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溼疹,生長緩慢,竟和腸道菌群有關?

2020-12-12 騰訊網

崔玉濤的育學園

寶寶在成長過程中,可能會出現腹瀉、便秘、生長緩慢等健康問題,如果經過醫生檢查排除了感染、飲食營養結構等問題,那麼這些症狀就有可能和腸道菌群紊亂有關了。這種情況下,醫生會建議家長給寶寶做腸道菌群檢測,來了解腸道內菌群狀況。但很多家長朋友,對腸道菌群檢測還不是很了解,這裡我們就為大家再詳細介紹一下腸道菌群檢測是怎麼回事,以方便大家做決定。

首先,要先解釋一下腸道菌群的概念,我們的身體內外住著數以億萬計的細菌,其中絕大多數居住在我們的腸道內,這些細菌有上千種之多,它們組成了腸道菌群,與我們的免疫、消化吸收等功能密切相關,直接影響著身體的健康狀況。

1.腸道菌群是怎麼影響我們身體的呢?

人是與大量細菌共生的,其中絕大多數的細菌,都生存在我們的腸道中。這些細菌中,不僅包括對人體有益的益生菌,還包括致病菌和中性菌。健康的腸道菌群中,益生菌佔主導地位,與其他兩類細菌的數量、比例達到一個平衡的狀態。

健康的腸道菌群以益生菌為主,它們不僅能促進營養素的吸收;還能軟化大便、促進排便。同時,健康的腸道菌群,能夠形成細菌和黏液組成的屏障,阻擋食物抗原直接進入血液,避免寶寶發生過敏反應。如果腸道菌群失衡,益生菌數量下降,致病菌數量增加,寶寶就會出現健康問題了。

2.腸道菌群檢測,為什麼要做?

寶寶有時會出現腹瀉、便秘等胃腸道症狀,這可能是病原體比如輪狀病毒造成的,也有可能是因為寶寶飲食結構不合理等等,在排除了這些因素後,則說明有可能是寶寶腸道菌群出了問題,建議考慮給寶寶做腸道菌群檢測。此外寶寶過敏也常與腸道菌群失調有關,也可以檢測一下腸道菌群。之所以這樣建議,是因為寶寶腸道內菌群的情況,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寶寶腸道的消化、吸收和免疫功能,如果能夠通過檢測弄清楚腸道菌群的狀態,有助於醫生的診斷和治療。

3.腸道菌群檢測,查的是什麼?

腸道菌群檢測,查的是寶寶大便樣本中細菌的種類和數量,把檢測結果與正常標準比較,就能評估寶寶腸道菌群是否健康,並且根據結果,確定是否需要給寶寶補充益生菌,補充什麼益生菌。

(例:圖片來源於北京崔玉濤育學園診所)

(例:圖片來源於北京崔玉濤育學園診所)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情況下做腸道菌群檢測結果會不準確,比如寶寶剛服用過抗生素就不宜做腸道菌群檢測。因此檢測前需要好好跟醫生溝通,講清楚寶寶的服藥情況。如果是寄送樣本來檢測,取便樣的時候耽擱太長時間也會產生很大誤差。

4.腸道菌群失調會發生什麼?該如何改善?

寶寶腸道菌群失調,往往表現為益生菌數量下降,致病菌數量升高,寶寶會因此出現腹痛、腹瀉、便秘和食物過敏等問題。如果食物過敏,寶寶還可能表現出嚴重溼疹、長期腹瀉等症狀。需要注意的是,雖然腸道菌群失調是這些症狀的原因之一,但也有很多其他疾病能引起這些症狀,因此大夫看診時會先排除感染、纖維素攝入不足等因素,之後才會建議給寶寶進行腸道菌群檢測。如果通過檢測發現寶寶確實是腸道菌群失調,那及時補充益生菌,往往能比較順利地解決這些問題。

(例:圖片來源於來自北京崔玉濤育學園診所)

5.寶寶服用的益生菌是怎麼起作用的?

腸道菌群檢測,如果發現異常,就可以根據結果補充益生菌。但這個過程並不是說哪種菌少了,吃下對應的菌補上就行。腸道菌群檢測,測的是人體的腸道菌群,裡面有上千種菌。而我們的益生菌製劑是具體到一個菌株,它跟腸道菌群並不是一個對應關係。益生菌製劑起作用的方式,是在路過腸道時,通過引導和佔位,起到調節腸道菌群的作用,但吃下去的菌不一定會留在腸道裡。

6.是不是只有寶寶出現腹瀉、便秘或食物過敏的情況時,才需要檢測腸道菌群?

