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三教九流的學說?胡適說:主要看這三點

2020-12-14 哲學社

在所謂的軸心時代,中國湧現出空前的思想盛況,歷史上將這一時期的學術交鋒稱之為「先秦諸子,百家爭鳴」。先秦是中國從進入文明時代直到秦王朝建立這段時間,「子」便是先生、老師的意思,這些先生在禮崩樂壞的春秋戰國,總結前人智慧,並結合天下亂世紛紛提出自己的主張。

據《漢書·藝文志》的記載,數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他們的著作有4324篇。莊子學派所著作的《天下》是第一篇系統介紹當時盛況的文獻,後又有荀子作《非子十二》、韓非子著《顯學》、淮南子著《要略》、司馬談《論六家要旨》,均是對當時學術盛況的總結及評價。《漢書·藝文志》:「諸子十家,其可觀者九家而已……若能修六藝之術,而觀此九家之言,捨短取長,則可以通萬方之略矣。」

諸子學說雖有百家之多,然後是發展成學派,且流傳廣、影響大的學派是「九流十家」,即: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陰陽家、名家、雜家、農家、縱橫家。再加上小說家,呂思勉認為「術數」、「方技」、「兵家」,亦可稱為先秦諸子,可算為十二家。這十二家便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早在東漢史學家班固已經概論過要在「修習六藝」的基礎上,看各家之言,捨短取長。六藝是指:「禮、樂、射、御、書、數」,古代貴族官學教育的六種基本既能。

時至今日,傳統的六藝已經不足以滿足當下的生產、生活所需要的既能。在教育上實現了分科而學,周代「禮」的禮包含了「禮制」、「禮法」、「禮儀」、「禮義」等內容,在形式上分為「吉禮、兇禮、軍禮、賓禮、嘉禮」,因政治結構完全不同,很難精準的用今天的內容來比擬。「樂」可以理解成藝術類教育,音樂、樂器、詩詞等。「射」和「御」都是技術類的教育,射箭、駕車。「數」的內容也比較複雜,天文歷譜、土地丈量、糧食鬥稱、人口軍事等等跟計算有關的都在此列,還包括九章算術、圓周率等。在古時候治理國家「六藝」是基礎,跟今天大學必修課一樣。

班固認為,在打好基礎的前提下,然後對各家之言,取長舍短。這無疑是很科學、很合理的學習態度,但是這個「取長舍短」,長短如何評價呢?恰巧在看胡適所著《中國哲學史大綱》中導言部分有這樣一段,可以回答這個問題。評價諸子百家各家學說,主要從這三個維度進行分析。

一、要看一家學說在同時及後來的思想上,發生了哪些影響?

比如老子提出的「無為」概念,在《論語》中被總結為「無為而治」,並推崇舜就是無為治理國家的典範。這是孔子繼承老子學說,並進一步發揮的結果。後世《道德經》還影響了莊子、韓非子,淮南子等人。更是發展出黃老學派、老莊學派以及後世的道教。道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

二、要看一家學說在風俗政治上,發生了哪些影響?

儒家的仁政思想,首先是由孔子提出「仁」是「禮」的根本,再有孟子發展出以「仁義」為本的政治理念,這種思想促使「活人殉葬制度」的淘汰,開闢了以人為本的行政方陣。後世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也跟這種思想相關,但凡得想要通過民心所向而爭取政治鬥爭勝利的君主,無不披著「仁君」、「仁政」、「愛民如子」的大衣來行事。相對「君權神授」的思想,有絕對的進步意義。

三、要看一家學說的結果,可造就出什麼樣的人格來。

一家學說到底好與不好,對今時今日的是否依然可以發揮其價值。這一點尤其重要,學道之人求真務實,學儒之人刻苦奮鬥,學佛之人大度慈悲。任何學說均有其可取之處,也有其所不足。有溺於養生修煉而不問世事者,按照道教說法,歷來修成正果的神仙都是由大功於人世間的,哪能單靠吃丹嗑藥就能飛升?有溺於華夷之辯、君子小人之辯,而盲目排外者,按照儒家的說法,人人均可成聖人,夷狄也能成華夏,哪有唯我獨尊虛偽狹隘這種修身之法?有溺香客、香火錢而弄虛作假招搖撞騙者,按照佛教出家人不打誑語的說法,有些和尚早已不是篤行佛法的僧人了。

傳統文化博大精深,但主體上以三教九流為基本組成部分。對於絕大多數非文化領域從業者而已,在學好專業基礎的同時,深入探討文化源泉,諸子學說,既可以提高文化素養,又可以修生養性,還可以啟迪生發智慧,跨越千年直面聖賢教誨,「可以通萬方之略」,何樂而不為呢?

混國學圈的五個等級,你屬於哪個級別?

