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朗因練琴被父親逼迫自殺!世上沒有天才,只有瘋子般的死磕!

2020-12-17 生活趣事小鋪

郎朗在他的自傳裡,記錄了自己的成長,他有一個虎爸,還有一個千辛萬苦的媽媽。在天才的背後,一段真實的記錄讓我們唏噓。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鋼琴家郎朗的世界。

先說郎國任,他是一個二胡演奏者,很熱愛音樂想要考音樂學院而沒有考上。年幼的郎朗和他的天賦點燃了郎國任心裡早已經熄滅的希望。郎國任是個肯下狠心的人,他認準了自己兒子的天賦,用非人的打壓方式來讓郎朗努力彈琴之後又辭職,讓妻子一人承擔家庭的費用,帶著郎朗去北京求學。

後來郎朗被音樂學院的教授拒絕後,郎國任陷入了極端的失望與迷茫之中,他把失敗的原因歸咎於兒子。他把朗朗拉到公寓11樓的天台上,歇斯底裡地拿出一瓶藥性很強的抗生素,逼兒子吃下去。郎朗拼命地躲開了他,郎國任拉著兒子尖叫道:「那你就跳樓!跳下去死!」郎朗拼盡全力才掙脫了他的手,逃回家裡。

郎國任將自己未完成的心願強制放在自己的兒子身上,並且從未問過郎朗的意願。好在,郎朗在最後也終於熬出頭了,對於這對父子來說是happy ending。寫到這裡,小編一直有個疑問,這世界上有天才嗎?也許有,但我不太相信有天才,倒是見識了很多瘋子般的人最終成了別人眼裡的天才。

