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皇宮侍衛有多吃香?三等侍衛幹一年,26歲就能成為軍機大臣

2020-12-18 明月文齋

說起清朝的皇宮侍衛,很多人腦海中首先想到的就是「大內侍衛」,這些大內侍衛們個個身懷絕技,甚至於在武林中是能夠開宗立派的存在,典型的如宮氏八卦掌創始人宮寶田等等。

不過這些大內侍衛再厲害,但在很多人眼裡也只是一個保鏢,是很難有什麼前程的,更遑論前程遠大了,然而這種刻板印象並不符合歷史真相。

清朝的宮廷侍衛官中類型比較豐富,主要有御前侍衛、乾清門侍衛,這兩種都歸御前大臣管轄;此外還有領侍衛內大臣管理的一等侍衛、二等侍衛、三等侍衛以及藍翎侍衛,這些都被統稱為大內侍衛。

顧名思義,御前侍衛主要就是跟隨在皇帝身邊保護其安危的人,皇帝出行時也會一同隨行;乾清門侍衛其實也算是御前侍衛的延伸,主要負責

內廷警衛,以及晝司門禁、夜守

鑰,並稽查出入

等等,通俗點來說,就是守門,但凡有人出入都得在他那裡登記。

御前侍衛與皇帝的安危直接掛鈎,自然得由皇帝足夠信任的人才能擔任,而皇帝最為信任的人主要是滿族以及蒙古族,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清朝的宮廷侍衛是只能由滿族、蒙古族擔任的,等到時間慢慢推移,才漸漸有了漢人擔任宮廷侍衛,但與滿人的地位還是存在較大差異。

管理這些侍衛的機構叫做「侍衛處」,有一段時間改名為「領侍衛府」,最高領導有兩個,一個是御前大臣,通常由擔任軍機大臣的功臣擔任,在某種意義上算得上是一種皇帝表達信任的榮譽稱號;另一個則是領侍衛內大臣,侍衛處一共分為三旗領侍衛內大臣六人,上三旗的正黃旗、鑲黃旗、正白旗各二人,品階為正一品。

在正一品的領侍衛內大臣之下,則是正三品的一等侍衛,正四品的二等侍衛,正五品的三等侍衛,正六品的藍翎侍衛。當然在藍翎侍衛侍衛之下,還有一些像章京、內府司員之類的低級武官存在。

成為宮廷侍衛,最為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出身,很多的滿族子弟,本身家族長輩就是皇帝的絕對心腹,那麼他們自己通常也就能夠成為皇帝的侍衛,當然這裡也有一些針對武術的考核,但是滿人自詡「以騎射得天下」,很多功夫都是自幼就練的,要考過並不困難。

清朝著名的大詞人納蘭性德,就是寫出「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的那位大佬,由於父親明珠是大學士,並且與康熙還有一些親戚關係,因此22歲時就被康熙留在身邊,成為了正五品的三等侍衛,並且不到一年就將其升成了正三品的一等侍衛。

與納蘭性德差不多時間進入皇宮,成為康熙侍衛的還有曹寅,也就是寫出《紅樓夢》的曹雪芹的祖父,那時候曹寅差不多十六歲,兩個人結下了很深厚的交情,後來納蘭性德還專門給曹寅寫了好多首詞,如《滿江紅·為曹子清題其先人所構楝亭,亭在金陵署中》,曹寅字子清,納蘭性德所說的曹子清就是曹寅。

納蘭性德英年早逝,曹寅在幹了一段時間的大內侍衛以後,在32歲時就外調成蘇州織造,35歲時則成為江寧織造,不僅掌握著巨大的財富,同時還掌管著當地的情報,哪怕兩江總督也得給他面子,成就了大名鼎鼎的曹家。

當然,從侍衛幹起位極人臣的人物,最著名的顯然就是和珅,他22歲成為三等侍衛,幹了一年的三等侍衛,就被乾隆皇帝相中其才能,不停提拔,到26歲就已經是戶部右侍郎兼軍機大臣,到27歲就成了正二品的步兵統領,可見這個升遷速度之快。

