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周讀詩 | 登金陵鳳凰臺
《登金陵鳳凰臺》是唐代的律詩中膾炙人口的傑作。「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開頭兩句寫鳳凰臺的傳說,十四字中連用了三個鳳字,卻不嫌重複,音節流轉明快,極其伏美。鳳凰臺故址在今南京市鳳凰山。相傳,南朝劉宋元嘉年間有鳳凰集於此山,乃築臺,山和臺也由此得名。鳳凰是一種祥瑞。
-
品讀21 李白《登金陵鳳凰臺》
「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登金陵鳳凰臺》是唐代的律詩中膾炙人口的傑作,作者的目光不僅流連於臺上之景,神思更遊走於臺外的風光。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我們跟著專家的講解一探究竟。後人登臨鳳凰臺,每每會想像鳳凰的風姿。先秦時,秦穆公為聞簫而來的鳳凰築臺的傳說,就屢屢見於古書。即便鳳凰來去不定,甚至一去不返,鳳凰臺終究是長久流存的。不過鳳凰流連之處想必太多了,以致鳳凰臺散落各地並無定所。南京的鳳凰臺,也得名於鳳凰的親臨,但與別處不同,它更成名於唐代大詩人李白的《登金陵鳳凰臺》。李白所寫的金陵鳳凰臺,故址在今天的南京城西南。
-
登金陵鳳凰臺
登金陵鳳凰臺唐代:李白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
李白詩詞精選十三:登金陵鳳凰臺
I:正文:登金陵鳳凰臺李白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①鳳凰臺:故址在南京鳳臺山。相傳劉宋元嘉年間因異鳥集於山而建。②吳宮:三國時孫吳建都金陵(今江蘇南京)③衣冠:王公貴族④三山:在南京西南江邊上。
-
七言律詩:《登金陵鳳凰臺》李白
《登金陵鳳凰臺》是唐代的律詩中膾炙人口的傑作。 「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開頭兩句寫鳳凰臺的傳說,十四字中連用了三個鳳字,卻不嫌重複,音節流轉明快,極其伏美。鳳凰臺故址在今南京市鳳凰山。相傳,南朝劉宋元嘉年間有鳳凰集於此山,乃築臺,山和臺也由此得名。鳳凰是一種祥瑞。
-
中國人和外國人譯詩差別舉例:李白《登金陵鳳凰臺》的三種英譯
李白《登金陵鳳凰臺》中國古代文學的各種文體中,詩和詞是最受重視的,而以詩為甚。詩盛與唐,李杜為唐詩之傑出代表,李白飄逸絕塵,杜甫沉鬱頓挫,李白詩也相較杜甫易懂,故而在向外傳播唐詩的時候,多選擇李白詩來翻譯,而不選擇杜甫,大概是因為杜甫詩內多典故,譯者費力,讀者費力,兩處都不討好,便很少被人選擇;李白正與之相反。
-
俗世靜心一起讀古詩《登金陵鳳凰臺》李白
登金陵鳳凰臺 唐代:李白 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
細解唐詩三百首五言絕句
除了解釋為什麼這首詩不符合格律外,把《唐詩三百首》裡的29首五言絕句作了分類,有助於大家更清楚地理解這本書。第一部分 不僅僅這一首首先這個問題說得沒有錯誤,如果不知道李白《靜夜思》不合平仄(格律規則之一)的話,應該謝謝對方告訴您這個知識。唐詩三百首中的五言絕句有29首,不合格律的不僅僅是李白的靜夜思這一首。
-
李白《登金陵鳳凰臺》詩,神遊八表,馳騁古今,千年絕唱
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唐代:李白《登金陵鳳凰臺》李白詩篇萬口傳,只有這首《登金陵鳳凰臺》被後世許多人拿來跟崔顥的《黃鶴樓》一詩較長量短。李白這首詩或許是模仿崔顥《黃鶴樓》詩,或許二首各有短長,但俱是千載之下無人莫及之作,被一群遠不及崔顥、李白的人絮絮叨叨道長論短,未免太不自量。
-
賞析 | 唐代,李白《登金陵鳳凰臺》
《登金陵鳳凰臺》是唐代的律詩中膾炙人口的傑作。「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開頭兩句寫鳳凰臺的傳說,十四字中連用了三個鳳字,卻不嫌重複,音節流轉明快,極其伏美。鳳凰臺故址在今南京市鳳凰山。相傳,南朝劉宋元嘉年間有鳳凰集於此山,乃築臺,山和臺也由此得名。鳳凰是一種祥瑞。
-
121《登金陵鳳凰臺》/李白
【評析】《登金陵鳳凰臺》首聯「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以鳳凰臺的傳說起筆,感慨時空變幻。鳳凰臺,在金陵城西南。據記載,南北朝時,劉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隻鳥翔集在山間,五彩繽紛,狀如孔雀,音聲諧和,眾鳥歸附,時人謂之鳳凰,在山上修起高臺。從此,這山就叫鳳凰山,臺叫做鳳凰臺。李白寫這首詩,不是一般的登臨抒懷,而是別有用意。從遠古時代開始,鳳凰被認為是一種祥瑞之鳥。
-
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李白《登金陵鳳凰臺》鑑賞
詩詞名家,與你一起品讀名家詩詞!本文來源於:古詩文賞析gswsx.cn登金陵鳳凰臺【唐】李白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注釋】⑴鳳凰臺:在金陵鳳凰山上。據《江南通志》載:「鳳凰臺在江寧府城內之西南隅,猶有陂陀,尚可登覽。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鳥翔集山間,文彩五色,狀如孔雀,音聲諧和,眾鳥群附,時人謂之鳳凰。起臺於山,謂之鳳凰山,裡曰鳳凰裡。」⑵江:長江。⑶吳宮:三國時孫吳曾於金陵建都築宮。
-
中華經典資源庫:李白《登金陵鳳凰臺》(酈波解讀)
「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登金陵鳳凰臺》是唐代的律詩中膾炙人口的傑作,作者的目光不僅流連於臺上之景,神思更遊走於臺外的風光。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我們跟著專家的講解一探究竟。後人登臨鳳凰臺,每每會想像鳳凰的風姿。先秦時,秦穆公為聞簫而來的鳳凰築臺的傳說,就屢屢見於古書。即便鳳凰來去不定,甚至一去不返,鳳凰臺終究是長久流存的。不過鳳凰流連之處想必太多了,以致鳳凰臺散落各地並無定所。南京的鳳凰臺,也得名於鳳凰的親臨,但與別處不同,它更成名於唐代大詩人李白的《登金陵鳳凰臺》。李白所寫的金陵鳳凰臺,故址在今天的南京城西南。
-
這首唐詩被稱為五言絕句的「壓卷之作」,堪稱千古不朽之作!
