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第二機場2035年前落成 成渝四座國際機場或引發激烈競爭

2020-12-11 寰宇解析

取名「正興國際機場」的新機場將坐落重慶主城西南部的璧山區。受訪學者也指出,成渝四座國際機場相距不遠,輻射半徑非常小,未來若做不到差異化發展,之間可能引發激烈競爭。

重慶第二座國際機場選址和名稱近期雙雙曝光,取名「正興國際機場」的新機場將坐落重慶主城西南部的璧山區,最遲2035年落成投用。有分析認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大型機場群的形成有利於激活成渝之間走廊地區的經濟。

但受訪學者也指出,成渝四座國際機場相距不遠,輻射半徑非常小,未來若做不到差異化發展,之間可能引發激烈競爭。

重慶市政府和中國民航局去年11月印發《重慶國際航空樞紐戰略規劃》(《規劃》),喊出在2035年將重慶建成引領內陸開放的國際航空樞紐的目標,當中明確重慶將建第二樞紐機場,並列出2030年至2035年建成投用的時間表。《規劃》也確定新機場的定位,是發展成為區域航空樞紐和航空貨運樞紐,近期客運以國內為主,貨運則重點保障全貨機貨運。

新機場選址和名稱隨後在民間引起熱議,近期則在官方圖紙上曝光。重慶市規劃展覽館6月展示一幅最新的綜合交通規劃圖,上面明確標示「正興國際機場」的所在地。由於規劃展覽館是重慶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直屬單位,其掛出的規劃圖有一定權威性。

規劃圖顯示,新機場將坐落重慶主城西南部的璧山區正興鎮、丁家街道範圍,距離重慶市中心40公裡,距離江北國際機場約60公裡。新機場並靠近兩條高鐵和城際鐵路,以及兩條城市快線,將形成集航空、高鐵、軌道於一體的綜合性交通樞紐。

據《重慶商報》報導,璧山區副區長陳榮彬7月10日也曾訪問重慶機場集團,期間承諾璧山區將積極配合機場集團做好第二機場的後勤保障等工作,進一步證實機場選址。

在渝消息人士本周向《聯合早報》披露,新機場去年底基本已確定落址璧山區,目前已獲重慶市長唐良智批准,但還須經重慶市政府常務會議通過才能正式宣布。該人士預測,由於中國明年將提出「十四五」規劃(2021年至2025年的中國國民經濟計劃),這一重大項目可能在今年下半年宣布。

江北機場吞吐量尚未飽和

不過,重慶目前唯一的國際機場江北機場吞吐量尚未飽和,加之冠病疫情重創全球航空需求,引發部分輿論質疑重慶此時是否有建新機場的必要。

江北機場去年旅客吞吐量達4479萬人次,居全中國第九位。據《規劃》預估,江北機場2025年將實現年旅客吞吐量7500萬人次,意味著接近其每年8000萬人次的最大保障容量。有分析認為,重慶屆時可能無法滿足客運需求,因此急需提前規劃修建正興機場。

至於疫情衝擊的程度,最新航運數據顯示,重慶江北和成都雙流今年上半年是旅客吞吐量前十大機場中「韌性」最佳的兩座機場,需求仍在。《21世紀經濟》7月21日引述中國航空數據分析機構「飛常準」的數據顯示,相較去年全年,今年上半年旅客吞吐量排名上升最快的機場包括成都雙流、重慶江北;其中江北機場的排名,從去年末的全國第九上升至第四位,增勢強勁。

排名前十的機場中,重慶江北也是今年上半年旅客吞吐量同比跌幅最小的機場,下降40.6%。重慶江北今年6月恢復情況也最好,同比僅下降19.7%,是前十機場中降幅唯一小於20%的機場。

一名了解新機場規劃、不願具名的重慶機電職業技術大學資深學者接受《聯合早報》採訪時坦言,重慶目前雖沒有修新機場的緊迫性,「但建設有周期,起碼五六年,現在開始這項工作正合適」。

該學者認為,重慶可能在正興機場打造臨空經濟,以彌補江北機場功能比較單一,未組建航空物流基地及航空會展鏈的不足。正興機場也毗鄰重慶大學城和科學城,將有利於促進國內外學術交流,同時為往返科學城的高端科技人員和商務人士提供更大交通便利。

