坂埔古厝:閩南「皇宮起」建築博物館,紅磚古厝見證古代宗法制度

2020-12-14 吳先生的平凡世界

閩南民居營造技藝,起源於曾為世界第一大港所在的泉州,曾作為中國傳統木結構營造技藝而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在福建多個地區,將房子稱之為「厝」,自五代以來,閩地的先民們將獨具閩南特色的建造技藝發揚光大,留下了眾多古厝遺蹟。

這些建築就地取材,大多以花崗巖、紅磚相互壘砌,這便是閩南建築技藝中的「出磚入石」。

以磚石構建的牆體,不僅堅固耐用,還能防潮防火防蟲害,冬暖夏涼,對於氣候潮溼的福建地區,非常具有實用意義。

而獨具一格的燕尾脊,如同彎月一般,向兩端高高翹起,屋脊尾部如同燕子的尾巴,一分為二,這樣形制的屋頂,已經成為福建民居的「代名詞」。

屋宇的磚、石、木等主要材料,又被當地工匠精雕細琢,一座雕梁畫棟、珠圍翠繞的閩南民居又被人冠以「皇宮起」的頭銜。

顧名思義,「皇宮起」便是閩人模仿古代皇帝所居的皇宮建築。譬如紅色建材,本來是皇家特有,普通人是不可以使用的,但閩南古厝卻多以紅色為主。

這自然與古代福建與世隔絕的地理環境有關,這裡既遠離中原王朝的統治中心,又因為海上貿易而積攢了大量財富,久而久之,商人們爭相鬥豔的「紅磚厝」,自然被朝廷默然許可了。

在泉州南安市英都鎮內,13幢古樸瑰麗的閩南古厝,靜靜地坐落在群山之中,這些清朝乾隆年間的古建築,已昂然矗立了數百年光陰。

它們多被冠以富有中國傳統特色的名字——頂點金、棋盤厝、在中堂、若蓮居、思源居、康美居、存善堂、順興居、含章堂、封君祠、近賢堂、德美居、箭樓居。

2019年,這13幢建築一同被列入「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有了一個統稱——坂埔古厝。

坂埔古厝可謂是閩南民居的「建築博物館」,這些建築多為村中洪姓先祖所建,其中尤以「頂點金」最為完好精美。

黛瓦紅牆白石柱,雕刻細緻的簷下木吊筒、雀替,寓意吉祥的花紋雲彩線條優美,八仙人物的牆雕栩栩如生,走進屋內,腳下便是紅色的地磚。

可以說,「頂點金」是古代無數閩南民居的縮影,在福建各地的民宅、宮廟、祠堂,都不乏類似的建築物。

「頂點金」由洪氏先祖洪光乘所建,是其第四子的住宅,第四子是洪光乘小妾所生的孩子,名義上又是他的「侄子」,這其中又蘊含著怎麼樣的故事呢?

