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雖遠 行必至 圓夢食安再出發

2020-12-16 中國食品安全網

江河奔流,日月更替,轉眼又是一年。「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值此辭舊迎新、寰宇紅遍之際,中國食品安全報、中國食品安全網給全國人民拜年,給全國的食安人拜年。

2019年,新中國迎來70周年華誕。70年滄桑巨變,我們從曾經一盤散沙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巍然屹立於世界東方。70年來,我國的食品工業保持快速發展,我們從基本解決溫飽到順利邁進小康。2019年,我國糧食產量再創新高;茶葉種植面積和總產量穩居世界第一;餐飲產業規模突破4.3萬億元大關;乳製品綜合發展水平躋身國際先進行列。2019年,中國食品安全報社走過第26個風雨華年,中國食品安全網作為唯一中央級行業網絡媒體以空谷之音橫空上線。

食品安全既是民生工程,也是良心工程。2019年,《地方黨政領導幹部食品安全責任制規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改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相繼發布,黨和國家為全國人民規劃了食品安全新藍圖。

歷史是昨天的新聞,我們用新聞記載歷史。這一年,我們創辦《食育周刊》,舉辦第十七屆中國食品安全年會;召開第六屆全國食品安全監管信息工作交流會;《首都食品安全周刊》迎來10周年慶典。我們用實際行動,用汗水、淚水、墨水與全國的食安人一道為大家共築食安夢。

「一語不能踐,萬卷徒空虛「。2019年,中國食品安全網從無到有,茁壯成長,相繼在天津、河北、山西、遼寧、河南等30個省(市)建立地方欄目,助推食品安全事業「遍地開花」。這一年,中國食品安全網日均發稿300餘篇,讀者數量是行業競爭媒體總和的3.7倍;這一年,我們全面構建今日頭條、抖音、百家號、新浪微博、知乎等新媒體生態鏈,布局20大權威網絡平臺,新媒體號粉絲數量達1830萬,總閱讀量4.85億,10萬以上閱讀量的文章30多篇;這些數據在行業媒體中位居第一併遙遙領先。這一年,我們成功入駐「學習強國」平臺,向全社會提供第一手行業新聞。這一年,我們共撰寫策劃方案、合作文件131個,成功籤約41次,制定規章制度58項。

但開風氣不為師。2019年,中國食品安全網積極推進線上線下融合,助力扶貧攻堅,促進電商扶貧,舉辦了2019「延安蘋果」電商採購對接交流會、中國食品農產品產銷與電子商務發展大會。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2020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脫貧攻堅的決勝之年,也是實現「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我們將圍繞食品安全社會共治,積聚英才,辦好報紙和網站;組織承辦第十八屆中國食品安全年會;積極擴大食品安全監管信息員隊伍;舉辦中國食品安全萬裡行活動;舉辦第三屆中國食品農產品電子商務大會;舉辦一帶一路食品安全高峰論壇等一系列重要活動。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2020年,我們將一如既往,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真抓實幹,突破創新,以「只爭朝夕,不負韶華」的時代責任感,紮實做好每一項工作,為我國的食品安全做出新的貢獻。