答案是否定的。

因為不只是腸道疾病,還有很多疾病與腸道菌群失調有關。腸道菌群失衡,代謝產物的水平也常會失衡,這可能會引起一些代謝性疾病。比方說,失去平衡的腸道菌群,可能干擾內分泌,導致人的食量越來越大,容易患上肥胖症。不僅如此,腸道菌群長期嚴重失調,大量有害菌還可能產生對人體有害的代謝產物。這些有害物質中有的甚至能通過血腦屏障,損傷大腦的神經結構和功能。研究表明,兒童的孤獨症、抑鬱症等神經系統疾病,都與腸道菌群失調有關。除此之外,腸道菌群失調,還可能會影響到皮膚、肺、肝臟等器官和呼吸、循環等系統。

總的來說,腸道菌群能夠通過影響能量吸收、營養素代謝和細菌毒素等機制影響人體的健康,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腸道菌群健康與否,與人體健康與否密切相關。

-推廣-

相關焦點

  • 寶寶對奶和雞蛋過敏、生長緩慢,咋辦?
    寶媽問:2歲大女寶寶體重只有20斤,驗過敏源說對奶和雞蛋過敏,我給她換了深度水解的奶粉,吃了半年,但體重仍然不達標,吃飯也吃得不錯,就是體重不上去,微量元素驗過也正常,該怎麼辦呢?崔玉濤答:先弄清兩個問題:1、懷疑孩子過敏,表現是什麼?過敏原檢測前,有懷疑的引起過敏的食物嗎?
  • 兩歲以下寶寶超四成過敏,鼓勵自然分娩和母乳餵養
    過敏的常見症狀最常見是皮膚症狀是溼疹和蕁麻疹。1歲以內的寶寶出現溼疹,大部分與食物過敏有關,30%~40%由牛奶蛋白過敏引起。消化道症狀:腹瀉、吐奶、拒食、反流、便秘、腹痛、夜間持續哭鬧、便血、生長發育遲緩。年齡越小越容易出現消化道症狀。
  • 勁派告訴你脾胃虛弱可能是腸道菌群失調?
    脾胃是生命健康的基礎和軸心,人體的生命活動有賴於脾胃輸送的營養物質。如果脾胃虛弱直接的表現就是消化不良,營養吸收障礙,氣血不足等。臨床表現:食欲不振、腹脹腹痛、噯氣返酸、便溏腹瀉、口苦口乾、頭昏乏力、臉色發黃等。現代醫學所說的腸道菌群失調是什麼?健康人的胃腸道內寄居著種類繁多的微生物,這些微生物稱為腸道菌群。
  • 維生素D與腸道菌群的互作|腸道菌群|維生素D|細胞|疾病|嬰兒|-健康界
    研究顯示,維生素D可通過信號傳導來增強腸道結構屏障的完整性和提高腸道免疫反應能力,進而穩定菌群在腸道的定植和數量平衡。嬰兒在1 歲以內是腸道內菌群定植、演替和達到平衡的主要階段,特別是腸道內雙歧桿菌、大腸桿菌、乳桿菌等主要菌體在嬰兒出生半年內完成定植、演替和數量的平衡,對增強機體免疫力和促進消化吸收起到了重要作用。
  • 一文讀懂:腸道菌群和中樞神經系統的關係
    說話晚、讀書讀不進、每天不開心不全是我們的錯,還可能是腸道菌群有問題。腸道菌群不僅影響消化吸收,還影響神經系統。近年來,科學家們研究發現,腸道細菌可能在神經發育,焦慮和抑鬱症的誘發過程中,甚至很多中樞神經系統疾病中,都起著重要的作用。
  • 腸道菌群失調推動結直腸癌的發生
    人體腸道內生活著數以萬億計的微生物,包括細菌、病毒、真菌和古細菌,其中以細菌為主。到目前為止,在人類腸道中已經鑑定出超過1000種細菌,不同個體共享的核心菌群包含約160種。各種細菌物種以一定的比例共存,它們相互依存,相互競爭,共同維持著腸道菌群的相對平衡和穩定。
  • 漢臣氏益生菌為腸道健康加油助力!
    5.29世界腸道健康日母嬰產業腸道健康發展論壇上,來自於國家衛生健康委南京人口國際培訓中心專家組的吳蘭笛教授就指出,腸道菌群平衡以及有益菌群的數量,對人體腸道健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只有人體腸道的益生菌維持在一個正常水平
  • 吃麵包麵條也會有過敏?麵筋是「元兇」!
    但在去年冬天,小浩的溼疹症狀明顯加重,範圍擴大了,不僅僅是雙下肢,雙手也被「殃及」,而且塗完藥膏後症狀並沒完全消退,反而是左手剛好右手又出現新的症狀。媽媽又起疑心:會不會跟食物過敏有關? 今年年初,媽媽再次帶小浩接受食物IgG檢測,結果顯示他對小麥、西紅柿有輕度敏感。醫生懷疑他反覆溼疹可能跟麩質過敏有關,於是根據檢測結果為他制訂了無麩質飲食方案。
  • 便血、哭鬧、吐奶,母乳餵養的寶寶竟也過敏?這份食物清單,新手爸媽...
    不過孩子的顏面部及肛周有溼疹。 尋找病因,抽絲剝繭,再給孩子查血常規。發現炎症指標均正常,但是嗜酸性粒細胞高達10.9%。周琴結合孩子的表現,診斷孩子不是細菌性腸炎,而是食物過敏——並且是在嬰兒中常見的食物蛋白誘導的直腸結腸炎。 陳女士和孩子奶奶面面相覷:「這麼小的孩子,不可能給他吃其他東西啊?」
  • 吃麵包麵條過敏 麩質敏感者應忌食麵筋食品
