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夫神廟又作荷魯斯神殿,是位於埃及尼羅河西岸城市埃德夫的一座古埃及神廟。它是繼卡納克神廟後最大及保存得最好的一座神廟,除了用作供奉鷹頭神荷魯斯之外,神廟亦作宗教祭祀活動。此外,廟內牆壁的銘文也為學者提供了不少古埃及於希臘羅馬時期在語言、神話及宗教方面的資料。
跟丹德拉神廟、伊斯納的克奴姆神廟、考姆翁布神廟及菲萊神廟等神廟一樣,埃德夫神廟也是在託勒密王朝期間興建的。從神廟的規模可見當時的埃及是頗為繁榮的。
神廟由公元前237年開始興建;直至公元前57年完成。原本該地是用來興建一所規模較小、以及同是供奉荷魯斯的神廟,而其建築結構亦應是坐西向東而不是像現在的坐北向南的。
在目前神廟的東面有一道已經破廢的塔門;在那裡發現的文字證實了在新王國時期的拉美西斯一世、塞提一世及拉美西斯二世在位期間,埃及人已經有在埃德夫興建神廟的計劃。
多個世紀以來,埃德夫神廟一直埋在12米的沙土以及由尼羅河沉澱的淤泥下。而當地居民亦直接的在埋藏著神廟的土地上興建家園。當法國於1798年遠徵隊到來,神廟塔門的頂部才得以被發現。到了1860年,法國的埃及學家奧古斯特·馬裡埃特開始發掘神廟的工作。
時至今天,埃德夫神廟幾乎完好無缺,這是因為神廟多年來長埋沙土之下,令它得以好好保存下來。埃德夫神廟對考古學極為重要;同時,它亦成了埃及的旅遊景點,不少沿尼羅河行駛的內河遊輪都會在該處附近停泊,讓遊客到神廟參觀。2005年,神廟附近興建了旅客中心及停車場;到了2006年,神廟更加設燈光設備,方便旅客入夜後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