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身教勝於言傳

2020-12-14 童學城教育綜合體

哥的小孩今年二年級,之前有點自閉,因為家庭成長環境的原因。整體來說是父母都比較忙,或許有性格上的遺傳因素,不過更多的是因為被大人忽視了,成長過程中缺少足夠的關心和日常溝通。

經過一段時間時間有意無意的觀察,我意識到小孩所有的孤僻、敏感和自我的舉止都是心理問題的表現。去年曾向我哥說明了我的看法,他隨即做出了一個決定,即把他送到一所當地較好的私立小學就讀,並且讓他住校,因為相信私立學校的管理模式和師資力量,認為學校的老師可以管管,或許能帶來一些改變。

可一個學期後,孩子並未改變孤僻、不言語的言行。相反,因為缺少足夠的生活自理能力,飲食上經常挑食或者乾脆不吃飯,當然這些大人們通常不知情。下學期結束時,發現孩子瘦了許多。今年暑假的時候在家裡也很少聽話主動就餐,晚上睡覺出現磨牙和抽搐的現象,後來去醫院檢查時得出缺鋅鈣元素。

這就是對學校教育過分依賴的後果,在小學階段,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學校教育知識必要的一環,可家庭教育才是基石。如果沒有父母積極正面的教育與引導,那麼去再好的學校也是徒勞,孩子的健康成長,取決於學校和家庭的合力。

不論孩子的資質如何,父母的教育都是不可或缺的。小學階段的孩子,都具備本能的模仿學習能力,他們眼中的父母通常就是人生最初的教師。大人們有怎樣的行為,小孩子都會耳濡目染般的受到影響。

如果做母親的整天不工作,一天到晚打麻將,那麼孩子會認為這個世界就是如此,玩樂就是生活的全部。他們或許會牴觸學習,因為不清楚學習的意義,也因為學習沒有玩遊戲那樣可以帶來反饋、充滿樂趣。

如果做父母的每天晚睡晚起,那麼就不要指望小孩能夠做到按時睡覺,早起不賴床,因為他們都很會觀察,懂得模仿。同樣,如果大人們經常在小孩面前玩電競,且極度痴迷,那麼小孩也會熱衷於電子競技。通常一逮著機會,手機就被他們拿到手裡偷偷玩遊戲了。

最近哥的小孩改變了許多,尤其是最近的三個月,他變得願意並主動和身邊的小夥伴交流,能夠接納學習、不再牴觸寫作業。因為後面選擇了走讀的方式就讀,大人們也願意花更多的時間陪孩子。

在生活習慣和作息上他們花了很多心思和精力去糾正其之前養成的不好的習慣,每天下班會耐心的輔導孩子寫作業。現在他每晚都能聽大人的話準點睡覺,早上竟然不懼寒意起的比大人還要早一些些。

經歷了這些,讓我在教育學理念上愈發相信「沒有學不好的孩子,只有教不好的先生」這句話。所以,教育孩子要言傳身教,而教育小學階段的孩子則身教勝於言傳。如果想讓孩子成為怎樣的人,最好的方法是直接做給他看,而不是給他報各種培訓班教他怎麼做。

