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宮侍衛相當於現在看門的保安?實際最差也是縣處級!

2020-12-18 唐風宋雨不須歸

看清宮題材影視劇,我們經常看到皇宮侍衛作為背景,在那一動不動的站崗,守衛皇宮安全。我們會習慣性認為宮裡的侍衛身份低微,就像現在的看門保安。恰恰相反,清廷侍衛往往出身高貴。

一、侍衛的分類與職責

在清朝的宮廷侍衛官中,從低到高分為三旗侍衛、乾清門侍衛、御前侍衛等。三旗侍衛是在皇帝外出的時候,負責守衛。而當皇帝平日在乾清門處理政務的時候,值守這個最高機密場所的就是乾清門侍衛和御前侍衛。皇帝的安全是至關重要的,如果沒有皇帝的意旨的話,是不允許任何人進入的。他們的職責不僅僅是保護皇帝的安全,還負責引薦官員傳達聖旨。

二、侍衛的待遇與品級

作為御前侍衛,生活待遇優厚,除本身俸祿外,還有各種形式的補貼和賞賜,如皇帝皇后生日壽辰或護駕出行的話,還有相當多的賞賜。更重要的是,御前侍衛靠近皇帝,職位清高,升遷容易,由侍衛出身而官至卿相的,在清代佔很大比例。眾所周知的大貪官和珅,就是從乾清門侍衛、御前侍衛一路開掛官至軍機大臣的。

而且清朝侍衛也是分等級的,不同等級不同官品:

1、領侍衛內大臣——正一品。(6人,上三旗中每旗各2人擔任;正一品相當於現在正國級)

2、一等侍衛——也稱「頭等侍衛」,正三品。(60人;正三品相當於現在副部級)

3、二等侍衛——正四品。(150人;正四品相當於現在正廳級)

4、三等侍衛——正五品。(270人;正五品相當於現在副廳級)

5、藍翎侍衛——正六品。(90人;相當於現在處級)

由此可見,侍衛等級制度確立時,官職級別就已很高。

三、侍衛的選拔

不言而喻,御前侍衛和乾清門侍衛的選拔要求格外嚴格,武功高強聰明敏捷不用說,更重要的是對出身有更高的要求。

按照清制,這種近御侍衛都是選拔勳貴皇親國戚家子弟及武進士擔任。這樣將家族榮寵和皇帝安危更緊密的聯繫起來,可確保侍衛對皇帝更加忠心。

挑選近御侍衛具體有這麼四種人可以:

1、首崇滿族上三旗(最早只有上三旗,到雍正時,為了加強對下五旗的控制和籠絡,挑選近御侍衛的範圍也擴大到了下五旗)

2、恩寵勳貴。皇帝的御前侍衛或近身侍衛很多都從成年且有武藝的宗室子弟裡選。大學士明珠的長子——納蘭容若就是因其母出身皇族(為英親王阿濟格之女),又頗具才情被康熙帝賞識,授御前一等侍衛,多次伴駕出巡。

3、遴選蒙古、回部侍衛

4、武科進士與極個別「漢侍衛「。漢人不得入選侍衛,除個別世家勳臣的漢族權貴子弟外,漢人沒有參選資格。

看到這裡,我們對清廷侍衛有了更多的了解,現在大家不會覺得他們只相當於現在的保安了吧。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刪除)

