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聯合早報》:民主政治與社會衝突

2020-12-25 人民網

原標題:新報:民主政治與社會衝突

  參考消息網5月6日報導 新加坡《聯合早報》3月18日發表題為《民主政治與社會衝突》的文章,作者為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所所長鄭永年。文章稱,翻開任何一本民主教科書,人們總是把諸多美好的價值和民主政治聯繫起來,例如免於專制之苦、政治參與、個人權利的實現、社會的和諧、經濟發展、高收入、社會公平等等。這也就是為什麼自近代以來,越來越多的國家把建設一個民主政治秩序作為目標的原因。不過,上述這些美好詞彙只是對那些發達國家的民主社會的描述。

  儘管發達社會尤其是西方社會的民主,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但這些價值或多或少都已經成為現實。然而,當人們離開教科書和西方發達國家,而把目光轉移到非西方民主國家的時候,除了少數幾個國家,情況就不是像民主教科書所描述的那麼理想,也看不到西方民主那樣的情形,甚至剛好相反。在非西方社會,很多民主面臨著無窮的社會衝突。近來的泰國、烏克蘭、委內瑞拉等等都是很好的例子。為什麼會這樣?

  民主在歷史上具建設性作用

  要理解這種現象,人們就要理解西方式民主的擴張過程。儘管世界各地近代之前存在過不同形式的民主,但西方民主成為主體之後,從西方向非西方社會傳播開來。在人們把民主視為一種需要追求的價值之前,必須把民主視為是一種國家建構的制度方法。總體上來說,在一些時候,民主促成了國家的建構,但在更多的時候,民主是國家解構和破壞的力量。

  在兩個歷史階段,民主具有建設性作用。第一個歷史時期是帝國解體之後,民主成為國家建設的主要政治形式。帝國解體之後,世界進入民族主權國家時代。在西方,在帝國的廢墟上不僅產生了一個個獨立的國家,而且也產生了商人階層和資產階層。那個時代,精英民主對國家最具有建設作用。在國際層面,西方確立了主權原則,承認各個國家的主權,並且互相承認,互相尊重。一個主權國家不幹預另一個主權國家的內政。這使得各主權國家有一個良好的國際環境,來進行國家制度建設。

  在國內,君主貴族和商人資產者也經常能達成政治妥協,實現精英民主。簡單地說,君主為了統一國家,需要大量的經濟資源,因此必須尋求商人的支持。國家的統一能夠形成一個更大的民族市場,因此也符合商人資本的利益。商人資本一方面出錢支持國王的國家統一大業,同時也擔心國王會侵害和掠奪他們的利益,因此要約束和限制國王的權力。議會、法治、財產權等等今天我們所看到的一系列的西方基本國家制度,都是君主貴族和商人資產階層互動的產物。

  西方在建立民族國家過程中,所提出的理想原則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這一極端自由主義的原則,不僅在西方民族國家的歷史上經常導致衝突和暴力,更成為後來後發展中社會的國家建設不可克服的障礙。

  對國家建設而言,民主具有建設性的第二個歷史階段,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反殖民地運動。在第一個階段,民主主要發生在西方。在這第二個階段,民主主要發生在非西方社會。在反殖民地過程中,民主扮演了整合和團結的作用。如同西方社會,大多數非西方社會也表現為多民族共同生活的特徵。反殖民地表明,這些不同民族都面臨一個外在的敵人,即帝國主義和殖民地主義者。這促成了一些後發展中國家內部的各種民族的聯合,在反殖民地過程中,建成多民族國家。

  「非自由民主」是歷史過程

  在這兩個時代,所謂的民主都是精英政治,民主是精英之間的政治博弈。主權國家時代的民主主要發生在西方。西方民主在大部分時間裡表現為精英政治,選舉權僅僅限於少數社會群體,是非常有限的民主,例如存在著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的財產限制、性別限制(婦女沒有選舉權)、族群限制(少數族群沒有選舉權)等。西方學者經常把非西方社會的民主,描述成為「非自由民主」(illiberal democracy),以區別於西方的「自由民主」(liberal democracy)。其實,這並不符合歷史事實。西方民主在大部分歷史時間裡,也是非自由民主。所謂的「自由」僅僅限於少數人之間,也就是精英之間。在反殖民地運動階段裡,民主也是精英政治。事實上,大多數反西方殖民地主義的政治精英,都接受過西方教育,民主主要表現為受過西方教育的本土精英和西方宗主國精英之間的衝突。當時,本地老百姓的民主意識並不高,屬於動員型的民主政治。也就是說,人民是被動員進入民主政治過程的,而非像西方國家那樣,商人資產者是自下而上地參與。動員型民主的這一特徵,也為這些國家的民主留下了負面的遺產。這些國家的民主化主要是來自意識形態,包括民族主義(反對殖民地主義)、對民主價值的嚮往、趕超西方國家等等。問題在於,對意識形態的支持不能持續多久。當民眾開始追求西方國家人民所具有的民主價值的時候,麻煩就出現了,理由很簡單,這些國家根本不存在西方發達國家那樣的社會、經濟和文化等條件。

