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貢自流井區:老城復興留住歷史文化美麗鄉愁

2020-12-20 富順焦點

文物古蹟、歷史建築是一個城市發展的印記,如何處理好城市發展與文物保護的關係,一直是城市建設面臨的難題。而在自貢市自流井區,老城復興與歷史文脈的延續相得益彰。城市建設的有機更新中,留住了滿滿的鄉愁。

訪現場

特色街區滿滿鄉愁

走進中國唯一一座井鹽史專業博物館所在地的西秦會館——中華路歷史文化街區,記者看到,街道兩旁巋然屹立著西秦會館、市人民電影院、桓侯宮、老金庫等具有歷史意義的古建築,既延續了歷史、留住了鄉愁,也為自流井留下了獨具的歷史文化符號。

西秦會館——中華路歷史文化街區是自貢8大歷史街區之一,也是自貢的文化發源地之一。其棚改項目佔地面積198畝,總面積約8.7萬餘平方米。曾經位於鹽業歷史博物館背後的棚戶片區現已完成大部分拆遷工作。曾經密密麻麻的低矮屋頂早已拆除並露出道路,周邊還修建起停車場,方便交通。老舊的住宅小區已完成搬遷工作,低矮密集的瓦房正在進行拆除工作,一切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中。據不完全統計,棚改項目拆遷安置了近3000名群眾,解決了800餘戶群眾的居住問題。

每個城市,都有一條屬於它的古老街道;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段老城記憶。該街區主體在清代初期建成,是鹽商和鹽工居住活動的重要場所,成為自貢鹽業興盛的重要見證,涉及多處文物保護單位。如何將這裡打造成極富「鹽味」的自貢新名片?

早在2017年,自流井區便出臺了《西秦會館—中華路片區規劃設計方案》,明確了街區保護紅線。該片區改造將以「秉承尊重鹽都歷史、植入現代繁華、優化城市功能」為規劃思路,以「複合、多元」為發展理念,實現街區復興。嚴格保護街區內西秦會館、王爺廟、桓侯宮、「還我河山」石刻、龍鳳山人防工程5處文物保護單位,以及14處重要歷史建築,對其周圍進行必要的環境風貌控制,嚴格控制街區建築高度,保護並延續「山水城」空間格局,提高街區與山水空間的滲透性,將「山、水、城」有機融合。同時,挖掘歷史文化價值,保留城市的各種記憶,植入現代功能業態,以「複合、多元」為發展理念,將傳統文化內涵與現代生活方式相結合,全面置換街區現有功能業態,實現街區復興,優化街區交通格局,改造街區內部交通,完善公共服務配套,整治改造人居環境,完善旅遊配套服務。

歷史文化街區的打造,在市民群眾眼中成為令人衷意的「福利」。家住龍鳳山社區的八旬老人陳群芳,可謂是街區嬗變的見證者、參與者、支持者。她在中華路西段已居住60餘年的時間,對街區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景都有著特殊的感情。讓陳婆婆尤為高興的是,街區越來越漂亮、環境越來越美。而街區內的歷史文物和城市地標都得到了很好的保護和維修。穿越古今的時光,老建築帶著記憶的溫度,陪伴著陳婆婆迎來更加幸福的明天。

據中華路西段地塊棚改項目房屋徵收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保護轄區內的文保單位和歷史建築,採取了周邊打圍、留人守護、疏堵結合、安全排查等措施。「在確保沒有安全隱患的條件下,有效保留單位、群體和個人在此辦公和居住,用起來才是對文物最好的保護。」負責人稱,目前,安全巷民國文物建築已修復完畢,等待驗收;老金庫、天順井鹽倉正在規劃設計方案,將進行下一步的修復。

圖:安全巷民國文物建築

文化牌

老城復興延續文脈

自流井井鹽生產歷史悠久,清乾隆時期是四川五大中心產鹽場地之一;到清嘉慶、道光時,成為四川三大中心產鹽場地之一;再到清鹹豐、同治年間,更是四川井鹽中心產鹽場地,是中國最大的手工業工場,產業工人達10萬之眾,被譽為「中國井鹽之都」。

