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見的閩南古厝

2020-12-14 騰訊網

春節回老家,由於疫情期間,不能隨處走動,就在自己村子溜達。

村子裡發現還有一些老房子的存在。這些房子年代久遠,已經非常的破舊,但是還保留其整體的格局。

這些主要是用石頭疊起來,紅土粘其牆壁,瓦片蓋起來的房子,門庭外種有木瓜跟橘子樹。

所以我就藉此機會,拿起手機,拍照留念下

這是房子間的小道路,也是用石頭鋪起來的。

閩南古厝特色的紅磚

現在農村,家家戶戶都蓋上新房子,留有這種建築風格的房子已經少之又少了。

古厝是指在閩南一帶的傳統民居,在閩南語裡,「厝」是房子,紅磚厝就是用紅磚蓋的房子,也是閩南最有代表意義的傳統建築。

今天,閩南大地上數百座紅磚厝建築,為我們開著一扇扇充滿溫暖而疏遠記憶的大門。它濃縮了閩南人堅韌、開朗、沉著、豁達的性格。

人是家的靈魂,家是精神的港灣。閩南人對家園故裡強烈的歸屬意識,歷盡歲月洗禮,伴隨閩南人文脈絡的生生不息,綿延不絕。

相關焦點

  • 閩南古厝與金門的聯繫
    閩南古厝的幾個重要元素 :粉紅的磚瓦,石材,屋頂燕尾等這些元素在金門都得到了很好的傳承。而金門的閩南式古厝,更多吸收了中國其他建築元素,以及西洋,南洋風味,也許沒有傳統閩南古厝那種古典感,經典感,但也給人似曾相識的感覺。
  • 閩南第一古厝-中憲第
    國務院文物保護單位:中憲第(石井大厝內),又名99間,位於民族英雄鄭成功祖地——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鎮延平街道,與金門僅距離6海,系南安石井人鄭運錦前往臺灣經商致富後,於清代雍正六年(1728年)回鄉建造成為一整座規模宏大、號稱「閩南第一古厝」的府第式閩南古建築。2013年入選第七批全國文物保護單位。佔地面積7780平方米,現存的珍貴古厝建築。
  • 廈門同安古坑村:做足三角梅文章,閩南古厝活力煥新
    ■花叢掩映、綠藤扶牆的閩南古厝。臺海網7月30日訊 據廈門晚報報導 古老的西源溪潺潺流淌,火紅的三角梅絢爛綻放,深沉的古厝群默立鄉野,驅車在古坑村鄉間疾馳,驚起一灘水鳥,不遠處千日紅三角梅產業園裡,「同安紅」花開滿園紅似火。
  • 保護閩南古厝 留住美麗鄉愁
    原文連結:《保護閩南古厝留住美麗鄉愁
  • 藏在「深閨」中的閩南古厝群
    藏在「深閨」中的閩南古厝群>) "← →"翻頁 3月17日,記者走進福建省漳州市浮宮鎮霞郭村,探訪這裡整片藏在「深閨」亟待保護的閩南古厝群
  • 古厝悲歌——閩南古大厝的保護刻不容緩!
    《一》曾幾何時,走在閩南大地上,經常可以看到為數不少的閩南皇宮式古大厝。這些閩南古厝是散落在閩南一帶的傳統民居,在閩南語裡,"厝"是房子,紅磚厝就是用紅磚蓋的房子,也是閩南最有代表意義的傳統建築。本著對閩南古大厝的關注和喜愛,對閩南文化和古建築文化的保護責任為出發點,本人以我的出生地古厝為例,通過這幾年拍的一些實景照片證實所言非虛,深入分析造成這些古厝被破壞,盜竊的原因,尋找追蹤被盜物的流向,並且呼籲有關文物管理部門,重視這些愈演愈烈的偷盜及買賣非法之物的現象,大力保護和修繕這些很有文化價值的建築物,懲處非法偷盜和破壞者,斬斷文物非法交易的利益鏈條,刻不容緩
  • 7公頃閩南古厝留住「山頭記憶」
    7公頃閩南古厝留住「山頭記憶」友達光電(廈門)有限公司舉辦《守望·山頭村》影片首映禮坐落於火炬(翔安)產業園區的友達光電(廈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友達」)佔地100公頃,在這偌大的廠區內,一處閩南古厝聚落總能吸引最多的目光。原來,這是擁有170年歷史的山頭村古民居。昨日下午,一場充滿儀式感的《守望·山頭村》影片首映禮在友達光電(廈門)有限公司舉行,向來客們講述了現代企業與傳統文化和諧共生的情懷。
  • 丁建南:」閩南古厝「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閩南古厝保護迫在眉睫  「事實上,閩南古厝不僅僅是閩南地區歷史的傳承和見證,更是閩臺共同的物質文化遺產。但隨著廈門房地產建設的加快及土地資源的增值,由於缺少保護主體,致使中山路、海滄、湖裡等地區不少閩南古厝群遇到毀滅性的破壞。「廈門思明區政協委員、福建省收藏家協會名譽會長丁建南說道。
  • 探訪臺北林安泰古厝 感受閩南文化風情
