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清宮題材影視劇,我們經常看到皇宮侍衛作為背景,在那一動不動的站崗,守衛皇宮安全。我們會習慣性認為宮裡的侍衛身份低微,就像現在的看門保安。恰恰相反,清廷侍衛往往出身高貴。
一、侍衛的分類與職責
在清朝的宮廷侍衛官中,從低到高分為三旗侍衛、乾清門侍衛、御前侍衛等。三旗侍衛是在皇帝外出的時候,負責守衛。而當皇帝平日在乾清門處理政務的時候,值守這個最高機密場所的就是乾清門侍衛和御前侍衛。皇帝的安全是至關重要的,如果沒有皇帝的意旨的話,是不允許任何人進入的。他們的職責不僅僅是保護皇帝的安全,還負責引薦官員傳達聖旨。
二、侍衛的待遇與品級
作為御前侍衛,生活待遇優厚,除本身俸祿外,還有各種形式的補貼和賞賜,如皇帝皇后生日壽辰或護駕出行的話,還有相當多的賞賜。更重要的是,御前侍衛靠近皇帝,職位清高,升遷容易,由侍衛出身而官至卿相的,在清代佔很大比例。眾所周知的大貪官和珅,就是從乾清門侍衛、御前侍衛一路開掛官至軍機大臣的。
而且清朝侍衛也是分等級的,不同等級不同官品:
1、領侍衛內大臣——正一品。(6人,上三旗中每旗各2人擔任;正一品相當於現在正國級)
2、一等侍衛——也稱「頭等侍衛」,正三品。(60人;正三品相當於現在副部級)
3、二等侍衛——正四品。(150人;正四品相當於現在正廳級)
4、三等侍衛——正五品。(270人;正五品相當於現在副廳級)
5、藍翎侍衛——正六品。(90人;相當於現在處級)
由此可見,侍衛等級制度確立時,官職級別就已很高。
三、侍衛的選拔
不言而喻,御前侍衛和乾清門侍衛的選拔要求格外嚴格,武功高強聰明敏捷不用說,更重要的是對出身有更高的要求。
按照清制,這種近御侍衛都是選拔勳貴皇親國戚家子弟及武進士擔任。這樣將家族榮寵和皇帝安危更緊密的聯繫起來,可確保侍衛對皇帝更加忠心。
挑選近御侍衛具體有這麼四種人可以:
1、首崇滿族上三旗(最早只有上三旗,到雍正時,為了加強對下五旗的控制和籠絡,挑選近御侍衛的範圍也擴大到了下五旗)
2、恩寵勳貴。皇帝的御前侍衛或近身侍衛很多都從成年且有武藝的宗室子弟裡選。大學士明珠的長子——納蘭容若就是因其母出身皇族(為英親王阿濟格之女),又頗具才情被康熙帝賞識,授御前一等侍衛,多次伴駕出巡。
3、遴選蒙古、回部侍衛
4、武科進士與極個別「漢侍衛「。漢人不得入選侍衛,除個別世家勳臣的漢族權貴子弟外,漢人沒有參選資格。
看到這裡,我們對清廷侍衛有了更多的了解,現在大家不會覺得他們只相當於現在的保安了吧。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