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泉:很不一樣的新加坡民主

2020-12-25 環球網

民主有很多形式,新加坡的民主模式,我用幾個詞來定義和形容,首先是「文明」和「理性」,其次是「真切」和「務實」。

這種文明體現在新加坡的民主活動中,不管是在議會和總統大選,還是國會辯論,或者其他的民主活動中,不能進行無中生有的人身攻擊,不能誣陷自己的對手,更不能用暴力發洩不滿。誰要違反規則,誰就面對法律的後果。參與民主活動者代表民意,為公眾服務,要能夠駕馭自己情感,具備最起碼的道德修養和文明素質。

這種文明的特色,是新加坡民主模式的亮點,也為新加坡的民主鋪墊了一個很好的基礎。因為,民主的基礎就是要允許民意的充分表達,文明的環境才可以為每一個民主的參與者提供平等交流、公平較量的機會,才可以避免把民主的平臺變成相互謾罵、譁眾取寵的場所。

相應的,這種文明也要求參與民主者要有完整的人格,正派的作風,不能有品德和作風上的瑕疵,更不能有經濟或者其它問題,讓別人有「柄」可抓,有「目標」可攻。剛剛主動辭職的新加坡國會議長,就是因為作風問題,不得不過早地結束大好的政治前途。這位年僅44歲的議長,長得很帥又是少數族裔,除了婚外情,沒有其他問題,而且被稱是一位勤政愛民,主持公道的人。因此,為他惋惜的同時,也不得不感嘆新加坡民主體制對德行瑕疵的零容忍度。

民主是人們所嚮往的,但又往往會落入非理性的黑洞。這種非理性,或表現為人們對自己手裡的民主權利極其的冷漠,不但不參與民主的活動,甚至有牴觸的情緒;或表現為極度的感性,輕率地對待自己的權利,甚至會因為一個人的長相、談吐、口音等等,就把自己手裡神聖的選票輕易地送出,全然不去考量這個人的過去表現,是否可以真的代表自己的權益,具備為自己服務的能力。一些國家的「民主」體制當中,政客總在想方設法利用這種選民非理性的特點,將「民主」推向形式主義的斜坡,讓其在這個坡上自由的「滑落」。

制度設計避免情緒黑洞

新加坡的民主模式就要理性很多。從制度設計上,儘可能避免陷入這非理性的黑洞。

首先,它要求全民參與國會和總統大選的投票,從制度上避免了民主的冷漠者失去民主的權利,也保證了民意代表得到全民授權。其次,要求全民冷靜。新加坡大選中,從報名參選的提名日起算,到選民投票的投票日截止,時間很短。更加特別的是,在投票日之前,有一個24小時的冷靜日。第三,避免民主被樸素的種族情感所綁架,專門設有集選區,要求每個政黨派出的候選人團隊必須有少數族裔代表。第四,保證專業人士和反對黨在國會的存在,確保國會日常活動有監督。除民選議員外,還有官委議員,即由國會委任的專業人士,其目的是為立法提供專業的意見;同時還有非選區議員,即從落選的反對黨競選代表中,按得票由多到少選出的議員。非選區議員最多可以有9名,而且必須是反對黨代表。

新加坡的這些民主的舉措,不但讓民主真正地體現全民的意志,給所有選民一個冷靜思考,慎重選擇的機會,不壓制、不淹沒少數族裔和反對黨的意見和聲音;更加重要的是,使新加坡的民主更加的真切、務實、親民和節儉,把握住了民主的實質是內容,而不是形式,也讓民主的成本和代價儘可能減少。

由於沒有譁眾取寵的表演時間和平臺,新加坡的民意代表,即議員,必須要靠自己長期的實際行動和工作業績,取信於民,獲得選民的支持和選票。作為一名議員,除了每周都有一個晚上的「接見選民活動」(MPS),每周還需要抽出兩晚參加社區舉辦的各種活動。周六、周日除了主持、參加各種居民的活動外,可能還要接受選民的邀請,參加婚禮等等。每半年左右,還需要敲開每個選民的家門,噓寒問暖。因此,任何一個想在新加坡從政當議員的人,除了要有崇高的理想,優良的品德和很強的實際工作能力外,還必須做好放棄大量個人時間的準備,而且是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只有通過這樣辛苦的工作,當每次的大選來臨之時,前去拉票時,選民才可能說:「我認識你,我相信你,我選你」。

