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古蹟、歷史建築是一個城市發展的印記,如何處理好城市發展與文物保護的關係,一直是城市建設面臨的難題。而在自貢市自流井區,老城復興與歷史文脈的延續相得益彰。城市建設的有機更新中,留住了滿滿的鄉愁。
訪現場
特色街區滿滿鄉愁
走進中國唯一一座井鹽史專業博物館所在地的西秦會館——中華路歷史文化街區,記者看到,街道兩旁巋然屹立著西秦會館、市人民電影院、桓侯宮、老金庫等具有歷史意義的古建築,既延續了歷史、留住了鄉愁,也為自流井留下了獨具的歷史文化符號。
西秦會館——中華路歷史文化街區是自貢8大歷史街區之一,也是自貢的文化發源地之一。其棚改項目佔地面積198畝,總面積約8.7萬餘平方米。曾經位於鹽業歷史博物館背後的棚戶片區現已完成大部分拆遷工作。曾經密密麻麻的低矮屋頂早已拆除並露出道路,周邊還修建起停車場,方便交通。老舊的住宅小區已完成搬遷工作,低矮密集的瓦房正在進行拆除工作,一切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中。據不完全統計,棚改項目拆遷安置了近3000名群眾,解決了800餘戶群眾的居住問題。
每個城市,都有一條屬於它的古老街道;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段老城記憶。該街區主體在清代初期建成,是鹽商和鹽工居住活動的重要場所,成為自貢鹽業興盛的重要見證,涉及多處文物保護單位。如何將這裡打造成極富「鹽味」的自貢新名片?
早在2017年,自流井區便出臺了《西秦會館—中華路片區規劃設計方案》,明確了街區保護紅線。該片區改造將以「秉承尊重鹽都歷史、植入現代繁華、優化城市功能」為規劃思路,以「複合、多元」為發展理念,實現街區復興。嚴格保護街區內西秦會館、王爺廟、桓侯宮、「還我河山」石刻、龍鳳山人防工程5處文物保護單位,以及14處重要歷史建築,對其周圍進行必要的環境風貌控制,嚴格控制街區建築高度,保護並延續「山水城」空間格局,提高街區與山水空間的滲透性,將「山、水、城」有機融合。同時,挖掘歷史文化價值,保留城市的各種記憶,植入現代功能業態,以「複合、多元」為發展理念,將傳統文化內涵與現代生活方式相結合,全面置換街區現有功能業態,實現街區復興,優化街區交通格局,改造街區內部交通,完善公共服務配套,整治改造人居環境,完善旅遊配套服務。
歷史文化街區的打造,在市民群眾眼中成為令人衷意的「福利」。家住龍鳳山社區的八旬老人陳群芳,可謂是街區嬗變的見證者、參與者、支持者。她在中華路西段已居住60餘年的時間,對街區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景都有著特殊的感情。讓陳婆婆尤為高興的是,街區越來越漂亮、環境越來越美。而街區內的歷史文物和城市地標都得到了很好的保護和維修。穿越古今的時光,老建築帶著記憶的溫度,陪伴著陳婆婆迎來更加幸福的明天。
據中華路西段地塊棚改項目房屋徵收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保護轄區內的文保單位和歷史建築,採取了周邊打圍、留人守護、疏堵結合、安全排查等措施。「在確保沒有安全隱患的條件下,有效保留單位、群體和個人在此辦公和居住,用起來才是對文物最好的保護。」負責人稱,目前,安全巷民國文物建築已修復完畢,等待驗收;老金庫、天順井鹽倉正在規劃設計方案,將進行下一步的修復。