    但在去年冬天,小浩的溼疹症狀明顯加重,範圍擴大了,不僅僅是雙下肢,雙手也被「殃及」,而且塗完藥膏後症狀並沒完全消退,反而是左手剛好右手又出現新的症狀。媽媽又起疑心:會不會跟食物過敏有關? 今年年初,媽媽再次帶小浩接受食物IgG檢測,結果顯示他對小麥、西紅柿有輕度敏感。醫生懷疑他反覆溼疹可能跟麩質過敏有關,於是根據檢測結果為他制訂了無麩質飲食方案。
  • 肝性腦病和腸道菌群相關,明確它對病情的作用機制,了解治療方案
    導語:目前肝性腦病的發病率較高,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近期學者們敘述了肝性腦病患者腸道菌群的變化,分析了腸道菌群在肝性腦病中的作用機制及相關治療,分析表明肝性腦病的發病與腸道菌群聯繫密切,通過調節肝性腦病患者的腸道菌群療效顯著。
  • 溼疹癢到懷疑人生,這麼吃8周好了,原來是這些食物惹的禍
    2016年4月《皮膚病學和變態反應學進展》的一篇綜述發現,飲食中血糖高和乳製品可能與痤瘡惡化有關。high glycemic load diet may contribute to occurrence of acne, is dairy products.
  • 外出遊玩可致腸道菌群失調 服用益生菌可防治
    外出遊玩可致腸道菌群失調 服用益生菌可防治時間:2018-03-20 15:48   來源:川北在線   責任編輯: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外出遊玩可致腸道菌群失調,服用益生菌可防治 陽春三月,隨著天氣的轉暖,人們外出旅遊的心又開始蠢蠢欲動了起來,尤其是一家人帶著寶寶出去玩更是一件非常開心的事情。
  • 腸道菌群的恢復力:定義,與健康的關係以及幹預策略
    谷禾健康 腸道菌群是健康和疾病的新領域。不僅許多疾病都與微生物群落紊亂有關,而且越來越多的研究指出了其因果關係。在目前我們所知的情況下,很難定義什麼是健康的微生物群,這主要是由於個體間的高度可變性。
  • Nature綜述:腸道菌群如何劃分腸型
    這一結果可以用腸道菌群的可變動態模型來解析:(1) 偏好性群落組成的存在(即腸型,附圖10A);(2) 個體特異性吸引子(attractors)的存在主要是由於個體的腸道群落的時間自相關(附圖10B)。證明這些模型需要有關微生物群落對不同幹擾下反應的信息,從而使我們能夠確定個體是否有能力保持/恢復到原來的組成狀態或腸型。
  • 糖尿病患者的腸道菌群,和普通人有什麼差別?
    「我認為我們的研究為不久的將來通過腸道微生物菌群的疾病預防和治療提供了許多目標,」該領域的資深研究專家,中國北京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執行主任王軍表示。 這項研究的結果也發表在了《Nature》網絡版上。
  • 腸道微生物群與不健康衰老|微生物群|健康狀況|腸道菌群|虛弱者|...
    腸道菌群你年齡預測模型圖從上圖看出腸道年齡和生理年齡基本是符合的,說明人體真實年齡與腸道菌群的年齡特徵是相符合的健康相關的行為也有助於健康的微生物群,如果微生物群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化,不同老年人之間的腸道微生物差異比不同年輕人之間更大。早期年齡段的菌群變化更加迅速,基本上出生第一年每個月都有其對應的年齡菌群特徵,之後到菌群的年齡特徵範圍變寬。
  • 適度水解奶粉前十排名選哪個好,過敏寶寶轉奶不踩坑
    相信不少新手媽媽對選奶粉還是挺迷茫的,尤其是對牛奶蛋白過敏的寶寶而言,普通的配方奶粉喝了往往會出現溼疹等過敏症狀,這時育兒專家就會推薦給寶寶換適度水解配方的奶粉,可以作為易過敏寶寶轉奶後的「第一口奶」。什麼是適度水解配方?
  • 溼疹反覆發作,警惕是特應性皮炎在作怪
    孩子總是在下眼皮、耳根、肘窩、膕窩等特定部位起溼疹,還特別癢,可能不是普通的溼疹,警惕是特應性皮炎在作怪!有的家長會疑惑,溼疹經常聽說,但這個特應性皮炎又是什麼,好像很少見啊?其實,特應性皮炎在我們生活中很常見。隨著工業化程度的加深和環境汙染的加劇,特應性皮炎的發病率也成倍增長。
  • 航班管家創始人殺入腸道,開發菌群友好型代餐棒靠啥邏輯?
    而近年來,腸道菌群的研究引起了他極大的興趣,並且他已經將腸道菌群的知識應用到了公司的新一代輕體代餐蛋白棒產品中。張光明先生告訴《腸道產業》:「通過對腸道菌群的研究與學習,我認識到,你的腸道菌群會影響你想吃什麼,同樣,你吃什麼就是給它們吃什麼,也會影響體內的腸道菌群的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