對於政治黨派來講,他們也必須把政黨的工作重點放在幫助人民改善生活,發展經濟的實際問題上來。任何清談,任何想要通過描繪一個美妙圖畫和遠景的方式來獲取選票,在新加坡基本是行不通的。甚至於連非選區議員這樣的制度設置,對民主本身起到非常務實的「鯰魚效應」,讓所有的議員不得不努力地去工作和表現,否則就會被淘汰下來。

新加坡在2011年舉行了國會大選和總統選舉。在這次國會大選中,人民行動黨(執政黨)第一次失去重要集選區。在這個集選區中的兩個政府部長,也應聲落馬(註:新加坡只有議員可以當部長)。人們將2011年國會大選稱為新加坡政治史上的「分水嶺」。當時在新加坡的人,都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各政治黨派為勝選,使出渾身數解,奮力拉票,從戰略布局,候選人安排,集會組織,宣傳品製作、發放等等進行全方位的動作。

當民主的過程被很好地規範和執行,民主的結果就要被尊重。執政黨不但接受了這一結果,而且在大選之後,以一種讓所有人目瞪口呆的快速效率,對自己的政策徹底檢討,並針對民意進行政策的大幅度整改。

國會大選結束不久,總統大選接踵而至。如同國會大選,四位總統候選人也針鋒相對,唇槍舌劍,在全國人民面前極盡所能地闡述自己的觀點、未來的方略。競爭的過程扣人心弦。最後,陳慶炎先生以少數票當選。大家在感嘆新加坡新一代選民政治取向多樣性的同時,也深刻地感受新加坡民主的真切。

民主的過程再精彩紛呈、公平公正,但如果不能產生讓民眾可以切身感受的實際效果,其根本的意義也就消失殆盡。新加坡40多年的民主政治,不但基本解決了就業、住房、教育、醫療、公共運輸等重大事項,將新加坡人民從第三世界帶到世界人均財富最多的國家之一,更重要的是讓每一個國民可以在日常的生活中,獲得「民主」的關注,得到「民主」的幫助,民意可以被隨時聽取,民情可以被隨時溝通。人民可以感受到民主帶來的實際效果,而且非常真切,就在自己的身邊,或者體現在自己的身上。

新加坡民主的自續能力

新加坡民主模式的建立,很多人說是歷史巧合。回顧過去,新加坡在自治和獨立之初,恰好接手的是一院制的國會民主體制,恰逢出現了以李光耀先生為代表的、願意並且能夠駕馭、改造和完善這一體制的第一代領導人。同時,這一代開國元勳又恰巧是一批忠實於民主精神,身體力行,帶頭實踐和維護民主原則的人。我們很難想像,如果新加坡缺少了這種種恰巧的因素,它是否還會有今天的模式和成功。

但是,從另一角度看,新加坡民主模式的建立,更可能是一種必然,一種趨勢。民主的形式從古希臘開始,就一直是人類所探究和希望的一種政治生態。近兩三百年現代民主政體的實踐,民主的學習曲線已經成長到一個很高的位置,民主的國際環境已經非常成熟,民主的物質條件,尤其是科技和產業條件,也非常堅固。而人民的民主要求和意識,經過兩次世界大戰,變得更加的急迫和明確。因此,新加坡的民主模式不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不完全是一種歷史的巧合,有其必然性的一面。

放眼未來,新加坡的民主模式是一種趨勢,一種方向。

現代信息技術、媒體和交通工具,已經無法讓任何人獨佔和控制信息,也無法阻止人們看到和聽到這個世界還有其他的生存方式和民主模式。科學和技術在史無前例地改變我們生活的同時,也在史無前例地增強著這個世界上每一個個體,對自身權益保護和追求的意識。新加坡民主模式的文明、理性、務實和真切,其重視民主實質,注重民生要求,強調長期行動,堅持節儉作風的特點,特別符合人們心中對民主理想狀態的訴求。