相關焦點

  • 身教勝於言教,如何為孩子樹立正確的學習榜樣
    這期為大家分享的是如何正確教育孩子!能夠讓孩子從小有自己的價值觀!懂得感恩!我相信每個父母都在為如何正確教育孩子,引導孩子如何正確樹立自己的價值觀而反思,在這裡我給大家以下幾點建議!希望能夠對所有父母有所幫助!一、快樂教育。快樂是人性,是人們追求的終極目標之一。快樂是一種感覺,是一種觀念,更是一種態度。
  • 不要只重言傳忽視身教
    目前,我在孩子面前表現得很樂觀、很積極,經常鼓勵孩子,好像很有信心的樣子,但不知道孩子是否能感受到我內心的焦灼。我很糾結,只盼著高三這一年快點結束,否則自己也承受不了這樣沉重的心理負擔了。  【我說】許多高三的家長不管自己心裡有多焦慮,可是絕不敢在孩子面前表現出來。據一位高三家長講,近日來,因為心理有負擔,睡眠不好,半夜睡不著覺也是常有的事。
  • 身教勝於言教,影響力才是關鍵,從虞舜教人敬老說教育
    東漢名臣第五倫,天天忙於公務,即使回到家裡也是進去書房讀書練習,對於兒子的教育向來不聞不問。妻子天天對小兒子呵斥,督促他好好讀書,今天要求兒子讀這部經,明天要求兒子學那篇文。有一天,妻子實在是忍不住了,就抱怨第五倫,說:「雖說你天天很忙,可是也不能對兒子的教育不聞不問啊,哪怕抽出來一點點時間教教兒子也好。」
  • 孩子不愛旁動!父母的「身教」勝於「言傳」,你的榜樣做對了嗎?
    在家庭教育中,相信很多父母都教過孩子這樣一首歌一一《 勞動最光榮》,其中有一句歌詞唱得很好:「幸福的生活從哪裡來, 要靠勞動來創造!」的確,不管是誰,要想得到幸福的生活,就必須通過辛勤的勞動來換取。「身教」勝於「言傳」現實生活中,絕大多數父母也都認識到了從小培養孩子熱愛勞動的重要性。但是,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些父母往往只注重「言教」,卻忽略了「身教」。結果,孩子在家裡缺少了學習和模仿的榜樣,自然就不會真心服從父母的教導。
  • 何明輝:用行動證明言傳不如身教
    何明輝:用行動證明言傳不如身教 2020-10-12 21: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以身作則的身教勝於口若懸河的言傳,要求孩子的,自己先做到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我們感慨優秀的都是別人的孩子,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總能抓住自己的心,或者我的孩子能像他們那樣該多好。從現在開始改變,一切並沒有想像中的那樣晚,只要開始改變,現在就是最好的開始。這裡有一條黃金法則,您想要孩子成為怎樣的人,自己就要變成什麼樣的人,細微的改變積聚著質變的發生。以身作則的身教勝於口若懸河的言傳很多父母都抱怨,孩子學習不用功,作業馬虎,而且不能理解家長的難處,每天愛遊戲勝過愛學習。
  • 身教勝於言教
    希望記憶圖冊可以讓我們回憶起更多美好時光,那時的你可以面帶笑容;那時的你們可以更加快樂;只為人生少點遺憾······~來自百度君有時候最好的教育莫過於是「身教勝於言教」,不論是長輩對於晚輩的教育,還是上級老闆對於員工的教育。當自己的行為習慣所傳達出的本意,影響他人時,那麼這便是合理的引導方式。
  • 身教勝於言教的周公
    身教勝於言教的周公李玲周武王姬發與胞弟周公旦手足情深,在眾多的兄弟之中,周公是最忠心耿耿的。可以說武王伐紂,成就帝王之業,周公功不可沒。後來武王去世,成王即位。可是,周公要在鎬京輔佐政務,離不開身,於是便讓周公的長子,自己的堂兄----伯禽,代替父親去封地管轄。在伯禽去魯國赴任前,親朋好友們都上門表示祝賀。這一天,周公正在沐浴,聽聞賓客上門造訪,執意要穿戴整齊,並且拎著溼漉漉的頭髮去見賓客。這一切都被他的夫人見了,便喊他把頭髮擦乾,可是周公不聽,一路小跑去門廳接見。
  • 爸爸的身教勝於言教
    三女兒陳中州(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碩博連讀生)講述:有的家長在思想上存在一個誤區,以為子女的教育是:「家長出錢,學校教育。」出錢是家長的事,教育則全是學校的事,學不學得好是子女努力不努力的事。其實,在子女教育這個問題上,父母應該配合學校共同進行,同是一個老師教,一個班幾十個學生,不可能每個學生的天資都一樣,有些學生是需要「扶」一下才能過關的,不扶一下就有可能掉下來。