原來洪光乘還有一位哥哥,他們都是出自當地一名大財主,擁有著大量的土地,田連阡陌,家財萬貫。

兩人在父親死後,平分了家業,但好景不長,洪光乘的哥哥成家後未曾生下一子繼承家業,便重病身亡,撒手西去。

洪光乘極為重視家族血脈的傳承,他的正妻為其生了三個男孩,他就想著將其中一個過繼給哥哥,繼承其香火。

或許是他的妻子愛子心切,不忍割捨心愛的三個孩子,便向洪光乘提議納一個小妾,由小妾所生的第一個男孩,承繼他哥哥的香火。

他的妻子還親自做媒,為洪光乘挑選了一個楊姓小妾,過了幾年,妾生的兒子順利給其大哥繼承了血脈。

按理說庶出的兒子,在家族中的地位是最低下的,但因為其成為洪姓老大一脈的傳人,他的房子成了中心的「頂點金」,洪光乘嫡出的孩子們,其建築反而在「頂點金」的兩旁。

如今,封建時代的宗法制度早已分崩離析,唯有十三幢古厝,還巍然屹立,見證著一代又一代的歷史變幻。

相關焦點

  • 紅磚古厝:準備「申遺」的閩南建築
    紅磚古厝,閩南的一抹富有溫度的紅。如果翱翔閩南大地,你會發現星星點點,似乎天上落下的花瓣,又似渲染了大地的斜陽。這是一座座具有古代皇家宮殿的樣式建築,它們外表以條石為基,紅磚為牆,赤色琉璃為瓦。或三或五院落,中為庭院廳堂,兩側有護厝,對稱格局,穩重厚實,古典華麗。
  • 雕梁畫棟燕尾脊 閩南古厝紅磚文化
    閩南話把房子叫厝。閩南紅磚古厝,紅磚紅瓦,豔麗恢弘,盡顯建築之張揚,而內在則質樸端莊。
  • 福建泉州十八景之一,被譽為閩南建築大觀園,紅磚古厝的傑出代表
    閩南建築的傑出代表,除了土樓,另一個就數那些獨具特色的紅磚古厝了。紅磚古厝又叫「皇宮起」,是福建四大民居形式之一,自五代以來,閩地的先民們將獨具閩南特色的建造技藝發揚光大,留下了眾多古厝遺蹟。泉州作為古厝的重要發源地之一,至今保留著眾多聞名全國的古厝群,而位於泉州南安的蔡氏古民居,更是其中傑出的代表。
  • 紅磚古厝凝鄉愁:僑鄉晉江的「建築博物館」五店市
    紅磚古厝凝鄉愁:僑鄉晉江的「建築博物館」五店市 2020年09月01日 16:05   來源:新華社客戶端
  • 閩南紅磚古厝博物館,《西虹市首富》在此取景,廈門周邊好去處
    說起福建省內的城市,每個人都能列舉一二,福州,廈門,泉州,漳州等等,其中以廈門最為出名,甚至蓋過了省會福州,廈門,已經成為了全國人的廈門,但其實在廈門周邊,還藏著很多更有歷史的更值得去看的景點。而坐落在晉江老城區青陽鎮核心區的五店市,則是晉江城區的發源地,是其傳統文化的歷史見證。從廈門北站坐動車,只需20分鐘就可以到晉江,交通非常方便,這裡也是許多廈門工作但買不起房子的人置業的地方之一,而令人驚奇的是這片傳統街區,這一片紅磚古厝就隱藏在繁華的高樓大廈間,它的旁邊便是晉江萬達廣場,現代與傳統,就這樣融合貫通在一起。
  • 【閩南建築】中國傳統建築——閩南古厝
    閩南古厝是指在閩南一帶的傳統民居,在閩南語裡,「厝」是房子,紅磚厝就是用紅磚蓋的房子,也是閩南最有代表意義的傳統建築。
  • 遊學活動 | 探訪紅磚古厝,傳承閩南精神
    閩南古厝在建築史上一直是特殊的存在,以它樸實厚拙的紅磚、優雅的「燕尾式」脊角吸引著大家。目前在閩南大地上還存有數百座紅磚厝建築,12月27日我班同學們來到大帽山境•寨仔尾裡,探訪紅磚古厝,感受閩南文化,開啟一段學習與傳承的研學旅途。冬至過後,早晚溫差驟降也抵擋不住同學們對這次研學旅途的滿滿期待,一路歡聲笑語。
  • 廈門翔安:講述紅磚古厝的文化味兒
    不久前,「來去翔安住一晚 兩岸攝影師聚焦紅磚古厝」的主題拍攝活動在廈門翔安舉行。「透過鏡頭捕捉古厝景觀時,也發現古村落中民風淳樸,景美人更美。」 受邀的福州攝影師唐希說。  古民居是閩南傳統建築的典型代表,主要建築材料就是紅磚,因而得名紅磚古厝。在翔安,不僅古村落多,且村落中的紅磚建築規模大、保護完整、歷史悠久。
  • 紅磚古厝:那一抹閩南紅的風情
    國家文物局日前公布了《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包括大運河、絲綢之路及海上絲綢之路、哈尼梯田等在內的45項文化遺產上榜,南安、廈門聯合申報的閩南紅磚建築群名列其中。這也意味著,南安紅磚建築朝著「世遺」的目標又邁進了一步。那麼,南安目前有多少紅磚建築?它們都有哪些動人的故事?本報記者帶您一起尋找和領略南安紅磚建築的魅力。
