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歌曾經很「下流」 直到這倆「粵語英雄」歌手出現才變上流

2020-12-25 護球帝

曾經粵語歌曲在全中國流行的時候,當時很多人因為愛聽粵語歌而選擇學習粵語,可是進入2000年以後,粵語歌曲就慢慢走向衰落了,現在已經很少聽到一首新的粵語歌曲可以傳唱四海了。其實粵語歌曲並沒有真正衰落,只是國內經濟發展跟90年代已經有翻天復地的改變了,最明顯的例子就是1991年香港的GDP是大陸的五分之一,那時的香港可以說是華語世界的「好萊塢」,影視娛樂事業發達,影響著整個華語樂壇。

當時人們覺得粵語歌曲無論是歌詞還是旋律都十分的優美,可是很少人知道曾經的粵語歌曲並不入流,甚至有點「下流」。

很多人認為粵語流行曲從1950年初期才開始發展的,發源地在香港。1950年初期大量廣東移民湧向香港,有客家人、有潮州人也有廣府人,但是這些移民大多是底下階層的民眾。這些階層民眾作曲作詞能力並不高,所以當時粵語流行曲大多是套用流行的國語時代曲、歐西流行曲以至外省民歌,填上粵語曲詞,以粵曲的唱腔及配樂出現。有粵語歌甚至出現低谷的歌詞,這些歌曲上不了臺面,更多是在底下階層裡流傳,只能稱之為「下流」之作。

《一水隔天涯》算是當時傳唱度比較高並且歌詞優雅的歌曲了。當時的民從對優雅的歌詞並不太理解,更喜歡「廟街王子」尹光的作品,抵死精警、幽默惹笑、諧而不謔很愛當時民眾歡迎!

這樣的局面,走到許冠傑的出現才讓粵語歌形象提升。當年人們聽到許冠傑的《雙星情歌》才發現粵語歌曲居然可以讓底下階層的民眾接受並且傳唱,並且吸引了上流社會人物的喜愛,於是吸引了不少歌手的關注。許冠傑為什麼能讓「老土」的粵語歌唱得這麼清新不俗氣,這跟許冠傑學歷有關係。許冠傑是一個港大高材生,一開始在香港是一個當紅主持人樂隊主唱,是一個大帥哥,作曲作詞能力都兼備。

如果說許冠傑吸引了原本鄙視粵語歌的人去聽去唱去創作粵語歌,那麼羅文的出現讓粵語歌曲「包裝」得更精美!羅文是香港樂壇首位發行概念專輯的歌手,在舞臺上前衛精緻的打扮讓人們覺得粵語歌曲原來可以如此高大上!一曲《獅子山下》呼喚人們放下各自成見(想想當時社會環境就明白了),投入到香港的建設中。羅文曾經說過說:日本有澤田研二,香港有我。「妖嬈」之風就由他而起,而梅豔芳和張國榮,也不過是追隨者。可以說,他就是粵語流行曲的第一代「舞臺皇者」。

許冠傑與羅文說他們倆是「粵語英雄「一點都不為過,他倆的粵語歌曲除了感染粵語地區的人更讓非粵語地區的人感受到原來粵語發音、歌詞可以如此優美!可惜現在已經找不到這樣一位歌手出現了。

