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島「領先生物」:科技創新助力「藍色經濟」

2020-12-26 長城原創

海藻系列產品。劉文豪 攝

  長城網秦皇島8月14日訊(記者 祖迪 通訊員 張晴)今年6月,「海藻系列農用肥料產品開發產業鏈協同創新及示範應用」和「酶法生產殼寡糖產業化技術開發與產業鏈構建」雙雙入圍國家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示範城市A類項目,標誌著秦皇島領先生物農業股份有限公司正式進軍「藍色經濟」。

  海藻這個海洋中的隱花植物,由於可食用、入藥,活躍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而在領先生物農業股份有限公司,經過活性物質分離提取技術,海藻就能成為營養豐富、改善土壤結構的有機肥料。

  「早在5年起,我們就將發展的眼光瞄準了海洋經濟,目前研製的海藻系列產品已在山東、湖北、雲南、廣東等10多省推廣應用4000多萬畝,使作物普遍增產5%到10%左右,而化肥用量可減少10%到20%,每年可使農民增加收益50億元。」秦皇島領先生物農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徐志文說。

  「領先生物成立於1999年,是一家主要從事農業領域節能、環保型生物製品研發、生產和經營的高新技術企業,歷經18年的快速發展,該公司掌握了海藻資源綜合利用的核心技術,歷經多次產品升級,產品結構合理,品質穩定,奠定了海藻資源綜合利用領域的優勢地位。

  徐志文介紹,利用海藻酶解提取技術,提取海藻中的營養成分和植物生產調節物質,製成海藻精粉,並對海藻精粉產後的廢渣進行二次酶解,進一步提取其中的生物活性物質和營養物質,乾燥、粉碎後製成弱鹼性海藻生物有機肥。這種被稱作海藻全量化綜合利用技術達到了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極大地提高了海藻原料的利用率和企業的經濟效益,對我國農業生產土壤改良、恢復微生物群系平衡和生態保護具有重要意義。

  近日,秦皇島領先生物農業股份有限公司5000噸海藻精加工新生產線項目在秦皇島開發區動工,項目總投資近億元,一期工程預計2018年將完工投入使用,該生產線將採用新一代海藻發酵及提取工藝,生產效率將大幅提高,屆時領先生物的海藻系列產品達到萬噸級別,實現產能全國領先。

  「領先生物不斷加大對創新經費的投入力度,並積極與中國農業大學、清華大學、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等國內外20餘所重點大學和知名科研機構合作,緊跟國際行業研發新動態,努力拓寬主導產品的市場領域,形成了國內一流水平的產品研發模式,保證了一大批科技項目的研發和成果產業化。公司先後成立了河北省農業生物技術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秦皇島市首家院士工作站等,聘請中國科學院院士李季倫、陳文新,中國工程院院士譚天偉等多名專家學者,為提升企業科技創新能力提供了強大的智力支撐。

  「公司依託人才優勢,已承擔豆科根瘤菌產業化示範工程、甲基溴替代技術等32項國家和省級以上項目,開創了國內領先的『豆科根瘤菌劑產業化工藝』『微生物發酵聚穀氨酸生產工藝』『控釋肥生產工藝』和國內首創、國際先進的『農用甲基溴生物替代技術』等多項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技術,獲得授權專利31件。」徐志文說。

