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精緻」的坑,「有請」也莫入

2020-12-14 新華社新媒體

新華社北京1月25日電(佘宗明)1月25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偽精緻」的坑,「有請」也莫入》的評論。

近日,一篇題為《「偽精緻」正在掏空年輕人的錢包和內心!》的文章熱傳,直言「偽精緻」正變成年輕人眼前的消費主義陷阱。文中提出的青年一代的「偽精緻」消費傾向值得深思。

什麼叫「偽精緻」?最直觀的特點大概就是,外在雅致、表象光鮮,可這其實是為了看著精緻而扮得精緻。精緻的表象下,是有些人私人生活中很少拿來示人的邋遢、做作和欠債。

追求有質感的生活本無可厚非,實現跨越式的消費升級也是個人權利,將生活品質的追求跟「精緻」的標準對標,他人似乎也不應指責。問題是,如果所謂的精緻只是「社交軟體」裹挾下的假面表演,那難免因「裝」而偽。裝得再像,也只能是在虛擬實境裡假裝過得很好,既改變不了現實裡的「糙」,還會被「裝精緻」付出的高昂成本拉低生活品質。

有句話說,「面具戴久了,就會忘記真實的自己」。年輕人,如果沉浸於「偽精緻」帶來的虛妄滿足感,很容易陷入其中、迷失自我。

如果對精緻的認知止於外部的光鮮,將「精緻」膚淺地定義為曬風景照、曬咖啡館、曬奢侈品、曬時尚穿著……曬曬曬,那只會墜入「偽精緻」的囚籠,非但失去自我認知的坐標,還會為其所累、受其所害。

也許對「偽精緻」者來說,精心打造文藝範或高冷氣質的「人設」,也有其自洽的邏輯:人都是活給別人看的,所以自己過得再怎麼困窘、家裡怎麼一地狼藉不要緊,重要的是別人眼裡的自己要體面,所以無論去掉「濾鏡」後的生活多不堪,都要將精心營造的歲月靜好表象、貴族般的高級生活場景展示給他人——哪怕去一次高檔餐廳接下來得吃泡麵半個月,曬一次照片得美顏半個小時。要的就是「裝自己的精緻,讓別人羨慕嫉妒恨去。」

只不過,所有硬撐出來的「偽精緻」,都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錦衣玉食,可頤其形」,但維護這層形象的成本極為高昂。因為「偽精緻」往往意味著對自我消費能力的揠苗助長,對工資卡的洗劫。

不難想見:既然它只將自我身份認同的「升維」跟外表光鮮掛鈎,那就免不了要靠炫耀性消費支撐那層精緻,可就像「北上廣不相信眼淚」那樣,錢包與網貸額度也不相信精緻。套用那個句式就是,出來「偽精緻」,遲早是要還的。到頭來,這些「偽精緻人士」經常是收支量表長期赤字,月光之餘還得靠借錢度日。

與「偽精緻」對應的消費觀,看起來是前衛的超前消費,實則是虛榮消費。美國經濟學家凡勃倫在著作《有閒階級論》中說,通常來說,商品價格上漲會導致需求的降低,但在某些商品上卻存在著價格上漲反而導致需求增加的現象。這也就是「凡勃倫效應」,支撐這種景象的重要動力就是虛榮消費。用法國社會學家鮑德裡亞的話來說,購買這類物品不只是「當作工具來使用」,同時也是「當作舒適和優越等要素來耍弄」。

被那些時尚類營銷牽著鼻子走、憑著「勒緊褲帶也要虛榮消費」撐起的精緻,註定跟真正的精緻背道而馳。精緻的基本要求與其說是精美妝容,不如說是雍容;與其說是取決於物質,不如說是取決於生活態度。活得精緻,也理應是發於心、溢於行,或者說由內到外自然而然的精緻,而不是精心凹出看起來「精緻」的造型。

這樣不流於俗套的精緻,才是真實而自在的,它不會膚淺地認為,只買貴的、只用大品牌、只曬最光鮮便變得高雅,而是在舉手投足間顯現出那種讓人舒服的氣質和魅力。有些人素麵朝天,也比那些濃妝豔抹者要精緻,他們沒有心為形役,沒有被物質層面追求綁架,而是對精緻有更高層次的理解,在內就是清醒地體認自己,追尋內心的自洽感,在外則是保持自己獨特的儀式感,對生活保有一份熱愛與敬惜。

