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鷺洲與鳳凰臺

2020-12-11 手機鳳凰網

李白詩《登金陵鳳凰臺》,有「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之句,一直吟誦至今盛傳不衰。

人們當今到南京尋訪的古蹟白鷺洲公園,其實與李白詩裡的白鷺洲完全是兩碼事。白鷺洲公園原為明朝中山王徐達的東花園,系一個半城湖,民國初年始定名「白鷺洲」。而李白登鳳凰臺所看到的白鷺洲,據《景定建康志》,那是石頭城外長江中一長形沙洲,將江水一分為二,曲繞中分。洲上多蘆葦,常有白鷺群集,因名白鷺洲。

南唐時,白鷺洲邊有入江船碼頭,洲上是江鷗棲息之所,人至不驚,時人有「白鷺洲邊江路斜,輕鷗接羽滿平沙」的詩句。白晝白鷺泛飛,柳色照行人,衣白者皆碧;夜晚棲息其上,「波光搖江月,星影入城樓」,實是一風景優美之地。李白詩中的白鷺洲,明代被列為「金陵十八景」之一。清康熙、乾隆南巡時,都曾到此一遊。隨著歲月流逝,長江泥沙淤積,江道西移,沙漲水落,白鷺洲與長江南岸漸漸相連,形成了沙洲圩,即今江東門外、上新河北、板橋之西一帶。雖已舊跡莫辨,卻依然留有「白鷺洲」的村名。

白鷺洲的方位定了,那李白詩裡的鳳凰臺到底在哪兒?我想,既然李白登上鳳凰臺就可以看到白鷺洲,想來不會離白鷺洲太遠。

找出南京城區地圖,請來當地一位研究歷史的朋友導遊,他說中華門內西南隅,有一處叫花露崗,崗西有鳳遊路和來鳳街。這一帶便是歷史上的名勝之地鳳凰臺。去花露崗的路上,聽朋友熱心地講解,李白寫《登金陵鳳凰臺》詩還有一段真實的故事。那次李白到黃鶴樓,詩興勃發,突然見到牆上崔顥的題詩:「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誦讀之後讚賞不已,只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隨而扔筆鬱郁下樓,拂袖而去。

後來李白到金陵,登鳳凰臺,詩興突發,且登黃鶴樓時的詩情猶在,乃作《登金陵鳳凰臺》詩,用的是崔顥的《黃鶴樓》詩原韻,不僅開首句法模仿前詩,而且將武昌的鸚鵡洲與金陵的白鷺洲相呼應,真是天造地設。全詩為:「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有人說,李白有感寫此詩,一為抒情,二為與崔顥爭勝。究竟如何心態,實在不敢妄作揣測。不過,今日鳳凰臺,歷經一代代兵燹與災禍,早已面目全非了。

朋友說,曾有不少人問過他,鳳凰臺至少也應該似黃鶴樓一樣,是個能遠眺的高層建築吧,不然,怎麼能看到長江裡二水中分的白鷺洲,看到半落青天外的三山?朋友從腳下挖出一塊瓦片遞給我,說這裡附近本是著名的瓦官閣,建於南朝蕭梁時代。史載,瓦官閣高達二百四十尺,也有說三百四十尺的。閣離當時的長江很近,大江前環,登眺最勝。

李白的《橫江詞》中就有「一風三日吹倒山,白浪高於瓦官閣」句,寫的就是近午時日照高閣、影入江中的景色。也有人說,唐時這裡就叫鳳凰臺。想想也有道理,這鳳凰臺的規模至少應不亞於黃鶴樓,不然,怎麼能激發李白的詩情詩興。可惜,清鹹豐年兵燹之後,這六朝名勝,除其故址和「重建瓦官寺祝釐聖壽碑」以及石刻升元閣圖外,均已蕩然無存。

再也看不到當年鳳凰臺蹤跡,我不禁感嘆起來,心中想起一首題為《秣陵懷古》的古詩,寫盡了眼前的悽惻落寞:「野花黃葉舊吳宮,六代豪華燭散風。龍虎勢衰佳氣歇,鳳凰名在故臺空。市朝遷變秋蕪綠,故冢高低落照紅。霸業鼎圖人去盡,獨來惆悵水雲中。」

朋友笑道,曾有人解釋「三山」是紫金山、棲霞山、五臺山,純粹瞎矇。三山是指南京西南的江寧鎮。北面有三峰並列,因其緊靠長江南岸,突出江中,故稱「三山磯」。從鳳凰臺上望三山,因為距離較遠,時隱時現,半隱半現,看不清楚,好像有一半落到天外去了,李白的「三山半落青天外」,可謂想像奇絕。此時,朋友發起感慨。很遺憾,讓你們失望了,沒有見到鳳凰臺的遺蹟。