相關焦點

  • 清朝皇宮侍衛相當於如今的保安嗎?這是個多麼深的誤會
    清朝皇宮侍衛相當於如今的保安嗎?這是個多麼深的誤會隨著各類清宮劇的播出,清朝後宮爭寵的的場面刻在了人們的腦海,除了各妃子的明爭暗鬥,最有看頭的當然免不了有勇有謀的宮廷侍衛了,有人說,侍衛其實就是給皇宮看門的啊,既然都是看門的那和現在的保安有什麼區別?侍從護衛,乃帝王左右衛護的武官,如果你真的這麼把他們看成保安這麼簡單,那你就大錯特錯了。為什麼錯呢?這就要從侍衛所必須滿足的幾個條件說起了。
  • 大清皇宮侍衛有多厲害?一等侍衛幹到30歲出去就是正二品
    大清皇宮侍衛有多厲害?一等侍衛幹到30歲出去就是正二品在很多清朝的宮廷戲中,大家都能看到不少侍衛。有的跟在皇上後面,有的在門口站著目不斜視。打打殺殺衝鋒向前的也是他們,最快被幹掉的也是他們。反正給人的感覺就是這群侍衛身份比較低,從做的工作看也就相當於今天的保安吧。但是實際上,情況並沒有這麼簡單。因為現在保安人人都可以當,只要沒有啥前科。但是這個侍衛在清朝的時候要求就不一樣了。那麼在清朝要什麼樣的背景才能當皇宮的侍衛呢?那還真有講究。就比如說民族這塊,人家壓根就不帶漢族人玩。要求必須是滿族或者是蒙古族。
  • 清朝的皇宮侍衛有多牛?一等侍衛幹到30歲,出去就是正二品大員
    關於清朝很多的宮廷戲中,我們都能夠看到關於「皇宮侍衛」這個群體的存在,不過戲中描述更多的還是后妃皇帝等人的生活,這些皇宮侍衛在大多數時候都只是作為一個背景板存在,所以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好像在清朝時備極榮辱的皇宮侍衛也不過如此,就是簡單的保鏢而已,但其實在歷史上並非如此。
  • 「清朝侍衛」是怎麼分級別?最高級別相當於多大官,你可能不知道
    現在古代劇的盛行,使人們知道古代官職與現今有很大的不同,在古代官職的大小等級按品來算,通常分為九品,這與現在部級、處級有很大的差別。九品的官員制度從魏晉時期就已經出現,只是在幾千年的發展過程中,略微有一些變化在一些講述清朝的電視中,我們經常在皇宮中聽到御前帶刀侍衛這一職位名稱。
  • 清朝的御前侍衛,官階分為四級,相當於朝堂上的三品官
    清朝的御前侍衛,官階分為四級,相當於朝堂上的三品官圖片來源於網絡,文章系作者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皇家侍衛,是距離帝王最近的人,很多人都覺得侍衛就是奴才,頂多比太監的身份高一點。其實侍衛的身份還是很高的,而且在各個朝代,能夠成為帝王的貼身侍衛都是莫大的光榮。就拿御前侍衛來說,御前侍衛的官階分為四級,分別為一等、二等、三等、藍翎。一等御前侍衛在朝堂上相當於三品官,和現在的副省級官員的官職是一樣大的。
  • 這幾個人都曾是清朝的皇宮侍衛,一個成了軍機大臣,一個位極人臣
    這幾個人都曾是清朝的皇宮侍衛,一個成了軍機大臣,一個位極人臣在《延禧攻略》這部電視劇之前,大家是否關注過清朝的那些侍衛?我想很多人是沒有關注的,因為很少有電視劇會像這個電視劇一樣,出現幾個帥氣逼人的侍衛,我覺得這個電視劇的富察侍衛,和海蘭察侍衛都挺帥的。那麼為什麼以前這些侍衛這麼不受關注呢?地位低?其實這是誤解,這些侍衛如果分配到其他地方,個個都基本都可以當個不錯的官的,絕不僅僅是我們心中所想的,或者說電視劇所看到的那樣,只是個看門的。
  • 清朝的皇宮侍衛,他們的官職有多大?說出來,你可能都不會信
    因此,為了保護皇帝的安全,皇宮中常年有侍衛駐紮,而這些人的挑選也是非常嚴格的,必須保證對皇帝又絕對的忠心。當然,從另一個角度而言,能夠成為皇帝身邊的侍衛的人,或許來頭都不會小,否則的話,根本就沒有接近皇帝身邊的機會。那麼問題來了,清朝時期宮中侍衛的官職到底有多大呢?
  • 清朝皇宮有多少侍衛?這些大內高手究竟是怎樣一個群體
    所謂大內高手就是在皇宮內負責警衛的武功高強之人。在電視劇和小說中,他們個個身懷絕技,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那麼,真實的大內高手究竟是怎麼樣的呢?由於清朝的皇宮保衛制度比較完備,下面我們就以清朝的「大內高手」為例。大內高手其實是民間的俗稱,他們的正式稱呼叫:侍衛。
  • 清朝的皇宮侍衛,腰刀為什麼都必須反著佩戴?
    清朝的皇宮侍衛,保衛著皇宮的安全,尤其是皇帝的安全,所以在選拔和任用上都是非常嚴格的。而在他們兵器選擇上,也是有講究的,比如要求一律反著佩戴腰刀,這是為什麼呢?這樣佩刀關鍵時刻能拔得出來嗎? 其實清朝前期的勇士腰刀並不是一直反戴的。