  今天,不管已經民主化了的國家的民主現狀如何,民主已經儼然成為各個國家的國家建設主要原則。但自冷戰結束以來,從民主的現狀來看,人們不難發現,除了少數幾個案例,民主所發揮的作用更多的是解體現存國家,而非建設國家。我們現在面臨這樣幾種主要衝突情形。

相關焦點

  • 新加坡大選:民主「成人禮」
    五年一次的新加坡大選選情前所未有的激烈,新加坡民主進一步走向成熟。良性的競爭可推動政治的健康發展,而這正是民主的意義所在  46歲的黃文強,出生在新加坡國家獨立的1965年。按他的話說,恰好一腳踩在第二代新加坡人——「65後世代」的開端。
  • 新加坡聯合早報網主編鄭維訪談錄
    鄭維(●):新加坡聯合早報網主編   陳宇寧(▲):復旦大學新聞學院碩士研究生   ▲網際網路市場調查公司Hitwise公布的數據顯示,聯合早報網是去年新加坡最受歡迎的報紙網站,您怎樣看待這個榮譽
  • 聯合早報:美國富國銀行醜聞的政治效應
    聯合早報:美國富國銀行醜聞的政治效應 2016-09-26 14: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吳合琴   中新網9月26日電 新加坡
  • 鄭永年:新加坡有民主,而且是優質民主
    但新加坡經濟高度發展、政府廉潔高效、環境優美整潔、人們謙和有禮,又幾乎滿足了人們對好社會的想像。身在新加坡,感受著一個好社會帶來的安全感和舒適感,不免產生疑惑:這一切,如果不是民主帶來的,那是什麼帶來的?衡量民主,究竟用的是一把怎樣的尺子?強調新加坡經驗的中國,應該從中學習什麼?
  • 聯合早報:積重難返的美國槍械文化
    信息 聯合早報:積重難返的美國槍械文化 2016-06中新社記者 刁海洋 攝     中新網6月23日電 新加坡《聯合早報》23日發表評論稱,美國參議院日前駁回4項進一步控制槍械銷售的議案,反映出槍械文化在美國的影響力,以及寡頭的既得利益團體綁架民主政治的無奈現實。
  • 聯合早報:慕尼黑襲擊案政治衝擊深遠
    信息 聯合早報:慕尼黑襲擊案政治衝擊深遠 2016-07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王詩堯   中新網7月25日電 新加坡
  • 新加坡《聯合早報》舉行《奠基人足跡:新中建交30年》發布會
    新加坡《聯合早報》舉行《奠基人足跡:新中建交30年》發布會 2020-10-06 16: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文泉:很不一樣的新加坡民主
    剛剛主動辭職的新加坡國會議長,就是因為作風問題,不得不過早地結束大好的政治前途。這位年僅44歲的議長,長得很帥又是少數族裔,除了婚外情,沒有其他問題,而且被稱是一位勤政愛民,主持公道的人。因此,為他惋惜的同時,也不得不感嘆新加坡民主體制對德行瑕疵的零容忍度。民主是人們所嚮往的,但又往往會落入非理性的黑洞。
  • 駐新加坡大使洪小勇在新加坡《聯合早報》、《海峽時報》刊發國慶...
    2020年10月1日,中國駐新加坡大使洪小勇在新加坡《聯合早報》、《海峽時報》分別刊發中英文國慶獻辭,介紹新中國成立71年來所取得的偉大成就。獻辭中文如下:  71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發憤圖強、艱苦創業,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創造了經濟發展奇蹟,將於今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戰略目標。「小康」這一中華民族2000多年不懈追求的樸素願望和社會理想,即將在今天的中國人民手中成為現實。
  • 蕭功秦:新加坡民主啟示錄
    在中國執政層看來,這個國家經濟持續發展繁榮,法製程序井然有序,社會政治穩定,社會文明程度不斷提高,同時又能成功地保持一黨執政的穩定存在。新加坡這個東亞國家,這個華人佔總人口四分之三的南亞鄰居,近二十年來,始終受到中國政治精英與知識分子的特別關注。新加坡在政治上也是頗有特色的。
  • 新加坡《聯合早報》聚焦園區!