拒絕「偽精緻」,不被物慾俘獲,不為取悅而「裝」,人格獨立而堅韌,內心平靜但強大,「精緻」就不會只是拼命夠卻夠不著的外在標籤,而是自內而外散發的氣質畫像。

相關焦點

  • 「偽精緻」還是「類精緻」:對偽精緻一文若干觀點的反駁
    偽精緻還是類精緻?對《偽精緻正在掏空年輕人的錢包和內心》一文若干觀點的反駁一.對比得出的精緻不是精緻精緻是這樣的:李銀河和劉若英的現身說法,即「精緻的生活首先是清醒,其次是平和,再次是喜樂」,「我會提醒自己臉上總要帶上笑容,心中滿是歡喜」。
  • 偽精緻不是病
    原標題:偽精緻不是病   年輕人,是一個永遠被人看不慣的群體,被長輩看不慣,被媒體看不慣,被中年人看不慣,被營銷號寫手看不慣。這不,又被貼了個標籤:偽精緻。原來是「精緻利己主義」,現在連精緻都不配了,只不過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偽精緻。
  • 朋友圈裡的「偽精緻」
    後來當我看著她因為窘迫到交不起房租的時候,我才明白,她的精緻只不過是為了滿足她的虛榮心而已!這個故事其實也還算好,至少只是為了滿足一下自己可憐的虛榮心而已。但是網上曾經出現了那些為了提前消費而前去裸貸的大學生則是比比皆是,就是為了所謂的精緻生活,而讓他們墮入網絡貸款的無底深淵!
  • 真精緻女孩和偽精緻女孩的區別
    「做一個精緻的豬豬女孩」一度是2018年火熱流行的風尚潮流,被眾多年輕女孩熱烈追捧。然而,「精緻」二字豈是隨便說說就能做到的?成為一個合格的精緻女孩兒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辦到的。於是,在一眾盲目跟風的人裡,有許多女孩兒只是打著「精緻女孩兒」的口號去滿足自己的欲望,成了東施效顰的偽精緻女孩兒。
  • 永遠不要做一個偽精緻的人,偽精緻的人都有3個壞習慣
    精緻的生活是一種個人的追求,我們可以在這種方式下來達到一種精神上的愉悅。正是由於這種生活的目標,讓我們充滿了奮鬥的勇氣,可是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了偽精緻的生活,活在了盲目之下。什麼是「偽精緻」?偽精緻通常是指那些外表光鮮亮麗,但實質上自己的收入並不能夠滿足他所要求的生活質量,也就是我們調侃的那些活在精緻朋友圈的人,現實卻比誰過得都差。小美是我的一個讀者,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認識了她,今年35歲的她沒有結婚,工作也不穩定。小美是一個典型的偽精緻者,她和我訴說了,這種生活方式給她帶來的種種痛苦。
  • 「精緻窮」、「偽精緻」可能會害了自己!如何做到真正的精緻?
    如今有個比較熱的詞叫「偽精緻」,偽精緻是指那些表面看似光鮮亮麗:吃飯喜歡去昂貴的餐廳,買各種名牌包包鞋子和手錶,各種護膚品彩妝全是貴婦級,辦理各種美容卡健身卡,朋友圈經常發表去了哪裡哪裡旅遊……而實際上是個「月光族」,甚至靠著花唄各種唄超額消費,月入三四千卻過著看似月薪過萬的人的生活。
  • 如何判定「偽精緻」女生
    曾經有一篇文章《被「偽精緻」毀掉的年輕女孩》一文被熱捧,大意是外表光鮮亮麗,生活特別講究的女生,他們能化妝、會打扮、懂審美、會穿衣;吃喝方面也要講究,餐廳一定要去高級的餐廳等等。相信精緻的生活是每個人嚮往的生活,但是可怕的是,如果她們的工資不高消費水準不低,追求精緻難以為繼時,一切就很麻煩。最可悲的是少數女生就想別的歪心思,如挪用公款,導致誤入歧途,走上不歸路,耽誤了自己的大好人生。如何判定「偽精緻」女生,首先看他們的外在表現。
  • 別讓「偽精緻」毀掉「真生活」
    口紅必須是香奈兒,粉底液必須是紀梵希;對消費無止境地追求,有了還要再有,好了還要好上加好……這些「偽精緻」消費,雖然可以給自己帶來一時暢快,但若不量力消費,吃苦頭的到頭來還是自己。一些大學生消費經歷就能足以說明「偽精緻」消費帶來的苦果:「花錢一時爽,還錢淚兩行」。
  • 「偽精緻」正在掏空這一代年輕人?
    因此很多年輕人開始追逐這份「精緻」,而掏空了自己的口袋,讓吃土成為了常態。中了「偽精緻」的毒我們都變成了「隱形貧困人口」最近流行的熱詞「隱形貧困人口「,生動地描述中了「偽精緻」的毒,會呈現的樣子:每天吃喝玩樂,但實際上並不富裕。