理想狀態,不是完美狀態。新加坡的民主模式也有其自身的一些短板,因為民主本身只是所有政治生態當中,被最大多數人所接受的一種政治形式,它不是最完美的。

但是,新加坡的民主模式有非常強的、能夠根據環境進行自我修正和調整的能力。自新加坡建國以來,新加坡的民主也在不斷的發展和完善自己。「非選區議員」制度的設置,實際上是執政的人民行動黨在新加坡的政治博弈中,如日中天的情況下設立的。當前,新加坡國內正在針對新時代的人文特情,舉行自下而上的全國大對話,全國人民共同進行未來的治國方略、發展方向,甚至人們生活方式的大討論、大思考。這樣的民主模式,與時代同呼吸,與人民共命運,顯示出極強的自續能力和敏感度。

世界上民主形式很多,但能夠帶來長遠的民生福祉的不多,能夠自覺修正自己的不足,有遠見、有勇氣,文明、務實、不奢糜,允許最充分的民意表達,並且為最大多數人利益著想的民主模式更不多。與新加坡同一時期獲得主權的國家很多,紅極一時的「民主國家」也比比皆是,但是絕大多數都是曇花一現,或消聲匿跡,或掉入種種的泥潭,至今深陷其中。新加坡一個彈丸小國,卻在自己獨特的民主模式引領下,堅定、穩健地跨上了建設民生福祉的發展之路,並且越行越健,越行越強。(轉自聯合早報網)