圖:安全巷民國文物建築
文化牌
老城復興延續文脈
自流井井鹽生產歷史悠久,清乾隆時期是四川五大中心產鹽場地之一;到清嘉慶、道光時,成為四川三大中心產鹽場地之一;再到清鹹豐、同治年間,更是四川井鹽中心產鹽場地,是中國最大的手工業工場,產業工人達10萬之眾,被譽為「中國井鹽之都」。
如今,自流井擁有西秦會館、桓侯宮、王爺廟等20餘處各級文物保護單位、上百處鹽業歷史遺蹟。其中,以西秦會館為依託的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收藏著千年鹽都的輝煌與榮耀。自流井還有八百年彩燈文化,轄區內有中國唯一的彩燈博物館,收藏著自貢彩燈的全部精髓,展現著一軸中國彩燈文化儀態萬方的瑰麗畫卷。
自流井區堅持以「保護千年鹽都、留住老城記憶」為主線,以融合彩燈文化、重現井鹽生產盛景為重點,延伸打造自流井獨有的鹽運記憶、鹽幫記憶、鹽業記憶街區,並以中國彩燈博物館為中心重塑鹽燈文化主題公園,以眾多文旅項目為支撐,打造集井鹽歷史體驗、文化創意、彩燈觀光、休閒娛樂等於一體的老城旅遊環線。
自流井區這座歷史文化底蘊豐厚的老城,積澱了許多「最自貢」的文化印記,將從歷史脈絡、地域特色中「以文帶旅,以旅興商」,把自流井打造成渝腹心地帶具有地方文化特色,極具吸引力的旅遊目的地、城市會客廳,融入巴蜀文化走廊並成為其耀眼明珠。
以中心館舍凝鍊文化內核。圍繞不可複製的兩千年鹽業文明、八百年彩燈文化,系統梳理展示文化載體,激活城市記憶,凝練城市靈魂。提升改造中國彩燈博物館、中國鹽業歷史博物館,推動大型文化旅遊綜合博物館建設,打造高端文化名片,提升城市最持久魅力。圍繞美食文化,充分提煉鹽都味道,爭取鹽幫菜博物館落戶其固有發源地自流井,打造中國鹽幫菜文化中心,通過美食節、短視頻等形式推介鹽幫美食。圍繞龔扇、扎染、剪紙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打造非遺文化傳承中心,吸引遊客在研學遊中感悟剪紙純樸古拙、扎染染纈奇葩、龔扇巧奪天工的獨特韻味,增添都市意趣。
圖:安全巷民國文物建築已修復完畢,等待驗收
以景觀長廊串起文化珠鏈。圍繞釜溪河歷史文化長廊,深度實施沿河景觀亮化提升改造,串聯王爺廟、法藏寺、還我河山石刻等30餘處歷史文化景觀,鋪就最具文化風貌的長景式畫卷。圍繞「夜遊釜溪」文化旅遊品牌,在修復歷史遺蹟的基礎上,利用傳統彩燈編織和VR燈光投影等現代光影技術,讓光在釜溪長廊的雋秀清逸與文化厚重上綴入靈動色彩,形成船移景易的觀光路線圖。常態式舉辦主題各異燈光節,複製「網紅橋」成功經驗,融合時下熱門網絡文化,在文創公園等重要節點再造更多網紅景點、網紅門店,差異化打造「水上燈會」不夜天,體現「後燈會時代」自流井作為。
以商業街區凸出文旅體驗。推進商業街提升改造和5G智慧城市建設,沿釜溪河兩翼重構復興宜遊易購易行的「一河兩商圈」。在釜溪河北面,構建以東方廣場、五星街、梵華匯為核心的縣域消費中心,以成熟的商貿零售、特色美食業態為依託,升級打造「彩燈公園」「月光公園」,探索智慧旅遊,豐富旅遊體驗,鞏固休閒購物商圈人氣。在釜溪河南面,力爭將自流井老街打造成為四川省地標性夜生活示範街區,主要發展以文化創意、民俗活動、文藝展演、古玩市場為重點的廟會文化商圈,推動文旅要素深度互融,提升遊客愉悅體驗度。
來源:自貢網 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