如今,自流井擁有西秦會館、桓侯宮、王爺廟等20餘處各級文物保護單位、上百處鹽業歷史遺蹟。其中,以西秦會館為依託的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收藏著千年鹽都的輝煌與榮耀。自流井還有八百年彩燈文化,轄區內有中國唯一的彩燈博物館,收藏著自貢彩燈的全部精髓,展現著一軸中國彩燈文化儀態萬方的瑰麗畫卷。

自流井區堅持以「保護千年鹽都、留住老城記憶」為主線,以融合彩燈文化、重現井鹽生產盛景為重點,延伸打造自流井獨有的鹽運記憶、鹽幫記憶、鹽業記憶街區,並以中國彩燈博物館為中心重塑鹽燈文化主題公園,以眾多文旅項目為支撐,打造集井鹽歷史體驗、文化創意、彩燈觀光、休閒娛樂等於一體的老城旅遊環線。

自流井區這座歷史文化底蘊豐厚的老城,積澱了許多「最自貢」的文化印記,將從歷史脈絡、地域特色中「以文帶旅,以旅興商」,把自流井打造成渝腹心地帶具有地方文化特色,極具吸引力的旅遊目的地、城市會客廳,融入巴蜀文化走廊並成為其耀眼明珠。

以中心館舍凝鍊文化內核。圍繞不可複製的兩千年鹽業文明、八百年彩燈文化,系統梳理展示文化載體,激活城市記憶,凝練城市靈魂。提升改造中國彩燈博物館、中國鹽業歷史博物館,推動大型文化旅遊綜合博物館建設,打造高端文化名片,提升城市最持久魅力。圍繞美食文化,充分提煉鹽都味道,爭取鹽幫菜博物館落戶其固有發源地自流井,打造中國鹽幫菜文化中心,通過美食節、短視頻等形式推介鹽幫美食。圍繞龔扇、扎染、剪紙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打造非遺文化傳承中心,吸引遊客在研學遊中感悟剪紙純樸古拙、扎染染纈奇葩、龔扇巧奪天工的獨特韻味,增添都市意趣。

圖:安全巷民國文物建築已修復完畢,等待驗收

以景觀長廊串起文化珠鏈。圍繞釜溪河歷史文化長廊,深度實施沿河景觀亮化提升改造,串聯王爺廟、法藏寺、還我河山石刻等30餘處歷史文化景觀,鋪就最具文化風貌的長景式畫卷。圍繞「夜遊釜溪」文化旅遊品牌,在修復歷史遺蹟的基礎上,利用傳統彩燈編織和VR燈光投影等現代光影技術,讓光在釜溪長廊的雋秀清逸與文化厚重上綴入靈動色彩,形成船移景易的觀光路線圖。常態式舉辦主題各異燈光節,複製「網紅橋」成功經驗,融合時下熱門網絡文化,在文創公園等重要節點再造更多網紅景點、網紅門店,差異化打造「水上燈會」不夜天,體現「後燈會時代」自流井作為。

以商業街區凸出文旅體驗。推進商業街提升改造和5G智慧城市建設,沿釜溪河兩翼重構復興宜遊易購易行的「一河兩商圈」。在釜溪河北面,構建以東方廣場、五星街、梵華匯為核心的縣域消費中心,以成熟的商貿零售、特色美食業態為依託,升級打造「彩燈公園」「月光公園」,探索智慧旅遊,豐富旅遊體驗,鞏固休閒購物商圈人氣。在釜溪河南面,力爭將自流井老街打造成為四川省地標性夜生活示範街區,主要發展以文化創意、民俗活動、文藝展演、古玩市場為重點的廟會文化商圈,推動文旅要素深度互融,提升遊客愉悅體驗度。

