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面上「長」出座座綠化島 本月下旬鄭州東風渠人工浮島三個試驗段...

2020-12-24 大河網

鄭州市花園路與東風渠交叉口的東側,渠兩側的生態護坡和水面上的人工浮島,都已栽種了綠油油的植物。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張琮攝影

有些浮島的坑洞已經栽進去了綠色植物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劉瑞朝文張琮攝影

  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下月就要召開了,本月下旬,改造完畢後的東風渠也將以全新面貌示人。東風渠以三段河段為試點,設置生態護坡、生態浮島和橋體綠化,營造三季常綠、萬紫千紅的景觀效果。特別是人工浮島,漂浮在近岸水面上,將給人一種隨波蕩漾、花紅草綠的動態生態景觀。

  【進度】東風渠花園路東側浮島已初現效果

  作為鄭州市區水體岸線綠化率整改提升工作的試點,東風渠沿線的三處試點段的改造還正在進行當中。8月14日上午,大河報記者對三全路、花園路、經三路與東風渠交匯處的三個試點段進行了探訪。

  三全路試驗段的改造,主要分布在三全路跨東風渠橋梁的南北兩側。目前生態護坡改造已經鋪設上了生態磚,生態磚拼湊出來一排排整齊有序的圓形坑洞,準備在裡面布設植物。而護坡下方的水面上,則分布著綠色的人工浮島,浮島上也均勻分布著坑洞,有些已經栽進去了尚未開花的花菖蒲等植物。

  不過整體來看,三全路試驗段還未完工。經三路段的水體岸線改造,進度和三全路段類似。人工浮島目前基本布設完畢,兩側的生態護坡也都在改造中,旁邊是施工腳手架和圍擋。

  三個試驗段中,花園路段的進度最快,效果也最好。花園路試驗段分布在花園路東風渠交叉口的東側,無論是兩側生態護坡,還是水面上的人工浮島,都已栽種了綠油油的植物,還有的人工浮島上栽植了花卉。部分人工浮島上栽上了千屈菜,紫色的花卉,成了東風渠裡的一景。兩岸綠柳成蔭,輕拂水面,與人工浮島相映生輝。

  【計劃】本月下旬三個試驗段完工,打造三季常綠、萬紫千紅的效果

  「進入8月後,鄭州市區連續遭遇暴雨天氣,承擔著市區排澇洩洪任務的東風渠水位暴漲,改造工程不得不暫停施工。」鄭州市城區河道管理處工程科一位負責人說,三個試驗段從7月中旬開始施工,受強降雨影響,工期相應延後到8月下旬,屆時三個試驗段均會呈現出比較好看的效果。

  據介紹,整個工程包括生態護坡改造、人工浮島建設、橋體綠化三個方面內容。

  生態護坡改造,是拆除橋梁兩側200米內高出常水位0.3米以上的硬質護坡,採用生態磚種植模塊,栽植灌木和地被,提高岸坡綠化率。

  植物牆立體綠化工程,則主要是通過固定在橋體兩側的植物牆,遮擋橋體兩側外露的管線,起到裝飾美化作用。

  鄭州市城區河道管理處上述人士說,生態浮島選用的植物主要是雪中紅、千屈菜、香蒲、花菖蒲、梭魚草、黃花鳶尾。通過生態護坡、橋體、人工浮島三個方面的植物搭配,營造出三季常綠、開花期萬紫千紅的效果。

  【說法】排澇洩洪對人工浮島影響小,試驗成功後將在全市鋪開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了解到,人工浮島工程是結合生態護坡進行布置的。浮島是由一個一個模塊拼接出來的,然後通過鋼索和錨杆固定在護坡上。每個生態浮島長度結合浮島造型確定,沿岸邊拼接布置。

  有市民產生疑問,既然東風渠的主要功能是排澇洩洪,遭遇強降雨天氣時,市區的積水通過雨水管道匯聚到東風渠內,導致東風渠水位暴漲。這樣人工浮島是否會受影響,被洪水衝垮衝散呢?

  對此,上述人士說,他們在建設三個試驗段的時候,正好遭遇了8月以來的幾次強降雨天氣。市區遭遇暴雨,大量雨水匯入東風渠,東風渠水位也隨之上漲。但前期布設完畢的人工浮島沒有被衝垮衝散,還保持了原有的格局。這也就意味著,人工浮島經受住了考驗。

  據介紹,東風渠沿線這三個河段是前期試驗段,如果效果良好,這樣的人工浮島、生態護坡、綠化橋體還將在市區其它河渠內鋪設。

  另外,此次東風渠先期開展的三個試驗段,將在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召開前夕呈現出預期效果。屆時,鄭州市民和來鄭州做客的外地遊客均有機會欣賞到打扮得五顏六色的東風渠了。