相關焦點

  • 路雖遠 行則必至 杜國楹為了夢想埋頭苦幹砥礪前行
    首頁 > 傳媒 > 關鍵詞 > 杜國楹最新資訊 > 正文 路雖遠 行則必至 杜國楹為了夢想埋頭苦幹砥礪前行
  • 路雖遠 行則必至 杜國楹為了夢想埋頭苦幹砥礪前行
    首頁 > 傳媒 > 關鍵詞 > 杜國楹最新資訊 > 正文 路雖遠 行則必至 杜國楹為了夢想埋頭苦幹砥礪前行
  • 侶行人生:行不止者,雖遠必臻。
    行不止者,雖遠必臻。當有人還在憧憬著、猶豫著的時候,另外一些人已經在旅行路上越走越勇。他們用腳步丈量世界,竭盡全力,為之全力以赴,將旅行變成了自己實實在在的生活。國內首檔網絡自製戶外真人秀節目《我們的侶行》的主創張昕宇、梁紅夫婦便是後者中的佼佼者。
  • 遠方雖遠,行則將至
    道雖彌,不行則不至;路雖遠,行則將至。當我們決定出發,遠方,就不再是「遙不可及」。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在路上,我們也許會彷徨、會失意。但在未來的日子裡,請相信,美好終會到來。歇一歇,再上路人生從來都不是百米賽跑,而是一場馬拉松。在路上,或加速、或減速、或勻速、或休憩片刻。只要我們不停下腳步,終有一天會到達不曾到過的地方,看到不曾看到過的風景。始終保持在一種奔跑狀態;如綿延千裡之水,奔騰不息,直到匯入大河大江、山川湖泊。
  • 路雖遠,行則將至
    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2018,我們,不負時光,歲月靜好。2019,將不忘初心,繼續前進!恭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順心如意,闔家幸福安康!
  • 路雖遠,行則將至
    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2018,我們,不負時光,歲月靜好。2019,將不忘初心,繼續前進!恭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順心如意,闔家幸福安康!
  • 【中國科學報】「路雖遠,行則至 事雖難,做必成」
    「我們用了10年時間,把空間量子通信實驗從十幾公裡做到100公裡再到1200公裡;從實驗室做到青海湖,再到萬米高空的星地之間。」在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發射成功兩周年之際,中科院院士、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工程常務副總師、衛星總指揮王建宇回憶起這段奮鬥歲月時依然感慨:「那是一個不斷打破不可能的過程。」
  • 夢想雖遠 行則可至
    張立莉(中)在做藥品檢驗。■ 深圳特區報記者 易東 文/圖「行行出狀元」,真是不假。平凡的崗位也能體現價值,創造價值,在深圳這片創新的熱土上,張立莉的成長經歷告訴追夢的年輕人:夢想雖遠,行則可至。
  • 路雖遠,行則將至(記者手記)
    「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讓我們一步一個腳印,向著美麗中國的目標砥礪奮進!
  • 【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路雖遠而行之 事雖難而成之
    【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路雖遠而行之 事雖難而成之 2019-12-03 16: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共海安市委書記於立忠: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
    用一個星期時間實現本地確診病例零新增,再用近一個月實現本地確診病例清零,兩個月基本實現生產生活秩序全面正常化,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成效。二是經濟運行保持平穩健康。把疫情之下經濟平穩運行作為「重中之重」,在全省和南通率先提出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經濟發展,做到「兩手抓、兩手硬」,較快穩住了經濟基本盤。三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具溫度。據初步測算,我市全面小康實現程度可達到96.8%,將如期建成高水平小康。
  • 羅思民:數位化重塑之路 雖遠但行則必至
    數位化之路雖遠行則必至實際上,2017年羅思民曾舉家遷往中國,成為了IBM在華40年歷史上,以IBM全球高級副總裁身份常駐中國的「第一人」,直到15個月之後,羅思民才再次回到美國,所以他在業界也有一個響亮的稱號,那就是IBM派駐中國的「大使」。
  •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這是史上最令華夏子孫盪氣迴腸的口號?
    這一去,打出了國威軍威,打出了令中華民族盪氣迴腸的名言:「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一)單于驕慢匈奴是興起於今內蒙古陰山山麓的遊牧民族,趁戰國紛爭時滾雪球般壯大,不斷襲擾中原各國。陳湯命令「胡兵擊之,殺四百六十人,得其民略民四百七十人」,將「其馬牛羊以給軍食」,旗開得勝。大軍進入康居東部邊界,陳湯採取統戰政策,先後與康居顯貴屠墨甥舅結成統一戰線,從而對郅支單于的軍事部署了如指掌。陳湯「明日引行,未至城三十裡,止營。」郅支單于發現漢軍壓境,立刻派使者至軍營詢問:「漢兵何以來?」
  • 路雖遠,行必至:武漢工程大學郵電與信息工程學院師生「雲端」相見!
    18級會計學1班江文宇同學說:「網絡教學最大的優點就是,我沒有聽懂的地方可以拖動進度條返回再看一遍直至理解,但是我還是希望能夠快點回到學校,坐在教室與老師面對面的交流,和同學坐在一起討論,開啟頭腦風暴。」17級國貿1班宋盼盼同學說:「大學本來就是需要大量自主學習的地方,網課原本是一個輔助的學習方式,現在疫情非常時期,於情於理選用網課毋庸置疑。有老師輔導的網課感覺還不錯,至少課程沒落下,我很滿意!」
  • 扶貧之路雖遠,但行則必至
    腳下有泥土 心中有真情本報特約記者 安 居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
  • 中共海安市委書記於立忠: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
    用一個星期時間實現本地確診病例零新增,再用近一個月實現本地確診病例清零,兩個月基本實現生產生活秩序全面正常化,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成效。二是經濟運行保持平穩健康。把疫情之下經濟平穩運行作為「重中之重」,在全省和南通率先提出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經濟發展,做到「兩手抓、兩手硬」,較快穩住了經濟基本盤。三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具溫度。
  • 路雖遠而行必至,志固艱而修則剛——學院召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此外,同學們也紛紛表示,「借得大江千斛水,研為翰墨頌師恩」,作為廈國會的學子,應肩有所擔、行有所衷,在今後的學習及往後的職業生涯中,須以紮實可靠的專業技能、誠實可信的職業精神為學院塑造起一面「活的招牌」。  黃京菁院長助理對同學們的踴躍發言、熱情參與給予了讚許和肯定,並表示學院會重視同學們的建議與期待,在今後的工作開展中將建議落到實處,將期待化作現實,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共創一流。
  • 「新年圓夢」:2021再出發! - 特別策劃 -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又是一年歲末,「億辰集團杯」2021新年圓夢大型公益活動將攜手愛心企業、市民再出發。今年,「新年圓夢」除了為臨沂城鄉150個困境兒童圓夢之外,還將聯合臨沂市青少年宮等單位,為臨沂市對口援建青海省海晏縣的百名兒童圓夢,讓臨沂人的愛心覆蓋範圍不斷擴大。
  •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這傢伙天資甚高,讀書讀得很好,一開始是想走文官這條路的。哪知道他用力過猛,老爹死時沒有去奔喪,犯了那個時代的大忌諱,前途一下子就給斷送了。這要是換成一個普通讀書人,這輩子恐怕就廢了。可陳湯不一樣。文的不行,他可以來武的,而且來得一點也不比文的差。沒過幾年,他便混成了西域副都護。在陳湯去西域任職前不久,郅支單于因為各種原因,跑到了離西域都護府不遠的康居國定居。
  • 說出「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陳湯到底有多牛!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此言一出,中國整個歷史的回聲都盪氣迴腸,響徹至今。這句話讓世人知道了漢人的霸氣、強大和自信。在我們的想像中,能喊出這種話的人一定是一個頂天立地的大英雄。那你對這個人的了解有多少呢?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喊出這句流傳千古霸氣宣言的人——陳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