傳承文化:我們這代人應該做些什麼?

(插圖源於網際網路,如有侵權,請與作者聯繫)

相關焦點

  • 胡適對《嘗試集》的自我評價
    周君的詩太長了,不便引證,我且舉我自己的一首詩作例……」說的是周作人詩的好處,例子舉得卻是自己詩,那麼,這些頗高的評價,就完全讓胡適詩作領受下來了。  胡適舉的是《應該》一詩。詩後面還有評價:「這首詩的意思神情都是舊體詩所表達不出的。別的不消說,單說『他也許愛我,——也許還愛我』這十個字的幾層意思,可是舊體詩能表得出的嗎?」這話就像是說他人的作品,並且用設問句形式來加強效果。
  • 你知道三教九流的三教是什麼嗎?原來是這三個!網友:長見識了!
    你知道三教九流的三教是什麼嗎?原來是這三個!網友:長見識了!一直以來我們經常會說一個詞叫做三教九流。但是很多人都理解的三教是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但是真正的三教是什麼你真的知道嗎?三教九流本來是指各個流派比較多,像九流就有上九流,中九流和下九流之分。而三教則是指三個等級最高的教派。今天小編來給大家科普一下真正的三教是指什麼。第一個:儒教
  • 採薇讀書:雜談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與胡適《中國哲學史大綱》
    買馮先生這本書的緣由,是因為我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問題,大概是說「胡適一向對人寬厚,為何唯獨對學生輩的馮友蘭不睦?」,關於胡與馮不睦的例子,有人列舉了胡適評價吐槽馮友蘭「天下蠢人恐無出芝生右者」以及「他不是故意留鬍子,他是捨不得花錢」等等的例子。這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 常說的「三教九流」具體是指哪些人,你知道嗎?
    現代社會中假如人們說一個地方比較混亂就會說這個地方三教九流的人都有,而且還帶有很明顯的鄙視的感情在裡面,那麼在古代三教九流到底指什麼呢「三教九流」一般都被人理解為古代職業的名稱,並被認為這是泛指舊時下層社會闖蕩江湖從事各種行業的人。
  • 人常說三教九流,你可知三教九流是什麼看看自己處在那一流
    「三教九流」,通常指社會上的各式各樣的人物,以及各種學說的門類。「三教」指的是:儒家、道教和佛教。「九流」指的是:儒教、道家、法家、名家、墨家、陰陽家、縱橫家、雜家、農家。「九流」又分為「上九流」、「中九流」和「下九流」。
  • 古代的「三教九流」是這麼劃分的!
    沒文化的會說:「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有文化的會說:「三教九流,匯雜其中」。沒錯,三教九流這四個字,就足以涵蓋了社會上的各類人群。那麼,三教九流都指的是那些行當?又是如何劃分的?今天,這篇文章清晰的告訴你!
  • 「三教九流」的由來
    「三教」的說法起源於三國時期,指的是儒、釋、道三個教派。儒教是孔子創立的。釋教即佛教,因為釋迦牟尼佛而稱為釋。道教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創立於東漢時期,以老子的「道」學說為中心,以老子為始祖,強調煉丹修道,尋求長生不老之術。
  • 三教九流指的是什麼?我國傳統三教九流的說法
    「三教九流」,通常指社會上的各式各樣的人物,以及各種學說的門類。 「三教」指的是:儒家、道教和佛教。 「九流」指的是:儒教、道家、法家、名家、墨家、陰陽家、縱橫家、雜家、農家。
  • 常說的三教九流中的下九流,指的的是哪些職業?
    中國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後人將各家各派思想匯聚成正統的三教九流,三教分別是儒教、佛教、道教,後兩個大家都知道,但儒教學術界一直眾說紛紜,一般人認為儒家只是一門學說,不是宗教,二般人認為漢武帝時期將其宗教化了,定儒學為一尊,是社會化的宗教;九流分別是儒家,尊孔子、孟子;道家,尊老子;墨家
  • 胡適《中國哲學史大綱》——中國哲學史研究的第一人
    近代對中國古代思想發展的系統研究,算起來大概要從胡適的《中國哲學史大綱》開始。之前的有梁啓超的《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其中對諸家學說的本身卻沒有詳細闡述。有人說,胡適著《大綱》的初衷,就是想替梁啓超補作這幾章缺了的中國學術思想史。我看未必。
  • 好好的「三教九流」,今天怎麼就變成了罵人的詞了
