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雪龍號科考船將從位於上海浦東的中國極地考察國內基地碼頭出發,執行我國第31次南極科學考察任務。昨天,記者聯繫上兩位即將隨船出徵的科大學子,他們已經在上海進行最後的準備。
「雪龍號」像一個「迷宮」
今年科大將派出4位學子參與此次南極科考,其中王建成和馬天鳴明天就將乘「雪龍號」出發,還有兩位則要到今年晚些時候乘飛機赴南極長城站。
「我前兩天就來上海了,今天在中國極地研究中心報到,明天集合。」碩士生王建成作為大洋考察隊的一員,將一直在船上開展海洋大氣環境化學的調查工作。這兩天,他正在緊張地調試儀器。這些從科大極地環境研究室帶出來的設備,都要送到船上,並在之後的考察中發揮作用。
因為搬運儀器的需要,這兩天雪龍號科考船已經部分開放,王建成就提前登船目睹了它的風採。「這個船共有七層,其中二三層可以住宿,據說有兩人間和三人間,此外在船尾還有供直升機升降的停機坪。」在船上參觀時,王建成還在船的底層看到了籃球館和健身房。
王建成說,自己只是粗略參觀了一下,就覺得「雪龍號」像一個「迷宮」。不過,在未來五個多月的時間裡,他的主要科研工作都將在船上開展,將有足夠的時間來熟悉船上的細節。
上船後與外界聯繫將受限
科大與中國極地研究中心聯合培養的碩士研究生馬天鳴,此次也將同行,他將赴崑崙站執行南極冰蓋與氣候變化的考察。
由於是赴南極內陸工作,馬天鳴說,他們的實驗儀器要等到達地方後再進行安裝調試。從上海啟程到南極內陸大約需要一個月時間,在此期間,他要配合王建成在船上做一些工作。
上船之後,手機將不再好使,他們與外界的聯繫就不能那麼頻繁了。馬天鳴告訴記者,雪龍號為他們設立了新的郵箱,「考慮資費和一些限制,我們一般都會選擇老師和家人作為主要聯繫人。」必要的時候,衛星電話也是一種聯絡的手段。
兩人帶零食、名人傳記隨行
王建成和馬天鳴將於明年四月左右回國,此次離家多日,除了必備的防寒衣物,兩人並沒有帶多少行李。
「我還帶了一些零食。」王建成笑稱,聽說「雪龍號」上的夥食還是不錯的,補給充足。
馬天鳴則帶上一些自己喜歡的名人傳記,他告訴記者,在遠離大陸的地方閱讀這類書籍,或許會有一些新的啟發。
記者了解到,「雪龍號」在出發前還將舉行出徵儀式,馬天鳴還特別邀請了自己的同學和家人前來送行,一起見證這個特殊的時刻。
徐臘梅 新安晚報、安徽網記者 陳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