於金水區東南部的鳳凰臺街道,是鄭州老八景「鳳臺荷香」所在地,是一個具有傳奇故事的千年文化古村,這裡鳳凰棲息、荷香十裡、茶道花事......鳳凰文化需要傳承,需要發揚光大。今天是個好日子,七旬敏且壯,開口詠鳳凰。一位裝滿才情和智慧的「大家」與大家面對面傳經布道!他是誰?
  • 歷史上的「鄭州八景」都在哪?生活在鄭州不可不知
    明代的金陵八景:鍾阜祥雲、石城瑞雪、鳳臺秋月、龍江夜雨、白鷺晴波、烏衣夕照、秦淮漁笛、天印樵歌。清代的盛京八景:天柱排青、輝山晴雪、渾河晚渡、塔灣夕照、柳塘避暑、花泊觀蓮、皇寺鳴鐘、萬泉垂釣。等等。那麼問題來了,作為古都鄭州,有沒有自己的「八景」「十景」?您別說,歷史上還真有「鄭州八景」。
  • 鄭州八景之一!八百多畝圃田澤重現,將是環城生態水系循環工程起點
    已經消失的圃田澤, 不僅是鄭州老八景之一, 也是上古時期天下九澤之一。這首七言絕句吟詠的正是作為鄭州八景之一的圃田春草。如今,在花開草長鶯飛燕舞的季節,在鄭州的新東五環東側,新的圃田澤已經初具規模。 賈魯河綜合治理工程建管局相關負責人說,從上帝視角來俯瞰這片水域,便是另一番意味了。
  • 金視界丨水韻荷香等你來!2019鄭州市紫荊山公園荷花今開展
    6月26日,由鄭州市園林局主辦、鄭州市紫荊山公園承辦的「綠滿商都花繪鄭州」2019荷花展如約而至。本次荷花展展期10天。主要觀賞區有:東湖荷花觀賞區、東湖睡蓮觀賞區、熱帶睡蓮區、寒帶睡蓮區、碗蓮區、容器栽植荷花展示區。市民可以免費欣賞到25個品種約4000株睡蓮爭奇鬥豔,還能細細品味婀娜多姿的90多個品種約9000株荷花溢香滿園。堤岸彎彎曲曲,柳枝嫋嫋婷婷。
  • 新國潮文旅盛宴暨鄭州鳳凰茶城六周年店慶活動圓滿結束
    「一百年遊上海,一千年遊北京,五千年遊中原」,中原歷史積澱厚重,文化燦若星河,精神內涵豐富,金水作為有「中原明珠」之稱的鄭州中心城區更是個「遍植梧桐樹,又待鳳凰來」的寶地。9月23日,由金水區政府、金水區文化旅遊體育局主辦,金水區鳳凰臺街道辦、金水區文化館、鄭州鳳凰茶城承辦的「新國潮文旅盛宴 點亮百年鳳臺惠民之夜--傳統文化走進鳳凰臺」暨鄭州鳳凰茶城六周年店慶活動在鳳凰臺休閒旅遊步行街區內火熱舉辦。金水區文化旅遊體育局及鳳凰臺街道辦相關領導出席了本次活動並致辭。
  • 潮州旅遊最近很火,有兩個景點都是八景之一,卻很少遊客
    >潮州旅遊最近很火,不少朋友專程前去遊玩,不過大多數人去的只是廣濟橋、古城牆、牌坊街和開元寺,錯過了其他很多風景秀麗又值得遊玩的地方,這些地方都不太受關注,韓江邊的「北閣佛燈」和鳳凰洲公園裡的「鳳凰時雨」就是代表,它們都是潮州古八景成員
  • 潮州這兩處僻靜之地,均為「古八景」之一
    但今天要說的不是輝煌的牌坊街,也不是大氣的廣濟橋,而是兩處比較小眾的旅遊地,跟著小編一起去了解吧~潮州旅遊最近很火,不少朋友專程前去遊玩,不過大多數人去的只是廣濟橋、古城牆、牌坊街和開元寺,錯過了其他很多風景秀麗又值得遊玩的地方,這些地方都不太受關注,韓江邊的「北閣佛燈」和鳳凰洲公園裡的「鳳凰時雨」就是代表,它們都是潮州古八景成員。
  • 鄭州紫荊山公園荷花開了,有90多個品種,還有埃及藍睡蓮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王悅生 通訊員 張育文 文圖 由鄭州市園林局主辦、紫荊山公園承辦的「綠滿商都,花繪鄭州」2018荷花展將於明天開展。本次荷花展主題是「共享荷花香,暢想新時代」。有以二維碼為主題元素,掃碼後連結歷屆花展盛況的「二維碼生活」景點;有旨在再現鄭州老八景之一「鳳臺荷香」景致的「鳳臺荷香」景點;有採用恢弘的徽派建築,利用中國山水畫營造花合、人合、天下合寓意的《合·和·荷》景點……同時,本屆荷花展利用荷塘亭臺、愛蓮廊等建築,採用匾額、楹聯、詩詞、格言等表現手法,以「蓮」倡「廉」,傳播荷文化,弘揚君子品格,讓廣大遊客於潛移默化中接受廉潔文化的薰陶,升華品格和情操。
  • 【潮州八景】鳳凰時雨
