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蘇東坡的荔枝情結

2021-01-07 墨客品書

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節選)

南村諸楊北村盧,白華青葉冬不枯。

垂黃綴紫煙雨裡,特與荔枝為先驅。

海山仙人絳羅襦,紅紗中單白玉膚。

不須更待妃子笑,風骨自是傾城姝。

……

蘇東坡晚年寫了不少詠荔枝的詩,這首詩是他在惠州初次食用荔枝後寫的。這首詩用擬人化的手法,把荔枝描寫的可謂生動形象,栩栩如生。

詩雖然寫的很好,但背後的故事卻不見得美好。蘇東坡去惠州是「烏臺詩案」後以罪官身份被朝廷貶謫去的,並且這次貶謫還是霹靂手段。朝廷連下五道詔書,往往是人還沒到貶所,下一道詔書就到了,且被貶的是更加偏遠的地方。經過這樣層層貶謫,最後被貶到了惠州。那年,蘇東坡已屆花甲之年,這樣的年紀已經打敗了同時代的很多文壇宿儒了,這樣的年紀,很可能去了就再也回不來了。

但東坡是誰?東坡是那個最擅長寫豪放詞的以豁達、豪邁著稱的可愛小老頭。這樣的逆境,不見得蘇東坡有多喜歡,但他一定很善於讓自己從這種痛苦中解放出來。不信的話,看看他的黃州之行吧。

蘇東坡在被貶謫惠州之前,上一處貶地是黃州,不能籤署公文,俸祿又低的可憐。無所事事又囊中羞澀的蘇子,不是很快就適應並愛上了黃州的生活嗎?沒有吃的就帶著家人開荒種地,買不起牛羊肉吃,乾脆就自創出「東坡肉」這樣的美味佳餚。甚至,還寫出一篇《豬肉頌》來:「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

從黃州到惠州,換了個地方,雖然遠離中原,但東坡的豁達依然無處不在。他給自己的朋友寫信,告訴朋友遠貶惠州沒有什麼了不起,就當是自己提前退休了,每日支一口破鍋,熬一點稀粥,悠哉悠哉,安度餘生。他還給弟弟蘇轍寫信,大肆鼓吹惠州的食羊骨之法。先烤再煮,後用酒浸,最後是用牙籤剔著吃,美其名曰用吃螃蟹的方法吃羊肉。這就是蘇子,從黃州到惠州,一路走來,把生活中一點點的樂趣都無限放大,這些被放大的樂趣,就成了他跨越逆境的法寶。

惠州盛產荔枝,這除了讓一飲一食皆有樂趣的蘇東坡大飽口福之外,也讓他為這一傾心之物留下無數讚歌。如「海山仙人絳羅襦,紅紗中單白玉膚。不須更待妃子笑,風骨自是傾城姝」的句子就極言荔枝的風骨之美。「似開江瑤斫玉柱,更洗河豚烹腹腴」則大讚特贊荔枝的美味,甚至可以和江鰩柱、河豚魚這兩種美食相媲美。還有「我生涉世本為口,一官久已輕蓴鱸。人間何者非夢幻,南來萬裡真良圖」句,引用的本是晉代張翰「蓴鱸之思」的典故,但蘇東坡在這裡卻正話反說,感嘆如果自己不是被貶謫到惠州,怎麼能吃得到這樣的美味呢?

當然,除了寫詩讚美荔枝的美味,蘇東坡有時也會把荔枝當做武器,借荔枝諷喻時政,縱論古今。比如他寫的《荔枝嘆》長詩,既描繪了漢唐之時地方向朝廷進貢荔枝的種種情形,藉此對民間百姓遭受的迫害深表同情。同時也鞭撻了統治者的驕奢淫逸,既借古諷今,又針砭時弊,雖處江湖之遠,卻不失其憂國憂民的赤子本色。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遠貶蠻荒之地本屬不幸,但幸有荔枝相伴,讓豪邁曠達,風趣幽默的蘇東坡陡增無數生活樂趣,東坡贊荔枝,荔枝亦成就東坡。