作者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公共管理研究生院助理院長

相關焦點

  • 鄭永年:新加坡有民主,而且是優質民主
    資料圖: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鄭永年教授新加坡有沒有民主,有多少民主,在學界始終是個爭論不休的問題。但新加坡經濟高度發展、政府廉潔高效、環境優美整潔、人們謙和有禮,又幾乎滿足了人們對好社會的想像。身在新加坡,感受著一個好社會帶來的安全感和舒適感,不免產生疑惑:這一切,如果不是民主帶來的,那是什麼帶來的?衡量民主,究竟用的是一把怎樣的尺子?強調新加坡經驗的中國,應該從中學習什麼?
  • 張澤佳:解讀新加坡的民主
    張澤佳 學者一提到新加坡,我們最先想到的可能會是它有廉潔高效的政府,有優美乾淨的環境以及人均收入高,但如果要問到新加坡是否是一個民主國家,估計很多人會不知道如何作答。要知道新加坡是否是一個民主國家,首先得了解什麼是民主,什麼樣的國家才算是民主國家。民主不單是我們一般意義上說的,政治上以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由人民直接或間接選舉出自己的領導人,民主還包括獨立的司法,不受行政權力幹預的新聞系統以及人民是否享受思想,言論等人之所以為人的基本自由。
  • 新加坡大選:民主「成人禮」
    五年一次的新加坡大選選情前所未有的激烈,新加坡民主進一步走向成熟。良性的競爭可推動政治的健康發展,而這正是民主的意義所在  46歲的黃文強,出生在新加坡國家獨立的1965年。按他的話說,恰好一腳踩在第二代新加坡人——「65後世代」的開端。
  • 蕭功秦:新加坡民主啟示錄
    新加坡這個東亞國家,這個華人佔總人口四分之三的南亞鄰居,近二十年來,始終受到中國政治精英與知識分子的特別關注。新加坡在政治上也是頗有特色的。它是一個在多黨民主體制的外殼下成功地保持一黨獨大的權威體制的國家,一方面,這個國家的政治體制具有多黨制民主政治的一般特徵:新加坡有定期舉行的一人一票的全國公開大選,有合法存在的反對黨,反對黨可以獨立宣布自己的政綱以爭取選民支持,議會中的多數黨有權組成政府施政,等等。
  • 新加坡《聯合早報》:民主政治與社會衝突
    原標題:新報:民主政治與社會衝突   參考消息網5月6日報導 新加坡《聯合早報》3月18日發表題為《民主政治與社會衝突》的文章,作者為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所所長鄭永年。   民主在歷史上具建設性作用   要理解這種現象,人們就要理解西方式民主的擴張過程。儘管世界各地近代之前存在過不同形式的民主,但西方民主成為主體之後,從西方向非西方社會傳播開來。在人們把民主視為一種需要追求的價值之前,必須把民主視為是一種國家建構的制度方法。
  • 蔡英文稱民主政治沒有一黨專政 柯文哲:你的民主和大家不一樣
    針對罷韓後的島內政治影響,臺北市長柯文哲9日在議會備詢時表示,已經到「一黨專政了」,引起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10日下午回擊「民主政治沒有一黨專政。」柯文哲10日晚再補充,民進黨對臺灣手足黨同伐異、非我族類從不手軟,只要不同調就是破壞團結、「中共同路人」,「這是民主嗎?還是你的民主和大家不一樣。」針對高雄市長韓國瑜被罷免的議題,國民黨議員王鴻薇在質詢時詢問柯文哲,罷韓對於臺灣民主政治、政黨版圖的關鍵性影響,臺灣進入一黨獨大的狀態。柯文哲則認為,是已經到一黨專政了。
  • 文泉:從一頓早餐談新加坡樟宜機場的經營之道
    在新加坡樟宜國際機場趕早航班出發的新加坡旅客,或者從其他地方飛回新加坡的早班客人,很多人都會選擇在樟宜機場吃一頓比較經典的新加坡式早餐:一杯南洋咖啡,一盤土司麵包,兩個半熟雞蛋;或者一杯咖啡外加一碗新加坡有特色的椰漿面(Laksa)。這土司麵包都是現烤的,抹有咖雅醬和黃油,疏鬆發脆,香甜可口。
  • 手繪不一樣的新加坡地圖 簡直要跪拜啊
    新加坡雖小但五臟俱全,並且是個非常受歡迎的旅遊國家!新加坡的地圖在你看來是不是再正常不過,但,如果今天IMM小編告訴你,地圖而也能變點新鮮玩意,你信不?結合新加坡文化,變身了的地圖你認得出麼?而且這種手繪用新加坡地圖而延伸出來有意義的畫,絕對要跪拜啊!
  • 不一樣的新加坡,不一樣的獅城之旅
    清風徐來,水波不興,乘船遊覽新加坡河是飽覽兩岸風光的絕佳體驗。新加坡河上橫跨了十幾座造型各異的大橋,每一座都有各自說不完的事。白天乘船悠悠地從橋洞中穿過,細細品味極具特色的橋文化和沿岸的地標建築。夜晚乘船又是另一番景象,迷人的夜色盡收眼底,兩岸彩色燈光倒映水裡、灑在船上,讓人感覺溫馨又浪漫。
  • 新加坡模式:憲政與東方式民主
