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侍衛處是什麼級別?由誰負責管轄?

2020-12-18 腦洞外星人

清朝時,侍衛處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機構,地位極高。侍衛處設立的時間極早,努爾哈赤在關外創立基業時,就有侍衛跟隨。

這些侍衛可不是一般的兄弟相隨,而是有君臣劃分的上下級關係。當時侍衛主要都是從前跟隨努爾哈赤的侍衛,從八旗軍裡抽調的精銳,以及宗室勳貴子弟。

到了皇太極稱帝後,侍衛機構得到進一步完善。當時皇太極的侍衛中,開始出現蒙古王公子弟,且得到重用。不過,當時侍衛職權仍不清晰。

皇太極時,侍衛除了負責保衛皇帝安全,還要負責皇帝出行時的儀仗隊,比較不規範。

到了入關後,侍衛處開始大規模調整,並逐漸完善。無論是侍衛處的官員級別、人數、職權等方面,都有更詳細的規定。

按照《欽定大清會典事例》記載,清朝侍衛被分為一等、二等、三等、藍翎不同級別。這四個級別中,一等侍衛屬於正三品官階,二等侍衛是正四品官階,三等侍衛是正五品官階,藍翎侍衛則是正六品官階。

侍衛人數編制為570人,不同級別人數不同,名額由上三旗均分。後來清朝又允許武進士充當侍衛。不過,這些人數並不固定,不在編制名額內。

對於那些八旗子弟而言,能入侍衛處是一件值得誇耀的事情。「著高靴,頂鳳翎,腰裡繫著金蟒線。背鳥銃,御刀挎,身上抗件黃馬褂。」這是當時對侍衛的稱讚。這種羨慕,更多是因為侍衛處的與眾不同。清朝時,侍衛處負責的事務,都跟皇帝很接近。

這種對能入侍衛處的羨慕,並非只是源自侍衛們的衣著。清朝時,侍衛處負責的事情,都跟皇帝很接近。在日常生活中,侍衛處會派遣官員到太和門坐班,乾清門內收發奏摺,皇宮內的值班。如果遇到皇帝出巡,侍衛處也要一同跟隨。跟隨人員數量,並不固定,主要看侍衛處的人員多少。

要是皇帝在打獵的話,侍衛處也要派少數人一起協助皇帝,射殺獵物。而在重大典禮場合上,自然也少不了侍衛處。從皇帝大婚、祭祀、閱兵,乃至朝會大典、登基、上尊號等,都需要侍衛處參與。

因為長期有機會跟皇帝接觸,所以侍衛處內的官員,可以更容易被皇帝了解,往往也會更快升遷。侍衛處官員除了在中樞辦事,又有機會被送到地方,擔任欽差性質的職位。

能夠更快得到鍛鍊,成為朝廷中樞大員。納蘭明珠、和珅,都曾在侍衛處任職。正因為侍衛處的潛力最大,所以這個職位成為人人爭奪的香餑餑。富察氏家族就長期佔領侍衛處的職位。

侍衛處的潛力,再加上它對皇帝安全的重要意義,所以它的級別被大幅度提高。不過,畢竟是皇帝身邊最重要的保衛力量,侍衛處的級別自然不會太低。

從侍衛處的底層官員來說,最低級的藍翎侍衛,尚且有正六品官階。對比清朝其他衙門,最低官階可能就是八、九品的小官了。

如果從最高級別來說,侍衛處內,官階最高的是領侍衛內大臣。這是一個武職,屬於正一品官階,共有六人,分別來自鑲黃旗、正黃旗、正白旗上三旗。

正一品是清朝級別最高的官階,跟領侍衛內大臣同級別的,都是太師、大學士這些職位。因為領侍衛內大臣是武職,所以,它會比大學士、太師這樣的文職,地位稍低一些。

作為皇帝身邊最親近的一道軍事保護力量,侍衛處的歸屬管轄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清朝時,軍隊歸兵部調動,即便是地方督撫,也是如此。

但是,京城界面的軍隊比較特殊。它們更多是歸九門提督管轄,由皇帝直接調動。但侍衛處比較特別。雖然它是在京城皇宮內,但是,它既不向九門提督負責,也不向兵部負責。

這個從官階也可以看出,侍衛處的長官領侍衛內大臣是正一品官階,九門提督、兵部尚書是從一品,級別稍低。既然侍衛內大臣的級別已經高於九門提督和兵部尚書,自然談不上對他們負責。

