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國慶長假最後一天的一個下午,在家待得實在無聊的我,約好友老康一起驅車前往我們工廠附近的鄉村旅遊休閒度假區——邢江河。
其實,邢江河離我們居住的工廠並不算太遠,如果要按行政劃分的話,我們還同屬於一個鎮——平壩縣白雲鎮。
雖然相距不是很遙遠,但我卻總是沒有機會去光顧那個令人神往的地方。正所謂「有緣千裡相會、無緣咫尺難逢」。也許我們真的是緣分未到。
邢江河鄉村旅遊在平壩當地宣傳的時間比較久遠了,不過那都是一些村民自發地開發,談不上規模,更上不了檔次,無非是幾個村民藉機撈取點額外收入罷了。2011年9月10日,那可是政府的行為,平壩縣政府打著「旅遊興縣」的旗幟,在那兒隆重舉行了邢江河鄉村旅遊休閒度假區開工典禮,不僅真正拉開了邢江河鄉村旅遊的序幕,也使得邢江河鄉村旅遊從此在當地更加聲名遠播。
我們驅車從工廠出發,經白雲鎮政府過平莊,經路塘再到邢江河。一路上,秋陽高照,放眼望去,金燦燦的稻田裡,脫穀機隆隆作響,農夫們都在忙碌著收割稻子,到處是一片秋收忙碌的身影,我們情不自禁地拿出相機,記錄著這一片繁忙的秋收景象。
車經路塘,我們在路邊停下車來進入村莊。這裡,曾是我妻子下鄉插隊之所在,也是我師範同學郭、姚、王等幾位的家鄉。不過,幾十年過去,我們再也見不到我妻子所描述的當年下鄉時道路泥濘、房屋破舊、村民衣衫襤褸,沒有燈,照明用火把等破敗荒涼的景象。在我們的眼前,是一條蜿蜒曲折、整淨平坦的柏油路從村前經過;而附近村民的住房,都是瓷磚小洋樓,再也見不到一座茅草土坯房;村民穿著講究,特別是年輕人,更是名牌裹身,一點沒了當年的襤褸樣。家家戶戶,獨門獨院,樓上樓下,電燈電話;汽車、摩託車在村道上往來穿梭,村民生活看上去並不比城裡人遜色。經向當地村民打聽,我的那些個師範同學,都在附近不遠的學校當老師,教書育人。由於出來得匆忙,手上也沒有他們的聯繫電話,故而也就沒有去叨擾他們。
我和朋友老康來到村旁一處景致很好的河邊,這裡水域很寬,又是一個水灣,水流很緩,水質清澈,群鴨戲水,魚翔淺底,歷歷在目,令人陶醉。不遠處,兩葉扁舟,幾位漁人,悠閒垂釣;近處,一位婦人背著熟睡的孩童在浣洗衣裳。我們選準最佳位置,瞅準鏡頭,不停地近乎貪婪地拍攝,似乎要把這一切美景盡收鏡頭。
從路塘向婦人打聽去邢江河的路程,我們開始向本次旅程中的最後一站——邢江河馳騁。其實,從路塘到邢江河很近,我們驅車大約不到10分鐘,就來到了這個曾經令我無限嚮往的地方——邢江河。
邢江河鄉村旅遊休閒度假區,位於平壩縣白雲鎮和羊昌鄉交界的布依族聚集區,其核心景區距平壩縣城15公裡,距安順市區49公裡,距貴陽市區67公裡,是以邢江河流域為主線,以自然風光和布依風情為依託,以觀光農業和鄉村生活體驗為特色的生態型休閒度假旅遊區。相傳,邢江河在夜郎時就被稱為「大河十三寨」的中心,平疇沃野,稻田千頃,山青水秀,河道自然彎曲,沿岸翠竹蓬勃,一年四季,濃墨秀彩,素有「山裡江南」之美譽。邢江河鄉村旅遊休閒度假區,也是安順屯堡文化旅遊的核心景區,2010年被評為貴州省十大重點旅遊項目,項目總投資3億元。
邢江河鄉村旅遊休閒度假區,以邢江河流域為主線,融布依族村寨、田園風光、知青文化、休閒娛樂為一體,包括邢江河休閒度假村、四道壩畫家村、知青文化博物館、鯉魚島、仙女島、釣魚島、鴛鴦潭、陳法古墓、皇龍奔江、淺水沙灘、皇龍寺等12個景點。
我們來到邢江河,停下車來,在最具邢江河特徵和標誌性的孔橋留影。站在邢江河邊,迎著撲面而來的河風,做個深呼吸,再看看眼前的一片蒼翠,說真的,在企業裡待了幾十年的我們,成天面對高樓大廈、電腦和冷冰冰的機器,總有一種鬱悶和壓抑;而走進這風景秀麗的邢江河,賞十裡荷花,觀小橋流水,沐浴著清爽怡人的河風,體味著濃濃的布依風情,感悟著邢江河的無窮魅力,真有一種「陶令不知何處去,桃花源裡可耕田」的世外桃源之感,真希望這種感慨永存心境。
作者簡介
楊建新,男,筆名,陳墨,湖南新化人,高級教師、政工師。長期在三線軍工企業從事黨務和思想政治工作。喜歡文學和書法,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國企黨建》《貴州調研》《企業文化縱橫》《中國軍工報》《中國航空報》《中國企業政工信息報》《貴州日報》《航空人》《軍工文化》《安順文藝》等全國數十家報刊雜誌發表詩歌、散文、論文、言論、消息、通訊等各類體裁文章數百篇,約60餘萬字。其中,多篇作品在紀念香港回歸以及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等各類活動中獲獎。現為中國航空作家協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