相關焦點

  • 王力宏 蔡依林 曹格 張惠妹等39位國語歌手唱粵語歌是怎樣一種體驗?
    國語歌手也有唱粵語歌的時候,我們來看看有哪些國語歌手唱過粵語歌。歌曲收聽方式在文末。
  • 陳奕迅這3首粵語歌的國語版你一定聽過,常聽粵語歌的不會陌生!
    陳奕迅,一個新世紀以來香港最為出色的男歌手之一,在國粵語市場都如此吃香的,非他莫屬,其音樂風格多變,無論是國粵語歌曲都有不少代表作。1997年以前香港主打的還是粵語歌,隨著香港回歸,內地市場的開放,國語歌市場需求巨大,很多香港歌手也開始注重國語市場的發展,粵語歌漸漸變得小眾,國語歌成為主流。因此,港樂歌手唱紅一首粵語歌之後,往往會發行一首國語版,以滿足國語市場。因此,很多香港歌手的代表作,往往都有國粵語兩個版本。當中陳奕迅絕對是代表之一,下面我們一起看看。
  • 90後可能是最後一批集體聽粵語歌的人了
    粵語歌是很多人少年乃至青年時期的記憶,但這份記憶可能到90後就截止了。香港的粵語流行音樂曾經見證過輝煌,但如今影響力大不如前。這是為什麼?類似的評論常常會獲得高贊,這也從側面說明,粵語歌的影響力可能不如從前了。事實上,粵語歌曾經極大影響過一代內地年輕人。為什麼粵語歌這麼好聽?為什麼粵語歌在短時間內達到了一個不可逾越的巔峰,又迅速地消退?
  • 它開啟了粵語歌的黃金時代,並將粵語歌帶入幾代人的記憶中
    但有一首他唱得很紅的歌,卻也是內地音樂人許建強的作品,毛寧等內地歌手也唱過,但紅起來,還是經由黃凱芹改編的粵語版。旋律真好聽,這歌--《晚秋》。據說,譚詠麟演唱會上,經常會出現下面的觀眾跟他一起唱「這陷阱,這陷阱,偏我遇上」的景象。回到譚詠麟,出身於溫拿樂隊的他,寶麗金後來一張張專輯,將他推上了寶麗金甚至香港樂壇「一哥」的位置。當年的譚詠麟,曾經一個人獨佔《十大勁歌金曲》中四席位置,風頭好勁。
  • 隨著香港《十大中文金曲》頒獎典禮沒落,粵語歌,你還能聽多久?
    有人曾經說過,一開始想學粵語,是因為那動人的歌曲和經典的劇集。曾幾何時,粵語歌陪伴著我們走過成個的青春年少時期,見證著我們的成長,助我們度過一個又一個的困難時期。《傳聞》《夠鍾》《一事無成》這幾首粵語歌,娛樂8公子還年少無知的時候,都不知道單曲循環多少遍了。我相信演戲只是柏豪的副業,唱歌才是他的主業啦!所以此次憑《使徒行者2》的主題曲《天網》獲獎也是實至名歸了!同時也算是為樂少峰這個角色圓上一個最好的結局。
  • 《處處吻》是粵語歌的春天?拜託!只是時代噱頭而已
    此後,多首粵語歌曲便能夠在排行榜中佔據一席之地,從《富士山下》到《廣東愛情故事》,都成為了一時的熱門金曲。 如今,楊千嬅的《處處吻》因為某平臺的熱推成為了網絡爆紅的歌曲,這不禁讓很多歌迷期待,是不是粵語歌曲的春天就此來臨了呢?
  • 粵語歌已經衰落,你為什麼還在聽粵語歌?
    粵語歌發展至今,已經有50年的歷史,許冠傑開闢了粵語歌的時代,《雙星情歌》大火後,林子祥,羅文,徐小鳳,甄妮,汪明荃等老牌歌星開始改唱粵語歌。1979年,香港電臺舉辦了第一屆十大中文金曲比賽,之後,粵語歌開始成為香港樂壇的主流。
  • 粵語歌鼻祖—許冠傑
    譚詠麟曾說他是唯一的偶像,張學友表示在他面前沒有人敢稱是巨星,他就是粵語歌曲開山鼻祖—許冠傑!他一手開創了粵語歌流行的時代,也是第一個在紅館開演唱會的歌手。更是成就了以後的香港樂壇,成就了無數的經典。在許冠傑之前,香港沒有粵語流行歌曲,在當時,大眾要麼聽英文歌,要麼聽國語歌。要說聽國語歌也是聽粵劇粵曲,而粵語歌在大眾心目中是不入流的,粗俗的,上不了臺面。如果想憑粵語歌在歌壇佔據一席之地,簡直就是痴人說夢。1967年,19歲的許冠傑組建了「蓮花樂隊」,後來發行了人生中的第一個專輯《Just a little》,從此聲名鵲起。後來便開始個人發展。
  • 當年,它創造了粵語歌的黃金時代,並成為幾代人心中的經典
    這個時間進入,又開拓粵語歌曲,可以說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所以,說寶麗金開拓了粵語歌的黃金時代,一點也不為過。說道寶麗金的粵語歌,就不能不說許冠傑。他是最早與寶麗金籤約的歌手。於是,這樣一位優秀的歌手,也曾經無奈地翻唱了高林生的《牽掛你的人是我》。但有一首他唱得很紅的歌,也是源於內地。那是內地音樂人許建強的作品,毛寧等內地歌手也唱過。但紅起來,還是經由黃凱芹改編的粵語版。
  • 許冠傑|開啟香港粵語歌時代的傳奇