這種官階的設置,並不是沒有緣由。因為侍衛內大臣的高級別,讓他的負責對象只有一個,那就是皇帝。而侍衛處也是獨立於全國軍隊以外的一支軍事力量,歸皇帝管轄。

這也是為什麼侍衛內大臣的人選要從上三旗管轄。因為上三旗是由皇帝直接領導的部分八旗。它們比其他八旗,跟皇帝關係更親近。換句話說,對皇帝而言,侍衛處要掌握在自己手中,才是放心的。

相關焦點

  • 《雍正王朝》中的「侍衛領班」圖裡琛,到底屬於什麼級別的官職
    皇帝近侍,又是「御前侍衛」這樣一個極為關鍵的官職,圖裡琛能得康熙、雍正兩代帝王的信任和倚重,可見其混跡官場的智慧已經達到何種境界。只是,圖裡琛擔任的「御前侍衛領班」到底是一個什麼級別的官職,對照現今的行政級別,又會是一個什麼水平呢?
  • 「清朝侍衛」是怎麼分級別?最高級別相當於多大官,你可能不知道
    九品的官員制度從魏晉時期就已經出現,只是在幾千年的發展過程中,略微有一些變化在一些講述清朝的電視中,我們經常在皇宮中聽到御前帶刀侍衛這一職位名稱。人們對這一職位的理解大多是皇帝的貼身侍衛。其實他的工作就是這個,他們存在的唯一意義便是保護皇帝安全。早在清朝建立的初期,就已經建立了御前侍衛制度。但當時,清朝自己各方面的制度都不完善,那會的御前侍衛是沒有品級的。
  • 從御前侍衛到步軍統領衙門,清朝皇帝到底擁有多少警衛力量
    作為清朝的根本制度,「八旗制度」是清朝崛起、入關乃至平定中原地區的絕對保證。清朝入關,定都北京以後,「八旗制度」便被完美運用到了地方駐防和京城拱衛中,成為清朝統治根基穩固的根本保證。侍衛處統領三種侍衛:內廷侍衛(御前侍衛和乾清門侍衛)、大內侍衛(一等、二等、三等、藍翎侍衛)和隨旗行走的宗室侍衛。侍衛處侍衛都是從滿、蒙上三旗中挑選出來的精銳人員,行政級別高、工資待遇好、官場前途好。
  • 清朝御前侍衛,級別有多高?難怪爾康這麼驕傲的介紹自己
    難道這個御前侍衛很了不起嗎?清朝御前侍衛,級別有多高?難怪爾康這麼驕傲的介紹自己御前侍衛還真是了不起,他們主要負責皇帝的安危,也就是說皇帝在哪裡,他們就必須跟到哪裡。清朝的侍衛除了御前侍衛之外,還分為乾清門侍衛和三旗侍衛,雖然叫法不同但工種其實是一樣的,只不過負責的區域不同罷了,三旗侍衛主要負責把守各個大門,比如乾清門、神武門、太和門等,其實就像安檢一樣不得放任危險人物或者是物品入內。
  • 清朝御前侍衛是多大的官?有多威風?
    也許,這就是我們常能在電影電視劇裡看到的橋斷,但我們可能更多的人都不會留意到御前侍衛這一角色本身,大不了,就以為他們只是皇帝身邊的一群保鏢而已。的確,比起歷史上的什麼宰相、丞相、太尉、尚書、將軍、知府大人等等如雷貫耳的官職名號,這御前侍衛確實好像不值得什麼一提,不就是個「侍衛」麼。
  • 科普:清朝的「一等侍衛」是什麼級別?什麼人才有資格擔任?
    一等侍衛,官名。清代侍衛中第一等。武職正三品。由上三旗子弟中才武出眾者充任。掌管廷宿衛以及隨扈皇帝之事。一等侍衛又名「頭等侍衛」。侍衛處所轄侍衛之一。職司宿衛扈從。秩正三品。鑲黃、正黃、正白三旗額設六十人(每旗二十人),各於該旗二等侍衛內推升,引見補授。此外,宗室侍衛內額設一等侍衛九人(每旗三人),漢侍衛內之一等侍衛無定額。
  • 清朝皇宮有多少侍衛?這些大內高手究竟是怎樣一個群體