相關焦點

  • 東風渠水面上「長」出座座綠化島 本月下旬鄭州東風渠人工浮島三個...
    東風渠以三段河段為試點,設置生態護坡、生態浮島和橋體綠化,營造三季常綠、萬紫千紅的景觀效果。特別是人工浮島,漂浮在近岸水面上,將給人一種隨波蕩漾、花紅草綠的動態生態景觀。【進度】東風渠花園路東側浮島已初現效果作為鄭州市區水體岸線綠化率整改提升工作的試點,東風渠沿線的三處試點段的改造還正在進行當中。
  • 香蒲、鳶尾、雪中紅護坡、浮島、植物牆 鄭州東風渠下月「綠腰」起舞
    河南商報記者從鄭州市城區河道管理處獲悉,東風渠以三段河道為試點,設置生態護坡、生態浮島、植物牆。改造後,水面將「長」出7448平方米的綠化帶。據悉,此次東風渠生態護坡改造工程為鄭州市內水域首次嘗試,將於8月10日正式完工。  改造  東風渠將於下月身著綠裙「亮相」  1958年春天,鄭州人用鐵鍁開挖一條引黃灌溉渠——東風渠。
  • 東湖高新區試驗南湖人工生態浮島建設
    來源: 長江商報據武漢市生態環境局28日消息,為進一步強化臭氧汙染防治工作,根據相關研究結果,結合實際情況,東湖高新區積極試驗南湖人工生態浮島建設。臭氧是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等前體物在強光輻射作用下通過光化學反應產生的二次汙染物。
  • 人工浮島、人工浮島的應用
    浮島」原本是指由於泥炭層向上浮起作用,使湖岸的植物一部分被切斷,漂 浮在水面的一種自然現象。在這裡介紹的浮島是一種像筏子似的人工浮體,在這 個人工浮體上栽培一些蘆葦之類的水生植物,放在水裡。它的主要機能可以歸納 為四個方面:1.水質淨化;2.創造生物(鳥類、魚類)的生息空間;3. 改善景觀; 4. 消波效果對岸邊構成保護作用。
  • 人工浮島和生態浮島,你對此了解多少呢
    最早期浮島蘆葦是烏魯斯人建造人造島過程中不可或缺的材料。他們將蘆葦綑紮在一起,建成島嶼、房屋、漫畫般擁有曲線的船隻以及船帆。漫步於這種人造島就像在一頭巨大的橡皮熊身上行走。如果蘆葦束扎的不夠結實緊密,你還可能一腳將島踏穿。
  • 人工浮島怎麼用及人工浮島使用方法講解!
    人工浮島怎麼用?人工浮島怎樣做?目前很多的人員有這樣的疑問,我們都知道人工浮島是通過人工設計建造、漂浮於水面上,供動植物和微生物生長、繁衍、棲息的生物生態設施,人工浮島因具有淨化水質、創造生物的生息空間、改善景觀、消波等綜合性功能,所有被目前廣泛的使用,那麼到底人工浮島怎麼用呢?
  • 人工浮島你不知道的知識
    「人工浮島」原指泥炭層向上漂浮,在湖岸截留一些植物,在水面漂浮的自然現象。這裡介紹的浮島是一種類似於木筏的人工浮體。在這個人工浮體上,一些水生植物如蘆葦被種植並放入水中。其主要功能可概括為四個方面:1。
  • 地表水體美容師——人工生態浮島技術
    人工生態浮島是一種人工設計和建造的、漂浮在水面上的生物生態設施,用於動植物和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和棲息。人工生態浮島是一種集水質淨化和景觀改善為一體的現代環境治理技術。它使人造浮床在水面上。隨著應用的普及,人工生態浮島在淨化水體中的顯著作用和生動和諧的環境景觀效果得到越來越多的證明,特別是近年來,隨著城市環境景觀建設的加快,人工浮島的水景景觀功能得到了發展和利用,使得人工生物浮島技術真正成為一項多功能實用技術。
  • 人工浮島——漂在水上的花園
    隨著舊蘆葦的腐爛和新蘆葦地加入,島的形狀也在發生變化。在一個漂浮的蘆葦島上,人們建造房屋、學校甚至廣播電臺。人工浮島生態浮床——技術與人工相結合建造的水上平臺,可在載體上分層、分區種植多種水生植物和水生花卉。生態浮床漂浮在大型水面、江河湖泊上,具有淨化水質、美化水體景觀、為水生生物提供棲息地、改善環境水質等功能。
  • 85%的人都不了解人工浮島,還不趕緊看!
    人工浮島可分為乾式和溼式兩種,植物和水不接觸的為乾式,接觸的時候為溼式。它們可以種植大型木本植物和園藝植物。這種組合構成了鳥類生活的好住所還起到了美化景觀的作用。然而,浮島對水質沒有淨化作用。通常,這個大型的乾式浮島是由混凝土或泡沫聚苯乙烯製成的溼浮島。
