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玉器首次在故宮展出,匯集了260件(組)館藏珍品

2021-02-08 北晚新視覺網

7月6日,在亞塞拜然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43屆會議上,中國世界文化遺產提名項目「良渚古城遺址」以符合世界遺產第3條和第4條標準,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55項世界遺產。今天上午,「良渚與古代中國——玉器顯示的五千年文明展」在故宮博物院武英殿展出,展覽匯集了全國9個省市17家文博單位的260件(組)館藏珍品,是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後首次隆重亮相。展覽將持續至2019年10月20日。

本次展覽年代跨度從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時期到明清時期,貫穿了中華上下五千年,通過「引子」「神王之國」「文明傳承」「結語」四個部分,完整、系統地反映良渚文明的早期國家特徵和對後世文化的影響,科學、全面地詮釋良渚文明在構建中華文明標識體系中的重要貢獻和獨特作用。同時,武英殿東、西配殿展出良渚古城遺址的考古研究和保護申遺歷程,讓觀眾走近五千年前的中國早期文明,並了解今人在保護和研究工作中所做的努力。

良渚文化是中國史前時期最為燦爛的文化瑰寶之一,以玉器為代表的出土物是良渚古城遺產價值的重要承載要素。良渚文化玉器以其數量之多,品類之豐,雕琢之精,達到了中國史前玉器文化的巔峰。良渚國王和權貴通過一整套標識身份的成組玉禮器及其背後的禮儀制度,達到對神權的控制,從而完成對王權、軍權和財權的壟斷,以大量玉禮器隨葬的良渚文化大墓,集中體現了王者的高貴以及男女貴族的分工,良渚文化所創造的玉禮器系統以及君權神授的統治理念,也被後世的中華文明吸收與發展。

此次展覽共有包括良渚博物院、故宮博物院、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17家文博單位參展,對於在世界範圍內推廣傳播良渚古城遺址的遺產價值、追溯中華文明的歷史淵源、構築中華文明的標識體系、堅定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上,具有特殊的歷史意義、政治意義和當代價值。

據悉,該展覽不單獨收費,觀眾憑故宮博物院門票入院後可免費參觀。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李祺瑤流程編輯:TF021