重慶理工大學MBA中心主任邱冬陽受訪時則說,官方估計已謀劃正興機場數年,在冀望疫後經濟快速恢復增長的背景下,可能加快新機場的落地速度。他說,重慶作為西部陸海新通道、中歐班列的起點之一,可借新機場開拓物流空運能力,同時保障食品生鮮供應鏈的安全,在重慶和東協(東協)之間空運有時限要求或有高附加值的商品。

天府國際機場料明年啟用

成渝兩地3月疫後經濟重啟加速對成渝經濟圈的推進,聚焦加強陸路交通基建的互聯互通。在航空領域方面,成都往東擴建在簡陽市興建的天府國際機場,預計明年開始投用,成渝地區由此將迎來第三座大型機場。

有分析認為,正興機場未來建成投運後,成渝經濟圈大型機場將進一步增至四座,形成機場群,有利於改善成渝之間走廊地區滯後的發展,即所謂的「中部塌陷」問題。重慶機場集團總經理戴科認為,成渝四機場協同發展取得規模效應,能促進成渝經濟圈繁榮發展。

不過,輿論目前並未全面認同成渝四機場將出現合作大於競爭的格局。有專家甚至以「兵臨城下」形容重慶面臨來自成都雙機場的競爭壓力,呼籲重慶儘早開建正興機場,以應對區域競爭。

該不願具名的專家受訪時說:「重慶不修新機場會被動,天府機場可能會吸引一部分重慶的客人過去……成渝之間始終存在競爭,重慶不修不對等。」

邱冬陽則對多座機場形成集聚效應提出質疑,指機場之間有明顯的競爭關係。

他指出,成渝四機場距離太近,平均輻射半徑非常小,競爭難以避免。至於成渝四機場是否會合作大於競爭,這取決於成渝兩地是否協商採取錯位發展,形成差異化。

中新重慶項目的牽頭公司——中新互聯互通(重慶)物流發展有限公司的總經理陳泗棕受訪時也說,機場之間錯位發展有利於帶動物流、航空綜合服務業等集群的形成。這也將讓投資者對成渝地區長遠布局有更清晰的認識。

