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華熱鬧的恬莊古街旁,有一條「興隆路」,沿著走到一個十字路口,會發現一個帶著帽子袖套的老爺爺,圍著圍裙,在路邊賣豆腐花。
老人姓王,今年76歲,以前在村裡面幹活,54歲下崗後,獨自一人去港口學了這門手藝,這一做便是19年。
「不,是19年!」坐在旁邊一桌正在吃豆腐花的小夥信誓旦旦的說道。「我從小學一年級天天來吃,現在孩子都滿月了!」。同桌的女士笑著調侃道:「你倒是記的比叔叔還清楚」。
見女士手裡抱著尚在襁褓中的孩童,想必是幸福的一家三口,待男子匆匆吃完豆腐花,便一同駕車離開了。
豆腐花傳承了幾代人的舌尖記憶,許多人或許也像那名男子一樣從一個小小的娃娃到長大成人,娶妻生子,還不忘這一份承載著小時候回憶的豆花。
小編去的時候接近五點,天色漸漸暗了下來,路上的行人熙熙攘攘,有的趕著回家吃飯,有的停駐在豆腐花攤前。
「爺爺,來碗豆花!」。「好嘞!」。只見老人從木桶中盛了滿滿一碗的豆花,淋上醬油,撒上蝦米再放點紫菜,一碗色香味俱全的豆腐花就做好了。
「趁熱吃,涼了就不好吃了」,老人笑著說。嘗上一口,鮮香嫩滑,入口即化,喜歡吃辣的還可以加點辣椒醬、香菜調味。
「老闆來碗豆腐花!」。騎車電瓶車的女子喊道,前面還坐著一個小孩。「賣完了,最後一碗給這位小姑娘了!」,「還剩半碗,給這位小朋友吧,就不收錢了!」。說完便利落的做了起來。
買豆子、磨豆漿、煮豆腐花,一道道工序成就了這碗雪白滑嫩的豆花。老人每天中午開始準備,下午2點準時在十字路口擺攤,每天30碗,一碗3元,賣完收攤。來買的大多都是街坊鄰居,一碗豆花的功夫,隨便聊上幾句,滿載的人情味。
趁著天還未黑透,老人獨自一人收起了攤,就這麼一輛電瓶三輪車,一張摺疊桌,幾個板凳,一位老人,堅持了19年。
來源這就是張家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