    許冠傑舊照大家發現,原來粵語歌也可以如此動聽。從此,粵語歌曲被重新審視,撕掉了「低俗小曲」的標籤。《鐵塔凌雲》的讚譽也讓溫拿樂隊、徐小鳳、羅文等歌手紛紛改變唱國語歌以及英文歌的路線,轉唱粵語歌,粵語流行歌曲在香港樂壇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 好聽的國語歌千篇一律,有趣的粵語歌,你還在聽嗎?
    櫻花都開了謝了幾年,這段過去只會越來越遠,幾年,幾十年,直到一個世紀。我們的故事已經過去了,你不要再想了。最早的粵語歌就是從那些小曲裡頭來的,大多是來自一些粵劇片段,這就是粵語歌最雛形的階段。到了60年代,香港電影開始流行,那時候拍的電影在現在看來叫做黑白的「粵語殘片」包括現在香港電視深夜臺還會播放那些片子,可見是有多麼好看。
  • 粵語歌裡唱盡了多少黃金歲月
    在華語音樂世界裡,能讓年輕人心悅誠服地花錢和崇拜的歌手不多,上一輪掀起這麼一波回憶殺的是周杰倫,現在輪到了陳奕迅。10月10日,這位粵語歌王連發九條微博,分別以「春夏秋冬」和「氣土水火」為題,串聯起他曾經膾炙人口的數句歌詞。十幾個字的內容尚未讀完,已經有很多歌迷在腦海裡循環播放了一整首歌曲。
  • 為什麼陝西方言歌沒有像粵語歌、閩南語歌那樣走出本地文化圈?
    ,在一些認真的香港同事的眼裡,王菲早期的粵語水平僅僅只是「能聽懂」,直到92年發行的《容易受傷的女人》,王菲第一次在香港獲得冠軍。即便如此,挑剔一些的港人仍然會說「聚」字發音不準、「囂」字發音應該是「hiu」而不是「siu」……然而這些瑕疵並不妨礙港人對她的熱愛,王菲終成一代傳奇天后。
  • 香港樂壇的那些「小黑幕」,一女歌手曾因說粵語而被封殺?
    但是到了2000年之後,粵語歌曲似乎突然就沒了音信,再也沒有往日的影響力,既不能主導華語樂壇,也在各大頒獎禮中失色了不少,沒有了巨星的加持,歌曲再也不像之前那麼受歡迎了,那麼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是因為粵語歌變得難聽了嗎?
  • 從《17歲》到《野狼disco》:超過1500萬票為快手粵語歌打榜
    從知名歌手廣東雨神、夢涵,到網紅歌手勇全學長和街頭的4歲小女孩,各種場景,各種版本的傳唱讓路人也跟著忍不住哼唱幾句粵語歌。這是「快手粵語歌大賽」活動的效應,過去半個月,共有超過1.4萬條粵語歌作品在快手發布,播放量超過1.8億次,用戶的演唱激起了263萬人參與投票,並積極拉票轉發約140萬次,可以說是引起了全民粵語歌風潮。
  • 點評君的收藏夾(24)能勾起回憶的粵語歌
    ,而時光荏苒,現在充斥我們耳邊的都是所謂的「韓流」,「歐美風」,在國語歌曲也在漸漸被大家傳唱的今天,似乎我們的生活中缺少了點滋味,而不經意之間這種缺少的東西也被我們遺忘,直到前幾天點評君的同事問起「你喜歡聽粵語歌麼?」
  • 聽慣了粵語,會深陷其中,無法自拔嗎?
    是比較好唱的歌曲,除去高難度歌曲,普通話歌曲比粵語歌更易學習,粵語畢竟是非主流語言,但能流傳至今一直被使用,是蘊藏著文化根基的。一首歌曲往往有國語版本和粵語版本。大部分唱粵語的歌手並非是廣東人,港臺地區粵語歌盛行,大陸內地鮮有人唱粵語。
  • 認真臉,不會說粵語的「我」,就是通過這些粵語歌曲學會的
    「猴賽雷」、「母雞呀」、「撲街啦」……早年港劇港樂影響,即使非粵語系地區的人,對這些簡單粵語也能耳熟能詳,「港樂」輝煌不再,現實就是這麼殘酷,曾經的譚張梅李,四大天王等給我們太多的回憶,而他們的不少經典粵語歌曲,更是我們學習粵語的重要方式。
  • 方言那麼多,怎麼就粵語歌最流行?
    事實上,閩南語歌也曾經在大陸火過,而且火得比粵語歌早。●鄧麗君唱過大量閩南語歌曲閩南自古民謠曲藝樣式豐富,後來隨著移民潮傳到了臺灣地區。臺灣第一首真正意義上的「閩南語流行歌曲」是1932年為宣傳同名電影所作的《桃花泣血記》。
  • 香港老歌手有哪些,粵語歌壇排名
    現在,我對香港粵語歌壇各位歌手從唱功和歌唱能力方面做一個簡單的排名。(我是本著熱愛粵語流行曲和尊重各位粵語歌壇老前輩的心情寫下這個排名的) 1.從唱功(歌唱能力,咬字清晰度,氣度,音質,聲線,高中低音,功底,藝術底蘊等等)方面對歌手進行如何排名: 第一層: 1.羅文(香港歌壇的歌王,歌聖,香港樂壇教父。有很多排名中把羅文排得很後,甚至沒提,這是不準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