相關焦點

  • 重慶第二機場2035年前落成;俄羅斯恢復部分國際航班;肯亞航空...
    《全球實施路線圖(GIR)》,為各國提供重要的賦能框架,以便實施國際民航組織理事會航空恢復工作隊(CART)的建議及所附《起飛》指導文件提出的新冠疫情重啟和恢復措施。(中國民用航空局國際合作服務中心) 【俄羅斯恢復部分國際航班】俄羅斯從8月1日起恢復莫斯科、莫斯科州、聖彼得堡、俄西南部城市頓河畔羅斯託夫與某些國家的部分國際航班。首批恢復的國際航班將飛往英國倫敦、土耳其的安卡拉和伊斯坦堡、坦尚尼亞的桑給巴爾。
  • 重慶第二機場預選場址——璧山正興!
    會議強調,加強頂層設計,完善機場布局,服務「一圈兩群」協同發展、成渝城市群一體化發展,增強航空樞紐對西部地區的輻射能力。並提出統籌規劃建設第二樞紐機場和貨運機場,夯實重慶國際航空樞紐基礎。2035年,重慶主城區都市圈形成全球知名的多機場體系,航空網絡連通世界、輻射全國,成為引領內陸開放的國際航空樞紐。2030-2035年,預計隨著重慶第二機場建成投用,僅僅是重慶主城區都市圈機場體系年旅客吞吐量將達到1.2億人次,不知道到時候有沒有這麼多人來支撐。
  • 成都修建新機場後,重慶也將修機場,建成後成渝兩地將有四座機場
    雖然給成都帶來了充足的勞動力,也使得成都更加年輕化、更有活力,但人口的大量湧入使得成都的交通壓力日益加重,在日益嚴重的交通問題下,成都不得不組織修建六環路,來緩解日益緊張的交通壓力,更是組織建設了第二座機場,天府國際機場,這座機場的建成使用使得成都成為我國第三座擁有雙機場的城市。
  • 重慶第二國際機場最快有望於2025年前後開工,璧山成為了大贏家
    這段時間,重慶民間最為熱議的話題,莫過於第二國際機場的正式敲定。據網絡流傳的信息顯示,重慶第二國際機場已經初步被命名為正興國際機場,目前,正在按照相關程序,上報上級相關部門審批。此外,該機場距離璧山高鐵站僅10公裡,距1號線璧山站20公裡,結合目前周邊的交通布局來看,建成後的配套還是完善的。特別值得關注的是,之前有重慶網友擔心,成渝中線高鐵連接的是天府國際機場,這勢必會對江北機場造成一定的壓力。而在最新公布的成渝中線高鐵線路圖中,出現了科學城的站點。
  • 天府機場咄咄逼人,重慶第二機場終於揭開面紗!
    速晨君根據《重慶國際航空樞紐戰略規劃》(2019—2035年),結合目前國內在建和已營運的第二樞紐機場的建設進度,以及專家的分析,大膽預測:重慶第二國際機場最遲將在2030年前後開建。特別是隔壁的成都已在建第二國際機場,預計明年底就會完工,在此背景下,同屬西部板塊的國家中心城市重慶,其國際航空樞紐的規劃就尤為引人注目。近日,重慶市政府官網發布消息稱,重慶市政府和中國民用航空局,聯合印發《重慶國際航空樞紐戰略規劃》(2019—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終於清晰規劃了重慶建設國際航空樞紐的路線圖。
  • 重慶第二國際機場選址正式完成,璧山有望成為最後的贏家
    就在近日,重慶第二機場又傳來了最新消息,據官媒報導,重慶第二樞紐機場已經基本完成選址研究。該機場的選址將在主城區都市圈範圍內,但具體的地點仍未明確公布。出於可以理解的原因,第二機場的選址至今沒有官宣,官方固然有其考慮。但綜合之前的種種跡象來看,機場落戶渝西的璧山已經是大概率事件。這點可以從幾個方面得到印證。
  • 重慶第二國際機場,你需要了解的都在這裡
    第二機場會帶給重慶城市發展怎樣一個驚喜?中梁山森林公園會成為重慶主城區的中央公園嗎?或許正在編制中的《重慶市城鄉總體規劃(2018-2035年)》會給我們一個明確的答案。若要評選近段時間重慶網友最關心的新聞事件,毫無疑問規劃中的重慶第二國際機場會上榜。
  • 時間表確定,重慶第二機場計劃2022年前開工?
    一、重慶第二機場有望2022年前開建作為重慶建設國際門戶樞紐、支撐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要空間載體,重慶第二機場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前期工作進度明顯加快。去年6月,第二機場正興機場出現在重慶市規劃展覽館掛出的一幅「重慶主城都市區綜合交通規劃圖」中,為此前爭論不休的重慶第二機場選址劃上了休止符。
  • 最新規劃:重慶正興國際機場亮相!
    2衝刺「十四五」規劃2019年11月,重慶市政府和國家民航局印發《重慶國際航空樞紐戰略規劃》(2019-2035年),明確重慶將建二樞紐機場。第二樞紐機場定位為國際航空貨運樞紐和客運航空樞紐,近期客運以國內為主,貨運重點保障全貨機貨運。建設時間表為:2030年-2035年建成投用。從政府的舉措來看,重慶當前的目標指向是在2030年前後完成建設。要實現這一前提就是進入國家十四五規劃。
  • 官宣:重慶第二國際機場選址璧山!確有必要修建!