    鳳凰時雨,是潮州的八景之一,古時又稱「鳳臺侍雨」,也有人說是「鳳臺時雨」,這些均是文人墨客對鳳凰臺景色的喜愛而對這個景觀的雅稱。鳳凰時雨位於潮州城南郊的老鴉洲北端,古鳳凰臺的由來,傳說是鳳凰山上的鳳凰不甘寂居深山老林,慕潮州府城「三山一水」的景色,經常到韓江心綠色的沙洲棲息、遊玩。
  • 【最美是潮州】潮州八景之鳳凰時雨
    鳳凰時雨,是潮州的八景之一,古時又稱「鳳臺侍雨」,也有人說是「鳳臺時雨」,這些均是文人墨客對鳳凰臺景色的喜愛而對這個景觀的雅稱。鳳凰時雨位於潮州城南郊的老鴉洲北端,古鳳凰臺的由來,傳說是鳳凰山上的鳳凰不甘寂居深山老林,慕潮州府城「三山一水」的景色,經常到韓江心綠色的沙洲棲息、遊玩。
  • 看五色經幡隨風激揚,遠望群山,鳳臺流雲南禪寺
    北山上有座北禪寺,同樣在南面也有座南禪寺,這是青海最早的漢傳佛教寺院之一。古城西寧有著兩千多年的歷史,有著奇峰秀水,更有著動人的傳說。早在清朝,人們就將湟中(當時的湟中,指的是湟水兩岸的區域)的秀美風景作了一次盤點,賦詩詠志,讚美湟水谷地。石峽清水、金蛾曉日、文峰聳翠、鳳臺留雲、龍池夜月、湟流春漲、五峰飛瀑、北山煙雨,稱作西寧古八景。
  • 「談資」發放:鄭州的路名故事,都在這兒!
    如果想快速認識鄭州的道路,可以先認清一個大「十字」:隴海路、大學路、金水路和紫荊山路,這四條路圍起來的環線就是鄭州的老城區。鄭州曾經的11路公交車就是繞著這個跑的。鄭州的很多路名,在命名過程中,留下不少讓人津津樂道的小故事。在金水區,有不少「鳳」字路名,比如:鳳凰路、鳳鳴路、玉鳳路.這是因為毗鄰鳳凰臺村而得名。
  • 5A級別的濟寧古八景,其中四大景最受人歡迎,你知道幾個?
    第一個濟寧古八景其中之一第二個濟寧古八景其中之一的第三個濟寧古八景其中之一的,就是鳳臺夕照,說的就是濟寧的鳳凰臺。而據說,在南宋的時候,這裡曾經有著一個傳說故事,相傳在這裡,曾經有著鳳凰飛到這裡所以,因此這才被成為是鳳凰臺,從古至今都有了非常受人歡迎的地位和價值。這就是5A級別的濟寧古八景,最受人歡迎的其中四大景,你知道了嗎?
  • 走進鳳凰臺,揭開「京南滿族風情第一村」的神秘面紗
    位於河北保定的易縣坐落著許多古村落,易縣鳳凰臺村便是其中一個。 鳳凰臺村屬於西陵鎮,位於清西陵風景區內與鳳凰山緊緊相連,它其實還有另一個名字,就是歷史上所說的守陵村,是乾隆的母親孝聖賢皇后的陵墓。
  • 鳳凰臺記(1):鳳凰之淚
    鳳凰臺不是鳳凰衛視,是鄭州的一個千年古村。這個村,老鄭州都知道,不止是因為名字好聽,主要還是她的故事太神奇。「鄭巽隅(xun yu意為東南方向)有鳳凰臺,遙睇山巒,雲翠飛動。」這是明萬曆年鄭州戶部主事陰化陽的筆下印象。鳳凰臺的名氣不是一天兩天,唐宋明清各有頌歌。單看此名,便透著一股仙風古韻,比一些以「姓氏」開頭的村來說,文藝且傲嬌。
  • 鄭州老八景之一誕生的地方,有些年頭了,連很多老人都不清楚
    小編走南闖北過很多地方之後,發現了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就是不管大城市,還是小縣城,都有八景。而且這每一景都有來歷,今天,我們就說說鄭州八景之一海寺晨鐘遺蹟的來歷。在鄭州黃河路與南陽路交叉口處,有一條鄭州的老街,名叫海灘街。而老街的名字則是因為這裡原來有一座寺,叫海灘寺。而至於為什麼要修建海灘寺,則跟很久以前的一個傳說有關。
  • 白鷺洲與鳳凰臺
    李白詩《登金陵鳳凰臺》,有「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之句,一直吟誦至今盛傳不衰。人們當今到南京尋訪的古蹟白鷺洲公園,其實與李白詩裡的白鷺洲完全是兩碼事。白鷺洲公園原為明朝中山王徐達的東花園,系一個半城湖,民國初年始定名「白鷺洲」。而李白登鳳凰臺所看到的白鷺洲,據《景定建康志》,那是石頭城外長江中一長形沙洲,將江水一分為二,曲繞中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