  • 湖北宜昌:驚世之作「東風渠」
    基於枝江的用水量要佔半壁河山, 地區行署按「二、三、五」給3個受益縣分配任務:即建設斷面、土方、標工及所需的勞力、財力、組織領導,宜昌縣(現夷陵區)、當陽縣、枝江縣分別按百分之二十、三十、五十執行。圖為枝江市瑤華片區飲用水源——胡家畈水庫。劉衛東攝枝江縣接過任務後,迅速組建了工程建設指揮部和民兵團,負責農業、水利的縣政府負責人為前線總指揮。
  • 人工生態浮島人工生態浮島_2021年人工生態浮島人工生態浮島資料...
    富營養化水體 人工溼地技術 內容簡介 摘 要:   人工浮島是一項新興的園林生態工藝,其措施是在水體上建造浮島,栽種植物。
  • 水生態景觀生態浮島_2020年水生態景觀生態浮島資料下載_築龍學社
    內容簡介 花飛碟是一種針對陸生植物水面栽培的專用器材,是由臺灣生態工程技術專家黃世銘先生發明的專利產品,目前被引進到大陸,上海、武漢、成都等地的部分業內相關企業已經開始試驗推廣。
  • 日欲造人工浮島軍事基地 可進行全球自由部署
    據日本《產經新聞》14日報導,前首相小泉純一郎在此前召開的記者會上提出,應該將海上超大型人工浮島作為移動軍事基地。報導稱,日本目前已經進行了超大型人工浮島的研究和實證試驗,這一技術有可能改變日本的軍事戰略。《產經新聞》報導稱,小泉表示:「從減輕衝繩基地的負擔和安全保障的觀點出發,未來應對設置超大型人工浮島進行認真研究。因為,日本本土已經沒有陸地可作為美軍戰機進行起降訓練的新場所。」
  • 日本向人工浮島轉移汙水
    據新華社東京6月30日電 日本東京電力公司30日開始向大型鋼製人工浮島內轉移福島第一核電站的低放射性汙水,整個轉移作業預計要花費3至4個月時間。福島第一核電站的部分放射性汙水目前被收集並儲存在臨時水罐中,這些水罐總共可容納1.22萬噸水,目前已儲存了1.07萬噸,接近容量極限。
  • [分享]水生態景觀生態浮島資料下載
    內容簡介 花飛碟是一種針對陸生植物水面栽培的專用器材,是由臺灣生態工程技術專家黃世銘先生發明的專利產品,目前被引進到大陸,上海、武漢、成都等地的部分業內相關企業已經開始試驗推廣。
  • 人工浮島與生態浮島和生物浮島的區別用途
    隨著環境工程和人工溼地技術的發展,水生植物浮島已成為人工溼地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水生植物浮島在去除水體中氮、磷等營養物質、淨化水質、降低水中各項指標濃度等方面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河流和湖泊富營養化的管理已成為環境控制的首要問題。
  • 宜長高速公路江蘇段將於本月中下旬通車
    這幾天,在宜長高速公路江蘇段的施工現場,施工人員正在對高速上的標線、護欄等設施進行最後的安裝。據了解,作為江蘇省第一條以隧道銜接的省際高速公路,宜長高速公路江蘇段是長三角地區第二條寧杭快速通道,也是江蘇省高速公路網規劃裡「縱四」線路中連雲港經南京至宜興高速公路的重要組成部分。
  • 人工浮島吸引水鳥 亦莊調節池完成水生態景觀提升
    人工浮島和導流牆。  位於南海子郊野公園東側亦莊調節池一期工程,近日已完成水生態景觀提升工作,通過打造一池三島、設環湖「綠廊」、增加水生植物等措施,進一步保障南來之水的水質。調節池水面面積12.4公頃,全部是通過南水北調工程進京的清澈江水。這些水正在為第十水廠、通州水廠、郭公莊水廠等水廠供水,最終流入千家萬戶。  遠遠望去,湖水四周「鑲嵌」著一圈「綠廊」,走近一看,是由各種水生植物組成的生態植物帶。黃菖蒲雖然花期已過,翠綠如劍的葉片成了「綠廊」的底色;水蔥挺水而出,已經開出了淡黃色的小花;千屈菜正值盛花期,一串串紫色的花朵組成色塊,為「綠廊」調色。
  • 蘆葦造的浮島上建有42座浮動村莊,環境雖差,數千島民卻不願搬遷
    其實在這片8000多平方公裡的水域上,總共有42座烏羅斯印第安人的浮島村落(也有人說是70座),但大多數都比較偏遠,旅遊設施和服務並不完備,只有在經驗豐富的導遊陪同下,才能看到真正的原生態浮島和島民的真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