在別人眼中,朗朗十個天才,沒錯,朗朗的確是個天才,但是小編卻是很心疼他,一個努力的天才和一個不停鞭策著他的父親

相關焦點

  • 典型的中國式父親郎國任,朗朗:我希望你下地獄!
    這件事情對朗朗的觸動很大,一直深藏在內心裡,一直到他寫在書裡面,大家也都了解到朗朗的童年到底是什麼樣子,這也正印證了那句真理:「天才是1%的靈感,加上99%的汗水!」郎國任認為他的兒子就是天才,但也得努力。
  • 郎朗在「狼性教育」下成名,天才的教育方式,普通家庭最好別模仿
    原來小叔看著名鋼琴家朗朗是在其父親逼迫練琴下成名的,所以他也想這樣培養孩子,也就是用"狼性教育"來教育孩子,可是實際上,這樣的教育並不適合所有家庭。背水一戰的壓力和焦慮之下,郎國任對郎朗的要求只有一個:要當就當第一,要練就像活不過明天那樣去練。後來,無論郎朗怎麼努力,最終還是被老師拒收為門徒。孩子貪玩的本性,父親嚴格的控制,讓父子之間發生了最激烈的一次衝突。恨鐵不成鋼的郎國任,對郎朗歇斯底裡地指責和咆哮,還讓兒子在吃藥自殺和跳樓自殺之間二選一(事後證明這是一場為了刺激兒子成功的恐嚇,藥片是抗生素)。
  • 郎朗:無良老師曾逼得我和父親差點自殺,西瓜小販拯救了我
    昨天的故事尚未講完,郎朗被老師掃地出門後,徹底絕望,與父親差點自殺。那麼又是誰拯救了郎朗?他以怎樣的厚禮回饋恩人? 01 深受老師的打擊後,郎朗感覺天塌了,不知自己的未來在哪裡,父親郎國任則徹底失去了控制。
  • 《hello,樹先生》天才和瘋子只有一張紙的厚度
    王寶強出演的樹,一開始並不是個傻子,他家裡有兄弟,三人在家中他排行老二,大哥愛唱愛跳,一心想著能夠當演員,但是在父親的眼中,他的大哥就是不務正業,樹親眼看見自己的父親失手把自己大哥給打死了,但是父親卻製造了他大哥上吊自殺的假象,就是這這件事情成為了樹發瘋的導火索。
  • 父親曾逼郎朗跳樓,之後插手他的婚事,頻繁上綜藝被調侃在找童年
    剛開始讓小朗朗坐在鋼琴前五分鐘,後來增加到40分鐘。在這個時間裡,朗朗什麼都不用幹,就只坐在鋼琴面前。但是兩歲的孩子又怎能聽話坐在那一動不動呢?那時候朗朗的父親脾氣並不是很好,便把他扔到床上,想給他一個下馬威。當即就把兩次的朗朗嚇壞了。連忙大喊我練琴,我一定好好練琴。
  • 世人都看朗朗的大婚,少有人記得他的童年
    這四個字很重要,我們看一個朗朗幼年的故事。   據說朗朗的父親是辭職,由朗朗的母親一個人打工賺錢養家,他的父親陪他去北京學琴。   他的老師非常不喜歡他,反正各種不屑,覺得他沒有天賦,彈的太糟糕。   他父親就說,這孩子在瀋陽很有名,很早就登臺演出,他為了孩子放棄了很好的工作,來北京擠在出租屋裡......
  • 朗朗:成為神童的代價
    所有人都說他們瘋了,只有郎父堅持:他們不了解我兒子的天才。說這話時,他忽略了兒子郎朗看到那封辭職信時欲言又止的神情。 與父親矛盾爆發之後的一段時間,郎朗厭惡練琴,感到厭恨父親,他用拳頭猛擊牆壁,如同拳擊手猛擊自己的對手,還曾發誓再也不練鋼琴。郎朗和父親最喜歡的音樂家都是莫扎特,不同的是,郎朗喜歡的是莫扎特音樂裡天才且神經質的一面,而父親則為莫扎特的故事感動。莫扎特是音樂神童,在他父親的引導下奔赴成功,郎父看來,父子倆共同獲得了不朽。
  • 梵谷自殺已130年,為什麼父親被他氣死,母親至死也不原諒他?
    導語:梵谷自殺已130年,為什麼父親被他氣死,母親至死也不原諒他?說到梵谷,可能大家都不會陌生了,因為這是一位傑出的畫家,就算大家沒有看過他的作品,但是我們應該也知道他有很多著名的畫作,比如說《向日葵》、《有烏鴉的麥田》等等,現在這些畫都被拍出了天價。但是這樣的一位天才,最後卻選擇自殺了卻自己的生命,那麼梵谷自殺已130年,為什麼父親被他氣死,母親至死也不原諒他?
  • 【技術貼】朗朗的老師教你如何練習鋼琴中的基本功
    2001年,朗朗在林肯中心與紐約愛樂合作一場演出。表演結束後,一位以色列男人衝到後臺。他死去的前妻或許你也有所耳聞,英國天才大提琴家——傑奎琳·杜普蕾。我的老師經常說:如果今天沒時間練琴了,可以不練曲子,但一定要保證每天彈半個小時的基本練習。
