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義務,教育為本。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教育水平也有了普遍提升,從高中學歷的「高材生」到大學本科畢業的「遍地都是」,我國對於教育的重視如視珍寶。近年來的發展也促使眾多培訓機構成長為資本市場的中流砥柱,補課現象更是成為了全國人民的「家常便飯」。然而作為國家教育部門,必須要對某些教育機構進行嚴格看管,畢竟「有償教育」並不適用於所有國民。提升教師工資水準,斥資改良學校的教育設備,三令五申明令禁止著「有償補課」,卻仍有「春風吹又生」的現象存在,近日,慶陽一中有學生家長向中國網反映:該校高三年級向學生收取510元的寒假補課費,並且要求只收現金……
不得通過微信、支付寶等網絡方式轉帳,收到錢後也不開具任何收據。如此一來,的確耐人尋味。眾所周知,由於疫情的影響,現實的腳步被硬生生遲緩了,教育的步伐也不得不從現實轉移到網絡,畢竟高考在即,學生的寶貴時間更甚於疫情!可全國的學校都在進行著「網課」教育,也不見有任何地區向學生索取費用,為何這個慶陽一中卻要收取這個「補課費」呢?教育的明令禁止下,這不是在頂風作案嗎?
向中國網反映情況的學生家長也諮詢了學校,得到的解釋卻是:「學校經費緊張,老師補課很辛苦,需要向學生收取『補課費』,作為老師的補貼。」接到家長電話的老師還說:「家長如果有疑問,可以聯繫學校直接洽談,白不要給上級教育主管部門打電話。」可越是這樣一說,越是讓家長顧慮加深, 這不是此地無銀三百兩嗎?一定有鬼!帶著懷疑的心態,家長將事情報告給了市教育局。
很快,市教育局有關工作人員給出了回應:「不了解情況,會進行調查,並且向教育局領導匯報。」撫人心弦的話語總是讓人感覺暖暖的,家長心中的遲疑仿佛也被什麼給拖住了一樣,頓時鬆了一口氣。可慶陽一中的「補課費」收取並沒有遲緩的跡象,很快,高三全年級14個班都收完了。家長內心的疑慮又再度加重,自己向教育部門反映的情況,為何卻是石沉大海了呢?
家長也是夠耿直的,這性格小壹還是挺喜歡的,維護自己的知情權,就得利用法律保護自己!教育部門不重視?那就告到中國網!總不可能所有的消息都會石沉大海吧?
果不其然,中國網記者了解到情況之後,興高採烈地……咳,開個玩笑。記者了解到情況之後,很快聯繫到了慶陽一中的教務處諮詢,而學校老師則回答:「接到學生家長向教育部檢舉的情況後,已經解釋了『補課費』的緣由,至於需不需要退費,則等待教育部通知。」除此之外,該老師還反應收取「補課費」的現象並非獨有,而是在當地的普遍現象。
一方面是學校的「經費緊張」、「老師辛苦」;另一方面是學生家長的「教育部明令禁止」、「為何補課費只收現金,還不開具收據」。眾說紛紜,道德與公正的天秤終將會向一方傾斜,學校和家長之間,你又支持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