不僅僅是曹寅、和珅,通常皇宮侍衛出身的人,在仕途上都是比較順利的,一等侍衛幹到30歲,一出宮基本就是正二品大吏,這主要得益於他們有兩個常人無法比擬的優勢。

首先是他們的出身基本都很好,基本是滿人中的貴族,他們的父輩也是為皇帝奮鬥過的人物,因此皇帝對他們的忠誠極其信任;其次是他們與皇帝在一起的時間很長,皇帝能夠從他們的日常行事中,去判斷出他們的能力,那一些對自己忠誠且能幹的侍衛很容易就被看中且重用,自然也就能夠有一個不錯的官身。

相關焦點

  • 清朝的皇宮侍衛有多牛?一等侍衛幹到30歲,出去就是正二品大員
    關於清朝很多的宮廷戲中,我們都能夠看到關於「皇宮侍衛」這個群體的存在,不過戲中描述更多的還是后妃皇帝等人的生活,這些皇宮侍衛在大多數時候都只是作為一個背景板存在,所以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好像在清朝時備極榮辱的皇宮侍衛也不過如此,就是簡單的保鏢而已,但其實在歷史上並非如此。
  • 大清皇宮侍衛有多厲害?一等侍衛幹到30歲出去就是正二品
    大清皇宮侍衛有多厲害?一等侍衛幹到30歲出去就是正二品在很多清朝的宮廷戲中,大家都能看到不少侍衛。有的跟在皇上後面,有的在門口站著目不斜視。打打殺殺衝鋒向前的也是他們,最快被幹掉的也是他們。這個正六品大家可能不太清楚官職有多大。舉個例子,曾國藩是清末四大重臣之一,他27歲的時候才中進士,33歲的時候級別是正六品的文淵閣侍讀。還有這個正三品。說是清朝初期,有個人叫孫昌齡,做官比較廉潔,提拔了好幾次了。但是到了66歲的時候,官至左副都御史。可以說正三品的官位是一般人難以達到的級別。這些大致就是侍衛處侍衛的等級吧,雖說聽起來像保安,其實上官位確實不小。
  • 這幾個人都曾是清朝的皇宮侍衛,一個成了軍機大臣,一個位極人臣
    這幾個人都曾是清朝的皇宮侍衛,一個成了軍機大臣,一個位極人臣在《延禧攻略》這部電視劇之前,大家是否關注過清朝的那些侍衛?我想很多人是沒有關注的,因為很少有電視劇會像這個電視劇一樣,出現幾個帥氣逼人的侍衛,我覺得這個電視劇的富察侍衛,和海蘭察侍衛都挺帥的。那麼為什麼以前這些侍衛這麼不受關注呢?地位低?其實這是誤解,這些侍衛如果分配到其他地方,個個都基本都可以當個不錯的官的,絕不僅僅是我們心中所想的,或者說電視劇所看到的那樣,只是個看門的。
  • 清朝領侍衛內大臣和九門提督有什麼關係?他們之間哪個官職高?
    而反觀作為京城衛戍區司令的九門提督,其實剛開始也只是正二品設置,只是後來考慮到地位重要,提升了半格,也就是從一品,而這和正一品的領侍衛內大臣顯然沒法比。根據《清史稿·職官志》記載:「侍衛處設領侍衛內大臣,正一品;內大臣,從一品,各六人。」這裡就明確了領侍衛內大臣的品級和定員。
  • 清朝的皇宮侍衛,他們的官職有多大?說出來,你可能都不會信
    因此,為了保護皇帝的安全,皇宮中常年有侍衛駐紮,而這些人的挑選也是非常嚴格的,必須保證對皇帝又絕對的忠心。當然,從另一個角度而言,能夠成為皇帝身邊的侍衛的人,或許來頭都不會小,否則的話,根本就沒有接近皇帝身邊的機會。那麼問題來了,清朝時期宮中侍衛的官職到底有多大呢?
