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寫本文之前,三叔搜了一下摩託車頭盔推薦相關的文章,發現很多文章不是告訴你什麼是全盔半盔,就是告訴要選shoei、AGV等大牌頭盔,這些當然都很有道理。然而,很少人從專業的角度、基於行業的經驗、使用心得來推薦成文,大多是人云亦云,大家都覺得shoei好,那就是它好,百度說它好那就是好。作為一個閱盔無數的人,有必要說說一些人生的經驗,來告訴大家怎麼挑選一款合格的摩託車頭盔,選頭盔都要注意哪些方面。
那麼,怎樣才算識貨呢?一言以蔽之,不論看到什麼品牌頭盔,都能說出它的一二三四五,好在哪裡。我們去選購頭盔的時候,要能看出它的好壞,符不符合格線的標準。
頭盔在行話裡有兩類,分為A類頭盔和B類頭盔,A類頭盔是適用於125cc及以上的摩託車乘員使用,即全盔和四分之三盔。B類頭盔適用於125cc以下摩託車乘員使用,即我們所說的瓢盔。所以注意啦,騎125cc排量以上的摩託車,就不要戴瓢盔,不安全。
摩託車頭盔一般由五部分組成,1殼體,2緩衝層,3內襯,4佩戴裝置,5鏡片。拿到一個頭盔,怎麼看它的好壞呢?看殼體→摸緩衝層→品內襯→拉佩戴扣→觀鏡片→讀標誌。最後才是下判斷,才能識貨。
一、看殼體
殼體就是頭盔最外面那層,製作殼體材料一般有PP、ABS、PC+ABS合金料、玻璃鋼、碳纖維、複合纖維等,以纖維材料技術含量最高,也最貴。ABS和纖維類盔體主要特點區別是,ABS在撞擊下容易發生碎裂,纖維類的盔體由於是多股束狀纖維絲結成,被衝擊後不易碎裂開。
1. 要知道用什麼材料製成的殼體;2.要細品外表漆工怎麼樣,過渡邊緣是否自然;3、殼體外表前、後、左、右是否有反光材料或醒目塗貼;4.要看外殼通風口是否通暢對流。
殼體材料:反應了頭盔的價值和製作工藝;
漆工:能反應頭盔廠家細節處理,是否良心;
反光材料:騎行時容易讓來往車輛及行人注意到駕駛員;
通風口:這也是細節處理的方向,代表做工水平,夏天能在頭盔內形成空氣對流,不至於悶熱。
二、摸緩衝層
緩衝層即殼體的內層,在內襯和殼體中間,一般為泡沫製成,是吸收碰撞能量的主要區域。這塊我們看:1.泡沫的密度是否均勻;2.擠壓後是否移位。
三、品內襯
內襯是接觸我們頭部的主要區域,品內襯,意味著我們要:1.細聞一聞內襯是否有異味;2.材質是否透氣。
有異味一般代表材料有問題,長時間使用對身體有害;透氣能緩解夏季騎行出汗的悶熱。
四、 拉佩戴扣
佩戴裝置的部件應永久與佩戴裝飾或頭盔連接,也就是說,佩戴的扣子不能隨意扯下。
佩戴扣一般分為雙D環、滑動兩種類型。雙D環安全係數更高,上賽道一般也要求頭盔為雙D環扣。只有在有意識操作時才能被打開,我們可以用力拉一拉,看會不會被扯開。
五、鏡片
鏡片是我們騎行視野的主要來源,要求透光、視野良好。
1.前方視野清晰,鏡片上不能有劃痕2.左右兩側視野有餘光3.鏡片在開合過程中,應能保持非人力下保持穩定4.打開到最高位置,圖中這個角度應大於5度。
六、讀標誌
每頂頭盔,在其內部都應該有永久性標誌,黑心工廠貨的除外:1.產品名稱;2.生產廠名廠址;3.商標;4.產品種類(前文說的AB類型);5.產品型號、規格;6、生產日期批次號7.產品生產許可證;8.合格標誌
從這些信息我們可以知道哪個工廠生產,是否過保,是否有認證標準,3C、ECE、JIS、DOT等等,摩友一般都從認證標準來識別頭盔的等級,這是一種簡單粗暴的方法,不同國家,不同三方機構做出了不同的標準,側重點各有不同,有的重視碰撞測試,有的重視下落測試,大方向不會差,本文先不做贅述。
最後還有一個國內摩友比較關心的,那就是重量,按國家標準來看,A類頭盔不應大於1600g,B類頭盔不應大於1000g,我們有時候嫌頭盔重,往往是因為手持頭盔嫌重,其實應戴在頭上感覺,1600g以內都是正常的。
最後總結,看殼體、摸緩衝層、品內襯、拉佩戴扣、觀鏡片、讀標誌。你才能真正識貨,不要一味只從品牌出發,從手裡的每一個頭盔的綜合細節出發,幫助選出最適合自己的頭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