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皇宮侍衛,腰刀為什麼都必須反著佩戴?

2020-12-14 騰訊網

清朝的皇宮侍衛,保衛著皇宮的安全,尤其是皇帝的安全,所以在選拔和任用上都是非常嚴格的。而在他們兵器選擇上,也是有講究的,比如要求一律反著佩戴腰刀,這是為什麼呢?這樣佩刀關鍵時刻能拔得出來嗎?

其實清朝前期的勇士腰刀並不是一直反戴的。道光年間,有一位叫做奕賡的侍衛寫了本《侍衛瑣言》,其中記載康熙、雍正和乾隆時期清朝侍衛的佩刀都是正帶,刀柄朝前,刀尖在後,但到了乾隆後期,佩戴方法就截然相反。這種佩刀方法,在說書人的口中也有了一個名字,或許通過這個名字,我們能窺探其中的原因一二。

著重了「太平」二字,是一種禮儀,反著佩戴刀不好拔刀,以示自己沒有敵意,尤其是見上官用這種方式。結合當時的社會情況,經過康熙和雍正時期的積累,清朝在乾隆年間已經到達了頂峰的繁榮,滿清的統治也已經鞏固,所謂的「太平」表現在這種佩刀上也未嘗不可。

滿人在入關之前一直都是漁獵民族,尤其擅長馬上作戰,他們的士兵絕大多數都是騎兵,所以所有的武器裝備必然都是為了馬上作戰服務。假如你穿上清朝騎兵的配置,騎在戰馬上衝鋒時就能體會到為什麼佩刀要反戴了,這是騎兵長期作戰形成的標準動作。

騎射狀態下,如果刀把向前,拔刀的時候就會很不方便。而且還有可能傷到戰馬的腦袋。而如果刀把向後,左手稍微扶一下刀鞘,右手就可以很容易的從背後把刀拔出來。而且馬上作戰背後肯定還會帶著弓箭,一般的箭袋也是放在左側,刀柄在前拔刀時很容易受到弓箭的阻礙,甚至是碰壞弓箭也不是沒有可能。

當反戴腰刀坐在馬鞍上,刀柄大致在自己的腰後部,右腿旁掛的應該是箭壺,左手持弓不變,接下來不論是射箭進攻還是,拔刀劈砍都可以第一時間做出反應,完全不需要多餘動作!