    所謂大內高手就是在皇宮內負責警衛的武功高強之人。在電視劇和小說中,他們個個身懷絕技,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那麼,真實的大內高手究竟是怎麼樣的呢?由於清朝的皇宮保衛制度比較完備,下面我們就以清朝的「大內高手」為例。大內高手其實是民間的俗稱,他們的正式稱呼叫:侍衛。
  • 清朝的皇宮侍衛有多吃香?三等侍衛幹一年,26歲就能成為軍機大臣
    說起清朝的皇宮侍衛,很多人腦海中首先想到的就是「大內侍衛」,這些大內侍衛們個個身懷絕技,甚至於在武林中是能夠開宗立派的存在,典型的如宮氏八卦掌創始人宮寶田等等。不過這些大內侍衛再厲害,但在很多人眼裡也只是一個保鏢,是很難有什麼前程的,更遑論前程遠大了,然而這種刻板印象並不符合歷史真相。清朝的宮廷侍衛官中類型比較豐富,主要有御前侍衛、乾清門侍衛,這兩種都歸御前大臣管轄;此外還有領侍衛內大臣管理的一等侍衛、二等侍衛、三等侍衛以及藍翎侍衛,這些都被統稱為大內侍衛。
  • 九門提督和領侍衛內大臣,誰更牛?你看看領侍衛內大臣手下都是誰
    隨著諸如《雍正王朝》、《延禧攻略》等影視作品的熱播,九門提督和領侍衛內大臣這兩個直接關係皇宮安危、皇帝安保的武職官稱,廣為人知。清朝時期,京畿地區尤其是皇宮之內的安危關乎皇權、統治根基的穩固而被統治階層視為重中之重。
  • 清朝領侍衛內大臣是幾品京官,究竟有多大的權利?
    如今,「清宮劇」可謂層出不窮,很多人肯定會對「領侍衛內大臣」這個詞都不會陌生。清朝領侍衛內大臣是皇帝貼身警衛的指揮者、調度人,相當於古代御林軍總統領職責。清朝制度規定設立常備的侍衛警備機構,管理皇帝侍衛、親軍,負責保衛皇帝及其近親,守衛皇宮,引導官員覲見等。
  • 大清的御前侍衛是什麼級別?僅僅是皇帝的保鏢?那你可就理解錯了
    大清的御前侍衛是什麼級別?僅僅是皇帝的保鏢?那你可就理解錯了文/寒秋現在古代劇的盛行,使人們知道古代官職與現今有很大的不同,在古代官職的大小等級按品來算,通常分為九品,這與現在部級、處級有很大的差別。在一些講述清朝的電視中,我們經常在皇宮中聽到御前帶刀侍衛這一職位名稱。人們對這一職位的理解大多是皇帝的貼身侍衛。其實他的工作就是這個,他們存在的唯一意義便是保護皇帝安全。這一職位由康熙時期設立,無數的清朝人們想要身居此職。要知道皇城內宮殿中,一般的官員不允許帶刀具的,而他們卻可以。
  • 相當於現今什麼級別!
    御前侍衛領班——圖裡琛,就是這樣一個原本為配角,卻生生地演繹成了重要人物的角色。皇帝近侍,又是「御前侍衛」這樣一個極為關鍵的官職,圖裡琛能得康熙、雍正兩代帝王的信任和倚重,可見其混跡官場的智慧已經達到何種境界。 只是,圖裡琛擔任的「御前侍衛領班」到底是一個什麼級別的官職,對照現今的行政級別,又會是一個什麼水平呢?
  • 御前侍衛是什麼官職?是專門做什麼的?
    在如懿傳中有一個官職叫「御前侍衛」。那麼大家要問了這個御前侍衛到底是什麼官職?歷史上有過哪些「御前侍衛」呢今天小編來給大家解釋一下。侍衛一詞的起源侍衛一詞起源自秦。春秋戰國時,諸侯國君的御前護衛是很鬆弛的。
  • 清朝官員品級相當於現在的什麼級別?清代知府現代是什麼級別?
    清朝的官員級別和現在的官員級別並沒有嚴格的對應關係,而且都有特殊的情況存在,所以,我們只能根據他們的職權管轄範圍大概來推測一下。清朝的核心級別,以乾隆時期為準,是九品十八級制度。即總共分為九品,每品又分為正品和從品,共十八個等級。