相關焦點

  • 華熙生物入駐海口高新區 將助力生物科技創新
    12月13日,全球玻尿酸龍頭企業華熙生物與海口國家高新區正式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將在海南建立華熙生物科技產業園。華熙生物是全球知名的生物科技公司和生物活性材料公司,聚焦於有助於人類健康的多糖類和胺基酸類物質。
  • 凱雷領投中國領先創新生物科技公司和譽醫藥D輪融資
    中證網訊(記者 吳娟娟)2021年1月8日,凱雷投資集團宣布領投了上海和譽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和譽醫藥」) 的D輪融資,投資資金來自凱雷旗下CAP Growth I基金的關聯公司。和譽醫藥是中國領先的生物科技公司,專注於腫瘤治療領域,本輪融資規模為1.23億美元。
  • 深圳打造千億級海洋經濟 貝殼派科技助力海洋生物科技創新
    對於海洋城市的創新型示範城深圳而言,大量創新創業型的企業成為深圳的活力源泉。而在3月15日,深圳市規土委發布深圳市海洋新城城市設計國際諮詢預公告,讓「海洋新城」的概念走進公眾關注視野。連日來,記者走訪了深圳多家海洋企業,充分感受到海洋產業已然成為深圳一個低調而龐大的千億級產業「巨輪」。其中既有大型海洋企業如招商、中集等,也不乏海洋生物的創業創新型典型。
  • 創新市北丨集聚高端要素賦能產業鏈,打造生物科技產業新高地
    全國第一家新冠檢測試劑「雙證」企業邁克生物山東總部,亞洲最大的質譜檢測公司北京和合醫學、飼料檢測追溯行業龍頭企業正大集團檢測中心……這些生物科技行業的頂尖企業紛紛搶灘登陸的,正是青島中央商務區的特色樓宇之一——青島生物科技創新園。
  • 全力打造藍色經濟創新創業中心
    近年來,該區瞄準創建國內一流國際化藍色經濟創新型特色園區,大力實施產業立區、科技興區、人才強區三大戰略,著力打造戰略性新興產業高地、自主創新高地和創新創業人才高地,實現了高點起步、快速崛起,先後被國家科技部批准為創新型特色園區試點,被國務院列為中韓(煙臺)產業園建設核心區,今年4月被國務院列入山東半島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核心載體。
  • 科技創新「跨界」激活藍色引擎:深圳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全面提速
    依託在電子和信息產業領域形成的全球各城市中最完整的產業鏈,深圳經濟加速科技創新和陸海跨界,合作前景廣闊。2020年春,深圳市六屆人大八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指出,「過去一年,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設進入新階段。」陸海聯姻海洋信息服務業前景廣闊智慧海洋,通信先行。
  • 潮起渤海灣―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發展紀實(圖)
    建設之初,開發區的創業者們針對秦皇島經濟實力較差、科技人才較匱乏、產業門類單一的實際,審時度勢,制定了「統一規劃、分步實施、逐步積累、滾動發展」的開發建設方針,他們利用國家支持的9000多萬元銀行貸款,僅用不到一年的時間,0.62平方公裡的起步區就實現了「六通一平」,具備了擺放項目的條件。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
  • 南方海洋創業創新基地:小微企業「搖籃」 藍色經濟「助推器」
    由廈門南方海洋研究中心積極打造的南方海洋創業創新基地就像是小微企業的「搖籃」,藍色經濟的「助推器」,助力培育廈門海洋經濟發展的生力軍。南方海洋創業創新基地負責人表示,處於種子階段的項目,基地以眾創空間的形式為團隊提供公共硬體支持,如果進入了孵化階段,就可以為新設立的公司提供相對獨立的場地。  「基地聚集了大批的涉海企業,為初創型企業提供了很好的發展環境,我們很看好這個基地。」李建榮正在籌建廈門茤億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向南方海洋創業創新基地申請了1200平方米的孵化空間。
  • 各方專家為深海科技創新建言獻策 期待深圳的「藍色朋友圈」點讚...
    月16日訊 藍色經濟是全球經濟未來的制高點,海洋產業是真正的「藍海」,深圳有望揚帆領跑。深海科技是海洋科技創新的制高點,與海洋開發主動權關係密切。深圳正大力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加快發展海洋事業。深圳擁有1145平方公裡的海域、逾260公裡的海岸線,具有產業配套和直面深海的優勢,正在發力深海科研以及科技成果轉化。深圳將以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為契機,不斷推動藍色經濟發展,不斷打造更優異的海洋科技研發和產業營商環境,期待深圳的「藍色朋友圈」點讚越來越多。
  • 「華熙生物科技產業園」落戶海南 助推國家自貿港科技創新
    12月13日,全球玻尿酸龍頭企業華熙生物(688363.SH)與海口國家高新區正式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將在海南自貿港建立「華熙生物科技產業園」。  作為全球透明質酸(玻尿酸)龍頭企業,華熙生物深耕透明質酸行業20年,已經形成集研發、生產和銷售於一體的全產業鏈平臺,微生物發酵生產透明質酸技術及產業化水平全球領先。據2019年第三方研究機構Frost & Sullivan的報告,全球市場39%的透明質酸出自華熙生物,是全球最大的透明質酸研發、生產與銷售企業。
  • 中國人壽:科技創新助力打造「智慧國壽」