收藏

舉報

相關焦點

  • 清朝皇宮侍衛都是帶刀的,為什麼皇帝不擔心被刺殺?原因很簡單
    2021-01-11 08:50:59 來源: 溪說筆談 舉報   清朝皇宮侍衛都是帶刀的
  • 清朝皇宮侍衛相當於如今的保安嗎?這是個多麼深的誤會
    清朝皇宮侍衛相當於如今的保安嗎?這是個多麼深的誤會隨著各類清宮劇的播出,清朝後宮爭寵的的場面刻在了人們的腦海,除了各妃子的明爭暗鬥,最有看頭的當然免不了有勇有謀的宮廷侍衛了,有人說,侍衛其實就是給皇宮看門的啊,既然都是看門的那和現在的保安有什麼區別?侍從護衛,乃帝王左右衛護的武官,如果你真的這麼把他們看成保安這麼簡單,那你就大錯特錯了。為什麼錯呢?這就要從侍衛所必須滿足的幾個條件說起了。
  • 清朝武士喜歡把腰刀反著戴,這個習慣是因何而來?
    比如,我們通過清朝的武士畫像會赫然發現一個現實,清朝武士喜歡把腰刀反著戴,這個習慣是因何而來的?圖片:清朝侍衛反戴腰刀劇照一、腰刀的起源與變遷說起刀這種兵器,相信每個人都不陌生,不論是在武俠類的電視劇裡,還是在古代戰爭類的電視劇裡,都能看到這種兵器,不過,刀的發展在歷史上可謂一言難盡。
  • 清朝的皇宮侍衛,他們的官職有多大?說出來,你可能都不會信
    因此,為了保護皇帝的安全,皇宮中常年有侍衛駐紮,而這些人的挑選也是非常嚴格的,必須保證對皇帝又絕對的忠心。當然,從另一個角度而言,能夠成為皇帝身邊的侍衛的人,或許來頭都不會小,否則的話,根本就沒有接近皇帝身邊的機會。那麼問題來了,清朝時期宮中侍衛的官職到底有多大呢?
  • 清朝皇宮有多少侍衛?這些大內高手究竟是怎樣一個群體
    所謂大內高手就是在皇宮內負責警衛的武功高強之人。在電視劇和小說中,他們個個身懷絕技,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那麼,真實的大內高手究竟是怎麼樣的呢?由於清朝的皇宮保衛制度比較完備,下面我們就以清朝的「大內高手」為例。大內高手其實是民間的俗稱,他們的正式稱呼叫:侍衛。
  • 清朝的皇宮侍衛有多牛?一等侍衛幹到30歲,出去就是正二品大員
    關於清朝很多的宮廷戲中,我們都能夠看到關於「皇宮侍衛」這個群體的存在,不過戲中描述更多的還是后妃皇帝等人的生活,這些皇宮侍衛在大多數時候都只是作為一個背景板存在,所以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好像在清朝時備極榮辱的皇宮侍衛也不過如此,就是簡單的保鏢而已,但其實在歷史上並非如此。
  • 這幾個人都曾是清朝的皇宮侍衛,一個成了軍機大臣,一個位極人臣
    這幾個人都曾是清朝的皇宮侍衛,一個成了軍機大臣,一個位極人臣在《延禧攻略》這部電視劇之前,大家是否關注過清朝的那些侍衛?我想很多人是沒有關注的,因為很少有電視劇會像這個電視劇一樣,出現幾個帥氣逼人的侍衛,我覺得這個電視劇的富察侍衛,和海蘭察侍衛都挺帥的。那麼為什麼以前這些侍衛這麼不受關注呢?地位低?其實這是誤解,這些侍衛如果分配到其他地方,個個都基本都可以當個不錯的官的,絕不僅僅是我們心中所想的,或者說電視劇所看到的那樣,只是個看門的。
  • 清朝的皇宮侍衛有多吃香?三等侍衛幹一年,26歲就能成為軍機大臣
    說起清朝的皇宮侍衛,很多人腦海中首先想到的就是「大內侍衛」,這些大內侍衛們個個身懷絕技,甚至於在武林中是能夠開宗立派的存在,典型的如宮氏八卦掌創始人宮寶田等等。不過這些大內侍衛再厲害,但在很多人眼裡也只是一個保鏢,是很難有什麼前程的,更遑論前程遠大了,然而這種刻板印象並不符合歷史真相。清朝的宮廷侍衛官中類型比較豐富,主要有御前侍衛、乾清門侍衛,這兩種都歸御前大臣管轄;此外還有領侍衛內大臣管理的一等侍衛、二等侍衛、三等侍衛以及藍翎侍衛,這些都被統稱為大內侍衛。
  • 清朝皇宮內有帶刀侍衛,皇帝不怕被刺殺?原因及其簡單!
    對於清王朝相信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疑問,皇宮內有帶刀侍衛,皇帝就不怕被刺殺嗎?其實原因很簡單!秦始皇在世時,想要完成統一大業,雖然六國也都視秦國為勁敵,但是缺乏團結的力量,最終還是被秦國所滅。在滅六國之前,有荊軻刺秦,但是卻以失敗告終!都知道皇帝所在的宮殿不允許有兵器存在,即便是遇上能力再高強的此刻也無法刺殺秦始皇,但是清朝不同啊!清朝皇宮內有帶刀侍衛,為何不會刺殺皇帝呢?
  • 清朝皇宮侍衛相當於現在看門的保安?實際最差也是縣處級!
    看清宮題材影視劇,我們經常看到皇宮侍衛作為背景,在那一動不動的站崗,守衛皇宮安全。我們會習慣性認為宮裡的侍衛身份低微,就像現在的看門保安。恰恰相反,清廷侍衛往往出身高貴。一、侍衛的分類與職責在清朝的宮廷侍衛官中,從低到高分為三旗侍衛、乾清門侍衛、御前侍衛等。三旗侍衛是在皇帝外出的時候,負責守衛。而當皇帝平日在乾清門處理政務的時候,值守這個最高機密場所的就是乾清門侍衛和御前侍衛。皇帝的安全是至關重要的,如果沒有皇帝的意旨的話,是不允許任何人進入的。
