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工作已經不再能直接賦予你身份。如今能賦予你身份和地位的,是消費。
——讓·鮑德裡亞《消費社會》
1
11月12日零時,阿里巴巴發布數據稱,2020年天貓雙11總成交額達4982億元人民幣,相比去年猛增了85.6%。
「天文數字」的背後,是無數人的狂歡。
消費者為剁手而狂歡,商家為收錢而狂歡,主播為賣貨而狂歡,一切似乎都是那麼的美好。
然而,狂歡過後呢?我只看到一地雞毛而已。
拿我自己來說,今年的雙11,是我被折磨的最慘的一年。
從十月下旬的預售期開始,我的手機就像是著了魔一般,半小時就有一條促銷簡訊。
打開各種平臺,什麼微博、知乎、今日頭條,滿屏都是關於雙11的諮訊和好物推薦。
起初看著囊中羞澀的錢包,我的內心毫無波瀾,但信息轟炸多了,難免會有雜念。
呵,不就是幾十元的定金嗎?我下單就是!
然而到了第二天,我就為自己的衝動消費後悔了——幾十元可是我一天的飯錢呢!
我咬咬牙,決定找客服退款。
「請問可以退定金嗎?」
「可以的,親。但是要等付完尾款哦。」
「什麼時候可以付尾款呢?」
「11.11號。」
等到我付完尾款的那一天,赫然發現,商品已經自動確認收貨了。我當時氣得直想罵人,但看了看腳上的AJ,它是無辜的啊。
哎,城市套路深,我要回農村。
2
至於直播,更別提了。看了一晚上自己沒興趣的商品,好不容易盼到自己的「心頭肉」,李佳琦一聲「OMG」,瞬間說沒就沒。
哦對了,還有淘寶那隻讓人又愛又恨的超級星秀貓。
為了把他養得白白胖胖的,我特意組了養貓群,每天一有間隙就是領喵幣,拉人助力,戰隊PK。當然,也免不了各種群發。
一頓操作猛如虎,最終受益兩塊五。
是的,你沒有看錯,我們團隊三個人辛辛苦苦擼了半個月的假貓,最後拿到的紅包只有人均五塊錢不到。
唉,也許咱打工人的時間,真的在資本家眼裡不名一文吧......
有時候真的忍不住吐槽,雙11的優惠規則,一年比一年複雜。
用網友的話說就是——
「優惠券藏在大興安嶺一棵400年古樹後方300英尺的劉姓車庫裡。2小時找到他們家的貓並在車庫前合影留念,即可得5元優惠券。」
我由衷想給各電商平臺點一首《演員》:
簡單點,說話的方式簡單點。
阿里巴巴CEO張勇說,雙十一的誕生初衷是「想讓消費者每年好好玩一次」。可之後的發展,也許更貼近「消費者每年被好好玩一次。」
我們在雙十一裡投入了金錢、時間和精力,最後不過是成為了替別人完成KPI,刷新紀錄的工具人。
累了,我真的累了。
3
有時候我特別懷念雙十一還是單身節的日子。
當年我們一群老光棍湊在一起喝酒吹牛皮,完了通個宵吃個早飯,日子好不快活。
而自從雙11成了電商的年末狂歡的時候,一切都變了。
熬還是會熬夜的,只是不再因為聚會,而是為了踩點搶爆款。出來玩的概率也低了,因為「剁手沒錢了。超過十塊錢的活動不要叫我。」
雙十一本是單身狗自嘲自嗨的節日,但莫名其妙的,竟成了各大商家處理庫存的傾銷日。
從那以後,淡季變旺季,處理季變促銷季,一年中銷售最慘澹的季節反而成了最旺的「節日」。商家嘗到甜頭後紛紛鑽研怎麼割新的韭菜。現在的低價不一定是低價,尾貨和處理的變少了,套路和算計變多了。
不僅如此,他們還會通過廣告營銷的方式「洗腦」你,讓你相信「單身就該對自己好一點」、「不願為你花錢的男人,不值得你留戀。」
你以為你在過節,其實不過是有人讓你以為在過節。
哪怕你覺得自己什麼東西都不缺,但是當你看到屏幕上琳琅滿目的商品的時候,你還是動心了。再一聽營銷號各種「儀式感」的鼓吹,你徹底上頭了,鬼使神差下了單。
這還沒完。心理學上有個概念叫做「認知失調」,說的當人們犯了錯之後,為了逃避某種自責感,會暗示自己「並沒有錯」。
我不止一次聽到有人說,雖然他們知道雙11現在滿滿的都是套路,但自己如果真的不買,「就虧了」。
消費主義的恐怖之處,可見一斑。
在眾人皆醉的時候保持清醒,確實是一件很難的事。但,如果可以的話,拒絕消費主義,從你我做起,從抵制雙11開始。
聽說滿減300立減50?對不起,我一分錢不花,立減百分百。
—END—
ABOUT ME
西門君,學電視節目編導出身的好青年
曾擔任浙江衛視《跑男》一二季編導,
目前正在就讀浙大傳播學在職研究生。
著紙質書《我的才華不是拿來取悅你》
想加粉絲群可在後臺留言【讀者群】。
商務合作請在後臺留言【商務合作】。
關注我,後臺留言【西門君】,毒雞湯管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