  • 為了練琴,8年不讓與母親見面,婚姻由父親做主,郎朗真的成功嗎
    父親發現了他有這樣的天賦後,下定決心讓郎朗學琴,將自己未能實現的理想寄托在兒子郎朗身上。到了4歲時,父親打算給他找一個老師,於是將他送往了瀋陽音樂學院瀋陽音樂學院,向朱雅芬教授拜習。而後郎朗愈發的努力,他日復一日的練琴。小時候他的辦法很笨,只是認為身邊誰的琴彈得比他好,他就將他記住,然後一個個超越他們。求學遭遇挫折就這樣郎朗一直在瀋陽都是第一名的。轉眼郎朗到了9歲,父親認為瀋陽已經不能讓郎朗更加進步了,於是辭掉了當時的好工作,隻身一人帶著郎朗前往北京求學。
  • 他是天才,亦是瘋子,他孤高自傲、詆毀女人……卻是最本真的人
    他們是天才,也是世人眼中的瘋子。今天我們要講的,便是這樣一個天才瘋子的故事,也許在他的故事中,也曾有過你的影子。可就是這樣一個品行看起來極其糟糕的瘋子,卻在全世界收割了一大波迷妹迷弟。就連咱們國家的文學泰鬥:梁啓超、王國維、章太炎和魯迅……都對他有著孜孜不倦的研究。他就是在歷史上頗受爭議的思想家、哲學家、藝術家、評論學家、語言學家、天才瘋子——尼採。
  • 他是日本知名畫家,留下200多幅畫後自殺,網友:越看越瘮人
    (聲明:本文內容並非新聞,望周知) 有人曾說,天才與瘋子只有一線之隔,天才在左,瘋子在右。這一段話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會有不同的理解。
  • 天才還是瘋子,這位舉世公認的知名瘋子約翰納什獲得諾貝爾獎
    天才和瘋子只有一步之遙,1994年諾貝爾獎獎給休斯頓大學舉世公認的知名瘋子、休斯頓大學圖書館管理員約翰納什,因為他的博弈論廣泛運用於很多領域,包括金融、犯罪心理、人際交往等等不同領域!而且納什並沒有執行軍方的任何秘密任務,那只是他自己幻想出來的。愛麗莎賴德怎麼也想不到,自己的天才丈夫是一位妄想症患者,為了求證真假,她去了納什執行秘密任務的辦公室,可是辦公室裡面張貼著的雜亂無章的報刊雜誌的碎片讓愛麗莎賴德大驚失色。
  • 希特勒:天才榮光照耀下的瘋子,他的野心,將德國拖入二戰深淵
    阿道夫·希特勒,他是一個瘋子、戰爭魔鬼,卻也是一個天才。一代人的信念正義終將戰勝邪惡,1945年,蘇軍佔領柏林,希特勒於地下室開槍自殺,這個瘋子終是在熊熊大火中化為了灰燼。他親手將德國拯救,又親手將德國拖向地獄的深淵。無數的戰士失去生命,無數的母親失去了孩子,無數的妻子失去了丈夫,無數的孩子失去了父親。
  • 美麗心靈:豆瓣9.0,真實故事改編,堪稱天才在左瘋子在右電影版
    幾年前一本名叫《天才在左瘋子在右》的書籍橫空出世,這本書籍是作者通過各種渠道和國內多家精神病院以及公安部機構裡的非正常人士進行溝通,並以對話的形式寫作了一本瘋子與天才的書籍。這本書為讀者們打開了一個新的大門,像精神病院裡的患者,也就是我們俗稱的瘋子在平常生活中是不可多見的一個群體,而作者通過深入他們中間,通過與瘋子間的聊天談話發現了一個我們所不知道的精神世界。
  • 18張插畫,簡單介紹了梵谷的一生,天才在左瘋子在右
    1890年7月,文森特梵谷在精神錯亂中開槍自殺,年僅37歲。梵谷一生充滿坎坷,梵谷自出生起都不受父母的待見,他在家中仿佛是一個透明的存在。父母的冷漠使得梵谷越來越孤僻、自閉。最幸運的是他有一個知心弟弟,弟弟為梵谷提供了較好的物質基礎,而令梵谷不安的是,他十年來只賣出過一幅畫作。
  •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人人都有精神病
    [導讀]在看了《天才在左,瘋子在右》之後,我才知道,原來這是精神病的一種表現。當然,比起書中把所有人都看成動物的小姑娘,我的病情算是比較輕。《天才在左,瘋子在右》你有過這樣的體驗麼?在你無聊的時候,竟然可以在一個人身上看到一張動物的臉?
  • 天才?瘋子?一念之間———《回魂夜》
    這一對組合真的讓人好笑又感動而影片的最後,導演沒有像其他爛俗的恐怖片一樣拍了個happy ending。)到天台並逼迫他們兩人跳下去的時候。沒有預兆的恐怖才是最嚇人的,特別是這種當你以為都結束了,放鬆了警惕的時候才突如其來地給你一個驚嚇的時候。