(據《人民日報海外版》)

相關焦點

  • 李白寫的「二水中分白鷺洲」是今天的白鷺洲公園嗎?
    這個成語是出自唐代詩人李白《登金陵鳳凰臺》中的「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一句。因為詩中出現了「白鷺洲」,很多南京人會聯想到今天的白鷺洲公園。兩者之間究竟有什麼關係?記者近日進行了探訪。「三山二水」出自李白詩句唐天寶六年(公元747年),李白在南京登臨鳳凰臺,觸景生情、感時傷事,寫下千古名作——《登金陵鳳凰臺》:「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 登金陵鳳凰臺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必考名句】 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  【譯文】鳳凰臺上曾經有鳳凰來悠遊,鳳去臺空只有江水依舊奔流。三山雲霧中隱現如落青天外,江水被白鷺洲分成兩條河流。那些悠悠浮雲總是遮蔽太陽的光輝,登高不見長安城,怎麼不讓人內心沉痛憂鬱。【注釋】鳳凰臺:在金陵鳳凰山上。江:長江。吳宮:三國時孫吳曾於金陵建都築宮。晉代:指東晉,南渡後也建都於金陵。
  • 121《登金陵鳳凰臺》/李白
    站在鳳凰臺上,看著遠處的三山,依然聳立在青天之外,橫在江中的白鷺洲,竟把秦淮河一分為二。天上的浮雲隨風飄蕩,時不時遮住太陽,不讓我看見長安城,我不禁憂心忡忡。【評析】《登金陵鳳凰臺》首聯「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以鳳凰臺的傳說起筆,感慨時空變幻。鳳凰臺,在金陵城西南。
  • 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李白《登金陵鳳凰臺》鑑賞
    登金陵鳳凰臺【唐】李白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三山雲霧中隱現如落青天外,江水被白鷺洲分成兩條河流。總有奸臣當道猶如浮雲遮日,長安望不見心中鬱悶長懷愁。【注釋】⑴鳳凰臺:在金陵鳳凰山上。據《江南通志》載:「鳳凰臺在江寧府城內之西南隅,猶有陂陀,尚可登覽。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鳥翔集山間,文彩五色,狀如孔雀,音聲諧和,眾鳥群附,時人謂之鳳凰。
  • 李白詩詞精選十三:登金陵鳳凰臺
    I:正文:登金陵鳳凰臺李白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Ⅱ譯文:鳳凰臺上曾經有鳳凰來悠遊,鳳去臺空只有江水依舊東流。吳宮鮮花芳草埋著荒涼小徑,晉代多少王族已成荒冢古丘。三山雲霧中隱現如落青天外,江水被白鷺洲分成兩條河流。
  • 賞析 | 唐代,李白《登金陵鳳凰臺》
    《登金陵鳳凰臺》是唐代的律詩中膾炙人口的傑作。「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開頭兩句寫鳳凰臺的傳說,十四字中連用了三個鳳字,卻不嫌重複,音節流轉明快,極其伏美。鳳凰臺故址在今南京市鳳凰山。相傳,南朝劉宋元嘉年間有鳳凰集於此山,乃築臺,山和臺也由此得名。鳳凰是一種祥瑞。
  • 請善待我們的白鷺洲
    □本報記者龍玉然白鷺洲,在吉安人看來,不但風光旖旎,而且是一個文化符號,甚至是我們的精神家園。然而近日,記者在市中心城區白鷺洲書院公園看到,亂扔垃圾、亂倒飲料、橫穿草地、沿路許多丟棄的孔明燈……一些不文明的現象仍然時有發生。記者從該公園修葺一新的河邊遊步道往南走,徜徉其間,頓覺心曠神怡。但記者走出20米開外,只見草地上接二連三地「冒」出各種顏色的孔明燈,破舊不堪,大煞風景。記者粗略一數,竟有30餘只,有些甚至掛上了樹梢。
  • 品讀21 李白《登金陵鳳凰臺》
    登金陵鳳凰臺李白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登金陵鳳凰臺》是唐代的律詩中膾炙人口的傑作,作者的目光不僅流連於臺上之景,神思更遊走於臺外的風光。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我們跟著專家的講解一探究竟。
  • 七言律詩:《登金陵鳳凰臺》李白
    《登金陵鳳凰臺》是唐代的律詩中膾炙人口的傑作。  「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開頭兩句寫鳳凰臺的傳說,十四字中連用了三個鳳字,卻不嫌重複,音節流轉明快,極其伏美。鳳凰臺故址在今南京市鳳凰山。相傳,南朝劉宋元嘉年間有鳳凰集於此山,乃築臺,山和臺也由此得名。鳳凰是一種祥瑞。