相關焦點

  • 封開這件寶貝亮相故宮博物院
    近日,「良渚與古代中國——玉器顯示的五千年文明展」在故宮博物院武英殿舉行!攝影:賈昌傑該展展出了9個省市17家文博單位的260件(組)館藏珍品,其中有一件玉琮來自封開縣博物館。這是中國世界文化遺產「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後首次隆重亮相。
  • 【改期通知】10月19日 跟著碎片遊故宮:建築文化+良渚特展
    這次,跟著碎片先生一起從建築的角度讀懂故宮:聽風辨水、營造法式帝王將相往事,讓老師娓娓道來……時間由於國慶演習故宮關閉,原定於9月21日的活動改期到10月19日新時間如下:10月19日 9:30-12:00(上午場)14:00-16:30(下午場)地點北京故宮內容名師帶隊故宮建築文化講解+良渚玉器特展導覽
  • 今年第3次去故宮,良渚玉琮&龍泉青瓷,幸福感爆棚為哪般?
    自豪地鼓掌.jpg網絡圖片海外專家對良渚的高度評價故宮「良渚」展,7月份就開展了,匯集包括良渚博物院、故宮博物院在內17家文博單位260件(組)館藏珍品,在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後,一次打包,首次隆重呈現。
  • 為什麼良渚博物院的這個展覽,一口氣拿了三個大獎
    還記得嗎,2019年7月6日,良渚申遺成功10天後,7月16日,良渚博物院第一時間在故宮博物院舉辦了「良渚與古代中國——玉器顯示的五千年文明」展,當時還上了熱搜,一度刷屏。這個以玉器為主的良渚文化集大成展,通過260件(套)文物,向每一個華夏兒女細細攤開有力物證:良渚玉器作為良渚古城遺址的重要價值要素,與良渚古城一起代表了中國在五千多年前偉大稻作文明的成就,並向世人展示,目前中華大地上第一個能夠被確證進入國家的文明,究竟是怎樣一種文明。
  • 60件青銅玉器珍品集中亮相旗峰山藝術博物館
    ■市民觀覽展品 記者 趙水平 攝近日,保利藝術博物館、旗峰山藝術博物館攜手為廣大市民奉獻一場金玉饕餮盛宴——金玉其相·中國古代吉金玉器展。此次展覽共展出保利藝術博物館館藏中國古代青銅藝術珍品、鎏金銅佛、掐絲琺瑯藝術品38件,旗峰山藝術博物館館藏精美玉器22件,將在旗峰山藝術博物館抱樸堂展出至10月31日(10:00-18:00)。
  • 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幾件古玉珍品,太養眼了!
    臺北故宮玉器鑑賞 本文就列舉一些臺北故宮的玉器精品供給各位粉絲們欣賞,如有去臺北的朋友們,可以抽空去看看,欣賞另外一個故宮的美! 現在去一趟臺灣,比以往要容易,但仍需提前申請入臺證,辦證等待時間仍比較長。
  • 臺北故宮珍寶首次在澳大利亞展出
    題為「天地人」的這次展覽,是該院珍寶有史以來首次到澳大利亞展出,87組書法、繪畫、圖書、地圖、青銅器、瓷器、玉器、木雕作品,蘊含著中華文化長久以來推崇的人類和自然在宇宙中和諧共存的「天人合一」的哲學理念。圖為當地觀眾欣賞明孝宗弘治坐像。中新社記者 陶社蘭 攝
  • 臺灣館藏織錦珍品「衣錦榮歸」大陸展出
    9日,「瑞慶禎祥——清代織錦珍品特展」在蘇州絲綢博物館開展。來自臺北歷史博物館的40餘件清朝織錦珍品參展。   1938年,隨著侵華日軍的逼近,當時河南博物館館藏的珍貴文物岌岌可危。為了使這批國寶不落入日軍的手中,文物被輾轉南遷至重慶。
  • 「津門網」國內各大博物館的館藏玉器欣賞
    「玉不琢,不成器」,中國人對於玉器的雕琢和利用,也相當熟練。中國各大博物館館藏的玉器品種齊全,工藝精湛,全面地反映了中國玉器的製造、使用和文化內涵。如果沒看過就太可惜了。▲清中期 碧玉鏤雕花卉荷包形香囊【故宮博物院】故宮博物院收藏古代玉石器約三萬件,按時代可劃分為元代以前古玉、明代玉器、清代玉器三部分,其中清宮遺存佔大部分。
  • 瀋陽故宮典藏清代宮廷珍品在國家博物館展出
    近日,「金玉滿堂——瀋陽故宮典藏清代宮廷珍品」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展,展覽以「皇權與秩序」「生活與習俗」「陳設與清供」「藝術與信仰」「文治與武備」為脈絡,展出瀋陽故宮館藏清代宮廷文物200餘件(套),中國國家博物館精選館藏30餘件(套)清宮器物參與展覽,為觀眾揭開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的神秘面紗
  • 毛公鼎、宗周鐘、我在臺北故宮博物院看到的館藏珍品
    2018年10月去了一趟臺北,首先參觀的就是臺北故宮博物院,而後是中山紀念堂,再後來是登上了101。以後的行程還有九份、烏來、深坑老街和九寮坡,最後的臺灣之旅是從廈門登上金門。據導遊介紹,臺北故宮博物院館藏珍品超過40萬件,無奈展館空間不足,一些珍品是輪流展出。