相關焦點

  • 詩 | 日啖荔枝三百顆, 不辭長作嶺南人.
    從「荔枝詩」看東坡先生的嶺南心境。蘇東坡於宋哲宗紹聖元年被人告以「譏斥先朝」的罪名被貶嶺南,「不得籤書公事」。於是,東坡先生流連風景,體察風物,對嶺南產生了深深的熱愛之情,連在嶺南地區極為平常的荔枝都愛得那樣執著。
  • 【每周詩詞】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本詩為「不辭長作嶺南人」、《蘇東坡全集》:「不妨長作嶺南人。」、《錦繡中華歷代詩詞選》:「總教長作嶺南人」。鑑賞從這首「荔枝詩」中我們可以看到一些蘇東坡先生在嶺南的心境。蘇東坡於宋哲宗紹聖元年被人告以「譏斥先朝」的罪名被貶嶺南,「不得籤書公事」。
  • 華藏寺裡千年荔枝樹傳說蘇東坡親手栽
    華藏寺裡千年荔枝樹傳說蘇東坡親手栽     想必不少人都讀過蘇東坡所寫的詩作《寄蔡子華》:「故人送我東來時,手栽荔子待我歸。荔子已丹吾發白,猶作江南未歸家。」
  • 讚美荔枝的3首詩詞,言語之間全是愛,言語之外惹人饞
    夏天到了,荔枝美了,相信很多人都喜歡吃荔枝吧?想當年,楊貴妃偏愛荔枝,「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留下一段佳話。而如今,荔枝已經成為家常水果啦。我是真遊泳的貓,一個詩詞愛好者。關注我,一起來讚美荔枝的3首詩詞,言語之間全是愛,言語之外惹人饞。
  • 蘇東坡一首冷門的荔枝詞,鮮為人知,但讀完都只想大口吃荔枝
    蘇東坡一生在官場沉浮坎坷,多次被貶,大江南北都留下了他被貶官而走過的痕跡,最遠甚至貶到孤懸海外的海南島儋州。 不過蘇東坡始終懷著一顆豁達樂觀之心,隨遇而安,貶到何處便安家何處,造福一方百姓。當然,也造福蘇東坡這張吃貨的嘴。
  • 桂味荔枝特點,桂味荔枝什麼時候成熟上市?桂味荔枝多少錢一斤?
    荔枝不僅僅是荔枝,更是一個符號,印證了我們的國家的歷史發展,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因為搭上了楊貴妃的荔枝而被大詩人杜牧留下了針砭時弊的妙句「一騎紅塵妃子,無人知是荔枝來。」,這句千古名句被後來人引用無數,也被後來者傳頌模仿的。大文豪蘇東坡到了嶺南吃過荔枝以後感嘆「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 尋寶惠州:蘇東坡醉情地 羅浮山荔枝名作千古傳
    蘇東坡夫婦到此消暑,感覺「鴨」字與歌妓出身的王朝雲相衝。為此,蘇東坡觀察發現,整個大亞灣形似八卦,而鴨寮處在「巽卦」上,於是將其改名巽寮。  巽寮灣附近的海龜灣,是全球大陸架上唯一的海龜自然保護區。中國沿海,只有這裡常年能見到母龜上岸產卵,也是中國大陸目前唯一的綠海龜按期成批的洄遊產卵場所。  去惠州,不可不去雙月灣。
  • 楊貴妃和蘇東坡至愛,嶺南佳果荔枝你又知道多少?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杜牧(唐)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蘇東坡(宋)以上兩首是我們朗朗上口的古詩,都是描寫古代名人對嶺南佳果荔枝的喜愛,第一首是唐代著名詩人杜牧描寫唐代絕世美人楊貴妃為了吃到新鮮採摘下來的荔枝,不惜動用傳送緊急公文的快馬送達荔枝到長安的場景。而另外一首是宋代著名詩人蘇東坡被貶到嶺南惠州時,被嶺南佳果荔枝美味所折服,並由感而嘆寫下的絕世佳作。
  • 都是荔枝惹的「禍」!吃不夠「瓤肉瑩白如冰雪,漿液甘酸如醴酪」
    1-都是荔枝惹得「禍」之古代篇——拼上名譽吃荔枝的瘋狂為了吃一口荔枝,楊貴妃背負了千年的罵名。於是,宋代最著名的「吃貨」網紅蘇東坡就大言不慚道「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惠州一句·食荔枝》。就因為好吃,不但要大吃特吃,還要「數典忘祖」地長作嶺南人。其實,也就是心中的一股子鬱郁不得志怨氣,只能化悲憤為食慾,好在,荔枝爭氣的很,到真是治癒了東坡先生滄桑的心。
  • 尤物荔枝
    白居易在《荔枝圖序》中寫道:「若離本枝,—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四日五日色香味盡去矣」。故」離支「之名,或由此而來。荔枝不易保存,離開枝頭的那一刻,就已經開啟了品嘗美味的倒計時,即便是科技發達的今天,將荔枝連枝割下並置於低溫環境保存,雖然能適當增加荔枝保鮮的時間,可吃過新鮮荔枝和冷藏荔枝的人都知道,兩者帶來的味蕾感受絕對不同。
  • 吃荔枝會上火、長胖嗎?正確吃荔枝應該這樣做
