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天空來比喻我們的心,是再恰當不過了。
有多少相似之處,說都說不過來,留給各人自己去冥思吧。
有許多特別走心的人特別看重這一點,甚至於說道:沒有心空,哪來的天空。
這個「心生萬物」的說法,對與不對,根本沒必要在乎,在乎於它透著人類孩子般的可愛。
更可愛的是老子把心空與星空融為一體,找到它們的一個共點,他把這個融萬物、融心物為一體的東西叫「道」。
他把這個「道」寫成一本書叫《道德經》,從第一章開始講這個「道」的名稱,講到第四章說「道」的寬廣:
「淵乎,似萬物之宗」
這個「淵」,大而深,看不到底,用海來比喻就淺了,只有天空和人心與之可以匹配。
兩千多年前,老子的一句話就已經把心與物融合在了一起,可今人還在爭議「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眾人眼裡,老子是一個白鬍子老頭兒,是個哲師。
我的眼裡,他就是個孩子,用孩子的思維和孩子的語言,說透了最嚴肅的話題。
所以,區區五千言就說滿了世界。
所以,區區「淵乎,似萬物之宗」七個字,就說透了心物。
有感於斯,不禁又要賦詩一首:
淵原
本是一片淨空
伸手指一戳
層層波浪發散出去
天有多大,圈有多大
本是一潭靜水
丟粒石子
就會有一圈圈漣漪
水有多大,圈有多大
任你圈有多大
那粒石籽只往水底去
往幽谷裡去
往幽谷最深的潭底去
一張紙,一支筆
往外劃圈
紙有多大,圈有多大
紙無邊,圈無邊
撒把沙土就是星辰
都在心裡
這個宇宙沒有神
是某個孩子
一堆隨心的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