  • 皇宮中的大內侍衛這麼多,為什麼能夠忠心耿耿,選拔的標準是什麼
    大家好,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古代的一個特殊群體大內侍衛。古代那麼多的侍衛為什麼都能夠對皇帝忠心耿耿,而他們選拔的標準又是什麼呢?接下來小編就為大家一起來了解一番。所以這也就造成了古代的君主都喜歡追求那虛無縹緲的長生,為了追求這些往往就請一些方士煉丹。除此之外,為了自己的生命安全皇宮的守衛工作也是重中之重,除了人數眾多武術高強的大內侍衛外,建築也是修建的固若金湯。其中在皇宮中有著許多的大內侍衛,他們是古代君主安全的最後一道防線。
  • 清朝御前侍衛功夫必須很高?沒這層關係,武功再高也沒機會!
    在大家的眼中皇帝的侍衛都是武藝高強之人,尤其是大內侍衛,御前侍衛等名稱,一聽就讓人覺得是高手,其實這些人還真的是高手,只不過與那些頂級高手相比,他們的武功可能會遜色一些,但這些人憑藉著這層關係,卻可以穩坐皇帝侍衛的寶座。
  • 大清皇宮侍衛有多厲害?一等侍衛幹到30歲出去就是正二品
    大清皇宮侍衛有多厲害?一等侍衛幹到30歲出去就是正二品在很多清朝的宮廷戲中,大家都能看到不少侍衛。有的跟在皇上後面,有的在門口站著目不斜視。打打殺殺衝鋒向前的也是他們,最快被幹掉的也是他們。反正給人的感覺就是這群侍衛身份比較低,從做的工作看也就相當於今天的保安吧。但是實際上,情況並沒有這麼簡單。因為現在保安人人都可以當,只要沒有啥前科。但是這個侍衛在清朝的時候要求就不一樣了。那麼在清朝要什麼樣的背景才能當皇宮的侍衛呢?那還真有講究。就比如說民族這塊,人家壓根就不帶漢族人玩。要求必須是滿族或者是蒙古族。
  • 清朝的大內侍衛有多牛?一等侍衛幹滿10年,出去就是正二品大員
    就像是皇室出行或者是皇宮外的保鏢而已。 但事實上,侍衛這一官職可算得上是天子近臣,並不是那麼簡單的。我們以清朝為例,在公元1644年清軍入關之前,早期並不完全沿革以前的中央集權制。而更像是歐洲中世紀時期的貴族封建制,王公貴族們把握政治權利,但是八旗貴族會共同討論重大的決策。
  • 清宮侍衛規矩多,刀柄弄錯方向算刺駕,帶刀靠近皇帝直接拖走凌遲
    清朝宮廷侍衛在宮中地位很特殊,因為被選入宮廷侍衛,基本就算是儲備幹部,幹上幾年就下放地方去當官了,所以,在侍衛任期內,他們很注重自己的言行,不想因為舉止不端被彈劾,畢竟宮廷侍衛每三、四年才換屆,蛋糕小,總有人惦記著這個職位。因為要保護皇上,侍衛不得不戴刀,但又身處宮廷,對於武器倍加敏感,所以有關侍衛的武器佩戴方式有了很多講究。
  • 清朝侍衛處是什麼級別?由誰負責管轄?
    清朝時,侍衛處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機構,地位極高。侍衛處設立的時間極早,努爾哈赤在關外創立基業時,就有侍衛跟隨。這些侍衛可不是一般的兄弟相隨,而是有君臣劃分的上下級關係。當時侍衛主要都是從前跟隨努爾哈赤的侍衛,從八旗軍裡抽調的精銳,以及宗室勳貴子弟。
  • 雍正皇帝身邊的侍衛們,都是幾品官,為何比知府還高?
    在關於清朝的電視劇中,對於御前侍衛都有比較清晰的描寫。在電視劇中,御前侍衛都穿著黃馬褂,基本上各個武功高強。還有一個情況不能忽視,那就是御前侍衛的品級。說來大家不信,御前侍衛的品級比地方上的知府還高,與四品的道臺是一個級別。
  • 清朝的御前侍衛有多威風?你可別僅僅以為他們只是皇帝的保鏢而已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皇帝身邊的護衛每個朝代都有,從士庶子、錦衣衛、郎中、執御器械等等都有,然而人們最感興趣的依然是清朝的御前侍衛。清朝是如何選拔御前侍衛的?他們在皇帝身邊經常帶刀,皇帝難道一點也不擔心嗎?
  • 清朝御前侍衛為什麼可以帶刀上朝?難道皇帝不怕被刺殺嗎?
    因為在之前的朝代中,皇帝甚至是不允許官員佩戴刀劍進宮的,就比如說,荊軻刺秦王,荊軻將匕首藏進地圖中,這才能夠站在皇帝跟前,他打開地圖後,匕首顯現,幸得秦王奪過了,而荊軻則被以刺殺秦王的罪名斬殺。由此可見,但凡能覲見皇帝的人,他們都要經過嚴密的審查以確保沒有武器傍身,才能進入室內,不過即便是這樣,有時護衛軍隊也無法確保皇帝的安全。
  • 清朝的御前侍衛,官階分為四級,相當於朝堂上的三品官
    侍衛的主要職責就是保護帝王,我們在看一些古裝劇時,會看到白天和夜間都會有很多侍衛巡查皇宮,所以很多想要刺殺帝王的刺客,還沒有闖到帝王的寢宮,就已經被眼疾手快的侍衛拿下了。也有一部分侍衛扮演暗衛的角色,都是帝王的心腹,平時一些不能讓外人知曉的事情帝王也都會交給暗衛去辦理。在清朝時期,帝王更加注重自己和皇宮的安全,清朝的皇家侍衛地位還是很高的,雖然他們的俸祿一般,即便是一等侍衛也不如在朝的三品官的俸祿高,不過他們由於每天保護帝王,和帝王的私交也十分親密,故而即便是親王,也不敢輕易得罪皇家侍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