    首先,肯定不是大詩人蘇東坡那樣「日啖荔枝三百顆」,因為會......文學家中的吃貨蘇東坡▼圖片來源:見籤名先別走,荔枝的故事還沒講完呢!話說,在中國歷史上,有兩位出名的荔枝的狂熱愛好者蘇東坡和楊貴妃雖然同是吃貨,但他們的套路完全不同:蘇東坡體驗的是農家樂採摘,新鮮!楊貴妃走的是皇家專供,高貴!能夠讓文豪和貴妃都變身吃貨的荔枝,到底有什麼魅力呢?荔枝的成長之路荔枝最大的特色不是甜,而是......容易壞。
  • 說起蘇東坡,廣東人笑了:「日啖荔枝三百顆」是因為聽不懂方言
    蘇東坡有一首詩,叫做《惠州一絕》,是他被貶嶺南(今廣東)時所作的詩,詩的內容如下: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其中,「日啖荔枝三百顆」這句話據說是誤傳,因為荔枝性熱,吃多了容易上火,因此在當地的說法是「一啖荔枝三把火」,意思是吃一口荔枝就好像三把火圍繞著你,形容荔枝吃多了容易上火
  • 閒話「荔枝貢」重慶是荔枝原產地
    □ 作者 蘇祖斌無事閒翻書,道光年間撰成的江北廳志上《物產》章居然有「荔枝」一節,說明重慶江北一帶也曾經是荔枝產地。志書上《果譜》:「荔枝以林檎為兄,石榴為弟,龍眼為奴。」《群芳譜》:「初出嶺南及巴中渝涪,閩為第一,蜀次之,嶺南為下。」
  • 荔枝的營養價值與功效,荔枝的禁忌人群有哪些
    荔枝與香蕉、菠蘿、龍眼一同號稱「南國四大果品」。作為嶺南四大佳果之一,關於荔枝的味道,也早已被人們描述得出神入化,杜牧有詩云:「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蘇東坡也有詩詠嘆道:「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可見荔枝的美味,無論美人還是詩人都無法抵禦。荔枝色澤鮮紫,殼薄而平,香氣清遠,瓤厚而瑩,古人對它很是推崇,有「人間仙果料」、「佛果」之美稱。
  • 「無人知是荔枝來」探究這個荔枝產地是哪裡?很多人的理解是錯的
    炎炎夏日,又到了一年吃荔枝的時候了,剝開外殼,荔枝的美味無需多言了,相信這個水果大家都是吃過的了,荔枝種植歷史悠久,也產生了很多跟荔枝有關的千古詩詞名句的。其中最為著名的一句就是「一騎紅塵妃子,無人知是荔枝來」,前幾天小編寫了有關的荔枝的文章,引用了這句詩,沒有想到引起了很多網友們對於這個荔枝是哪裡運送到長安廣泛的討論的。有些網友說是嶺南一帶的高州的,有些說四川的,說是嶺南一帶的估計是被蘇軾的一首詩給誤導了的,那就是「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就因為這句詩,使得嶺南地區的荔枝名聲大噪的。
  • 又到了荔枝成熟的季節,你吃過深圳南山荔枝嗎?
    在悶熱難耐的夏季,一顆清甜冰涼,入口就汁水四溢、宛若瓊漿的荔枝,最是解饞。要論最好吃的荔枝,廣東地區當仁不讓。蘇東坡曾作詩:「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來形容廣東荔枝的美味。南山荔枝,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特產,嶺南佳果。早在唐宋時期,便是進獻的「貢品」。南山荔枝具有肉軟滑細嫩、多汁、味濃甜等特點。作為「南山三寶」之一,南山荔枝歷來就是蜚聲海外、聞名遐邇的荔枝精品。
  • 鎮隆荔枝妹教你如何隨便怎麼吃荔枝都不上火
    可能在很多本地人都知道的一個過程就是龍眼乾吃多了會流鼻血,實際上荔枝幹吃多了也同樣能達到這個效果。那麼怎麼吃荔枝才不會上火呢?還有人認為把荔枝浸泡在鹽水中浸泡過後可能不會上火,但實際上這些操作都是不對的,這個鹽水浸泡只能使得依附在膩子殼表面的一些小蟲子或一些不好的東西溶於水中。實際上吃荔枝的時候用嘴直接咬開殼,這個可苦澀的味道就是可以降火清溫的一個非常好的涼物,因此也就是常說的解鈴還需系鈴人,就是這樣的一個參照。
  • 「詩詞鑑賞」十二首有關荔枝的古詩詞,汪涵吃了直誇讚!
    現在不少南方地區的荔枝都成熟了!前幾日,汪涵直播帶貨荔枝,直贊海口荔枝味甘多汁,讓眾多男女老少垂涎欲滴。荔枝是夏季人們喜愛吃的水果之一,與香蕉、菠蘿、龍眼一同號稱「南國四大果品」。歷史上有許多文人騷客們都喜歡吃荔枝:楊貴妃對荔枝情有獨鍾,杜牧有詩曰:「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白居易曾讚美荔枝:「嚼疑天上問味,嗅異世間香,潤勝蓮生水,鮮答逾橘得霜。」;宋代吃貨蘇軾曾題詩:「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今天帶您一同品嘗詩詞與荔枝,感受夏日瓜果的清涼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