  • 從御前侍衛到步軍統領衙門,清朝皇帝到底擁有多少警衛力量
    作為清朝的根本制度,「八旗制度」是清朝崛起、入關乃至平定中原地區的絕對保證。清朝入關,定都北京以後,「八旗制度」便被完美運用到了地方駐防和京城拱衛中,成為清朝統治根基穩固的根本保證。從皇帝身邊的御前侍衛,到負責京城門禁守衛、治安緝捕並有權「頒其禁令以肅清城垣」的步軍統領衙門,從根本上講,都屬於皇宮警衛,都是皇帝一人的護衛力量。皇宮警衛皇宮警衛主要包括侍衛處和親軍營。
  • 清朝的大內侍衛有多牛?一等侍衛幹滿10年,出去就是正二品大員
    就像是皇室出行或者是皇宮外的保鏢而已。 但事實上,侍衛這一官職可算得上是天子近臣,並不是那麼簡單的。我們以清朝為例,在公元1644年清軍入關之前,早期並不完全沿革以前的中央集權制。而更像是歐洲中世紀時期的貴族封建制,王公貴族們把握政治權利,但是八旗貴族會共同討論重大的決策。
  • 清朝皇宮有多少侍衛?這些大內高手究竟是怎樣一個群體
    所謂大內高手就是在皇宮內負責警衛的武功高強之人。在電視劇和小說中,他們個個身懷絕技,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那麼,真實的大內高手究竟是怎麼樣的呢?由於清朝的皇宮保衛制度比較完備,下面我們就以清朝的「大內高手」為例。大內高手其實是民間的俗稱,他們的正式稱呼叫:侍衛。
  • 御前侍衛—皇帝的心腹
    侍衛是清代禁衛軍官稱。清代制度規定,選滿、蒙勳戚子弟和武進士入充侍衛,分一等、二等、三等;選取侍衛中的精銳為御前侍衛和乾清門侍衛,是侍衛中的最高級別。御前大臣、御前行走、御前侍衛統歸皇帝直接任命和管理,是禁衛軍統帥;乾清門侍衛、乾清門行走,一等侍衛、二等侍衛、三等侍衛統歸御前大臣統領;大門侍衛、一等藍翎侍衛、二等藍翎侍衛、三等藍翎侍衛由領侍衛內大臣統率,不許入值乾清門。
  • 九門提督和領侍衛內大臣,誰更牛?你看看領侍衛內大臣手下都是誰
    隨著諸如《雍正王朝》、《延禧攻略》等影視作品的熱播,九門提督和領侍衛內大臣這兩個直接關係皇宮安危、皇帝安保的武職官稱,廣為人知。清朝時期,京畿地區尤其是皇宮之內的安危關乎皇權、統治根基的穩固而被統治階層視為重中之重。
  • 清朝許多名臣曾任御前侍衛
    乾隆五年,傅恆20歲,任藍翎侍衛,正六品。乾隆七年,任御前侍衛、總管內務府大臣。乾隆八年,出任戶部右侍郎,不久後任山西巡撫。乾隆十一年,任軍機大臣、戶部右侍郎、內大臣,不久後轉任戶部左侍郎。乾隆十二年,升任戶部尚書。這一年,他才27歲。乾隆十四年,受封一等忠勇公。  「30歲之前,傅恆已將官做到了頂兒,封無可封。」
  • 老照片再現清朝大內侍衛真容:個個武藝高強,圖7是慈禧貼身侍衛
    清朝建立初期,選上三旗(鑲黃旗、正黃旗、正白旗)子弟為侍衛,以勳戚大臣統率,有御前侍衛、乾清門侍衛、一等侍衛、二等侍衛、三等侍衛、藍翎侍衛等。大內侍衛行走於皇宮,護佑皇族安全,主要成為皇帝的護衛者。在這些大內侍衛中只有一小部分是武藝高強的人,這些人絕大多數是由大臣推舉的。照片中就是1863年,醇親王奕譞帶著兩名大內侍衛在南苑軍營中的合影。
  • 皇宮大內侍衛多難當?老侍衛回憶,為皇帝守門有不為人知幾個秘密