  • 雲夢鳳凰臺
    千年雲夢澤,美麗鳳凰臺。其中,雲夢「鳳凰臺」尤為著名。雲夢「鳳凰臺」,是新石器時期至商周時期的遺址。傳說鳳凰在此棲落,便因此而得名。 《雲夢簡史》記載:「鳳凰臺」曾是商朝的商公南下建立的軍事據點。他以此為基地,進攻其他的部落,擴大地盤。 「鳳凰臺」位於雲夢縣吳鋪鎮鳳凰村倉屋程灣東北角,在「女兒港」岸邊,四周環水,是一個高出地面約3一5米,大約長140米、寬110米的土臺子。
  • 每周讀詩 | ​登金陵鳳凰臺
    《登金陵鳳凰臺》是唐代的律詩中膾炙人口的傑作。「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開頭兩句寫鳳凰臺的傳說,十四字中連用了三個鳳字,卻不嫌重複,音節流轉明快,極其伏美。鳳凰臺故址在今南京市鳳凰山。相傳,南朝劉宋元嘉年間有鳳凰集於此山,乃築臺,山和臺也由此得名。鳳凰是一種祥瑞。
  • 中華經典資源庫:李白《登金陵鳳凰臺》(酈波解讀)
    登金陵鳳凰臺李白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 俗世靜心一起讀古詩《登金陵鳳凰臺》李白
    登金陵鳳凰臺 唐代:李白 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 李白《登金陵鳳凰臺》--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二水 一作:一水)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譯文:鳳凰臺上曾經有鳳凰來悠遊,鳳去臺空只有江水依舊東流。吳宮鮮花芳草埋著荒涼小徑,晉代多少王族已成荒冢古丘。三山雲霧中隱現如落青天外,江水被白鷺洲分成兩條河流。
  • 六點|​​李白: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
    《登金陵鳳凰臺》李白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鷺洲。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鳳凰臺:在金陵鳳凰山上。江:長江。吳宮:三國時孫吳曾於金陵建都築宮。晉代:指東晉,南渡後也建都於金陵。
  • 走進白鷺洲書院(多圖)
    白鷺洲書院建築群主要建築包括風月樓、雲章閣、中山院、道心堂、逢源堂、泮池和泮橋。  初冬,記者從古色古香的新建廊橋緩緩穿過,在白鷺洲中學傳來的朗朗書聲裡,探尋白鷺洲書院的前世今生,觸摸吉安書院文化之脈搏。  數次修繕方留世  白鷺洲書院因建於洲島,自創辦以來,屢次毀於洪水戰火。
  • 讀詩 |五言絕句-《登金陵鳳凰臺》
    白話譯文:鳳凰臺上曾經有鳳凰來悠遊,鳳去臺空只有江水依舊東流。吳宮鮮花芳草埋著荒涼小徑,晉代多少王族已成荒冢古丘。三山雲霧中隱現如落青天外,江水被白鷺洲分成兩條河流。總有奸臣當道猶如浮雲遮日,長安望不見心中鬱悶長懷愁。李白是天才詩人,並且是屬於那種充滿創造天才的大詩人。
  • 1·唐詩擴大記憶||*李白《登金陵鳳凰臺》[誦讀:豔兒、閱讀閱聰明、雅君、六哥、風信子涵]
    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鳳凰臺上曾經有鳳凰來悠遊,鳳去臺空只有江水依舊奔流。吳國宮殿的鮮花芳草遮沒荒涼小徑,晉代多少王族已成荒冢古丘。三山雲霧中隱現如落青天外,江水被白鷺洲分成兩條河流。那些悠悠浮雲總是遮蔽太陽的光輝,登高不見長安城,怎麼不讓人內心沉痛憂鬱。
  • 古金陵鳳凰臺位置、形制初考
    金陵鳳凰臺,因李白的一首詩而名垂古今。但是,鳳凰臺到底長什麼樣,是一座高臺還是一座高樓?人們不得而知。鳳凰臺的具體位置,也有多種說法,甚至在今天的南京出現了多個鳳凰臺,這不免令人遺憾。本文試從古詩、古籍、古畫、古地圖等記載中,結合今天的實地探訪及衛星地圖,來找說說鳳凰臺的形制和位置。
  • 李白《登金陵鳳凰臺》丨「長安不見使人愁」情已盡,但意未盡
    《登金陵鳳凰臺》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這鳳凰臺是個地名,古人不僅浪漫,還富有文思,喜歡將一個地名來物化。鳳凰臺在古時的金陵(現南京),在《江南通志》中記載載:"鳳凰臺在江寧府城內之西南隅,猶有陂陀,尚可登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