    新一代人工智慧正在全球範圍內蓬勃興起,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新動能,深刻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 隨著知識圖譜、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視覺、人機互動、生物特徵識別等關鍵技術的重大突破,人工智慧及大數據技術與保險業的結合已成為一種趨勢,並將帶來商業模式和發展模式的顛覆性變革。
  • 海洋珀萊雅的未來一 藍色生物科技
    藍色生物技術是一個具有巨大創新點和經濟增長潛力的領域。在氣候變化和自然資源壓力日益加大的背景下,藍色生物技術正在日益引起人們的關注。 生物科技有許多應用領域,一般使用顏色編碼進行分類: 綠色生物技術 主要涉及農產品業,利用植物有機體及其細胞來生產和轉化食品、生物材料和能源的技術; 紅色生物技術
  • 「十三五」 科技創新發揮引領作用 助力漁業綠色高質量發展
    「十三五」 科技創新發揮引領作用 助力漁業綠色高質量發展2021-01-08 19:17: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水產養殖網綜合        瀏覽量: 480 次 我要評論 來源: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nbsp  漁業是農業農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十三五」期間,漁業發展取得顯著成就,水產品供給充足、價格平穩,產業結構不斷優化
  • 海洋科研機構扎堆藍色矽谷 領航海洋科技創新
    青島要打造「創新之城、創業之都、創客之島」,形成海洋創新環境需要良好的科技支撐和領先世界的科學技術。隨著海洋國家實驗室與國家深海基地落戶青島藍色矽谷核心區,這裡也將成為青島海洋科技發展的龍頭,將不斷湧出突顯海洋特色的創新創業團隊。要成為發展海洋經濟和海洋創新的龍頭,藍色矽谷裡的這兩隻國字號「龍眼」有啥優勢?近日,記者進行了深入採訪。
  • 西安科技金融創新論壇成功舉辦 助力西安打造硬科技之都
    全景網11月8日訊 西安科技金融創新論壇今日在西安盛美利亞酒店成功舉辦。來自政府機構、金融單位、科研院所等各界人士及主流媒體共450人,就「新科技、新金融、新動能」的主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本次論壇由西安市金融工作辦公室和西安市科技局聯合主辦,陝西省創業投資協會和西安股權託管交易中心承辦,旨在把脈當前科技金融發展趨勢,啟迪創新思維,助力西安打造硬科技之都。  會上,西安市委常委、副市長高杲;科技部火炬中心副主任李有平;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副會長張小艾;陝西省創投協會副理事長、西高投董事長宮蒲玲分別發表致辭。
  • 王一鳴:創新合作助力大灣區打造全球創新高地
    12月9日,由新華網與莫幹山研究院共同發起的「推動與完善都市圈建設高端對話——數字經濟時代粵港澳大灣區的創新與發展」在京舉辦。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王一鳴在對話中表示,當前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快推進,深化粵港澳創新合作更為緊迫。
  • 環特生物攜斑馬魚科技斬獲德國紐倫堡國際發明展金獎
    此次斬獲國際金獎,充分體現了環特生物斑馬魚生物科技在國際科技發明業界的領先水平,為今後環特生物在國際層面上實現與業界的產學研合作、技術轉化、引領科技產業發展打下了更堅實的基礎。環特斑馬魚功效與安全性評價系統,助力企業品質品牌提升放眼全球,以斑馬魚生物檢測科技為核心的高科技企業正迎來前所未有的機遇,湧現出以環特生物為代表的斑馬魚生物科技創新企業,利用斑馬魚技術助力大健康、食品產業的品質品牌升級之路。
  • 「激發文旅消費新潛力、探索夜間經濟新模式」秦皇島舉行旅遊演藝...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9月14日訊(記者 王中強) 「演藝文化點亮旅遊夜經濟」,9月11日,由中國文化管理協會文化產業委員會與秦皇島市旅遊和文化廣電局共同主辦,秦皇島市碧螺塔旅遊開發股份有限公司承辦的秦皇島市旅遊演藝暨夜經濟創新發展研討會在北戴河舉行。
  • 光明科學城・2020工程生物創新大會暨《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中國...
    2020年12月19-20日,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剛剛結束之際,光明科學城·2020工程生物創新大會暨《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中國生命科學創業大賽決賽在深圳光明區舉辦,以實際行動落實會議精神。光明科學城·2020工程生物創新大會是我國合成生物領域本年度一次規模盛大、覆蓋面廣、產業參與度極高的會議。
  • ——遼寧綠源生物農業集團有限公司科技創新紀實
    這是遼寧綠源生物農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長順不斷激勵公司全體同仁的話。 遼寧綠源生物農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綠源」)位於遼、吉、蒙交界的國家產糧大縣──昌圖縣太平工業園區,是國家級科技成果實驗示範推廣基地,是遼寧省「十三五」農業重點推廣計劃實施單位,是遼北地區新型控釋肥與多功能肥料唯一生產廠家。區域面積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8800平方米,總投資5000萬元,年創產值超過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