    一直以來,人們認為重慶修建第二機場是為了與成都攀比,因為成都有兩個國際機場,所以重慶為了面子也得有兩個。 他們也拿出來他們的論據,成都是因為雙流機場客運量過於飽和,所以才修建第二個國際機場來緩解航運壓力。
  • 唐良智:規劃建設重慶第二機場
    重慶第二國際機場早已布局在2019年10月24日,重慶市政府採購雲平臺就公開發布過一份《重慶市璧山區建設第二國際機場必要性及重要性諮詢報告編制項目》採購公告,公告內容顯示:璧山區已經開始著手編制建設重慶第二國際機場的必要性及重要性諮詢報告。可見官方早已在著手規劃重慶第二國際機場。
  • 成都天府機場將引入多條高鐵,網友擔憂:重慶江北機場如何競爭?
    而作為成都的近鄰重慶,近些年的航空發展也比較迅速,特別是去年江北機場T3航站樓投入使用後,重慶的航空硬體設施得到了極大的提升,也成為了中西部首個擁有3條跑道的城市。當然,這種優勢也是短暫的。隨著天府機場的建成,重慶將面臨更加激烈的航空競爭。
  • 重慶第二機場預選場址定了 璧山正興
    2019年8月14日,市政府第59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重慶國際航空樞紐戰略規劃》。會議強調,加強頂層設計,完善機場布局,服務「一圈兩群」協同發展、成渝城市群一體化發展,增強航空樞紐對西部地區的輻射能力;儘早開工建設江北國際機場T3B航站樓和第四跑道,統籌規劃建設第二樞紐機場和貨運機場,夯實重慶國際航空樞紐基礎。
  • 建設天府機場-內江-渝貨運機場-渝第二機場高速,被四川否定
    從最新的四川省提案回覆中,我們可以看一下這個提案的內容,建設成都天府機場經過資陽市、內江市到重慶貨運機場和重慶第二機場的高速路,很不明白,提案中要建設的這條高速公路有什麼意義,根本就沒有建設的必要。很明顯這條高速有分流天府機場客流之嫌疑。
  • 重慶第二機場選址璧山正興!發展機遇在這篇文章中!
    ●對成渝雙城經濟圈來說也是利好●重慶第二機場預計規劃3-4條3200米-3800米的平行跑道,飛行區等級為4F級,佔地約30平方公裡,終端保障能力為年旅客吞吐量70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350萬噸,預計在2030年後落成投用。
  • 重慶第二機場來了,榮昌貨運機場還有機會嗎?
    近期,隨著重慶第二機場逐漸浮出水面,榮昌貨運機場何去何從成了疑問。重慶第二機場預選址在璧山正興推測第二機場預計開始建設時間1. 2021年國慶節前後。2. 2022年1月3日前後。原因22020年1月3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要求,要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在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換一句話說,重慶第二機場在2022年1月3日前後開工建設,可以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兩周年的關鍵節點獻禮。原因3重大工程在國慶節前後開工、竣工,已經成為了很多地方的一種慣例。
  • 重慶第二國際機場或將選址璧山正興,主城版圖將進一步擴大
    好在去年官方給大家吃了一個定心丸,重慶未來要建設第二國際機場,目前主要任務還是擴建江北國際機場第四跑道,新國際機場預計2035年建成投用,目前只是進行前期選址工作。關於重慶第二國際機場選址的問題,根據之前的一些消息大體可以知道,第二機場將選址在璧山和永川的交界位置,具體落戶在璧山境內,但是官方一直沒有正式公布具體的選址信息。
  • 重慶新機場有進展了:擬落址璧山區!西南或形成6座大型機場競爭格局
    此後,重慶市規劃展覽館內新展出的一張「重慶主城都市區綜合交通規劃圖」中,首次出現了重慶第二機場的選址地點,其名稱確定為「正興國際機場」。成渝昆皆規劃建設新機場圖片來源 / 新華網重慶在機場建設方面一直頗有雄心。
  • 重慶第二機場落戶正興,江津發展有哪些變化?
    近日,重慶市公共資源交易網發布《重慶第二機場預選場址地形圖及淨空障礙物測繪招標公告》,公告顯示重慶第二機場預選場址為璧山正興,這標誌著重慶第二機場選址塵埃落定。
  • 璧山打造航空門戶樞紐城市,重慶第二國際機場...
    傳言已久的重慶第二國際機場到底落戶哪裡?一直沒有官方回復。7月10日,璧山區副區長陳榮彬到重慶機場集團開展關於建設第二機場建設、雙方合作等方面進行交流。根據公布的地圖顯示,重慶第二機場是重慶正興國際機場,位於重慶主城區西側,地理位置在永川區、璧山區和江津區之間,行政區劃屬於璧山區正興鎮丁家街道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