  • 清朝一品官職,相當於現在的什麼級別?原來有這麼大權力
    清朝一品官職,相當於現在的什麼級別?原來有這麼大權力學歷史的我們知道,從古到今每個朝代的制度其實說白了也就是大同小異吧,因為這些都是圍繞著皇權的中心,不管那個管理者還是大官最後還是在皇帝的手下當值,回顧歷史上的一切,再看看現在這個任官制度,不過就從我們國家開始衰敗的最後一個朝代清朝來說,當時在清朝時代的時候我們不知道有沒有仔細了解過那個朝代的官職到底是什麼樣子,還有在清朝時候官職和現在我們在行政的這些官員他們的級別有什麼區別
  • 清朝皇宮侍衛相當於現在看門的保安?實際最差也是縣處級!
    看清宮題材影視劇,我們經常看到皇宮侍衛作為背景,在那一動不動的站崗,守衛皇宮安全。我們會習慣性認為宮裡的侍衛身份低微,就像現在的看門保安。恰恰相反,清廷侍衛往往出身高貴。一、侍衛的分類與職責在清朝的宮廷侍衛官中,從低到高分為三旗侍衛、乾清門侍衛、御前侍衛等。三旗侍衛是在皇帝外出的時候,負責守衛。而當皇帝平日在乾清門處理政務的時候,值守這個最高機密場所的就是乾清門侍衛和御前侍衛。皇帝的安全是至關重要的,如果沒有皇帝的意旨的話,是不允許任何人進入的。
  • 御前大臣和領侍衛內大臣,誰的品級更高權力更大?
    但從順治親政後開始,大多數侍衛都來自上三旗、八旗貴族或皇室宗親。隨著皇權的不斷集中,侍衛的組織架構也發生了變化。順治九年(1652)設立了侍衛的最高職位——領侍衛內大臣,官拜一品。一般情況下,領侍衛內大臣由皇帝親選6人(上三旗每旗各2人),負責上三旗侍衛和親軍的所有軍務。
  • 清朝總督、提督、駐防將軍相當於現在什麼職務?誰的官更大?
    清朝時期,地方上級別最高的文官是總督,級別最高的武官是提督和駐防將軍。由於這幾個官職都屬於省級最高長官,因此也被稱為封疆大吏。那麼,清朝的總督、提督、駐防將軍相當於現在什麼職務?誰的官更大呢?清朝共設有九大總督,分別是直隸總督、兩江總督、兩廣總督、閩浙總督、湖廣總督、陝甘總督、四川總督、雲貴總督、東三省總督。其中,直隸總督雖然只管轄一個省,但由於直隸地處京畿要地,因此排名九大總督之首。此外,清朝還設有兩個特殊的總督職位,分別是漕運總督與河道總督。
  • 清朝許多名臣曾任御前侍衛
    清朝二等侍衛朝服。可以看到努爾哈赤身邊的威武侍衛。  電視劇《延禧攻略》中,威武英俊的乾隆皇帝御前侍衛傅恆深受觀眾喜愛。能當上皇帝的「貼身保鏢」可不簡單,既要武功高強,還要身世顯貴,更要忠誠勇敢。史料記載,清朝許多著名賢臣曾做過皇帝的御前侍衛。  記者專訪瀋陽故宮博物館研究館員,揭開御前侍衛的神秘面紗。
  • 老照片再現清朝大內侍衛真容:個個武藝高強,圖7是慈禧貼身侍衛
    清朝建立初期,選上三旗(鑲黃旗、正黃旗、正白旗)子弟為侍衛,以勳戚大臣統率,有御前侍衛、乾清門侍衛、一等侍衛、二等侍衛、三等侍衛、藍翎侍衛等。大內侍衛行走於皇宮,護佑皇族安全,主要成為皇帝的護衛者。在這些大內侍衛中只有一小部分是武藝高強的人,這些人絕大多數是由大臣推舉的。照片中就是1863年,醇親王奕譞帶著兩名大內侍衛在南苑軍營中的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