今天我們所要欣賞的便是一首大家都很熟悉的勵志詩,這首詩可以說是唐詩中最勵志的五言絕句,也是唐詩中五言絕句的壓卷之作:登鸛雀樓唐·王之渙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最典型的如僅有兩首詩傳世的張若虛,一篇《春江花月夜》可謂千古絕唱。而王之渙也是此類,生平僅有六首詩作傳世,其中一首七言絕句被評為「絕句之最」,而另一首五言絕句則被評為唐詩中五言絕句的「壓卷之作」!
-
李白《登金陵鳳凰臺》--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
賞析: 《登金陵鳳凰臺》是唐代的律詩中膾炙人口的傑作。開頭兩句寫鳳凰臺的傳說,十四字中連用了三個鳳字,卻不覺得重複,音節流轉明快,極其優美。「鳳凰臺」在金陵鳳凰山上,相傳南朝劉宋永嘉年間有鳳凰集於此山,乃築臺,山和臺也由此得名。在封建時代,鳳凰是一種祥瑞。
-
美到心碎,短到極致的五言絕句之理想篇
今天博達君繼續為大家分享《大美中文課之唐詩千八百首》中的這些絕美的五言絕句。理想,是靈魂的底氣,是生命中最美好的憧憬。01《登鸛雀樓》 唐 · 朱斌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像這首詩,把道理與景物、情理融合的天衣無縫,使我們讀到並不覺得它在說理,而是理在其中。(編者註:此詩作者存疑,或為盛唐的朱斌,詩名《登樓》,依據為現存最早的唐詩選本、盛唐太學生芮挺章編選的《國秀集》。《國秀集》選錄王之渙的詩三篇,唯獨沒有《登鸛雀樓》。
-
1·唐詩擴大記憶||*李白《登金陵鳳凰臺》[誦讀:豔兒、閱讀閱聰明、雅君、六哥、風信子涵]
《登金陵鳳凰臺》的創作背景說法不一。此詩一說是天寶(唐玄宗年號,742~756年)年間,作者被排擠離開長安,南遊金陵時所作;一說是作者流放夜郎遇赦返回後所作;也有人稱是李白遊覽黃鶴樓,是想與崔顥的《黃鶴樓》爭勝。《登金陵鳳凰臺》是唐代的律詩中膾炙人口的傑作。「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
-
大話詩詞:《登鸛雀樓》or《登黃鶴樓》or《黃鶴樓》?很多人搞錯
朗朗上口的一首詩,我兩歲的兒子都會背。可惜的是,很多人根本搞不清這是哪個寫的,也搞不清是哪一首詩!!!今天,我們一起來重溫、賞析一下。首先,更正幾點朋友們的認識誤區:1、我們學過的、熟悉的是《登鸛雀樓》與《黃鶴樓》2、《黃鶴樓》也不是李白寫的,但李白很欣賞這首詩3、《登鸛雀樓》作者是王之渙4、《黃鶴樓》作者是崔顥5、李白關於黃鶴樓的詩有《黃鶴樓宋孟浩然之廣陵》、《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6、李白的《鸚鵡洲》、《登金陵鳳凰臺》均有模仿
-
杜甫唯一入選《唐詩三百首》的五言絕句,被譽為千古絕作
五言絕句是近體詩中篇幅最簡短的詩歌體裁,僅僅四句二十字,但方寸之間,意境自大,言簡意賅且包容甚廣。往往言外之音令人想像無窮,讓人讀罷意猶未盡。如金昌緒的《春怨》、王維的《相思》等等都是五絕佳作。 唐代擅長五言絕句的詩人頗多,如王維、劉長卿、李白等等。
-
李白《登金陵鳳凰臺》丨「長安不見使人愁」情已盡,但意未盡
《登金陵鳳凰臺》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這鳳凰臺是個地名,古人不僅浪漫,還富有文思,喜歡將一個地名來物化。鳳凰臺在古時的金陵(現南京),在《江南通志》中記載載:"鳳凰臺在江寧府城內之西南隅,猶有陂陀,尚可登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