    11月12日《聯合早報》用整整兩個版面聚焦蘇州工業園區以中新合作26年的優異成績續寫美好的智慧未來↓↓↓《聯合早報》專訪吳慶文蘇州市委常委、蘇州工業園區黨工委書記吳慶文接受《聯合早報》書面訪問時表示,除了與新加坡共享「一帶一路」、長三角區域一體化和蘇州自貿片區建設等發展機遇,園區也願幫助新加坡企業搶佔中國
  • 新加坡聯合早報網年度中國經濟論壇在廣州舉行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7月31日報導,以「一帶一路與中國經濟新常態」為主題的新加坡聯合早報網年度中國經濟論壇正在廣州舉行。這是繼北京一系列活動之後,早報網慶祝上線20周年的又一重要活動。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西南財經大學經濟與管理研究院院長甘犁教授、中山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龐中英教授、廣東政協常委、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理事長莫道明先生、中新廣州知識城總裁陳培進先生、新加坡駐廣州經濟參贊馮家強先生作為主講嘉賓,將在本次論壇上分別發言。廣東省新聞辦公室副主任鄧鴻,廣東省外事辦新聞處處長周紀軍,廣州市新聞辦公室主任歐彩群。
  • 《聯合早報》副總編輯韓詠紅:要打造好粵港澳大灣區的品牌
    《聯合早報》副總編輯韓詠紅:要打造好粵港澳大灣區的品牌金羊網  作者:錢瑜  2019-10-22 韓詠紅髮表題為「如何讓東南亞國家更好的認識粵港澳大灣區
  • 新報解讀新加坡的接班政治
    參考消息網9月29日報導 新加坡《聯合早報》9月20日刊登《接班的政治》一文,作者為曾昭鵬。文章稱,新加坡人民行動黨在不久前舉行的全國大選中取得壓倒性勝利,輿論大多集中在討論和分析選舉的結果,包括行動黨得勝的秘訣、新加坡民主進程的未來以及反對黨的前景。
  • 馬來西亞的種族政治與和諧社會
    1957年8月31日,馬來亞聯合邦獲得獨立,巫統、馬華公會、印度人國大黨組成聯盟政府共管馬來亞。然而,敏感的種族問題始終成為馬來亞聯合邦政治鬥爭的焦點。1963年馬來西亞聯邦的建立和1969年的議會大選將短暫的和諧逐步推向深淵。  第二,為了馬來人的特權地位:新加坡退出。1959年,新加坡自治政府總理李光耀提出將新馬合併,引起馬來巫統的緊張和抗議。
  • 聯合早報:是花園城市更是圖書館之城的新加坡
    聯合早報:是花園城市更是圖書館之城的新加坡 2017-08-28《聯合早報》28日刊登標題為《圖書館之城的新加坡》稱,很多外國人都知道新加坡是個花園城市,並以整潔有序聞名,卻少人知道新加坡也是一座圖書館之城,甚至可以說是一個被眾多公、私立圖書館所包圍的島國。
  • 聯合早報:從民進黨辱"中國"等觀臺灣創意缺失
    中新網5月18日電 新加坡《聯合早報》日前刊出署名文章說,校名諧音的話題,挑動了一些民進黨人的靈感泉源。有民進黨人本來要背帶有汙辱「中國」意味的「獅甲國中」的書包,參加5.17的大遊行。臺灣最近力推包括文化創意在內的六大新興產業。
  • 新加坡《聯合早報》文章:中國的安全隱患
    在新加坡過去經濟高速增長之時,也曾經發生過嚴重的火災事故,其慘痛記憶至今依然深刻,但也迅速提高了新加坡對公共場所的安全防範意識。  中國目前同樣處於經濟高速增長和社會大轉型的非常時期。以新加坡和其他國家的發展經歷來看,這個時期安全隱患最多,各種惡性事故最易發生。可以說,中國既有外國的前車之鑑,更有自己的切膚之痛。
  • 聯合早報:「宜居」關乎新加坡永續生存
    信息 聯合早報:「宜居」關乎新加坡永續生存 2016-《聯合早報》13日發表評論稱,新加坡是個城市國家,宜居的課題在新加坡是國家生存的關鍵。
  • 聯合早報:明治申遺還是明智申遺 日本需好好斟酌
    聯合早報:明治申遺還是明智申遺 日本需好好斟酌 2015-05-25 15:55:51對此,新加坡《聯合早報》25日社論表示,日本政府的「明治申遺」,重新揭開東北亞的歷史傷疤。很難在現實中癒合。  文章摘編如下:  明治維新,是日本國門被西方列強打開後,成為近代化國家的主動改革。這一改革,不僅使日本走上迥異於中國的富強之路,也加速了日本的脫亞入歐。憑藉明治維新之功,日本在甲午海戰戰勝清王朝,徹底改變了東亞地緣政治和歷史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