  • 清朝皇宮內有帶刀侍衛,皇帝不怕被刺殺?原因及其簡單!
    清王朝作為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王朝中最後一個王朝,與現代時間最相近,也是話柄最多的一個國家!清王朝的腐敗無能以及閉關鎖國政策,最終迎來了結束的時刻,西方列強推開中國的大門進行肆無忌憚的掠奪!對於清王朝相信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疑問,皇宮內有帶刀侍衛,皇帝就不怕被刺殺嗎?其實原因很簡單!
  • 清朝的皇宮侍衛有多吃香?三等侍衛幹一年,26歲就能成為軍機大臣
    說起清朝的皇宮侍衛,很多人腦海中首先想到的就是「大內侍衛」,這些大內侍衛們個個身懷絕技,甚至於在武林中是能夠開宗立派的存在,典型的如宮氏八卦掌創始人宮寶田等等。不過這些大內侍衛再厲害,但在很多人眼裡也只是一個保鏢,是很難有什麼前程的,更遑論前程遠大了,然而這種刻板印象並不符合歷史真相。清朝的宮廷侍衛官中類型比較豐富,主要有御前侍衛、乾清門侍衛,這兩種都歸御前大臣管轄;此外還有領侍衛內大臣管理的一等侍衛、二等侍衛、三等侍衛以及藍翎侍衛,這些都被統稱為大內侍衛。
  • 清朝皇宮侍衛都是帶刀的,為什麼皇帝不擔心被刺殺?原因很簡單
    2021-01-11 08:50:59 來源: 溪說筆談 舉報   清朝皇宮侍衛都是帶刀的
  • 清朝的大內侍衛有多牛?一等侍衛幹滿10年,出去就是正二品大員
    就像是皇室出行或者是皇宮外的保鏢而已。 但事實上,侍衛這一官職可算得上是天子近臣,並不是那麼簡單的。我們以清朝為例,在公元1644年清軍入關之前,早期並不完全沿革以前的中央集權制。而更像是歐洲中世紀時期的貴族封建制,王公貴族們把握政治權利,但是八旗貴族會共同討論重大的決策。
  • 清朝的將軍、提督、都統相當於現在什麼級別軍官?
    我們在看關於清朝時期電視劇的時候,經常會看到裡面一些人物是某某將軍、某某提督、某某都統,這些都是清朝武官的職務,那麼這些職務相當於現在什麼級別軍官呢?清朝官制共分九品十八個級別,每個品級裡有正、從之分。將軍、提督、都統全是高級武官。
  • 不要被名字所迷惑,原來侍衛等級如此高,你清楚嗎
    古代的帝王都是在皇宮之中,這麼大一個需要有人來伺候,太監、宮女等等,還有一種職位那便是侍衛,不要小看這一種職位,他們皇宮中出來皇上和太醫唯一的真男人啊,一般侍衛都是皇上的貼身保鏢,所以說任務很大,它的重要性也是比較厲害的
  • 清朝領侍衛內大臣是幾品京官,究竟有多大的權利?
    如今,「清宮劇」可謂層出不窮,很多人肯定會對「領侍衛內大臣」這個詞都不會陌生。清朝領侍衛內大臣是皇帝貼身警衛的指揮者、調度人,相當於古代御林軍總統領職責。清朝制度規定設立常備的侍衛警備機構,管理皇帝侍衛、親軍,負責保衛皇帝及其近親,守衛皇宮,引導官員覲見等。
  • 清朝御前侍衛是多大的官?有多威風?
    隨著清王朝入關以後統冶地位的不斷鞏固和王朝制度的日趨完善,皇家的侍衛制度也逐漸完善起來。至康熙朝時,御前侍衛被正式固定封名,其次還有御前行走、乾清門侍衛、大內侍衛、乾清門行走等侍衛,其官位等級從正三品到正六品不等。其中以最靠近皇帝跟前的御前侍衛的榮耀和待遇最高。
  • 清朝的御前侍衛有多威風?你可別僅僅以為他們只是皇帝的保鏢而已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皇帝身邊的護衛每個朝代都有,從士庶子、錦衣衛、郎中、執御器械等等都有,然而人們最感興趣的依然是清朝的御前侍衛。清朝是如何選拔御前侍衛的?他們在皇帝身邊經常帶刀,皇帝難道一點也不擔心嗎?
  • 清朝侍衛處是什麼級別?由誰負責管轄?
    按照《欽定大清會典事例》記載,清朝侍衛被分為一等、二等、三等、藍翎不同級別。這四個級別中,一等侍衛屬於正三品官階,二等侍衛是正四品官階,三等侍衛是正五品官階,藍翎侍衛則是正六品官階。侍衛人數編制為570人,不同級別人數不同,名額由上三旗均分。後來清朝又允許武進士充當侍衛。不過,這些人數並不固定,不在編制名額內。
  • 清朝許多名臣曾任御前侍衛
    清朝二等侍衛朝服。可以看到努爾哈赤身邊的威武侍衛。  電視劇《延禧攻略》中,威武英俊的乾隆皇帝御前侍衛傅恆深受觀眾喜愛。能當上皇帝的「貼身保鏢」可不簡單,既要武功高強,還要身世顯貴,更要忠誠勇敢。史料記載,清朝許多著名賢臣曾做過皇帝的御前侍衛。  記者專訪瀋陽故宮博物館研究館員,揭開御前侍衛的神秘面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