  • 如今多少年輕人是偽精緻?
    當代年輕人的朋友圈各種旅遊各種美食各種詩和遠方,是否每個發這樣精緻朋友圈的人都能享受著這種精緻呢?於是網絡上出現了一個詞「偽精緻」,指一些年輕人為追求精緻生活而超越自身能力過度消費的問題,最直觀的特點大概就是,表象光鮮,可事實是為了看著精緻而扮得精緻。
  • 與年輕人「偽精緻」相對的,是中年人的「偽堅強」
    今天看到一篇文,說的是現在有些新生代年輕人不顧經濟實力能否支撐推崇一種「偽精緻」的生活,還要曬出來,怕別人不知道,誰的朋友圈估摸都有這樣的,我也一樣。其他人我都可以屏蔽或視而不見,唯獨高中同桌除外,一來她人長得漂亮,時不時看到能令人舒服又有情懷。再者,就算是曬,人家也有那個實力,而且曬也不只是物品東西,連人也跟著一起。
  • 偽精緻,正在掏空年輕人的生活
    物道君語:不知何時起,社會上越來越多「偽造」的東西,假奶粉、假學歷、假慈悲,而有的人生活也是假的——偽精緻。這樣精心打造出來的美好,看著確實讓人羨慕,事實上卻只是一襲華美的袍子,不斷消耗我們對生活的熱愛。無奈的是,如今偽精緻變成了一種潮流。也許,你會問什麼才是真正的精緻?
  • 沉迷「偽精緻」的青年們到底在焦慮什麼?-虎嗅網
    那麼何謂青年「偽精緻」生活呢?「偽精緻」生活是如何產生的呢?筆者對此也有自己的解讀、思考和淺見。精緻,即精巧、別致、典雅、脫俗之意,精緻生活即是一種雅致、悅目、高端、怡情的生活。精緻生活是相較於粗陋生活而言的,雖然精緻生活並非特指奢靡生活,但精緻生活的獲取確然需要一定的物質基礎和財富積累做前提。
  • 「偽精緻」正讓年輕人深陷其中,別盲目跟風!
    如今,奉行「偽精緻主義」消費觀的年輕人何其多哉?在雞湯大肆宣揚「人生要精緻」之下,的確該對自己好一點,將自己從粗糙與節儉中解放出來。然而,活得精緻要建立在量入為出的基礎上,哪怕一到月底就「月光」,總比月初就「月光」好得多。「精緻主義」消費觀其實是有錢時該花則花,無錢時不會超出自身能力去開銷,至少不會太離譜。而「偽精緻主義」消費觀則是衝動消費觀,今天揮霍、明天吃土,挎的是LV、吃的卻是方便麵,外表看起來精緻無比,口袋裡卻空空如也。
  • 不要因為「偽精緻」,讓你的人生寸步難行
    什麼是偽精緻?就是指那些看起來每天有吃有喝但實際上非常窮的人。從存款上講,他們就是新時代裡的「新窮人」。即物質條件與精神需求的矛盾,矛盾的爆發點就集中表現在群「偽精緻」者身上。著名社會學家羅峰認為「偽精緻」人群有三種特徵:一是他們在城市中工作與生活,尤其是一線城市,有著相對於普通大眾來說較高的生活質量。
  • 為什麼職場裡的偽精緻比例最高?您身邊有嗎?
    偽精緻的產生,有時代的必然特徵,有其生存的土壤,職業881(關注可獲得最專業職場解惑、職業規劃輔導)從職場角度給予瀏覽者最專業的解析:
  • 「偽精緻」,正在掏空中國年輕人
    不知何時,「精緻「和」儀式感」成了一些人的生活標準。 越來越多的女孩,都在期待成為別人口中「精緻」的人。這種對「精緻」感的追求,一時間成為被吹捧的焦點。 光鮮表象下,是把物質和外表變成了生活好壞的標尺。「偽精緻」,正變成擺在年輕人眼前的陷阱。
  • 你所謂的「精緻」,在別人看來只是偽精緻
    01你是否也在被「精緻」這一詞所灌輸過,當下最流行的一句話,就是女孩子要活得精緻,很多小姑娘其實都不了解字面下的含義是什麼意思,一味的盲目跟風,覺得別人擁有好看且貴的東西,照片擺拍出來精修過圖片,坐在五星級酒店吃著東西等等才算精緻。
  • 金星嘲諷:富太太和偽「名媛」,中國女孩是如何被「偽精緻」毀掉的?
    金星嘲諷:富太太和偽「名媛」,中國女孩是如何被「偽精緻」毀掉的? 這些「偽名媛」們,是如何拼一間一晚3000的豪華酒店大床房,然後謹慎的交代「不要把浴袍弄溼了,後面的姐妹都要用」。
  • 「偽精緻」和「儀式感」正在掏空中國年輕人
    更多的女孩希望成為別人眼裡「精緻」的人。我們在各種短視頻APP中,總能看到「生活要有儀式感」這樣的標題。不知道從何時開始「偽精緻」和「生活要有儀式感」成了一些人的生活標準。就在前幾日,幾位研究生為了追求生活的儀式感,花費近萬元改造宿舍,走紅網絡。牆紙,檯燈,LED燈串,窗簾,立志於把宿舍改造成「小仙女宿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