    新加坡開始隸屬於英屬印度殖民當局管轄。  1824年,英國進一步確立了新加坡的殖民地地位。1826年,新加坡成為海峽殖民地。1832年,新加坡成為海峽殖民地政府所在地。1867年4月1日,新加坡正式成為英國的直轄殖民地,由位於倫敦的殖民地辦公室直接管轄。20世紀初,新加坡已經躍升為全世界第7大港口。  太平洋戰爭時期,日本佔領新加坡達3年6個月。
  • 《週遊記》周杰倫、林俊傑打卡不一樣的新加坡
    首期,「J式之旅」發起人周杰倫與固定嘉賓杜國璋、陳冠霖、蔡威澤,在飛行嘉賓「新加坡旅遊形象大使」林俊傑的熱情招待下,體驗了一次歡笑與感動並存的「J STYLE TRIP」,觀眾紛紛表示:「特殊時期能夠跟著杰倫『雲旅行』,感受不一樣的人生奇遇,真的有意思又有意義!」
  • 小國家一樣值得去旅行,新加坡給你不一樣的體驗
    很多人覺得新加坡這個國家太小了不值得玩,其實不然,當你真正的去到新加坡才知道根本玩不過來,有很多好玩的景點,也有很多美食,還是很值得去玩的,今天就給大家推薦幾個新加坡好玩的景點和美食。二:濱海灣花園我覺得是除環球影城外最不容錯過的地方,簡直太美啦~整個花園佔地101公頃,有25萬顆珍稀植物,一共有2個館花穹和雲霧森林,相比起來我更喜歡雲霧森林!
  • 新加坡最豪華酒店,文華東方酒店讓您感受不一樣的新加坡!
    新加坡,作為世界上知名的花園國家,匯聚了現代與傳統,融合了東方和西方的精髓,散發著獨有的魅力。來新加坡旅遊,想要擺脫旅途中的疲憊與辛勞,那麼選擇一家舒適豪華的酒店就非常有必要了。要論哪家酒店是新加坡最豪華的酒店,那新加坡文華東方酒店肯定是榜上有名的,它秉承了文華東方酒店一貫的奢華與舒適氣派,造型仿如文華東方經典的摺扇標誌,是濱海灣上的一座豪華酒店。它的地理位置絕佳,距離新加坡中央商務區僅幾分鐘路程,有讓人讚不絕口的特色客房和優質的餐廳,讓您感受到不一樣的新加坡特色。入住這樣的酒店,可以讓您整個旅程疲憊消散、舒適愜意。
  • 李光耀:西式民主不適合新加坡 能幹的人負責一切
    資料圖片    新加坡內閣資政李光耀說,如果新加坡由反對黨執政,五年內會將富裕的新加坡所獲成就全部破壞殆盡。他認為,西方式自由民主,不適合新加坡。    84歲的李光耀25日晚發表演講,警告新加坡選民不要在未來某一刻因為感到「厭煩」,「在一時的浮躁或瘋狂的情緒下」讓反對黨執政。
  • 謝長廷:大陸是特色民主臺灣是直接民主 和而不同
    我覺得最近講偉大的民族復興,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我認為這個偉大跟強大是不一樣的,強大大家會怕,偉大一定是對人類文明有貢獻。臺灣的很多因素加上去會讓這個強大變成偉大。        於盈:具體怎麼樣可以影響到大陸?
  • 「最大的民主國家」:印度的威權主義民主
    然而,在印度保留下來這個西方民主的外殼是有風險的,印度並沒有內生出一個像英國那樣生機勃勃的工業化氛圍,事實上,在英國統治時期,印度那些看似具有現代性特色的生產成果,全是在為它的宗主國做嫁衣,英國的殖民並沒有像他們鼓吹的那樣把印度變成一個和它一樣的現代化工業國家,而是完全將南亞當成一頭奶牛對待,客觀上的確讓印度人見識了一番工業革命翻天覆地的牛逼之光,但是當英國人捲鋪蓋一撤,印度實際上還是窮得一匹。
  • 新加坡的「選舉權威主義」及其啟示
    可以說,是一種介乎於權威主義與民主政治之間的特殊政體模式。它是一種在多元選舉制外殼下的權威政治,或者說是一種在權威性的政治資源壟斷下的民主政治。    在國外政治學界,有一些學者曾經提出這樣一些令人思考的問題:新加坡的「選舉威權主義」民主模式,是不是如同其經濟模式一樣,在今後某一個時候對中國產生影響?
  • 新加坡的中國城,一樣的語言,一樣的文化,不一樣的土地!
    新加坡是由許多民族組成的國家,其中華人移民的歷史可追溯至1821年,如今已在新加坡的人口比例中佔大多數。熟悉的面孔、熟悉的語言,使牛車水更加容易親近。今天就跟小編一起去看看這與中華文化息息相關的新加坡的中國城吧。
  • 全球民主低迷 「曼谷封城」凸顯社會薄弱
    21世紀初,新興民主國家醞釀著一種令人不安的趨勢。政治自由化和民主化一路推進,卻導致正在經歷民主過渡的社會出現了兩極分化和分裂。在今後20年乃至更長的時間裡,這種趨勢很可能會在發展中世界佔據支配地位。改善全球民主低迷局面的辦法就是重新安排和調整社會契約及政府的政治結構,培養和強化民主制度,以期更有效地滿足新需求和新期望。
  • 新加坡給你不一樣的體會,給濱海花園打滿分
    新加坡與中國的氣候不太一樣。氣溫變化幅度大,經常下雨,所以植物茂盛,動物也繁殖得很多。是一個綠色的國家。是一個充滿氧氣的國家。我有幸在哥哥的帶領下來到這裡,並認識了這裡的許多朋友。新加坡是世界上人口最雜亂的國家之一,是人種大雜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