  • 媲美北京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國寶玉器珍品名錄
    臺北故宮博物院,成立於1948年,前身是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和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一年可接待超過614萬人次參訪旅客,曾位列2015年全球參觀人數第六多的藝術博物館。臺北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典藏近70萬件冊的藝術品和文物(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品105萬件),大部分是原先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和國立北平圖書館等機構所藏來自紫禁城、盛京行宮、避暑山莊、頤和園、靜宜園和國子監等處皇家舊藏;另有部分是編列預算購置,接收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歸還文物,以及透過各界捐贈和徵集而來
  • 五千年前的良渚玉到底有多牛?一文搞懂各種良渚玉器的區別和來頭
    我這篇文章主要通過故宮的良渚大展來介紹良渚玉器,關於故宮這次展覽的背景和良渚文明的整體介紹詳見上一篇:這次展覽最大的亮點便是良渚遺址群中反山 12 號墓(良渚王)和瑤山 11 號墓(良渚王后)的首次整墓展出。通過這些王者之玉,我們便能弄明白玉在良渚文明中到底扮演了怎樣的重要角色。
  • 「黑石號」「開進」上海博物館 168件文物珍品首次回國展出
    央廣網上海9月15日消息(記者林馥榆)為紀念中新建交30周年,「寶曆風物——黑石號沉船出水珍品展」昨天(14日)在上海博物館開幕。展覽今天起對外開放,並持續至2021年1月10日。
  • 國家博物館首次大規模展出館藏甲骨
    國家博物館首次大規模展出館藏甲骨 2019-11-01 09:09:41 來源:中國網  |  作者:王肇鵬 | 字號:A+ | A- 為紀念甲骨文發現120周年,10月22日,中國國家博物館依託館藏甲骨首次舉辦「證古澤今——甲骨文文化展」,從中國字的視角,呈現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彰顯中國人的文化自信。
  • 故宮博物院,這10件精美的玉器文物,你最喜歡哪一件?
    故宮博物院,這十件精美的玉器文物,你最喜歡哪一件?1、名稱:玉「長樂」谷紋壁,時期:東漢年間,高18.6釐米,寬12.5釐米,0.5釐米。清宮舊藏,壁上有乾隆御筆詩。此器物為東漢玉器中的珍品。2、名稱:玉龍,時期: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曲長60釐米,直徑2.2釐米/2.4釐米。
  • 「每日文物鑑賞」上海博物館的館藏精品——陶瓷、玉器
    中國古代陶瓷館位於上海博物館的二樓,中國古代玉器館位於上海博物館的四樓。中國古代陶瓷館展廳面積1300平方米,共陳列了展品500餘件。元、明、清三代,景德鎮成為中國瓷業的中心,所燒制的釉下彩、釉上彩和顏色釉瓷器皆有展出。中國素有「玉石之國」的美譽,製作玉器已有七千多年的歷史。古代社會,玉不僅被用於裝飾,而且是財富、權力的標誌,又是統治者祭天祀地、溝通神靈的法物。古代玉器館展示了中華玉器文化的精髓。那麼,您了解上海博物館所藏的玉器精品、陶瓷精品嗎?
  • 古玉界:南京博物館館藏玉器在線品鑑!
    在看的過程中,我們需要了解現代仿品的」加工工藝「,比如陰刻線有較多崩口,鑽孔起白粉,螺旋紋有規律可循的基本斷定是現代仿品;多看有確切出土根據的館藏實物或圖片的」造型和紋飾「,逐步掌握各個時期玉器的時代特徵和風格,假如根據館藏克隆的器物,在商代風格的古玉上出現了漢代紋飾,基本可以斷定是仿品;玉器入土後受相連物質的沁染產生的色質變化叫」沁色「,要多看館藏品,仔細分辨人工染色和用玉料天然受沁的部位或僵皮製作的各式高仿品
  • 故宮迎來151件克裡姆林宮藝術珍品 大部分首次出境
    中國青年客戶端北京8月29日電(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蔣肖斌)俄羅斯宮廷風格連衣裙、項鍊、皇冠、高腳杯、甜點盒……這些來自克裡姆林宮的藝術珍品,亮相於故宮博物院和莫斯科克裡姆林宮博物館聯合舉辦的「穆穆之儀:來自莫斯科克裡姆林宮的俄羅斯宮廷典禮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