來源:自貢網 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自貢自流井區:眾志成城繪就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自流井區是自貢市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園林城市的主要承載體,相繼榮獲四川生態休閒旅遊目的地、省級生態旅遊示範區、四川十大特色旅遊品牌、四川十大避暑旅遊目的地等稱號,正在書寫鄉村文化旅遊和全域旅遊蓬勃發展的華美樂章。自流井區鄉村文旅畫卷多彩寫意。
  • 自貢自流井區:眾志成城繪就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遊人如織自流井區是自貢市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自流井區鄉村文旅畫卷多彩寫意。以提煉生態本色、管理鄉村彩色、植入詩歌特色、浸潤田園土色,展現了文旅新活力。城市厚重人文推陳出新,自流井區加快建設「鹽·燈」主題文旅融合發展核心區,推進自流井老街、釜溪河歷史文化長廊、文創公園、西秦裡、梵華1939等文旅項目建設,打造集井鹽歷史體驗、文化創意、彩燈觀光、休閒娛樂等於一體的城市旅遊環線。
  • 「魅力鹽都 安逸燈城」:美麗自流井 盛會請柬等你「開啟」
    10月22日,「安逸四川•秋約鹽都」四川省第十一屆(秋季)鄉村文化旅遊節即將在自流井區尖山風景區盛大啟幕。看尖山秀美、尋鹽都古遺、賞燈城夜景、品鹽幫美食……金秋的自流井別有一番風味。 有鹽有味的文旅「大餐」,誠邀四海賓朋前來感受美麗鄉村的獨特魅力、體驗古老鹽都的奇妙神韻。
  • 永城市城關鎮:守護文化根脈 留住「老城」鄉愁
    永城市城關鎮,這個百姓口中俗稱的「老城」,曾是永城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近年來,城關鎮圍繞打造集旅遊、商貿、餐飲為一體的有品位、有活力、有競爭力、有特色的豫東名鎮這一目標,深入挖掘歷史文化資源,在遺址上恢復、修復建設了東城門、魁星樓、南北牌坊、花戲樓等景觀,完成了中山街、牌坊街、寶塔路特色化街區改造,建成了大運河文化廣場等歷史文化主題公園,留住了獨屬於永城人的鄉愁。
  • 四川自貢自流井將建現代文化市集為老城商圈提檔升級
    未來,這塊地將引進全新的商業業態,打造集音樂文創圖書美食於一體的現代文化市集,為自流井老城商貿服務業提檔升級。五星街老建築被拆除 上個世紀90年代曾是繁華商業街「好多年了,終於拆了,看來老城要變新面貌嘍!」11日,在拆除現場,不少市民遠遠地靜靜圍觀。
  • 2017年自貢行政區劃微調 涉及自流井貢井大安
    2017年12月29日,中共自貢市委十二屆五次全體會議在自貢市委大禮堂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自貢市委關於全面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開創振興發展新局面加快建設城鄉一體繁榮幸福新自貢的決定(草案)》等一系列文件。其中,《關於自流井區、貢井區、大安區行政區劃微調的決議》引起關注。
  • 《自貢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獲省政府批准
    2、堅持保護歷史真實載體及其歷史環境的原則。   3、堅持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並重的原則。   4、堅持合理利用、永續利用的原則。   關鍵詞:市域歷史文化保護   規劃將全市劃分為3個各具特色的歷史文化區。即:自貢四區歷史文化區、榮縣歷史文化區、富順歷史文化區。
  • 老地名減少 自貢「鹽味」趨淡
    近年來,自貢這句宣傳語已經廣為人知。回望過去,自貢絕大多數老地名「鹽味」十足,它們不僅承載著城市的歷史淵源,也凸顯了城市的文化特色。然而,隨著舊城改造步伐加塊,蘊藏著千年鹽都歷史文脈的老地名,一個接一個地消失。這一現象也折射出時代的變遷。
  • 魅力鹽都·安逸燈城 自貢捧出26道黃金周文旅大餐
    自貢新近打造的公交與旅遊深度融合的休閒旅遊文創項目——自貢樂巴(城市旅遊觀光巴士)將串接起鹽、龍、燈、美食文化為一體的3條觀光線路,包含華商愛琴海-自貢恐龍博物館往返線路、華商愛琴海-廣電大廈-檀木林體育場往返線路、華商愛琴海-毛家壩-檀木林體育場往返線路。「景區+公交」模式,讓遊客感受到美麗鹽都的文化脈搏,留下這座城市有鹽有味的鄉愁。
  • 四川省自貢市自流井區:紅色文化教育基地升級,盧德銘紀念館落成開館