    圖片源自網絡三教九流是新的說法,三教指的是儒教、道教、佛教。由於佛教在漢明帝時才傳入中國,所以早期的「三教」裡並沒有佛教。傳說鴻鈞老祖一道傳三友,老子與元始天尊創立「闡教」,通天教主自立「截教」,再加上三位人皇統領人間,稱「人道教」,如此為「三教」。「九流」是指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家。在這之外還有小說家,因此有」九流十家「之說(出自《漢書·藝文志》)。
  • 胡適說「北大是由於三隻兔子而出名的」,是什麼意思
    在這近3000所大學裡,北京大學的名氣最大——不接受反駁。北京大學為什麼這麼出名呢?胡適作出解釋。有一次,胡適在與人談話時,提到了北京大學的名聲,他說:「北京大學是由於三隻兔子而出名的」。這三隻兔子,分別是蔡元培、陳仲甫、胡適。
  • 中國古代有三教九流之說,那麼下九流指的是哪些人?
    文|飛魚說史帝問三教九流及治朝舊事,了如目前。——宋·趙彥雲《雲麓漫鈔》三教九流,是一個出現頻率很高的詞語的。「儒」字那麼三教九流之說究竟代表了什麼呢,我們先說沒有爭議的「三教」,它是指儒教、道教和佛教,說到這不少人就說了,儒家只是孔夫子創立的一個學派,怎麼會是一個「教」呢,這就需要我們了解
  • 《劍來》:細數儒家三位聖人的主要學說,三四之爭不可避免
    #劍來#《劍來》之中最為關鍵的一些人就是儒釋道三教的高層領導儒家就是這三教聖人之中比較有特色的一個學派,儒家學說不同於佛家和道家學說那樣對於自身內容的絕對認可。儒家反倒是多了很多矛盾,舉一個例子,儒家的學說更多是在推翻先前已經有的那一套學說。按照我們現如今的視角看卻也不難發現,隨著儒家學說的進一步發展,各種各樣儒家內部的學說體系也變得矛盾起來。
  • 胡適是如何被構陷為「僱傭打手」的?
    可見胡適雖然辭去「發行人」的名義,但是卻仍然是《自由中國》的撰稿人,這也能叫蔣介石收買胡適的錢「花得很值」? 有朋友看到這裡要說了,可胡適畢竟從《自由中國》辭職了啊,難道不是錢在起作用?殊不知,胡適在辭職的演講中說得很清楚:「爭取自由,是應該負責的。我們在這個地方,話說錯了,要負說錯話的責任;違反了國家法令,要負違反國家法令在法律上的責任。
  • 古代「三教九流」都指什麼職業?現代很多人都弄錯了!
    「三教九流」,這個詞就很有意思了,子曰今天就來給你講講何為「三教九流」!現簡介如下: 儒家:是中國封建文化的主體,推崇孔子學說,影響最為深遠。自漢至"五四運動"前,一直在中國思想界佔重要地位。孟子、董仲舒適是著名的代表人物。
  • 與錢鍾書齊名,吐槽胡適老套,考古學大腕夏鼐如何走上考古之路
    文/姚崢華 夏鼐先生是著名考古學家,中國現代考古學的奠基人之一,也是新中國考古工作的主要指導者和組織者,在國內外學術界享有崇高的聲譽。 但夏鼐先生是如何走上考古這條路呢?
  • 羅志田:胡適有書生的一面,不適合做官
    在胡適誕辰120周年之際,恰逢羅志田到華東師範大學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講學,早報記者在季風書園華師大店,就胡適研究的緣起、留學時期的胡適、胡適與中共等議題專訪了他。  羅志田:很偶然,之前只寫過一篇關於胡適的論文,完全沒想過要去研究胡適,可以說是「被迫」研究的。當初四川人民出版社約隗瀛濤老師主編一套《強國之夢》叢書,給十位近代有影響的人寫傳,但十人裡沒有曾國藩、梁啓超和胡適。我認為這三個人對他們所在那一代讀書人的影響最大,建議加進去。後來隗老師把梁啓超和胡適放進去了,卻一直沒找到寫胡適的人。他對我說,你之前寫過胡適,就你來寫吧。
  • 古人說的三教九流都是什麼?能夠囊括所有人嗎?
    三教九流一說由來已久,像在電視上便經常會有「這大千世界,三教九流就沒有我不認識的人。」這樣的誇張說法,來表明自己的實力。而三教究竟是哪三教?九流又說的是什麼呢?恐怕知道的人就不是特別多了。三教九流本來的意思就是泛指各行各業的人,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三教九流的說法也就越發的多了。
  • 如何判斷一個人的自尊心是高是低?心理學家:主要看這三點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自尊很低的人,自我大廈的「地基」會很不穩固,稍微遇到點「風吹雨打」,就很容易「塌方」。而自尊較高的人,他們樂觀豁達,行動力強,遇到困難挫折不會深陷負面情緒,能很快調整自己,以一個積極的心態應對各種挑戰。那麼,如何判斷一個人的自尊是高是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