  • 蚌埠醫學院女教師動車上急救暈倒乘客:再多言傳不如身教
    身教勝於言傳「在火車上遇到這樣的情況還是第一次,起身的時候真沒多想,但在4號車廂到6號車廂的途中,我們想過萬一救不成怎麼辦,但畢竟事關人命,必須得過去看看。」張靜告訴記者,絕大多數學醫的人在面對相同情況時都會盡己所能去救人,這是多年專業訓練的結果。
  • 為什麼身教勝於言教?
    唯有具足成就自在往生的道緣環境,我們當生成就就更有把握了,我們要想修行必須圍繞一個圈子一個氛圍,雖然現在網絡科技發達,遠在千裡之外也可互相參法,但是那僅僅是「解知」的範疇,身教勝於言教,大家只有在一個共修環境裡面,才能形成一個磁場氛圍,大家互相參照
  • 身教勝於言傳
  • 著名的波比玩偶實驗:充滿暴力的教育教出的孩子往往是暴力勝於一切
    父母對孩子嚴格要求本沒有錯,但如果方式方法不對,卻極易把你認為的愛演變成孩子心中的噩夢。 就像心理學家武志紅先生在《為何家會傷人》一書當中寫道:「你給了孩子恨,卻妄想從他身上得到愛;你給了孩子痛苦,卻妄想從他身上收穫感激;你給了孩子陰影,卻妄想他永遠積極向上沒有陰霾,這是永遠不可能的。
  • 青少年遊戲成癮也是病 家長身教勝於言行
    7月23日,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院長陸林指出,造成我國青少年遊戲成癮的原因主要是「電子遊戲可及性比較高,就是說孩子很容易接觸到;另外,一些青少年花在課外活動、體育活動、人際交往方面的時間在減少;此外,家長、老師和孩子的溝通交流方式不夠完善,也會讓孩子想去遊戲中尋求自我」。
  • 身教勝於言教,鄒城八旬老人孫炳厚用家書為兒孫賦能
    「做人就像寫人一樣,要身正、筆正、心正。」孫炳厚一筆一划地認真書寫。1935年出生的孫炳厚,今年已經85歲高齡。談吐風雅、神採奕奕,根本看不出已進入耄耋之年。1950年她被派到張莊公社劉家窪小學教一人班,時光荏苒,孫炳厚在教育事業奉獻了自己60餘年的年華。
  • 育兒學會身教重於言傳
    只「言傳」而不「身教」,說到做不到,久而久之,使孩子失去了對他們的信任感。比如有的媽媽動不動就威脅孩子,如果再不怎麼樣,就要如何如何,但從未見他們付諸實際;有時媽媽為了讓孩子服從自己的要求,就許諾如果孩子做到了,就要給買什麼好東西或帶他去哪兒玩兒等,但事後則百般「抵賴」,不兌現諾言。想一想,這樣的父母,如何贏得孩子的信任和尊敬呢!
  • 班務管理工作身教勝於言教
    四是細心觀察學生,讓他們充分展現自己的特長,給他們表現自我的機會,加快學生之間相互了解的速度,讓每個孩子儘快融人到新的集體中。五是與學生一起制定班規、班紀、班級奮鬥目標,增強學生的集體觀念。通過這幾個環節,可以發覺學生會對新任班主任有更深刻的印象,對班級也產生了歸屬感。
  • 悟者天成:你真的懂什麼叫做身教重於言傳嗎?
    我們總是在教育自己的孩子要好好學習,要懂禮貌,不要講謊話。。。我們說,身教重於言傳。從字面意思理解,就是說,用自己的行為去教育別人,要比用言語去教育好的多。言傳不若身教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這是一句很直白的話,也是身教重於言傳的出處。
  • 沒規矩的孩子早晚吃大虧:德國10條家庭教育規範,教出自律好孩子
    文/荔枝育兒日記關於孩子的教育問題,很多家長都會感到頭疼,由於每一個孩子的性格不同,教育方式也應該有所區別,父母是一份職業性十分強的工作,不僅要照顧好孩子的日常生活,還要教會孩子做人的道理,但是,我們有很多父母卻並不專業。
  • 獻血這件事兒,身教重於言傳
    ,距離上一次獻血僅過半年時間,他再一次在孩子們面前親身示範了獻血的過程,為孩子講解了獻血的意義。舉手之勞卻能延續他人生命,每一次善舉,也該讓孩子親身感受到。這種愛不同於家人的愛,不同於朋友同學之間的愛,是給予陌生人生命的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