    眾所周知,皇宮作為古代最高統治者皇帝生活的地方,其安全保衛工作不言而喻,今天就來說說在清朝要想成為大內侍衛有多難,喜歡看清宮劇的人可能會知道,景運門是進入乾清門前廣場的重要門戶,進而可通往外朝中路及內廷中路各處,因此也被稱作「禁門」。
  • 清朝領侍衛內大臣是幾品京官,究竟有多大的權利?
    如今,「清宮劇」可謂層出不窮,很多人肯定會對「領侍衛內大臣」這個詞都不會陌生。清朝領侍衛內大臣是皇帝貼身警衛的指揮者、調度人,相當於古代御林軍總統領職責。清朝制度規定設立常備的侍衛警備機構,管理皇帝侍衛、親軍,負責保衛皇帝及其近親,守衛皇宮,引導官員覲見等。
  • 清朝侍衛處是什麼級別?由誰負責管轄?
    清朝時,侍衛處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機構,地位極高。侍衛處設立的時間極早,努爾哈赤在關外創立基業時,就有侍衛跟隨。這些侍衛可不是一般的兄弟相隨,而是有君臣劃分的上下級關係。當時侍衛主要都是從前跟隨努爾哈赤的侍衛,從八旗軍裡抽調的精銳,以及宗室勳貴子弟。
  • 清朝皇宮侍衛相當於現在看門的保安?實際最差也是縣處級!
    看清宮題材影視劇,我們經常看到皇宮侍衛作為背景,在那一動不動的站崗,守衛皇宮安全。我們會習慣性認為宮裡的侍衛身份低微,就像現在的看門保安。恰恰相反,清廷侍衛往往出身高貴。二、侍衛的待遇與品級作為御前侍衛,生活待遇優厚,除本身俸祿外,還有各種形式的補貼和賞賜,如皇帝皇后生日壽辰或護駕出行的話,還有相當多的賞賜。更重要的是,御前侍衛靠近皇帝,職位清高,升遷容易,由侍衛出身而官至卿相的,在清代佔很大比例。
  • 清朝御前侍衛是多大的官?有多威風?
    如果以保護皇帝、護衛皇宮、防敵入侵的警衛職責功用來說,這個御前侍衛(註:在本文這裡,因御前侍衛的名聲最高,故用來代稱了清朝這一侍衛組織機構中的所有侍衛人員)確實也跟以往朝代的什麼羽林軍、御林軍、禁衛軍、禁軍、大內高手等等也沒什差別,就是皇帝面前的保護神而已。
  • 清朝九門提督和大內侍衛首領,都是一品官,哪個更厲害?
    領侍衛大臣是皇帝貼身警衛的指揮和調度人,是正一品官員。在《清史稿》中有這樣的記載,侍衛處三旗領侍衛大臣一共有六人,正黃旗、鑲黃旗和正白旗各有二人,他們主要負責掌管侍衛親軍,協理、主事、筆帖式,分掌章奏文移。
  • 御前侍衛本事有多大,清朝大將軍、大學士為何多為保鏢出身
    在人們印象中,御前侍衛都應該是一頂一的武林高手,然而在清宮劇中御前侍衛卻很少以「保鏢」形象示人,反而積極參謀軍國大事,最終官拜軍機大臣、大學士,比如明珠、索額圖、和珅、福康安、傅恆等。侍衛制度古來有之,最早見於《周禮》。
  • 御前侍衛是什麼官職?是專門做什麼的?
    元代的「御前侍衛」元代的中央禁軍稱為宿衛軍,宿衛軍中,又分皇帝親自掌握的「怯薜軍」和由樞密院統領的「侍衛親軍」。一提到明代,大家肯定想到錦衣衛。但錦衣衛其實是個特務機構,與清代的御前侍衛,天子近臣,侍從護衛不是一個概念。衛戍皇城、負責皇帝安全的另有其人——「府軍前衛」專門負責皇帝近身侍衛,又稱「帶刀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