  • 蘭琴古厝,廈門中山路鬧市中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典型閩南紅磚古厝
    廈門蘭琴古厝在古厝四百多年的歷史中,數度易主,但中堂上掛著朝廷賞賜的「閩南戴德」的牌匾,可以想像當年主人之高潔。2007年,蔡耀輝先生召集了幾位木匠、工匠,歷時七年,耗資900萬對古厝進行修繕,現在,破舊的古厝已改造成庭院式酒店,成為了古厝保護以房養房的一個成功例子。蘭琴古厝的一些建築特色:蘭琴古厝是一座閩南傳統的二進三開紅磚大宅院,紅磚木雕,飛簷翹角。 古厝大門兩旁,有一對抱鼓石。
  • 臺灣鹿港古鎮:在街巷深處遇見富有閩南特色的紅磚古厝
    ­  這是鹿港民俗文物館內的一處紅磚古厝建築群(4月24日攝)。走進與福建泉州隔海相望的臺灣西海岸鹿港古鎮,在街巷深處可常見富有閩南特色的紅磚古厝,印證著閩南傳統文化對鹿港古鎮的影響。新華社記者林善傳攝
  • 在臺灣鹿港遇見閩南紅磚古厝
    這是鹿港民俗文物館內的一處紅磚古厝建築群(4月24日攝)。  走進與福建泉州隔海相望的臺灣西海岸鹿港古鎮,在街巷深處可常見富有閩南特色的紅磚古厝,印證著閩南傳統文化對鹿港古鎮的影響。
  • 安溪漂亮古厝,居然是閩南史上最早違章建築,金德厝藍田茶商地標
    看慣了白牆灰瓦馬頭牆的徽派古建築,一路上,那些青石、紅磚、杉木、黑瓦的閩南特色古厝,和傳統民居中張揚高蹺的燕尾脊,讓我倍感新奇。來到藍田除了訪茶,便四處去看民居、找古厝。「厝」在閩南的方言裡就是房子,「古厝」當然是指古老的房屋。雕梁畫棟皇宮起,在安溪鄉間,一棟棟民居有的像皇宮,有的像小廟,當地人稱為「大厝」。
  • 金門紅磚古厝的前世今生(圖)
    緋紅的磚牆屋瓦、高翹的屋脊、精美的雕梁畫棟、栩栩如生的磚石浮雕、鐫花刻鳥的窗欞……金門紅磚古厝的種種元素總喚起福建人似曾相識之感,誠如臺灣文化大學李乾朗教授所言:「臺灣典型民居無論是結構、材料,還是建築風格,都與閩南傳統民居一脈相承,臺灣約七成建築秉承閩系紅磚建築風格。」
  • 丁建南:」閩南古厝「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廈門,有著豐富的閩南古厝遺產資源,是根在閩南的古人們智慧的結晶和實踐活動的產物,承載著十分豐富的閩臺兩地歷史、藝術、科學方面的信息,是閩臺「文緣之根」的見證,是寶貴的物質文化遺產。
  • 廈門市中心藏著一片紅磚古厝,被摩天大樓包圍,遊客稀少拍照超美
    如果要從閩南方言中選一個最能代表地方特色文化的字,那一定是「厝」字莫屬了。壯麗的閩南紅磚古厝主要分布於福建廈、漳、泉等地。紅磚汲取了中國傳統文化、閩越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精華,成為閩南文化的重要體系。「紅磚白石雙坡曲,出磚入石燕尾脊,雕梁畫棟皇宮式。」是對閩南紅磚建築特色的形象表述。
  • 古厝悲歌——閩南古大厝的保護刻不容緩!
    《一》曾幾何時,走在閩南大地上,經常可以看到為數不少的閩南皇宮式古大厝。這些閩南古厝是散落在閩南一帶的傳統民居,在閩南語裡,"厝"是房子,紅磚厝就是用紅磚蓋的房子,也是閩南最有代表意義的傳統建築。閩南這數百座紅磚厝建築,為我們打開著一扇扇充滿溫暖的記憶大門——它濃縮了閩南人堅韌、開朗、沉穩、豁達的性格特徵。閩南人對生活的美好祈願,也賦予了這些紅磚厝豐富多彩的建築表達語言,形成了紅磚文化深沉而獨特的底蘊。在中國封建社會典型的農村生活中,包含了家居、教育、祭祀三要素。
  • 罕見的閩南古厝
    閩南古厝特色的紅磚 現在農村,家家戶戶都蓋上新房子,留有這種建築風格的房子已經少之又少了。
  • 廈門這座百年紅磚古厝,蘊含濃濃閩南韻味!
    紅磚厝是用紅磚蓋的房子,是閩南最代表意義的傳統建築。今天,閩南大地上數百座紅磚厝建築,為我們敞開著一扇扇記憶大門。它濃縮了閩南人堅韌、開朗、沉著、豁達的性格。
  • 兩岸廣播媒體記者走訪金門紅磚古厝 聯合採訪活動圓滿落幕
    金門至今遺存2600多幢紅磚古厝,在位於金城鎮西南角的「兩岸同名村」——水頭聚落,是一個以黃姓為主的多姓聚落,有著700多年的歷史。海外歸僑黃輝煌的宅邸充滿歐式建築風格和周邊的閩南風格建築形成了鮮明的對照水頭聚落最大的魅力在於中西合璧。這裡既有傳統的閩南大厝,又有帶有歐式風格洋樓。西式屋頂和中式窗楞相輝映,燕尾脊與巴洛克式門柱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