    探訪臺北林安泰古厝 感受閩南文化風情  【解說】坐落在臺北市中山高速路南側的林安泰古厝,於鬧市中偏安一隅。朱紅色的院牆方磚,錯落有致的屋簷瓦當,散發著古香古色的閩南文化氣息。  探訪臺北林安泰古厝 感受閩南文化風情  【解說】坐落在臺北市中山高速路南側的林安泰古厝,於鬧市中偏安一隅。
  • 在臺灣鹿港遇見閩南紅磚古厝
    這是鹿港民俗文物館內的一處紅磚古厝建築群(4月24日攝)。  走進與福建泉州隔海相望的臺灣西海岸鹿港古鎮,在街巷深處可常見富有閩南特色的紅磚古厝,印證著閩南傳統文化對鹿港古鎮的影響。
  • 【閩南建築】中國傳統建築——閩南古厝
    閩南古厝是指在閩南一帶的傳統民居,在閩南語裡,「厝」是房子,紅磚厝就是用紅磚蓋的房子,也是閩南最有代表意義的傳統建築。
  • 古厝新語——廈門創新傳承弘揚閩南文化剪影
    (記者 林銘鴻攝)  廈門網訊 (廈門日報 記者 沈彥彥)這幾天,位於中山路的蘭琴古厝又有了「新喜」,一對東北來的新人入住到蘭琴古厝中,他們正在古厝中取景拍攝婚紗照,並準備在這百年閩南古厝中舉行婚禮。「廈門是一座迷人的城市,在古厝中定終身,這一定會是一場浪漫詩意、值得回味的婚禮。」「95後」新郎陳臻誠說。隨著旅拍行業的興起,廈門也成為旅拍的熱門地。
  • 遊學活動 | 探訪紅磚古厝,傳承閩南精神
    閩南古厝在建築史上一直是特殊的存在,以它樸實厚拙的紅磚、優雅的「燕尾式」脊角吸引著大家。目前在閩南大地上還存有數百座紅磚厝建築,12月27日我班同學們來到大帽山境•寨仔尾裡,探訪紅磚古厝,感受閩南文化,開啟一段學習與傳承的研學旅途。冬至過後,早晚溫差驟降也抵擋不住同學們對這次研學旅途的滿滿期待,一路歡聲笑語。
  • 我是福建人,更是閩南人,我叫「古厝」!
    圖片來源於網絡閩南古厝(「厝」在閩南方言裡指的是房子,紅磚厝就是用紅磚蓋的房子)是閩南最有代表意義的傳統建築。「紅磚文化」不止是閩南古厝建築特色的發展與成就的概括,更多是閩南人精神世界相連接的文化。在新時代裡,閩南人要發揚「紅磚文化」,積極參加到保護古厝的行列中,讓古厝永遠綻放,世世永存。
  • 雕梁畫棟燕尾脊 閩南古厝紅磚文化
    閩南話把房子叫厝。閩南紅磚古厝,紅磚紅瓦,豔麗恢弘,盡顯建築之張揚,而內在則質樸端莊。
  • 臺灣鹿港古鎮:在街巷深處遇見富有閩南特色的紅磚古厝
    ­  這是鹿港民俗文物館內的一處紅磚古厝建築群(4月24日攝)。走進與福建泉州隔海相望的臺灣西海岸鹿港古鎮,在街巷深處可常見富有閩南特色的紅磚古厝,印證著閩南傳統文化對鹿港古鎮的影響。新華社記者林善傳攝
  • 蘭琴古厝,廈門中山路鬧市中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典型閩南紅磚古厝
    廈門蘭琴古厝百年古厝的命運廈門蘭琴古厝在古厝四百多年的歷史中,數度易主,但中堂上掛著朝廷賞賜的「閩南戴德」的牌匾,可以想像當年主人之高潔。2007年,蔡耀輝先生召集了幾位木匠、工匠,歷時七年,耗資900萬對古厝進行修繕,現在,破舊的古厝已改造成庭院式酒店,成為了古厝保護以房養房的一個成功例子。蘭琴古厝的一些建築特色:蘭琴古厝是一座閩南傳統的二進三開紅磚大宅院,紅磚木雕,飛簷翹角。 古厝大門兩旁,有一對抱鼓石。
  • 坂埔古厝:閩南「皇宮起」建築博物館,紅磚古厝見證古代宗法制度
    閩南民居營造技藝,起源於曾為世界第一大港所在的泉州,曾作為中國傳統木結構營造技藝而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福建多個地區,將房子稱之為「厝」,自五代以來,閩地的先民們將獨具閩南特色的建造技藝發揚光大,留下了眾多古厝遺蹟。
  • 福建晉江:閩南古厝的煙火「夜生活」
    位於福建晉江的閩南歷史建築群五店市傳統街區中,喧鬧聲漸起,初上的華燈將紅磚古厝點亮。厝邊名為「狀元街」的道路旁,幾個非遺傳統手藝攤位開始張羅起來,草編棕編、捏麵人、畫糖人……引人駐足圍觀。 「晚上是五店市最熱鬧的時候,不僅有外地的遊客來玩,附近的居民也經常來這裡散步,一直到將近午夜都人來人往的。」
  • 翔安這個高科技工業園區,竟藏著這麼美的閩南古厝
    在這偌大的廠區內,一處閩南古厝聚落總能吸引最多的目光。原來,2005年底,友達光電在此建廠時,秉承以原跡、原樣、原味方式保存歷史的理念,在極富科技質感的廠區裡,保留了山頭村的閩南古厝聚落。這處山頭村古厝聚落的入口,是一面布滿魚鱗狀圖案的山牆。它的前身是廠址內小山頭上一所學校廢棄的牆壁。2005年建廠選址時,彭雙浪站在這個山頭高處俯瞰整個廠區,背靠著這面山牆來規劃廈門友達光電的未來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