    為紀念盧德銘烈士犧牲93周年,9月25日,繼盧德銘故居揭牌儀式暨生平事跡展兩年後的今天,盧德銘紀念館落成開館儀式在自貢市自流井區仲權鎮舉行,標誌著自流井區紅色教育基地升級擴容。自貢軍分區政委李塘、市委副書記唐強等軍地領導出席開館儀式。
  • 四川自貢自流井老街榮獲「巴蜀文化旅遊走廊新地標」 業內人士...
    活動上,自貢市自流井老街喜獲「巴蜀文化旅遊走廊新地標」。一位業內人士稱,成渝兩地遍布文化遺址,自流井老街是其中相當有特色的去處之一。到巴蜀打卡文化旅遊新地標,自流井老街值得一去。
  • 歷史文化街區約佔老城面積的38%,北京核心區控規保護老城歷史格局
    首都規劃建設委員會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根據規劃,北京歷史文化街區佔核心區總面積的比重將由現狀22%提高到約26%左右,佔整個老城面積的38%左右。推動歷史水系恢復「核心區控規編制的過程是再次認識北京老城核心價值的過程。」該負責人表示,老城整體保護的概念最早是在1992版北京城市總體規劃中提出的。
  • 讓城市留住記憶 讓人們記住鄉愁 用童聲講述善城往事
    「讓城市留住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11月29日,「童聲講述善城往事」暨喜馬拉雅「品牌電臺」發布儀式在嘉善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舉行。據悉,該活動緊扣「雙示範」的建設要求,推進國家級全域旅遊示範縣建設在高起點、高平臺上實現更高質量發展。
  • 政協自貢市自流井區第九屆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開幕
    人民網成都6月11日電 6月1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自貢市自流井區第九屆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在自流井區政府會議中心開幕。來自15個界別的170名委員滿懷履職熱情,向年度盛會報到。報告指出,區政協九屆三次會議以來,在中共自流井區委的堅強領導下,區政協牢牢把握新時代人民政協工作的新方位新使命,緊緊圍繞加快「兩區」建設「三件大事、八個重點」的新任務新部署,突出形共識、聚中心、強作為、展形象,認真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積極發揮協調關係、匯聚力量、建言獻策、服務大局作用,竭力為統籌城鄉示範區綠色發展典範區建設貢獻政協力量。
  • 東莞00後的「新鄉愁」:老城歷史文化的保育之路怎麼走?
    南方網訊(全媒體記者/陳琬瑩)在以前,離家萬裡生鄉愁;而現在,生於此、長於此的「00後」,未曾離家,便對家鄉東莞生出了「新鄉愁」。何解?  上個月,《東莞歷史文化街區與歷史地段及周邊空間整合策略》的發布引起了東莞各界人士對「老城激活復興」的關注。
  • ...區副區長賈小龍:自流井是天府中軸線聯繫川南城市群的最好節點
    封面新聞記者 劉恪生一條路「世界最長城市中軸線」,將有望從眉山市仁壽縣連接到自貢。在自貢境內,她將穿越自貢的中心城區自流井區。這將會帶來怎樣的機遇?在主題論壇環節,自貢市自流井區人民政府副區長賈小龍提到,天府中軸線的打造,實際上更能幫助自流井區實現帶動城市片區發展目的,開創了一個融入成渝經濟圈發展的新機遇。同時,自流井位於自貢市的中心位置,而自貢又位於川南的幾何中心位置,自流井是天府中軸線將川南城市群聯繫得更加緊密的最好節點。
  • 保護閩南古厝 留住美麗鄉愁
    原文連結:《保護閩南古厝留住美麗鄉愁
  • 「雙節」齊聚自流井 精彩活動提前劇透 一大波福利等你來拿
    10月21日至22日,四川省第十一屆(秋季)鄉村文化旅遊節、第三屆自貢國際恐龍燈光節將在自流井區尖山風景區、文創公園開幕,活動持續到10月31日。「雙節」齊聚自流井,活動期間,還有尖山風景區開園、「秋日的詩」鄉村桃源詩歌周、非遺展示、文藝匯演、文創集市、直播帶貨、美食體驗等系列活動。
  • 今年春節到自貢耍啥子? 除了逛燈會 還有這些好耍的
    夜遊自流井老城 賞釜溪河「水上燈會」  2020年春節來臨之際,除了逛自貢燈會,自貢市自流井老城還將開啟「夜遊模式」,讓遊客體驗見所未見的「不夜之城」。  夜遊釜溪、井鹽文明、紅色文化、鄉村旅遊以及迎春購物月——自流井區在春節期間將推出精彩紛呈的文旅、商貿活動,豐富春節文化旅遊商貿活動產品供給,不斷滿足市民、遊客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